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深人发展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创新,再积极响应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要求,结合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程度和性格特点,形成良好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修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适应学生的教育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14
引言
德育渗入在现如今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关注,德育渗入其实就是将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比拟的,语文的教材大多都是喜闻乐见、感情丰富同时拥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优秀文章,因此将德育渗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
一、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小,接触的生活经验有限且认知有限,这使得很多的学生难以辨别是非善恶,常常认为对自己好的人就是好人,对自己坏的人是坏人,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小学生极容易上当受骗,而且还容易让学生自身的价值观遭受影响。为了解决小学生的认知问题,就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需要充分借助语文这一同德育关联紧密的教学课程,将德育渗透至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课程讲解、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的过程均可贯穿德育教育,让经典的课文触发学生的共鸣及思想情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及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利用教材内容完成德育渗入
在小学这一时期,在选择语文教材内容时大多会选择一些喜闻乐见、情感丰富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假如教师在讲述教材内容时合理地渗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理念。比如,教《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就大体知道了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京张铁路,这些只是表面的认识。于是,我继续引导学生剖析课文。学生质疑,提出:“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他是怎样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两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有的说:“因为……。”为了突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我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说:“阻挠、要挟、嘲笑、轻蔑”这些词说明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是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备受凌辱、备受侵略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詹天佑面对恶劣的环境,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帝国主义行径的强烈愤慨去完成的。为此,学生不仅对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肅然起敬,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了。
(二)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阅读可以让读者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印象、培养语感,而且能够不断被经典中的思想和感情所熏陶,接受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染力强的文章,文章中所用语句可让人融入情景。而为了进一步的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构建情景,主要是在课前教案涉及的时候,可以从网上找寻一些地震图片与视频,尤其是一些关于父子亲情的图片,配合音乐制成一个短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学生在观看后深有感触,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做停留直接引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带着情绪走进课文中所描述的洛杉矶地震中父与子的故事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课程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品质的重要阵地。但是,仅仅靠课堂活动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外活动的补充,这样,才会有更佳的德育效果。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享受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在学校组织的“聆听窗外声音,共筑碧水蓝天”的春游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树一花,细细感受大自然。这样,学生既能写出生动又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的德育目标也顺势达成。又比如,我倡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送温暖,三八节和母亲节帮妈妈做一件小事,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大力开展对学生的核心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根据当下教育的发展方向,迅速更新观念,创新发展,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更生动活泼,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变化更加喜人。因此,教师一定要本着“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放眼长远,整合资源,把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的贯彻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婧.探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50.
[2]林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53+56.
[3]曹虎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36-37.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曲石镇江苴完全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14
引言
德育渗入在现如今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关注,德育渗入其实就是将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比拟的,语文的教材大多都是喜闻乐见、感情丰富同时拥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优秀文章,因此将德育渗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
一、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小,接触的生活经验有限且认知有限,这使得很多的学生难以辨别是非善恶,常常认为对自己好的人就是好人,对自己坏的人是坏人,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小学生极容易上当受骗,而且还容易让学生自身的价值观遭受影响。为了解决小学生的认知问题,就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需要充分借助语文这一同德育关联紧密的教学课程,将德育渗透至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课程讲解、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的过程均可贯穿德育教育,让经典的课文触发学生的共鸣及思想情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及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利用教材内容完成德育渗入
在小学这一时期,在选择语文教材内容时大多会选择一些喜闻乐见、情感丰富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假如教师在讲述教材内容时合理地渗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理念。比如,教《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就大体知道了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京张铁路,这些只是表面的认识。于是,我继续引导学生剖析课文。学生质疑,提出:“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他是怎样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两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有的说:“因为……。”为了突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我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说:“阻挠、要挟、嘲笑、轻蔑”这些词说明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是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备受凌辱、备受侵略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詹天佑面对恶劣的环境,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帝国主义行径的强烈愤慨去完成的。为此,学生不仅对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肅然起敬,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了。
(二)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阅读可以让读者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印象、培养语感,而且能够不断被经典中的思想和感情所熏陶,接受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染力强的文章,文章中所用语句可让人融入情景。而为了进一步的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构建情景,主要是在课前教案涉及的时候,可以从网上找寻一些地震图片与视频,尤其是一些关于父子亲情的图片,配合音乐制成一个短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学生在观看后深有感触,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做停留直接引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带着情绪走进课文中所描述的洛杉矶地震中父与子的故事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课程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品质的重要阵地。但是,仅仅靠课堂活动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外活动的补充,这样,才会有更佳的德育效果。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享受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在学校组织的“聆听窗外声音,共筑碧水蓝天”的春游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树一花,细细感受大自然。这样,学生既能写出生动又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的德育目标也顺势达成。又比如,我倡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送温暖,三八节和母亲节帮妈妈做一件小事,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大力开展对学生的核心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根据当下教育的发展方向,迅速更新观念,创新发展,让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更生动活泼,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变化更加喜人。因此,教师一定要本着“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放眼长远,整合资源,把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的贯彻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婧.探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50.
[2]林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53+56.
[3]曹虎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36-37.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曲石镇江苴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