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各种方法调动积极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让阅读从娃娃抓起”。可近几年接触了较多的一年级孩子,发现大部分孩子学前阅读量几乎是零,只有极少部分孩子在家父母会给他们买书和读故事给他们听。可西方国家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几十本到百来本的绘本阅读量,和这相比,显然中国孩子的阅读起步比较晚,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就有必要在孩子入学后就为孩子打开课外阅读之门。一年级的新生既不认识字,也不认识拼音,怎么引导他们课外阅读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绘本——孩子接触阅读的第一步
  绘本,也就是图画书。这类书的特点就是以图画为主,配上极少的一些文字。刚入一年级的孩子基本不识字,这类书籍正适合他们阅读。其次,一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强得多,这时候让他们阅读绘本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的。再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也提出要让幼儿读图画书。他把儿童图书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一类是打完精神底子再读的书。他向家长们建议:“趁孩子还没有被那些乱七八糟的图书包围之前,赶紧用图画书为他们打下精神的底子。”因为图画书中蕴含着大善、大美和大智慧,这些正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让孩子大量阅读图画书。例如:在开学第一天可以和孩子共读《大卫上学去》,让孩子看着画儿听老师读书,在边听边赏之中明白了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母鸡萝丝去散步》虽然语言很简洁,但图画充满趣味,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而且很有想象的空间,在读这本书时老师就可以让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填补空白。《彩虹色的花》这本书很具思想性,在赏读过程中不仅故事情节很吸引人,还能让孩子学到助人为乐的品质。在这些图画书的熏陶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就产生了。
  二、歌谣——激起儿童阅读兴趣的第二步
  作家孙友田曾在《月光启蒙》中说道:“她(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可见,儿歌、童谣也能激发孩子对文学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让一年级的孩子读背一些儿歌、童谣。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少,还没有文学基础,这时,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篇幅简短、语言幽默风趣的儿歌让孩子朗读和背诵。为了激起孩子们的读诗热情,老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例如根据孩子的表现欲强这个特点可以每周开一次诗会,让孩子把自己背得最好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根据孩子的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比一比谁背的儿歌最多。根据一年级孩子爱当小老师的特点,可以让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背儿歌……
  三、拼音读物——孩子自主阅读的开始
  在一年级的孩子们学完拼音以后,老师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借助拼音阅读。这时候的阅读对孩子以后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兴趣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学习拼音的情况不一,对这类注音读物的兴趣也不一,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由短到长
  孩子刚学完拼音,要借助拼音来阅读是很累的,这时如果老师让他们读很长的故事的话,他们读的时间会很长,会感到很吃力,渐渐不喜欢阅读。因此,老师一开始可以让他们读简短一点的故事,比如说每天读一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也可以读一则成语故事。在阅读中孩子读拼音熟练了,认识的字也多了,就可以让他们读长一点的故事,例如《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到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试着让孩子读读《小猪唏哩呼噜》和《一年级的小豆豆》这样的注音版小说了。
  2.老师引读
  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可能一下子形成的,一开始老师的引导意义重大。老师仅仅跟孩子说要多看看课外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老师用行动来引导。刚开始,老师可以用“钓鱼法”。老师带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进教室,先读给孩子听,在读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了就相当于鱼儿上钩了,老师就告诉孩子这本书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下面的故事能自己读吗?这时孩子不读心里会痒痒的,自然会自己阅读了。老师还可以用推荐法。有时孩子和父母都不知道要读什么书,所以定期老师可以推荐孩子读一些书。可以先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读一段精彩的内容,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孩子读完以后请孩子再读读他最喜欢的部分。
  3.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撒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名人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可以常给学生讲一些他们所熟悉的名人阅读的故事,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每个成功者取得可喜的成就和他们具有阅读的习惯是分不开的,从而效仿他们积极阅读。老师往往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利用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例如:静静地各自阅读,共读一本书后进行讨论,和孩子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另外,小伙伴也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因此,老师在班中可以常常表扬那些认真课外阅读的孩子,鼓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孩子们都很好胜,为了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榜样,其他孩子也会努力阅读,渐渐地,班中的阅读风气就形成了。
  总之,作为孩子阅读的启蒙老师,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要用各种方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硕放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期刊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由于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针对刚入园孩子的这些游戏特点,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使角色游戏达到其相应的教育意义和目的,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  一、创设环境为幼儿扮演角色做好准备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再投放适合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从而来激发
昨天,经过一番精心的挑选,我在学校旁那家时尚精品店里买了一个全黑的书包。我心满意足,因为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当今最流行的款式呀!"妈妈,看看我的新书包!"回到家,我背着书
目的心脏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是发达国家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在我国,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也已成为城市人群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许多心脏疾病在
这个世界上,有三个地方我们必须要去,一个是极度贫困的地区,去过了,你才知道你有多幸福,因为我们常常是往上看,看到的都是别人如何优越,自己多不如意,很少往下看;第二个要去的地方是监狱,那里的人失去了人最可贵的东西“自由”;第三个要去的地方是殡仪馆,在那里你会思考,我将来有一天躺在那里时,别人怎么评论我,我能留下些什么。去思考,我活得像不像自己。读书,怎么读,就是要在读他人的书中,去想自己的事情,任何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阅读与表达是分离的——把语文课分“语文”和“作文”两种。这样,最大的危害就是把阅读与作文分离开来。结果学生上了语文课之后,只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却不知课文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更多的只关注了内容,而不关注表达内容的形式,使学生表达成了一句空话。  “表达”——语文学科的本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总结。但我相信:关注语言表达不一定能上出一节“好”的语文课,但不关注表
南宋岳柯《程史·稼轩论词》记载:“稼轩……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每至此……顾问座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此中三昧何在?确乎值得探究。
当下的幼儿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幼儿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源的重要性,当前来说,有不少幼儿参与的是超前式的教育过程,都是提前给幼儿灌输了大量的知识点,在我看来,我们的教育要尊重教育的科学规律,将人性化的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就比如很多的民间艺术文化在整个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对于传承当地的优秀文化,对于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生活在农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
雷蒙德·威廉斯的名字现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中了。人们自然会把这种转变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勃兴联系起来。不过,“文化研究”究竟是西方又一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