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促进有效教学,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一、学会预习,做学习的领路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重头戏就是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了乘法口诀关键是要计算,对于这部分内容,如果孩子没有预习的过程,要孩子在短时间内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即使上课时对口诀的意义讲得很透彻,但由于口诀句数太多,即使学生当时是理解了,过一段时间后也很容易记错。特别有几句比较难记的口诀,如四七二十八,七八五十六,四九三十六等。因此在一年级的暑假里,老师们就布置孩子预习乘法口诀的任务。本学期接手二年级,刚开学,孩子们就能熟背乘法口诀,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口算正确率。但这样做也有局限性,孩子不明白每句口诀的意义。正如上面所说,这些隐藏型知识孩子似懂非懂,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让孩子们感受口诀的含义,如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表示1个7是7,二七十四表示2个7是14,让学生多说多思多练。这样一来,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又巩固了乘法口诀,记忆时更加方便了。孩子在预习的过程中积攒问题,在上课时解决问题,课堂围绕学生,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主,体现了民主的课堂教学。
  二、实物操作,做学习的探索者
  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课中,有分圆片的过程,首先拿出6个小圆片,摆放在桌上,第一次就是随便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明白后,开始操作。通过交流不同摆法,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有了第一次的体验,第二次操作提高要求,请孩子们把8个圆片平均分,通过动一动想一想得出可以平均分成2堆,每堆4个或平均分成4堆,每堆2个,也可以平均分成8堆,每堆1个。这个动手分圆片的过程体现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如果省了这一步骤,让学生来想象,那就太抽象了,跟二年级学生的学情不符,还不利于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于是,在动手摆、动眼看、动口说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建立了表象,理解了分的过程,从而获取了知识。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时,例题为每盒水彩笔48枝,2盒一共有多少枝?学生列出算式:48×2。根据乘法的算理,写成48 48,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每个数位上计算过程都很清晰,有数字的直观,这样是不是能节约一点教学时间呢?所以在试教时,我没有请学生用小棒演示,课堂上学生很活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算理说得头头是道。但作业效果却不令人满意,比如算26×3,个位上没什么大问题,十位上的算法就多了,有用2 1=3的,有(1 3)×2=8的,有2 3=5的,有2 3 1=6的。从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对十位上如何算,为什么这样算不明白。他只是记住了要加上进位的数,怎么加?先算什么还是印象不深刻。看来,直观手段不但需要,而且很有必要。于是在最后教学时,我还是让孩子们摆小棒了,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直观地看到每一行有几捆有几根,如何把这些小棒合起来,先把捆与捆合起来,单根与单根合起来。由10根变成一捆,再演示捆与捆合起来的过程,让学生对乘法竖式里十位上要“先乘后加”理解得较为深刻。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学生的作业中只有1个人错。
  三、学会合作,做学习的小主人
  在教学方块统计图时,要统计小组里喜欢动画片的情况,我先指定了每组的组长,然后请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有负责收集数据的,负责记录的,负责核对统计结果的,每个成员都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每组喜欢动画片的情况都一目了然,如喜欢哪一部的人数最多,哪一部人数最少等。在合作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平时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也有事做,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孩子在一次次合作中学会了分工,懂得了操作活动的有序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思想。数学教学活动再也不能只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四、学会交流,做学习的发言人
  一节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如果光有老师在不停地讲学,那绝对是不完美的,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自由发表想法的权利,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要因为怕学生说不好而老师抢着说,这样只会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当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利时,老师要引导孩子该怎么说;当学生回答问题没在点上时,老师可以把机会留给其他孩子;当孩子回答很具体很到位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孩子。让学生敢于说,敢于发表看法,并能在说的过程中理清思路。特别是到每节课的结尾,小结的时候,要让多个孩子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又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孩子们觉得学得很充实。
  一节活泼灵动的课,一节生趣盎然的课,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放心。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要会运用,鼓励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孩子在思维的训练中提升,在文化的浸润中品味,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得活,用得实,让数学课堂活而高效。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课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给科学老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老师们必须不断摸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积累有效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进步
一、教材简析  “汉字输入”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智能ABC输入法”的学习,学会在计算机输入汉字的步骤与方法。课本中把“记事本”作为汉字呈现的工具,但设计本课时,由于教学的需要,把“记事本”换成“画图”。原因是学生已经掌握了“记事本”的用法,但对“画图”的文字工具还不熟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很多功能,部分学生对“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与“微软拼音输入法”有了一
我国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是小学生最早学习的课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引起了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耳听不见,有口说不出,面对这样特殊的群体,如何教育好、管理好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是我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用心”做的一件事。对待这些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拨动孩子们爱的心弦,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别人、爱生活、爱社会,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要让他们的心灵扎下善根。  但凡身体有缺陷的人,
近日,我们一同欣赏了四年级王立筠老师的一节指导写人外貌的作文课,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一、语文教学中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现象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标准化试题和作文训练中出现的偏颇,束缚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一些标准化试题,学生只作“学答”,不做“学问”,标准化的考试就有标准化的答案。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学生
我是一名农村幼儿教师,经过一年时间与家长的接触,了解和交往,我发现农村幼儿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存在许多偏见和误区,主要集中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只注重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二、对幼儿过度偏爱。三、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足。四、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甚至有些家长赌博时还带着幼儿。面对这样家长,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经过一年时间摸索,我从主要以下几方面去做家长工作:  一、积极主动与家长交流
小学阶段的运动训练对于学生身、心、智的全面发展、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养成终身良好体育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建议在进行课余运动训练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处理好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和训练效应的关系  (一)竞技能力构成效应  选材时应注意的问题:  1、遗传谱系调查  2、家庭情况(含经济情况、是否单亲,等)  (二)关于选材的资格指标  运动员选材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指标。在任何专项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实物投影仪、荧幕或大屏幕彩电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已渐渐地进入到科学实验室。教师利用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以把科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所谓情感,指的是人对周围现实和自己独特的个人的态度,它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影响着活动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始终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比较了解和掌握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情感发展依附于认知活动,是在概念、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