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笔者谨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困惑,并分享了个人的教学感悟,以期能够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教学困惑;教学感悟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困惑
(一)对新教材的“三维目标”把握不准
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再加上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性格各异,课堂上的活动开展起来十分不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
(二)“探究式”与“接受式”转型困难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教学设备不配套、不齐全、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深入,加上身在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原因,一些教师仍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来完成课改的内容,于是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教师面临着如何将“探究式”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的困惑。
(三)教辅材料的选用存在难度
现在,学校订购的教辅材料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清单选购的。结果发现,还是旧教材的内容,许多题目是超出课标要求的;而若要选用好一点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则因各种的限制不能订购;即使有较好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许多题目的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不太适合我校的学生。
(四)对小组的评价难以面面俱到
现在班级的分组班主任都是按綜合成绩进行分组的,没有充分考虑到要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性格差异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小组无法讨论或发言的情况,因此,在小组考核中很难做到公平。而在考核中做不到公平时,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地理教学的感悟
(一)教师必须写好教学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有许多好处,因为写好教学反思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虽然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他们在心理、性格、兴趣、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教学反思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
“灵感”对地理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二)联系生活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应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那些学生不知与已知,浅知和深知的知识融入一定的生活情景中,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全身地投入学习,时时刻刻把所学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南方地区》的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策略,从生活情景导入:南方地区(我们位于南方地区,一直在这生活)临近海洋,处于湿润区,降水多;处在亚热带,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所以我们的瓦房屋顶是斜坡的,墙体也比较高;但一到冬季我们这里又比广州、深圳等城市冷,那是因为我们虽然在南方,但位于山区,受地形地势影响等等。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样,用学生亲身体验和身边环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兴趣,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周全
1.小组人数。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应为2~6人,不能太多,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利于组间互动。
2.精心搭配。学生自愿组合,但老师要注意男女生的数量比,不能失衡。此外,在分组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每个小组中都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3.及时调整。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整,使小组成员能优化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4.明确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使每个同学都有事做,都积极行动,从而避免有人滔滔不绝,有人却一言不发的情况。
5.不同形式。每个小组都可有自己的特色,不一定非要统一规定。组员之间的角色还要在一段时间后进行互换。
6.不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真正运用起来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留心观察,使这种学习方式进一步优化。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深入研究和了解新课标,改变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教学困惑;教学感悟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困惑
(一)对新教材的“三维目标”把握不准
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再加上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性格各异,课堂上的活动开展起来十分不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
(二)“探究式”与“接受式”转型困难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教学设备不配套、不齐全、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深入,加上身在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原因,一些教师仍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来完成课改的内容,于是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教师面临着如何将“探究式”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的困惑。
(三)教辅材料的选用存在难度
现在,学校订购的教辅材料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清单选购的。结果发现,还是旧教材的内容,许多题目是超出课标要求的;而若要选用好一点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则因各种的限制不能订购;即使有较好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许多题目的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不太适合我校的学生。
(四)对小组的评价难以面面俱到
现在班级的分组班主任都是按綜合成绩进行分组的,没有充分考虑到要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性格差异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小组无法讨论或发言的情况,因此,在小组考核中很难做到公平。而在考核中做不到公平时,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地理教学的感悟
(一)教师必须写好教学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有许多好处,因为写好教学反思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虽然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他们在心理、性格、兴趣、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教学反思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
“灵感”对地理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二)联系生活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应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那些学生不知与已知,浅知和深知的知识融入一定的生活情景中,把教材中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全身地投入学习,时时刻刻把所学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南方地区》的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策略,从生活情景导入:南方地区(我们位于南方地区,一直在这生活)临近海洋,处于湿润区,降水多;处在亚热带,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所以我们的瓦房屋顶是斜坡的,墙体也比较高;但一到冬季我们这里又比广州、深圳等城市冷,那是因为我们虽然在南方,但位于山区,受地形地势影响等等。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样,用学生亲身体验和身边环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兴趣,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周全
1.小组人数。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应为2~6人,不能太多,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利于组间互动。
2.精心搭配。学生自愿组合,但老师要注意男女生的数量比,不能失衡。此外,在分组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每个小组中都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3.及时调整。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整,使小组成员能优化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4.明确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使每个同学都有事做,都积极行动,从而避免有人滔滔不绝,有人却一言不发的情况。
5.不同形式。每个小组都可有自己的特色,不一定非要统一规定。组员之间的角色还要在一段时间后进行互换。
6.不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真正运用起来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留心观察,使这种学习方式进一步优化。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深入研究和了解新课标,改变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