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科学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又贴近生活,学生可以动手做的实验较多,这正是学生喜欢科学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的科学教材中的第十二章宇宙与空间探索中的宇宙、太空旅行及空间开发等、第十四章海洋与海洋开发中的一些章节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虽说不陌生,但相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亲身体验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肯定是枯燥的,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怎样使学生继续保持对科学课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做”、“想”、“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就考虑在宇宙、太空旅行和空间开发部分,尝试从作业入手,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探究、自主支配时间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宇宙、太空旅行及空间开发这几部分内容。
七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完全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从网上收集、整理、筛选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了解人造卫星的用途,能列举出我国空间探测的成果,体会太空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利益,进一步了解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幻灯片并进行交流的学习活动,来自主探究学习“宇宙、太空旅行及空间开发”的内容,通过完成本次作业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分工、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最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学生“做”、“想”、“讲”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知道科学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体会到空间开发还有很多领域有待探究,认识到发展航天事业的意义及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体验探索、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学习方式。突出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实施过程:
1.确定作业方式
科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作业布置时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学习科学的机会,能够与他人合作或独立从事简单的探究活动,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①全班学生参与;②团结协作、气氛和谐;③自由组合(最好五六个人一组);④充裕的课余时间;⑤自主探究,分享成果,体验成功。
2.各小组按主题完成作业
全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组合,共分成了9个组,每组人数分别3~8人不等,课代表将分组情况及各小组成员名单报给老师。作业任务根据教材内容和小组数设计了9个任务主题:①浩瀚的宇宙;②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③我国人造卫星及空间探测的成果;④太空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⑤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有关资料及比较;⑦太空畅想;⑧辩论正方: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太空开发;⑨辩论反方:我们不应该再继续太空开发了。为了增强趣味性,各小组派代表抽签确定任务,学生们对各自的任务充满了期待,得到任务后各小组学生进行分工,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和进度安排,组员分别进行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制作PPT、展示与介绍等分工,利用课余时间两周内完成。
3.老师了解引导
在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和引导,以确保达到预期作业效果。但要做到真正的放手,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落脚点、根本点是学生自己,从根本上做到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任务,老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通过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我也制作了相应的PPT课件,以便在后面分享成果与展示环节中起到串连过渡和补充的作用。
4.分享成果与展示
经过两周时间,每个小组按时完成任务,其间老师对每个组的作业进行了解和指导。分享成果与展示需要大家集中在一起,这样就选择在课堂上进行。
首先,由老师引出课题,讲到与①~⑦主题相关内容时,则由各组派代表上前讲解他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相当于主持人,老师的PPT课件在相应部分与各组制作的PPT做了链接,这样学生讲解时只需点击链接即可进入他们小组的ppt内容,小组代表展示好,我再根据小组内容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补充,并过渡到下一主题,继续进行展示活动,最后⑧、⑨两个组根据分别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辩论,其他组的成员也可根据各自的观点参与到辩论中,来支持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完成空间开发工作纸(见附件)。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课件、点评和补充就象一根丝线,而每个小组展示的探究成果好比一颗颗珍珠,用丝线将这一颗颗珍珠串连在一起,才成为一条完整的珍珠项链。
三、实施效果
1.学生的收获
生一:这种学习方式我很喜欢,以前都是上课的时候分组实验或讨论,这次是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学习,而且可以自由组合,让我感觉到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生二: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们利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非常方便快捷,还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以外的很多相关知识。电脑不仅可以玩游戏,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工具。
生三:我也感觉这次的学习方式跟以前不一样,这次主要是我们学生自己学习和交流,不象以前老师讲的比较多。
生四: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和好朋友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我们一起为完成小组任务而努力,有分工有合作为我们的团队而努力!
生五:通过交流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我还看到了其他组同学的探究成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
生六:我代表小组到讲台上与同学们交流,跟在自己的位子上回答问题的感觉还是有很大不同,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感觉很紧张,通过这次锻炼,不仅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还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生七:我喜欢辩论环节,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同学们的辩论,我还知道了空间开发有利有弊,要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才会对全人类有益,而且太空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生八: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看到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
2、教师的收获
通过这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收获的作业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变为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让我看到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通过这次实践,我感受颇深:
1)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宇宙与空间探索、海洋与海洋开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类似章节,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倡导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氛围: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我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相信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能把这次作业完成好,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坦诚交流,相互信任沟通,团结合作的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3)突出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从小就爱问为什么,这是孩子爱学的天性,在教学中,尤其是科学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尊重和引导好这一宝贵的天性。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在教学中无疑非常重要,但是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活动的完成,教学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学生的身上,学习任务从根本上也是要由学生来完成。这次作业任务的完成,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目标。
4)完成作业的过程,即“做、想、讲”的有机结合:在完成小组任务时,小组成员之间要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而且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样是在完成了小组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又一次合作学习和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其间,学生始终要“做”、“想”、“讲”。
四、反思: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一次尝试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应不拘泥于教学常规,敢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学情实际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做为当代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教师是引导者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在相互对话、相互合作中学习,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由和尊严得到尊重,精神得到解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能有效地使学生“做”、“想”、“讲”的能力得到锻炼,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科学课程的目标,不断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科学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又贴近生活,学生可以动手做的实验较多,这正是学生喜欢科学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的科学教材中的第十二章宇宙与空间探索中的宇宙、太空旅行及空间开发等、第十四章海洋与海洋开发中的一些章节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虽说不陌生,但相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亲身体验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肯定是枯燥的,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怎样使学生继续保持对科学课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做”、“想”、“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就考虑在宇宙、太空旅行和空间开发部分,尝试从作业入手,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探究、自主支配时间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宇宙、太空旅行及空间开发这几部分内容。
七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完全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从网上收集、整理、筛选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了解人造卫星的用途,能列举出我国空间探测的成果,体会太空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利益,进一步了解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幻灯片并进行交流的学习活动,来自主探究学习“宇宙、太空旅行及空间开发”的内容,通过完成本次作业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分工、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最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学生“做”、“想”、“讲”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知道科学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体会到空间开发还有很多领域有待探究,认识到发展航天事业的意义及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体验探索、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学习方式。突出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实施过程:
1.确定作业方式
科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作业布置时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学习科学的机会,能够与他人合作或独立从事简单的探究活动,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①全班学生参与;②团结协作、气氛和谐;③自由组合(最好五六个人一组);④充裕的课余时间;⑤自主探究,分享成果,体验成功。
2.各小组按主题完成作业
全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组合,共分成了9个组,每组人数分别3~8人不等,课代表将分组情况及各小组成员名单报给老师。作业任务根据教材内容和小组数设计了9个任务主题:①浩瀚的宇宙;②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③我国人造卫星及空间探测的成果;④太空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⑤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有关资料及比较;⑦太空畅想;⑧辩论正方: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太空开发;⑨辩论反方:我们不应该再继续太空开发了。为了增强趣味性,各小组派代表抽签确定任务,学生们对各自的任务充满了期待,得到任务后各小组学生进行分工,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和进度安排,组员分别进行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制作PPT、展示与介绍等分工,利用课余时间两周内完成。
3.老师了解引导
在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和引导,以确保达到预期作业效果。但要做到真正的放手,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落脚点、根本点是学生自己,从根本上做到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任务,老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通过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我也制作了相应的PPT课件,以便在后面分享成果与展示环节中起到串连过渡和补充的作用。
4.分享成果与展示
经过两周时间,每个小组按时完成任务,其间老师对每个组的作业进行了解和指导。分享成果与展示需要大家集中在一起,这样就选择在课堂上进行。
首先,由老师引出课题,讲到与①~⑦主题相关内容时,则由各组派代表上前讲解他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相当于主持人,老师的PPT课件在相应部分与各组制作的PPT做了链接,这样学生讲解时只需点击链接即可进入他们小组的ppt内容,小组代表展示好,我再根据小组内容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补充,并过渡到下一主题,继续进行展示活动,最后⑧、⑨两个组根据分别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辩论,其他组的成员也可根据各自的观点参与到辩论中,来支持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完成空间开发工作纸(见附件)。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课件、点评和补充就象一根丝线,而每个小组展示的探究成果好比一颗颗珍珠,用丝线将这一颗颗珍珠串连在一起,才成为一条完整的珍珠项链。
三、实施效果
1.学生的收获
生一:这种学习方式我很喜欢,以前都是上课的时候分组实验或讨论,这次是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学习,而且可以自由组合,让我感觉到学习也可以很快乐。
生二: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们利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非常方便快捷,还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以外的很多相关知识。电脑不仅可以玩游戏,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工具。
生三:我也感觉这次的学习方式跟以前不一样,这次主要是我们学生自己学习和交流,不象以前老师讲的比较多。
生四: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和好朋友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我们一起为完成小组任务而努力,有分工有合作为我们的团队而努力!
生五:通过交流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我还看到了其他组同学的探究成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
生六:我代表小组到讲台上与同学们交流,跟在自己的位子上回答问题的感觉还是有很大不同,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感觉很紧张,通过这次锻炼,不仅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还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生七:我喜欢辩论环节,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同学们的辩论,我还知道了空间开发有利有弊,要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才会对全人类有益,而且太空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生八: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看到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
2、教师的收获
通过这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收获的作业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变为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让我看到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通过这次实践,我感受颇深:
1)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宇宙与空间探索、海洋与海洋开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类似章节,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倡导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氛围: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我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相信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能把这次作业完成好,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坦诚交流,相互信任沟通,团结合作的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3)突出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从小就爱问为什么,这是孩子爱学的天性,在教学中,尤其是科学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尊重和引导好这一宝贵的天性。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在教学中无疑非常重要,但是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活动的完成,教学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学生的身上,学习任务从根本上也是要由学生来完成。这次作业任务的完成,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目标。
4)完成作业的过程,即“做、想、讲”的有机结合:在完成小组任务时,小组成员之间要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而且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样是在完成了小组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又一次合作学习和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其间,学生始终要“做”、“想”、“讲”。
四、反思: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一次尝试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应不拘泥于教学常规,敢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学情实际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做为当代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教师是引导者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在相互对话、相互合作中学习,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由和尊严得到尊重,精神得到解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能有效地使学生“做”、“想”、“讲”的能力得到锻炼,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科学课程的目标,不断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