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美术课程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借形想象教育活动是确保幼儿园美术教育质量的重要形式,本文简单分析了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健身想象的积极意义,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与幼儿的美术学习规律,提出了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进行想象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借形想象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159
引言
借形想象主要强调借助图形或物体展开联想与创作,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借形想象,这是丰富幼儿美术学习资源,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现阶段,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借形想象做出了一定的教育尝试,但是由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死板,没有真正考虑到幼儿的认知需求,导致这些想象的实践效果相对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路,结合幼儿认知规律合理的调整借形想象的实施方式,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进行美术创作。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借形想象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
幼儿阶段孩子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积极开展借形想象相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幼儿想象力进行有效培养,让幼儿能够自主的探索美术创作方面的知识,并且做出相应的实践。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强调教师对美术绘画技巧的讲解,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色彩搭配,线条勾勒等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培养,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运用借形想象意味着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以熟悉的教育素材为基础引发幼儿的联想,幼儿的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锻炼。
(二)有利于拓展美术教育资源
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对教材内容和常规会话内容的讲解上,教学素材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就导致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运用借形想象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能够对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进行大胆創新,并且对相应的教育资源做出合理的拓展与延伸,无论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还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等元素,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进行想象的基础。在教师的积极推动下,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美术教育资源在审美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借形想象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能够极大的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热情,在开展借形想象方面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根据具体教育主题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借形想象方面的教育资源,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元素的材料,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发教育资源是教师应当考虑到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事物影响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能够围绕熟悉的素材,进行大胆的创造。教师可以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的形状与动物、植物相似,能够带给幼儿较多趣味。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各种猜想,让幼儿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并且进行有效的创作。
(二)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有效实践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在开展进行想象方面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应当联系现实生活,组织有趣的实践活动,那幼儿在参与时间的同时,对美术创作进行新的尝试,并且不断强化想象力。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好春游以及其他形式的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亲近自然,在观察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时进行相关的想象,以写生的形式进行美术创作。自然界中的树叶、石头、云朵都具有独特的形状特点,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进行大胆的联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推动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借形想象的训练中,发挥家庭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让幼儿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思考与想象。
(三)根据幼儿美术学习表现实施合理评价
凭借教师科学的评价活动,幼儿能够转变学习态度,为了有效实现践行想象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活动时,应当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表现,将想象力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考虑幼儿美术学习基础的同时,以多种指标评价幼儿的美术学习状态,并且在评价中充分肯定幼儿的想象力。这是应当以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并且鼓励幼儿介绍自身的作品,体现出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让幼儿能够真正自主的进行美术创作。
总结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开展进行想象活动,这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育思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有效实践活动,并且通过高质量的评价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健身想象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朱委委,王福芝.浅析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借形想象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03.
[2]刘振莲.“借形想象”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44.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借形想象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159
引言
借形想象主要强调借助图形或物体展开联想与创作,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借形想象,这是丰富幼儿美术学习资源,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现阶段,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借形想象做出了一定的教育尝试,但是由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死板,没有真正考虑到幼儿的认知需求,导致这些想象的实践效果相对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路,结合幼儿认知规律合理的调整借形想象的实施方式,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进行美术创作。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借形想象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
幼儿阶段孩子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积极开展借形想象相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幼儿想象力进行有效培养,让幼儿能够自主的探索美术创作方面的知识,并且做出相应的实践。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强调教师对美术绘画技巧的讲解,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色彩搭配,线条勾勒等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培养,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运用借形想象意味着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以熟悉的教育素材为基础引发幼儿的联想,幼儿的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锻炼。
(二)有利于拓展美术教育资源
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对教材内容和常规会话内容的讲解上,教学素材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就导致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运用借形想象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能够对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进行大胆創新,并且对相应的教育资源做出合理的拓展与延伸,无论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还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等元素,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进行想象的基础。在教师的积极推动下,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美术教育资源在审美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借形想象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能够极大的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热情,在开展借形想象方面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根据具体教育主题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借形想象方面的教育资源,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元素的材料,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发教育资源是教师应当考虑到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事物影响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能够围绕熟悉的素材,进行大胆的创造。教师可以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的形状与动物、植物相似,能够带给幼儿较多趣味。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各种猜想,让幼儿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并且进行有效的创作。
(二)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有效实践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在开展进行想象方面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应当联系现实生活,组织有趣的实践活动,那幼儿在参与时间的同时,对美术创作进行新的尝试,并且不断强化想象力。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好春游以及其他形式的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亲近自然,在观察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时进行相关的想象,以写生的形式进行美术创作。自然界中的树叶、石头、云朵都具有独特的形状特点,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进行大胆的联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推动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借形想象的训练中,发挥家庭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让幼儿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思考与想象。
(三)根据幼儿美术学习表现实施合理评价
凭借教师科学的评价活动,幼儿能够转变学习态度,为了有效实现践行想象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活动时,应当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表现,将想象力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考虑幼儿美术学习基础的同时,以多种指标评价幼儿的美术学习状态,并且在评价中充分肯定幼儿的想象力。这是应当以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并且鼓励幼儿介绍自身的作品,体现出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让幼儿能够真正自主的进行美术创作。
总结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开展进行想象活动,这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育思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有效实践活动,并且通过高质量的评价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健身想象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朱委委,王福芝.浅析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借形想象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03.
[2]刘振莲.“借形想象”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