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坏上司变成好学校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名言是:“人们加入优秀的公司,却因为糟糕的管理者而离开”。可即便是离开,也请别空着手。因为我们知道“相对论”——就是
  
  让坏上司变成好学校
  
  什么样的上司够坏?暴戾、吝啬、严重偏心、欺软怕硬、朝令夕改、品质败坏、浅薄无知、挑剔指责、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怀恨在心、不懂赏识、不会感激……顿时间觉得词汇量丰富了许多。
  近期,美国一家著名职业专业网站针对最伟大和最乖戾上司的特征做了一项网上调查,坏上司之十宗罪如下:
  1. 好像患了经前期综合症——在工作场合对员工不停挑剔;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把气撒到员工身上。
  2. 对于既定事情该怎样做总是不停地冒出“新想法”,并且朝令夕改。
  3. 员工即使真的因病休假,他也总会使员工有犯罪的感觉。
  4. 在下班时间还打电话对你指手划脚,如果你不接电话,他就不停地骚扰你。
  5. 永远没有清晰的指令,他认为自己的态度或形体语言已经使你完全能够明白他的“伟大”想法。
  6. 指派你为他的家人或其他同事购买物品,帮助他把衣物送到干洗店……或让你做其他并不属于你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
  7. 做错事情的时候,你会在第一时间昕到批评,但是当你做得出色的时候,你总也听不到他的表扬。
  8. 对于那些积极工作、具有高潜质、职业发展快速并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员工采取压制或威胁态度。
  9. 总是拿人当枪使,得罪人的事都让下属员工去做,自己在后面做和事佬。
  10. 永远不提加薪的事,即便员工为公司获益良多。
  你的上司“坏”到什么样?
  和他们打交道最困难的地方在于,你没有什么可以与其抗衡的资本。通常你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收拾铺盖走人。
  是不是有些绝望?我们想说,“难道,我们只有这两条路了吗?”
  当然不是。即便就只剩这两条路,我们也有不同的走法。“炒掉一个坏上司比找到一个好上司要容易得多。”智联招聘资深职业顾问郝建说。如果一切都不能改变,至少还能改变自己的感受; 如果一切都不能控制,至少还能控制自己的风度。在这种窘境里,我们能学到的第一课,就是重新定义:原来我们看一个优柔寡断的上司就是毫无果敢与魄力的代名词,但重新定义就是,除非他有十分的把握,他不喜欢贸然做出决定;我们原来看一个经常勃然大怒的上司就是个疯子,但重新定义就是,这人倒是很有激情;而原来觉得那些“冰雪皇后”带给你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的上司,重新定义后是,这人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也许对此,你会说:“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吗?那个天天冲我们乱吠的家伙你说是有激情?!”
  嗯,恭喜你,答对了。但这种精神胜利法,比阿Q 的要高明很多。毕竟工作的地方每天平均占去你1/3 的时间。
  如果你不开心,你整个人生就有1/3 的时间不开心。如果能先精神胜利一下,至少你有战斗下去的信心吧。再说说这种容易暴怒、整天凶神恶煞的上司。小时候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一个过于叛逆的小孩,和善的老师和“凶巴巴”的老师都能让我们成绩有所提高。
  员工并非小学生,但是有些方面大同小异。如果坏上司的威权、凶巴巴是让你前进的鞭子,那就前进吧。这应该是“坏上司”这个学校教给你的第二课。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章凯介绍说,“按上司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给他们分为三个类型:威权型、仁慈型、德行领导型。威权型可能是你刚才说的那种凶巴巴的。” 斯坦福商学院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伟大的领袖应该知道如何对下属使凶。他认为,大多数恐吓型领导都来自创意至关重要的产业。例如鲁伯特· 默多克(Rupert Murdoch)、史蒂夫· 乔布斯(Steve Jobs)、比尔· 盖茨等“也许跟这样的上司共事说不上愉快,但至少令人鼓舞,而且也很激发思维,远远强过与软弱无能者共事。”郝建说。
  也许我暂时说服了你。你会说,“好吧,如果跟着暴脾气的桑迪· 韦尔能在花旗银行做出个样子,我忍了,因为他们本身非常有能力。但是,你不知道,还有种上司能力不如下属,却当下属是空气、让他们坐冷板凳,还不如自己出去单干!”
  嗯,这种嫉贤妒能、压制能干下属的老板确实可恶。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生存?这也算是“坏”上司教的第三堂课吧——面对逆境的平常心。这不是教你平庸。
  也许,他正好推动你换部门或者跳槽的决定,没准你摇身一变,出去单干,也成了老板。不过,这时候你更要用平常心面对“自己创业”这回事儿了。自己单干比上班更可怕,上班出事有上司顶,自己单干出了茬子全是自己担啊。你要是能回答杰克· 韦尔奇关于创业的问题,那你就考虑单干吧:你是否有一个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可以增强产品或服务吸引力的超级创意?你是否能够在经受一次次拒绝后仍然保持脸上的笑容?你讨厌前途未卜的境况吗?你的性格是否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和你一起追逐梦想?
  也许你会觉得韦尔奇他老人家的视角太高了。但你必须肯定,不是谁都能受“坏”上司“迫害”而变成企业家的。有这样的人,但也许不是你。至少目前,你还是要找一个固定的工作,领一份固定的薪水。虽然你知道在按劳分配的今天,大家工资卡上的金额并不是公平交易后的“余额”,但是你还是想大声说,“我不能承担创业的风险我忍了,可为什么那个上司总是那么偏心?也太明显了吧。你好歹公平点,我们心里也好受一些啊。莫非我跟他真的气场不合?”
  这样想,你就很傻很天真了。世界上哪里来的绝对的公平?上司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自己的喜恶。那种无论怎样也被上司看不是上的感觉,着实难受。甚至委屈,也许伴随愤怒。“既然你看不上我,我为什么要给你卖命呢?应该让你这个混蛋受到惩罚,所以我不会给你好的结果。”
  结果是你用不好的工作结果,证明你上司看不上你是是对的,是不是更可笑?事实上,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阻止你的上司玩这个“偏爱”的游戏。所以,无论他怎么偏心,你做好本职工作是本分。你要用自己的行动与结果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他的错误。深刻地激发你的潜能,这就是偏心的坏上司教你的第四课。
  你不是觉得这有些道理?但是似乎另一种坏上司又浮出水面了。“我不怕老板偏心,因为我喜欢我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也是本分。但是,那个家伙太过分了。他简直就是强盗,这明明是我的劳动成果,被他霸占了!”
  “小偷”着实可恶,特别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就更是可恶。特别是如果你看着他青云直上,借的全是你的东风,你确实会感到沮丧。“如果这开始影响你的获奖或者升迁的机会的话,事情确实就严重了。”郝建说。好吧,这种坏上司教给你什么?勇气。也许对付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截了当。你可以在一个私下,把这个事情摊牌。大多数偷人之功据为己有的坏上司都能侥幸逃脱,完全是因为没有人敢出头说话。郝建说,“有时候,坏上司也是大家惯出来的。”
  我们曾经以为,“无”就是“空”。
  但是佛说的空,却是一种包容。广告词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说。与其痛苦地无视本来就活生生地存在的坏上司,不如将他放在你“空”的心中。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是你绝对不希望被坏上司夺走的,那就是你的未来。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他遇到坏上司。”他们让你变得更加自信、聪慧、有效率、有勇气、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拥有面对逆境的平常心、激发了你无限潜能。总有一天,你能“蜗牛变犀牛、金鱼变鲨鱼”的。
  
  故事一:距离有了,美感没了
  
  小白:工作十年。目前在一家新加坡的公关公司做客户总监,老板是英国人。
  “坏”上司:事无巨细、不授权、不信任。
  “好”学校:有了学英语的时间,知道信任的可贵,知道了跟上司沟通的重要性,也不在把什么情绪都写在脸上。
  对于好老板、坏老板的定义,是会随着工作年头的增长发生变化的。工作之初,总希望老板客气、没架子。等你可以开始独立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授权、能让你独立的老板是个好老板。
  在到这家公关公司之前,我在一家报社工作。时间不久,同事Frank 由资深编辑变成了部门主任。在大家距离发生变化之后,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曾经你会觉得他是个非常Nice 的人,谦谦君子一样。后来我也反思过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可是到报社改革,他没留住一个人的局面发生后,我觉得自己是没问题的。
  如果说有“结下梁子”这一说的话,我想那就是他让我背黑锅,我没应下来吧,因为我觉得那是有风险的。结果,我的“罪名”就是不信任他,有命令不执行,他觉得我是个不听话的兵。作为部门领导,他应该负责把握大方向,那些布置选题、如何操作、版面编辑的工作就交给编辑了。但是,他完全还做着编辑们做的事情,事无巨细。可能是初当领导,害怕别人出错给他带来麻烦吧。无论编辑还是记者,无非是他的传声筒罢了。选题敲定后,我们与记者沟通,告诉大家如何操作、从哪些角度操作,他还要再跟记者布置一遍,等我们收上稿子来东西完全不一样。你看看报社里哪个领导签版的时候,是一张张改得满版花的,只有他。时间一长,我们这些署名的责任编辑主要就是校对工作。你会觉得自己在中间做无用功,有建议权但没有决定权,工作上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很累啊,你完全被架空了,他不信任你,不授权给你,宁肯背一身的猴子累死自己。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两年。我一直盼望着报社的改革,也迟迟未见行动。看着部门有些人在改革风潮来临前开始了行动,我也下定了出国读书的决心。当然,这还要感谢我这个勤劳的上司,因为他的事无巨细,我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学英语。在我走之前他还特别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你在人际沟通方面要加强啊。”我出国后,知道报社的改革进行了,Frank 的部门做了调整,虽然他还是部门领导,但是,曾经手下的编辑、记者都主动选择离开他。
  现在想想,要不是他的推动,我可能还在那个报社转悠呢。你在“坏”上司身上看见你不愿意看见的,你会知道“己所不欲”的真实涵义。当然,我也学会了跟上司沟通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不喜形于色,多听少说或者选择私下说。
  这样,无论是同事还是老板都会觉得舒服。
  再说,工作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忍受到了自己的极限,就走吧。人千万不要跟自己较劲。
  
  别让坏上司成了坏学校
  
  想到那个叫“上司”的坏家伙,你就牙痒痒是吗?特想找到机会“收拾”他一把。不过,方法千千万,以下五种就偏偏不能用。《搞定魔鬼上司》(该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作者称这五种行为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着不良的影响。如果“坏上司”只是让你学到了如下的手段,那这个坏上司于你,还真是一所“坏学校”。
  
  公开场合的下不了台
  公众场合,我们必须保留游戏的体面。如果你对上司作出的某一个决定十分的不满意,或者完全不同意他说的某些话,去和他私下里讨论。绝对不要把事情公开化,否则这会使你吃不了兜着走的。
  正面冲突
  和你的上司起正面冲突,当面顶撞你的上司,特别是“坏上司”,将迫使他站在自我保护的位置。这就逼迫他把事情变成所谓你—我两人之间的事,而这确实是很不明智的。虽然一次说个痛快在短时间里会让你觉得很爽,但从长远角度看,你简直是要打败仗的。
  威胁
  任何时候,只要你把上司逼到了得自我保护的位置,事情就糟糕了。你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只要有可能让你的上司觉得受到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威胁,都是应该避免的。
  精神分析法
  有很多人都喜欢把他们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归到各种人格类型当中去。他们喜欢凭第一眼的直觉来评定三六九等人。这是我们在面对一个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上司或经理时,常常会采取的自我保护战术。问题是,一旦我们认定某人属于某种特定的类型,我们就对那人的其他品质视而不见。
  躲避
  在避免直接面对自己的上司,或者是推脱某种工作时,有些人就很喜欢采用一种躲避战略。他们试图回避或者转移问题。还有很多不同的办法可以用来躲避你不想见的人、不想面对的情景。躲避会是一种很有效的行为方式,但是到了最后,人人都可以看穿这一点。
  无论你从上面的文字中学到了什么,至少它教会了你:“在你说话做事之前,先要想一想。想一想你做的每一件事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问一问你自己这么做是否值得。你触犯的条目越少,你的坏上司能对你找的碴儿就越少。”
  
  故事二:孔雀对孔雀
  
  Sunny:十五年的工作经历。现任一家网站的市场总监。上司是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士。
  坏上司:嫉贤妒能、严重偏心
  好学校:下决心自己创业、重返职场后真有“老板思维”
  
  2002 年的时候,我遇到了Henry—我工作这些年来遭遇的最“坏”上司。
  工作这些年来,我自诩还算是一个敬业的人,也爱张罗事儿,总是想力所能及地多为单位创造些价值。如果我有一个我这样的下属,我会觉得很高兴,我可以有精力做更多事情了。但是,Henry 不是这样的。我的到来,只给他带来了不安。因为他觉得我做事太多,风头盖过了他。我到他手下不久,就举办了一个行业沙龙,这种活动对盘活公司资源、拉拢一些资源非常重要。
  在我的建议下,他也觉得可行。于是,我利用了自己的资源,把行业内一些朋友都请了过来,有了一个“重拳出击”的好开始。等再到第二届的时候,他不让我做了,让一个刚来的毛头小伙子做。不是我不想让年轻人成长,实在是因为行业和经验的局限,让刚来的毛头小伙子也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我还纳闷,后来发现:原来是我第一次沙龙做得太成功,中间没有任何“困难”求助于Henry,这让Henry 很没成就感,也觉得我的能力都盖过了他。看着那毛头小子为沙龙出出进进他的办公室、他颇有成就感地指点工作,我觉得我的猜测对了。
  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个喜欢老实听话、能力不如其下属的上司。而且,我这个上司是个即便你做了、功劳也要归于他的那种人。有一次,我帮其他业务部门的同事拿到了一笔业务。其实,我什么都不图,是顺带的事情,觉得不费劲,就做了。人家群发邮件对我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这可招惹了Henry。他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就回信给大家说,“这不是Sunny 一个人的功劳,这是大家的功劳!”言辞很是严肃,一点没有表扬我的意思,我觉得有些心凉。其实,他不吝于表扬,但是,对我这种做得太多、有些超过他的人,他从来不表扬,也不给任何奖励。
  也有朋友说我是不是太显自己、太强势了。其实我跟Henry 是同种类型的人,都是“孔雀型”的吧。“孔雀型”的人,都是那种喜欢展现自己的人。不过,他是偏“老虎”的“孔雀”,我则是偏“考拉型”的“孔雀”。他喜欢下属听话、能力不要强过他,即使有些事情你做了,功劳也要记在他头上。
  毕竟,他是上司。我最后还是选择了辞职,也终于下了决心开办自己的公司。
  你说我当时应该换位思考?其实,我一直觉得“换位思考”是个伪命题。你不在其位,不某其政,是换不过来位的。而且,人跟人本来就不同,即使换位思考可行,我也不会是Henry 那样的人。只有真在自己创过业之后,才懂得老板到底在“思维”什么。现在的老板很欣赏我的“老板思维”。当我重返职场、再领导一个小Team 的时候,我已经超越了Henry 很多。
  
  关于坏上司,杰克· 韦尔奇的答案
  
  Q:上司苛刻是件好事吗?
  A:当然。“苛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与那些很费劲才能达到上司要求的员工相比,那些表现最为优秀的员工很少抱怨老板“苛刻”。
  我们在这里显然不是在谈论那些严厉指责、贬低、动辄对下属施以拳脚的极端恶劣的上司,也不是那种与软弱相伴的好好先生。我们谈论的是那些苛刻却公正、严格却不吝啬、能够对你的不足直言不讳、坦诚相告的上司。在这里,员工和公司可以共同成长,公司为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创造价值。
  
  Q:在好公司里的蹩脚上司手下工作好,还是在烂公司里的好上司手下工作好?
  A: 一定要选择在好公司工作!如果你在一个好公司里认真工作,公司的领导迟早会发现这个不称职的上司,并将其辞掉。你甚至有可能因为在艰苦条件下的出色表现而获得提升。优秀公司的声誉将为你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极有分量的资质证明。所有的上司最终都会离开,有朝一日你的那位好上司也会离开你。实际上,在烂公司任职的好上司更可能离开,因为他们的压力更大——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他们还要“保护”他们的下属不受公司其他问题的影响。也许一有合适的机会,他们马上就会离开。但你还在那里,你也无力改变公司的现状。
  
  Q:为什么找一位值得我尊重、拥护和学习的经理那么难?
  A:你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看法是危险的,不是因为它会扼杀你的职业发展,而是因为它根本就不正确。如果每位经理都愚不可及,那么,你怎么解释当今蓬勃发展的社会和企业?
  我们建议你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态,看看是什么原因让你戴着一副灰色眼镜来看待整个企业界。说得直接一点,我们怀疑你天生就对上司心存芥蒂。人们很少认为自己在和上司过不去,而往往将自己堪称是仗义执言的献身者。他们会说自己“以真理说服权力”。不要相信这种说辞,天生就对上司心存芥蒂的人确实存在。我们建议你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感觉遇到的每一个上司都有问题?你是不是只要心胸更开阔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Q:你信不信大公司里到处都充斥着办公室政治,很多有才干的人被冷落,而溜须拍马的人却青云直上?
  A:办公室政治确实存在,但“充斥”有些夸张。那些优秀公司之所以能取得非凡业绩,完全得益于他们优秀的领导班子。
  根据我们的经验,办公室政治只是三类人的专利。第一类天生就是对上司心怀芥蒂的人。他们每天在公司里搜寻着“宫廷阴谋”。第二类是工作表现较差的人。他们往往用办公室政治来掩饰他们能力上的不足。第三类是慵懒的人。那么,你是哪类人?
  摘编自《赢的答案》,该书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上司要的很简单
  
  在做过员工、做过上司、正在做老板的人眼里,坏上司与好学校是怎样一个关系?在老板曾经是下属的时候怎么想他的老板,在成为老板后,会不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问题交给老板来回答吧。
  Staffers:在你眼里的“坏上司”什么样?
  林廷翰:我给“坏上司”分这些类:没能力型:这是我最讨厌的;政治家型;暴躁型:暴脾气的或对人不好的,完全把身边的人当成筹码,而不关心身边人的成长;空头支票型;小人型;嫉妒型。
  Staffers:在自己做下属的时候,最“憎恨”上司的哪种表现?怎么做呢?
  林廷翰:害怕上司对前景没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如有这是你喜欢的公司,就要通过其他途径甚至越级了解这个方向。如果是不喜欢的公司,但是薪水还不错,就混了。每个老板身上都有值得琢磨的东西,最大的价值是可以帮自己思考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并该如何改进。
  Staffers:你是否遇到过所谓的“坏上司”?是如何应对的?
  林廷翰:碰到过专制的坏上司,应对之术就是敬而远之。
  Staffers:对那些嫉贤妒能的上司来说,你如何能既做好工作,又不使他有种威胁感?
  林廷翰:应该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到底是什么,做好分内的事情。而对于职责外的事情,如果需要你提意见,你可以表达,但不要急于表达,这容易让上司认为你有抢风头的嫌疑。第二,对于这样的上司,你要注意与他们的沟通方式,要不断强调自己是在他的领导和指导下才能够取得进步和更好地完成任务。第三,就是在其他人特别是其他上司面前,强调他在此件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Staffers:是不是每个人变成上司之后,都有变“坏”的潜质?在你看来,那些被评价为坏上司的,有着怎样的成因?
  林廷翰:会有。有权确实容易使人变坏。但是,我始终觉得个人修养很重要。而在中国,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官本位的想法让人有了一点点权力,就会用尽。至于成因,环境和视野的影响很大。人都是看样学样的,要不然说榜样的力量呢?另外,如果你看过过很多不同的上司或者经历过不一样的上司,那就更能把握自己成为怎样一个人了。
  Staffers:坏上司的不可接受的行为仅仅是源于对自己行为影响力的不自觉吗?他们其实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于周围的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吗?员工们对上司的抱怨,上司们真的听不到、看不到、感觉不到吗?
  林廷翰:除非他是笨蛋,否则不可能意识不到。而且,这种意识与职位无关,与本性有关。当然,不排除一种情况,那就是他可能意识到对你的影响,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把你逼到了什么程度。 “好”的上司身边应该有好的人帮他上传下达员工的感受,而不是通过“小报告”的方式。如果员工的抱怨不能反映上来,那要么是中层的问题,要么是组织的问题。而最常见的是老板没有把心思放在这儿,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是要时刻去了解、时刻去观察的。
  Staffers:不管是好上司还是坏上司,最普遍的抱怨会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抱怨?
  林廷翰:你们为什么没有看到我的努力,我做了那么多事情都看不到。
  Staffers:好公司,坏上司,我们该如何选择?
  林廷翰:忍。想办法找到一个平衡点,从中学到东西,做出贡献。因为好公司有它好的原因,而这种原因不会因为一两个坏上司而破灭,那种人往往待不久。
  Staffers:炒掉你的上司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和果断,而选到一个好的上司却要求你有足够的判断力。对于初入职场或者换工作的人来说,无法预知你的上司是天使还是魔鬼,那要怎么判断?
  林廷翰:公司的事情有意义的话,还是要坚持。年轻人最难得的就是坚持,没有几年的酝酿不可能打造这样的能力出来。相比较好坏上司、高低薪水来说,入对行才更重要。那些可恶的上司就当是磨炼自己的工具,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可以留下来。至于判断标准,这其实是最难的,因为看人是最难的,尽量相信自己的直觉吧。
  而且,上司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他们需要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就是帮他成功,你就是他很重要的人。一旦帮他成功,他很多缺点都会消失。
  (林廷翰,天际网创始人兼CEO。是前新浪网副总裁,并且曾经在摩托罗拉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的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位)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你当真认为你所得知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吗?或者,你拥有区辨(Verify)信息的能力吗?你能够非常清醒地告诉自己,哪些信息是真?哪些信息是假?哪些信息被扭曲和夸大?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当今的日本人所欠缺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质问力。质问力可以彻底地发觉与质疑许多问题的所在,进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    质问力的智慧    大前研一认为,一个人真正的智慧
期刊
都以为工作是“入世”的,需要抛弃自我,需要妥协,百炼成钢,方文山和满涛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工作也可以很自我,而且既自我,又“入世”,换作说电影的说法,既叫好,又叫座!    在印度教中,Atman 是小我、自我、本我、灵魂的意思,这是很多人追求的小境界,印度教还有另外一个对应的词brahman,就是大我、宇宙的真理,也译作“梵”,所谓的“梵我合一”是一种需要修行的终极境界,即把自我和外界“连接”
期刊
新员工表现不如自己,与其辛辛苦苦教他,还冒着被捅娄子的风险,不如自己做——这样的想法,你有吗?    常有当主管的朋友向我抱怨:太辛苦了,公司里大事小情都得他一把抓。面对他们的抱怨,我总是回答:那是因为你们不想进到更高层次。“怎么可能!”听到这样的答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跳起来。没办法,就是这样。你以为你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可你的自身行动却并非如此——不把手里的东西交出去,又怎能让新东西进来?  
期刊
金融衍生物的可怕,早有无数人提及,但是为什么人们当初熟视无睹呢?为什么人们忽视现实证据,如同当时把安然捧上天一样把美林比做“10 大必买股票”呢?  为什么人们还在把那些时髦的、人云亦云的商业论述奉为圭臬,重复着少数诸如苹果和Google 这类公司支离破碎的“成功表象”,只相信权威的观点和抄袭别家公司看起来可行的策略,放弃逻辑思考呢?  快危机了,同志们!不要被虚假繁荣蛊惑了头脑,管理者的工作是根
期刊
俗话说“魔鬼藏在细节里”。呃,不是说帝斯曼(DSM)是“魔鬼”,而是说,决定帝斯曼成为帝斯曼的,是那些藏匿于我们熟悉物件中的、肉眼不可视的帝斯曼。  你是否关注过美味食品色彩鲜艳的外包装?比如德芙巧克力(DOVE);你是否在意过那些美白产品里的添加成分?比如玉兰油(OLAY)含有的维生素E;你是否考虑过,在剧烈的奥运比赛中,那些大汗淋漓的运动员何以在37℃的高温下调节自己不断攀升的体温?你是否是一
期刊
在卡尔维诺写的《看不见的城市》里,忽必烈似是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一样对马可· 波罗描述故乡威尼斯的叙述开始评头论足,他对马可· 波罗说,“从今往后,由我来描绘城市,而你则在你的旅行中验证它们是否存在。”  我们决定模仿忽必烈。尽管我们不是马可· 波罗,尽管我们描述的城市不是威尼斯,而是凯里尼亚,在这个城市,你能感受到一种惬意的关于夜色的描绘和讨论,似乎那些腥香甜湿的海风能够随着文字一同刮起嗅觉。 
期刊
2008年9月14日深夜,作为一家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行CEO, Dick Fuld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这位以好斗著称的华尔街著名人物,不停地在电话上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求别人(包括稍后也将陷入麻烦的摩根士丹利)出手帮助他那家脆弱的公司。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救世主。12个小时以后,雷曼兄弟全球25000名员工从新闻中得知自己的公司申请破产,这期间无论是Dick还是公司其他高层都没来得及给员工发任
期刊
出污泥而不染,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你要是说我连碰到别人做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忍受,那不可能。    “灰色”这个说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经济体中,是个显得颇为敏感的话题。一般在成熟的经济体中,灰色地带比较少,在国家非常贫穷的阶段,像改革开放之前或者计划经济时,灰色收入也鲜为人知。通常灰色地带比较多的时候,是在经济刚刚起飞的时候。  实际上,这种现象不光中国有,别的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早年间也都有
期刊
在澳大利亚,星巴克关闭70%多店面不是新闻,矿工坐直升飞机上下班也不是新闻, 新闻是他们做事没标准,这对于看起来“糙”的澳大利亚人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前一段,星巴克运营不佳,将关闭位于澳大利亚70%多店面的新闻占据了各媒体的版面,不过,在这个连工人坐直升飞机上下班都不是新闻的国家,这则消息恐怕不会引起太大注意吧。    坐直升飞机上下班?别慌,你没看错。在澳洲最大的矿业基地、西部城市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