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需求。为了能够全面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全面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能。化学科目是一门人文、自然融合的学科,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关系。为此,本文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阐述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各种教育当中,通过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种品格以及相关能力。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更加注重过程,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发展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不断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内化能力,这样才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全面加强化学课堂的创新,拉近化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采用多种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教学内容,将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当中,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常用措施有:
一、加强核心知识讲解,探究科学本质与思想
通过对近些年化学学考、选考内容来看,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占据大半,这些内容不仅是学考、选考试卷中的重要试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高中化学的本质以及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理论体系,深度挖掘、探究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深化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再者,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模型,把杂乱的知识进行重组,梳理化学知识的脉络体系。
如在化学必修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单元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对铝单质、化合物等基础知识展开全面回顾,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总结,特别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第三,让学生把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式、性质、转化、实验等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组建相关的知识模型,让知识点排列变得更具逻辑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认识到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和侧重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课堂情景,突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把新课标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把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加入到考核评价当中,顺应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流程,找出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变化,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心,对教学内容展开全面设计。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以实际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景,把核心价值、科学成果、科学事迹融入其中,这样即可实现生活、社会、环境与化学之间的联系,真正的实现价值导向,让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加以利用和体现。
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知识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需要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溶液通常是呈酸性,碱溶液往往呈碱性,那么盐溶液可以显现什么性呢?”、“碳酸钠是一种盐类,但是为什么都称其为纯碱呢?”等。采用课堂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进入到情景当中,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展开“测定盐溶液酸碱性”的相关实验。采用该种方法除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可以构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相比以往产生的变化,需要以课程改革作为发展契机,在展开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深刻融入核心价值与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
三、创新实验教学,注重知识实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贯彻人本理念,通过合作教学方法,并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展开教学。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合作教学需要配合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可以直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在化学实验当中加强师生交流,侧重点是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联想,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提高化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化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其他学生帮助下掌握问题结果。
如在“溴水褪色原理面面观”实验教学当中,要事先按照学生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都差不多,先是要探究“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思考如何让溴水褪色”,学生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了还原剂Na2S,其实验理念是在溴水中生成黄色沉淀物,如果有沉淀物则表示褪色成功,本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Br2 2Na2S=2NaBr S↓。虽然想法与方程式都能够成立,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却有了意外,溶液当中并未生成黄色沉淀物,此时教师要进行提问:“是否哪些环节没有考虑到位呢?”,此时有聪明的学生反应到“难道是Br2问题?”还有些学生也会豁然开朗认识到“Br2氧化性很強,把生成的单质S氧化成SO42-,所以看不到淡黄色沉淀。”之后让学生小组开展下个实验,在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溶液中是否产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没有就加入Ba Cl2,观察是否出现了白色沉淀物,如果出现了沉淀物则表示有SO42-。
采用实验的方法不断引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形成,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这是教师单独讲授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们通过自主试验、探究,不断的提出理论方法并不断的推翻在论证,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四、加强化学与生活联系,强化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是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高中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加强学生体验,来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化学必修2“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单元中天然气的利用和甲烷一节相关知识教学时,由于天然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可以将该节课内容联系到生活中,通过实际生活对天然气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如:“天然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那么同学们知道天然气化学成分吗?”、“天然气燃烧之后会生成哪些物质?”、“甲烷燃烧是否会造成污染?”、“甲烷是什么颜色的?”、“天然气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是甲烷的味道吗?”,等。这些问题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观察与认知,明确化学知识在自然生活中的应用,养成化学眼光来看待生活现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能够加强知识讲解、创设课堂情景、加强实验教学、加强生活体验,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高中化学最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展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523-524.
[2]孙新平.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7(22):140-142.
[3]夏超.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明日风尚,2018(5):52-53.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各种教育当中,通过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种品格以及相关能力。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更加注重过程,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发展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不断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内化能力,这样才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全面加强化学课堂的创新,拉近化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采用多种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教学内容,将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当中,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常用措施有:
一、加强核心知识讲解,探究科学本质与思想
通过对近些年化学学考、选考内容来看,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占据大半,这些内容不仅是学考、选考试卷中的重要试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高中化学的本质以及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理论体系,深度挖掘、探究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深化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再者,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模型,把杂乱的知识进行重组,梳理化学知识的脉络体系。
如在化学必修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单元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对铝单质、化合物等基础知识展开全面回顾,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总结,特别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第三,让学生把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式、性质、转化、实验等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组建相关的知识模型,让知识点排列变得更具逻辑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认识到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和侧重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课堂情景,突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把新课标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把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加入到考核评价当中,顺应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流程,找出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变化,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心,对教学内容展开全面设计。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以实际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景,把核心价值、科学成果、科学事迹融入其中,这样即可实现生活、社会、环境与化学之间的联系,真正的实现价值导向,让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加以利用和体现。
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知识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需要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溶液通常是呈酸性,碱溶液往往呈碱性,那么盐溶液可以显现什么性呢?”、“碳酸钠是一种盐类,但是为什么都称其为纯碱呢?”等。采用课堂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进入到情景当中,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展开“测定盐溶液酸碱性”的相关实验。采用该种方法除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可以构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相比以往产生的变化,需要以课程改革作为发展契机,在展开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深刻融入核心价值与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
三、创新实验教学,注重知识实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贯彻人本理念,通过合作教学方法,并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展开教学。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合作教学需要配合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可以直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在化学实验当中加强师生交流,侧重点是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联想,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提高化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化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其他学生帮助下掌握问题结果。
如在“溴水褪色原理面面观”实验教学当中,要事先按照学生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都差不多,先是要探究“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思考如何让溴水褪色”,学生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了还原剂Na2S,其实验理念是在溴水中生成黄色沉淀物,如果有沉淀物则表示褪色成功,本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Br2 2Na2S=2NaBr S↓。虽然想法与方程式都能够成立,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却有了意外,溶液当中并未生成黄色沉淀物,此时教师要进行提问:“是否哪些环节没有考虑到位呢?”,此时有聪明的学生反应到“难道是Br2问题?”还有些学生也会豁然开朗认识到“Br2氧化性很強,把生成的单质S氧化成SO42-,所以看不到淡黄色沉淀。”之后让学生小组开展下个实验,在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溶液中是否产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没有就加入Ba Cl2,观察是否出现了白色沉淀物,如果出现了沉淀物则表示有SO42-。
采用实验的方法不断引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形成,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这是教师单独讲授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们通过自主试验、探究,不断的提出理论方法并不断的推翻在论证,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四、加强化学与生活联系,强化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是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高中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加强学生体验,来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化学必修2“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单元中天然气的利用和甲烷一节相关知识教学时,由于天然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可以将该节课内容联系到生活中,通过实际生活对天然气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如:“天然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那么同学们知道天然气化学成分吗?”、“天然气燃烧之后会生成哪些物质?”、“甲烷燃烧是否会造成污染?”、“甲烷是什么颜色的?”、“天然气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是甲烷的味道吗?”,等。这些问题直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观察与认知,明确化学知识在自然生活中的应用,养成化学眼光来看待生活现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能够加强知识讲解、创设课堂情景、加强实验教学、加强生活体验,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高中化学最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展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523-524.
[2]孙新平.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17(22):140-142.
[3]夏超.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明日风尚,2018(5):52-53.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