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你当真认为你所得知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吗?或者,你拥有区辨(Verify)信息的能力吗?你能够非常清醒地告诉自己,哪些信息是真?哪些信息是假?哪些信息被扭曲和夸大?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当今的日本人所欠缺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质问力。质问力可以彻底地发觉与质疑许多问题的所在,进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
质问力的智慧
大前研一认为,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去质问。而培养质问力,就是培养独力思考的能力——问出关键问题的能力。从“这是怎么一回事?”的疑问点出发,提出“问题到底出在哪?”和“应该讨论什么?”来探讨问题的本质与真相。培养质问力可以藉此让大家不再只根据政府、媒体或分析师的说法行事,而用自己头脑进行思考与判断,在发现问题后有追根究底的能力,不做出后悔的决定。
书中举了日本房价下跌的例子当作说明,很多在1991 年到1996 年购屋的日本民众,现在纷纷陷入房价的低潮——房价愈来愈便宜,但过去缴的房贷还是得继续缴。于是乎,买新屋也不是,断头杀出也不是,就在这两难当中,很多日本民众开始思考,当年为何要买房子呢?还不是听信政府、媒体和分析师所言惹的祸?但这场祸事,最终还是算到自己头上,此时再多的叹息也无济于事了!
他在书里写道:“如果你曾在1991年到1996 年之间购屋,那你现在应该每天都在叹气吧?”今年42 岁的A 先生就面临这样的困境。1994 年,在市区上班的A 先生以需负担35 年的贷款,买了一套价值6000 万日元的房子。有自己的家虽然很令人高兴,但1 小时又20 分钟的通勤时间似乎远了点。
不幸的是,到了1998 年,如果从电车的窗口看出去,会发现离市区1 小时以内的地方盖了不少新大楼,不仅价格只要4000 万日圆左右,而且都比A先生现在住的房子要大得多。
见此光景,A 先生便跟太太说:“老婆,那里似乎比较好哟。”于是便试着找银行商谈贷款事宜。恰巧,这时许多银行都纷纷推出协助客户换屋、偿还旧贷款的转贷方案,然而A 先生却无法如愿换屋。为什么?
如果,你是A 先生,当你提出“为什么”的疑问时,我相信此时的你一定是相当沮丧的!为什么政府、银行、媒体和分析师在当时都说房价会涨,但到最后竟是以狂跌收场呢?如果,你在事前先评估你为何要买房子,彻底地分析你的需求,这时候你就发挥了质问力的精神,要是到了最后,你踏入了房价下跌的泥沼里,那时,你再问为什么,同样的“为什么”却代表着你的无奈与不解。
Why ? Why ? Why ?
为什么?
这是因为当时花6000 万日元买的房子,现在被银行认为只值2800 万日元,当初花上一生积蓄购买的房子,竟然在短短几年之间跌到不剩一半的价值。更令人沮丧的是,每月偿还的贷款都被利息吃掉,6000 万日元的贷款截至目前也只还了500 万左右。而如果要买4000 万日元的房子,加上先前的贷款,也得再向银行借1200 万日元才够。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绝对不可能借钱给A 先生,理由是他的房子价格不断下跌,不足以抵押贷款,这就是为什么他想换屋也无法如愿以偿的原因。
这时A 先生才惊觉,自己为了一栋价值2800 万日元的房子负债5500 万日元;而2700 万日元以上的负债,则已经让他成为了银行拒绝借贷的危险客户。然而,当我们心想“怎么会这样”时,通常都已经太迟了。
同样的场景总是一直发生。这种场景,是不是又很熟悉呢?
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日本,就连中国台湾也是。政府透过政策的补贴,用低利的贷款鼓吹购屋,银行配合政策包裹出多样的房贷产品,甚至可以前几年只付本金就好,利息可以延缓支付。建筑商抓准机会大力鼓吹购屋,合力吹捧房价,没几年的光景,台湾的房价就已经高出市场合理价格。但诡异的是购屋者还是络绎不绝,银行和建筑商甚至还合力游说政府放宽贷款的法定额度上限,企图为浮滥的资金解套。不消几年光景,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加上物价飞涨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及薪资的负成长问题,让过去贷款购屋的人无法承担房贷的压力,最终走上拍卖一途。
经济学家认为,只要过度膨胀的房贷市场出问题,银行和建造商很容易就会引爆地雷,造成流动性的金融风险问题,进而接连引发系统性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2007 年美国发生次级房贷危机,最早的评估说次级房贷对美国经济的损失大约是1500 亿到2000 亿美元之间,但真实的损失还无法估算出来。紧接着,2008 年美国又发生二房风暴,美国房贷市场继续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金融市场动荡,这些结果导致美国政府最后于2008 年9 月宣布以高达2000 亿美元的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以850 亿美元贷款为代价接管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另提出了以政府7000 亿美元出面收购和处置金融机构坏账的计划。此次金融风暴被认为是20 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严重、影响最为广泛的金融危机,不止美国的AIG 受创,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也被美国银行收购。这把火甚至烧到欧洲,欧洲诸多的大型银行纷纷中弹落马,冰岛政府濒临破产,欧洲央行与英国政府分别向金融市场注资700 亿美元与2500 亿英镑,用以拯救欧洲的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IMF) 估计这波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全球的经济损失高达1.4 兆美元,而且损失的规模还在持续扩大中。
从质问力中寻找答案
为什么美国的次级房贷风波,竟然会造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这好像混沌定理一样,几个美国人缴不出房贷,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相信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但这已经不是质问了,而是一种疑惑,好在产生疑问,是质问力的开始。
作者在书中提到,解决问题必须从“这是怎么一回事”的疑问出发,质问力不仅对日本人愈来愈重要,也是今后每个人所必备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能洞悉局势,并且开创新路和走出自我。没了质问力,后果与下场就和前述的A 先生一样,永远只能在事后问为什么,当一个无知受害者而已。
看看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引发的二房风暴,直到当下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就是“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写照吗?当个人乃至于社会缺乏质问力的后果,最终引发的风暴都是所有人来承担。
大前研一这本《质问力》,书中虽然举了诸多日本社会的例子,但仔细回想一下,这些个案不也都充斥在我们周遭与身边?比如,目前正扩大发展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和各国政府提出的降息、加大存款保险和挽救股市,似乎也和本书中的日本个案相仿佛,同样的如出一辙,而这种表面的解决方案又好似放诸四海皆准,反正大难临头,按图索骥即可。由此可见,在缺乏质问力的精神下,连因应危机的解决方案都可以一抄再抄,不止了无新意,也缺乏可行性。
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了培养质问力的最佳方案,就是去“思考答案”。很多人之所以会相信片面之词,是根本没有经过思考这个程序,跳过思考的程序之后,就进行决策(选择相信),那么,我相信这种结果必然是GIGO(GarbageIn,Garbage Out),缺乏质问力的结果当然也只能是“自食苦果”,这也是想当然尔了。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当今的日本人所欠缺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质问力。质问力可以彻底地发觉与质疑许多问题的所在,进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
质问力的智慧
大前研一认为,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去质问。而培养质问力,就是培养独力思考的能力——问出关键问题的能力。从“这是怎么一回事?”的疑问点出发,提出“问题到底出在哪?”和“应该讨论什么?”来探讨问题的本质与真相。培养质问力可以藉此让大家不再只根据政府、媒体或分析师的说法行事,而用自己头脑进行思考与判断,在发现问题后有追根究底的能力,不做出后悔的决定。
书中举了日本房价下跌的例子当作说明,很多在1991 年到1996 年购屋的日本民众,现在纷纷陷入房价的低潮——房价愈来愈便宜,但过去缴的房贷还是得继续缴。于是乎,买新屋也不是,断头杀出也不是,就在这两难当中,很多日本民众开始思考,当年为何要买房子呢?还不是听信政府、媒体和分析师所言惹的祸?但这场祸事,最终还是算到自己头上,此时再多的叹息也无济于事了!
他在书里写道:“如果你曾在1991年到1996 年之间购屋,那你现在应该每天都在叹气吧?”今年42 岁的A 先生就面临这样的困境。1994 年,在市区上班的A 先生以需负担35 年的贷款,买了一套价值6000 万日元的房子。有自己的家虽然很令人高兴,但1 小时又20 分钟的通勤时间似乎远了点。
不幸的是,到了1998 年,如果从电车的窗口看出去,会发现离市区1 小时以内的地方盖了不少新大楼,不仅价格只要4000 万日圆左右,而且都比A先生现在住的房子要大得多。
见此光景,A 先生便跟太太说:“老婆,那里似乎比较好哟。”于是便试着找银行商谈贷款事宜。恰巧,这时许多银行都纷纷推出协助客户换屋、偿还旧贷款的转贷方案,然而A 先生却无法如愿换屋。为什么?
如果,你是A 先生,当你提出“为什么”的疑问时,我相信此时的你一定是相当沮丧的!为什么政府、银行、媒体和分析师在当时都说房价会涨,但到最后竟是以狂跌收场呢?如果,你在事前先评估你为何要买房子,彻底地分析你的需求,这时候你就发挥了质问力的精神,要是到了最后,你踏入了房价下跌的泥沼里,那时,你再问为什么,同样的“为什么”却代表着你的无奈与不解。
Why ? Why ? Why ?
为什么?
这是因为当时花6000 万日元买的房子,现在被银行认为只值2800 万日元,当初花上一生积蓄购买的房子,竟然在短短几年之间跌到不剩一半的价值。更令人沮丧的是,每月偿还的贷款都被利息吃掉,6000 万日元的贷款截至目前也只还了500 万左右。而如果要买4000 万日元的房子,加上先前的贷款,也得再向银行借1200 万日元才够。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绝对不可能借钱给A 先生,理由是他的房子价格不断下跌,不足以抵押贷款,这就是为什么他想换屋也无法如愿以偿的原因。
这时A 先生才惊觉,自己为了一栋价值2800 万日元的房子负债5500 万日元;而2700 万日元以上的负债,则已经让他成为了银行拒绝借贷的危险客户。然而,当我们心想“怎么会这样”时,通常都已经太迟了。
同样的场景总是一直发生。这种场景,是不是又很熟悉呢?
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日本,就连中国台湾也是。政府透过政策的补贴,用低利的贷款鼓吹购屋,银行配合政策包裹出多样的房贷产品,甚至可以前几年只付本金就好,利息可以延缓支付。建筑商抓准机会大力鼓吹购屋,合力吹捧房价,没几年的光景,台湾的房价就已经高出市场合理价格。但诡异的是购屋者还是络绎不绝,银行和建筑商甚至还合力游说政府放宽贷款的法定额度上限,企图为浮滥的资金解套。不消几年光景,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加上物价飞涨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及薪资的负成长问题,让过去贷款购屋的人无法承担房贷的压力,最终走上拍卖一途。
经济学家认为,只要过度膨胀的房贷市场出问题,银行和建造商很容易就会引爆地雷,造成流动性的金融风险问题,进而接连引发系统性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2007 年美国发生次级房贷危机,最早的评估说次级房贷对美国经济的损失大约是1500 亿到2000 亿美元之间,但真实的损失还无法估算出来。紧接着,2008 年美国又发生二房风暴,美国房贷市场继续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金融市场动荡,这些结果导致美国政府最后于2008 年9 月宣布以高达2000 亿美元的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以850 亿美元贷款为代价接管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另提出了以政府7000 亿美元出面收购和处置金融机构坏账的计划。此次金融风暴被认为是20 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严重、影响最为广泛的金融危机,不止美国的AIG 受创,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也被美国银行收购。这把火甚至烧到欧洲,欧洲诸多的大型银行纷纷中弹落马,冰岛政府濒临破产,欧洲央行与英国政府分别向金融市场注资700 亿美元与2500 亿英镑,用以拯救欧洲的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IMF) 估计这波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全球的经济损失高达1.4 兆美元,而且损失的规模还在持续扩大中。
从质问力中寻找答案
为什么美国的次级房贷风波,竟然会造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这好像混沌定理一样,几个美国人缴不出房贷,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相信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但这已经不是质问了,而是一种疑惑,好在产生疑问,是质问力的开始。
作者在书中提到,解决问题必须从“这是怎么一回事”的疑问出发,质问力不仅对日本人愈来愈重要,也是今后每个人所必备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能洞悉局势,并且开创新路和走出自我。没了质问力,后果与下场就和前述的A 先生一样,永远只能在事后问为什么,当一个无知受害者而已。
看看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引发的二房风暴,直到当下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就是“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写照吗?当个人乃至于社会缺乏质问力的后果,最终引发的风暴都是所有人来承担。
大前研一这本《质问力》,书中虽然举了诸多日本社会的例子,但仔细回想一下,这些个案不也都充斥在我们周遭与身边?比如,目前正扩大发展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和各国政府提出的降息、加大存款保险和挽救股市,似乎也和本书中的日本个案相仿佛,同样的如出一辙,而这种表面的解决方案又好似放诸四海皆准,反正大难临头,按图索骥即可。由此可见,在缺乏质问力的精神下,连因应危机的解决方案都可以一抄再抄,不止了无新意,也缺乏可行性。
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了培养质问力的最佳方案,就是去“思考答案”。很多人之所以会相信片面之词,是根本没有经过思考这个程序,跳过思考的程序之后,就进行决策(选择相信),那么,我相信这种结果必然是GIGO(GarbageIn,Garbage Out),缺乏质问力的结果当然也只能是“自食苦果”,这也是想当然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