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漳平,地处九龙江上游,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不仅是福建著名的林区、果区、矿区,还是享誉八闽的水仙茶乡,生产的水仙茶品种有散茶、冻茶和茶饼,其中水仙茶饼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方块紧压乌龙茶,更是一绝。
到漳平初会“水仙”
久闻漳平水仙茶饼是乌龙茶世界里惟一的方块紧压茶饼,看着电脑图片上古老的木模,独特的纸包,油润的茶饼,橙黄的汤色,似乎一股如桂似兰的幽香就从液晶屏幕上飘了出来。
前些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漳平的网友,叫“汇友水仙”,他发来了大量关于漳平水仙茶饼的图片资料,并力邀我到他家里做客。久闻漳平水仙茶饼是乌龙茶世界里惟一的方块紧压茶饼,只是一直无缘品尝。看着“汇友水仙”发来的图片,古老的木模,独特的纸包,油润的茶饼,橙黄的汤色,似乎一股如桂似兰的幽香就从液晶屏幕上飘了出来,眼见得化做了一个清纯脱俗的少女,红袖添香,足足令我心驰神往了大半个月,魂牵梦萦。
茶乡的秋风和煦轻柔,直到走出漳平火车站,我还在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走进了茶乡,“汇友水仙”赶到火车站接我,一路寒暄就到了他的茶室。
寒喧几句,“汇友水仙”便拿出一个茶罐,里面的水仙茶饼是新型包装,最外面的像目前流行的铁观音的包装,里面是纸包,打开纸包才是茶饼。因为茶叶是按照三叶一芽的标准采制的,茶梗很长,呈紫红色,叶子粗大肥厚,嫩度似乎不够,但闻起来香气扑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舒适感。冲泡后,便荡漾出幽雅的兰花香。再看汤色橙黄,清澈明亮,较目前的铁观音深,但较武夷水仙浅。再品茗茶汤,初入口微苦,但香气入水,绵滑饱满,甘甜的回味随之而来,其醇厚胜过当下流行的铁观音,漳平水仙茶饼果然没让我失望。茶十分耐泡,大约冲了七八水,仍久浸而不苦涩。充分浸泡后,他让我看盖碗中的茶叶,紫蒂叶底,完整匀称,叶肉肥厚,色泽艳丽,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他说,当地人称之为“红边绿肚”。
“汇友水仙”一边冲泡一边介绍说,和其它乌龙茶品种不同,漳平水仙茶一年中品质最佳是“冬片”,香气优雅绵长,茶汤滋味顺滑甘甜;秋茶次之,以香气显著,故称“秋香”;而春茶则又稍逊一筹;夏暑茶由于品质较差,加上制作环境不理想,茶农一般不愿采制,常常是加以修剪并适当施肥,以待秋茶。
茶王村再识“水仙”
几翻揉捻后,别具一格的特殊工序开始了——用木模具压制茶叶成型,而后包纸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正是独特茶香的脸谱,古老品牌的象征。
喝过“水仙”,自然想去看看究竟是何方圣地能产出如此甘甜醇厚的好茶。于是,我们朝着水仙茶的产地南洋乡进发。
一路上层峦迭嶂,云雾缭绕,九龙江上游的九鹏溪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平静如镜。车子行驰了十几公里,便到处可见连绵起伏的水仙茶园,到处可闻到沁入心肺的水仙茶香,如入桃源仙境一般。
我们来到南洋乡营仑村,该村历年来共有九人在漳平水仙茶王赛上被评为“茶王”,因此被称为“水仙茶王村”。我们到了一户姓张的茶农家里,老张一见面就热情款待,拿出了自家最好的水仙茶饼让我们品尝,我边品边向他请教水仙茶饼的制作过程,老张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娓娓道来:
首先,水仙的鲜叶是来自绿色无公害的茶树。这茶树都种在山高林密雾多的无污染山坡上,茶农们只用农家肥给茶树下肥。茶季到了,人们总是挑选风和日丽的日子,从茶树上采摘露水刚刚风干的三片标准叶尖。
第一道工序叫“晾青”。这是让采下的茶叶重新“活”起来,制茶师傅们有个生动的比喻,说是让茶叶内部“走走水”。
接下来的是“晒青”。茶叶静静地躺着接受阳光。别看茶叶一地沉默无语,其实每分钟每秒钟都在起化学变化,都在酝酿着它的芳香。
最有技巧的“摇青”开始了。摇摇停停,停停摇摇,缓缓急急,前后四次。这种对茶叶的“蹂躏”过程,是进一步促进茶叶走水和发酵,一直摇到茶叶“红边绿肚”,散发出浓浓的花果香为止。
为了守住“摇”来的成果,必须借以烈火。这就是“杀青”工序了。“杀青”就像中国烹调一样讲究热锅快炒,锅多热,茶多少,翻几次,都有讲究。茶师傅们知道,这是茶叶色、香、味形成的关键。经过火的洗礼,茶叶逆来顺受,全没了山里的脾气,服服贴贴地任人揉搓。这是“揉捻”,也就是给茶叶“美容造型”。
以上的工序与铁观音的制作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几翻揉捻后,别具一格的特殊工序就开始了——用木模具压制茶叶成型,而后包纸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正是独特茶香的脸谱,古老品牌的象征。
用纸包好的茶饼,将进入最后一道工序:烘烤。水仙茶的烘焙一般都用木炭的,正如中国菜讲究火候,烤茶更需要火候。静静地用炭火慢慢煨着,烤着,此时一缕缕浓浓的茶香,就散逸飘飞在古老乡村的上空。
经过十几道工序生产出的水仙茶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喉润好,有回甘,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除醒脑提神外,还兼有健胃通肠,排毒,去湿等功能,实属茶中极品,不可貌相。
独一无二水仙饼
武夷岩茶的加工方法是深度发酵,闽南铁观音主要采用浅发酵的方法,漳平水仙茶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既有铁观音之花香气,又有岩茶之醇厚滋味与回甘。
一提到水仙,可能更多人想到的是闽北水仙和武夷岩茶水仙,以及广东的凤凰水仙。此三者为我国水仙茶的主要品种,知名度较高,而漳平水仙则鲜有人提及。
相比较而言,武夷岩茶的加工方法是深度发酵,足火烘焙,因此汤色较深,其滋味浓厚醇酽,火香浓重但花香则较逊;闽南铁观音主要采用了浅发酵的加工方法,茶叶制好后轻火烘干,其汤色较浅,水较顺滑,花香明显,回甘则不如岩茶。漳平水仙茶恰好介于二者之间,发酵程度及火功较之岩茶不及,较之铁观音则过之,是既有铁观音之花香气,又有岩茶之醇厚滋味与回甘。
漳平水仙主产于漳平南洋乡北寮村和双洋镇中村的客家地界石牛岽,该山峰海拔1365米,崖峰峭壁,终年云雾缭绕,山顶至今还遗存着几十株郁郁葱葱的水仙母本茶树,其中一棵最大的高达7.35米,被专家妙称为“水仙茶母本活化石”。清光绪二十年,漳平水仙获得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金奖,民国初期,漳平水仙便飘洋过海,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民国初期,漳平茶人邓观金创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类——水仙茶饼,在漳平生产的数十种乌龙茶品种中,堪称一枝独秀。传统的水仙茶饼约两泡份量,6至7厘米见方,今天的漳平茶农为了适应市场,推出了一泡装的饼茶,每泡大约4厘米见方,1厘米厚,重量约7至8克。
近年来,漳平水仙的制作受到铁观音的影响,高档水仙茶的制法已有了一些改变,从叶底看,“红边”较少,原因是在炒制的时候把它去掉了,使茶汤碧绿可爱,呈现兰花香,品感亦较清纯,且便于存放。而传统水仙茶饼,发酵程度较高,呈现桂花香。茶汤颜色褐黄,入口滋味浓厚微苦。许多水仙茶的老茶人极力反对新法制茶,认为背离了水仙茶的传统。然而事实是,新法制茶的推出,使得高档水仙茶的价格这些年不断走高。
次日,我信步在街上闲逛,发现时下漳平的茶叶店都是铁观音和水仙二者兼卖。在与一位老茶人的交谈中,他说,虽然店里卖着铁观音,自己却坚持喝漳平水仙,只是说话的时候,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有着几分的无奈。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漳平这座小城,九龙江从它旁边穿流而过,它的身后就是绵延逶迤的山,远山黛,近山青。不经意间,一首轻柔曼妙的乐曲在耳际流淌开来,与九龙江汇成悦耳的交响,如此的婉转、细腻。仔细听来,原来是龙岩民歌《采茶扑蝶》。
到漳平初会“水仙”
久闻漳平水仙茶饼是乌龙茶世界里惟一的方块紧压茶饼,看着电脑图片上古老的木模,独特的纸包,油润的茶饼,橙黄的汤色,似乎一股如桂似兰的幽香就从液晶屏幕上飘了出来。
前些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漳平的网友,叫“汇友水仙”,他发来了大量关于漳平水仙茶饼的图片资料,并力邀我到他家里做客。久闻漳平水仙茶饼是乌龙茶世界里惟一的方块紧压茶饼,只是一直无缘品尝。看着“汇友水仙”发来的图片,古老的木模,独特的纸包,油润的茶饼,橙黄的汤色,似乎一股如桂似兰的幽香就从液晶屏幕上飘了出来,眼见得化做了一个清纯脱俗的少女,红袖添香,足足令我心驰神往了大半个月,魂牵梦萦。
茶乡的秋风和煦轻柔,直到走出漳平火车站,我还在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走进了茶乡,“汇友水仙”赶到火车站接我,一路寒暄就到了他的茶室。
寒喧几句,“汇友水仙”便拿出一个茶罐,里面的水仙茶饼是新型包装,最外面的像目前流行的铁观音的包装,里面是纸包,打开纸包才是茶饼。因为茶叶是按照三叶一芽的标准采制的,茶梗很长,呈紫红色,叶子粗大肥厚,嫩度似乎不够,但闻起来香气扑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舒适感。冲泡后,便荡漾出幽雅的兰花香。再看汤色橙黄,清澈明亮,较目前的铁观音深,但较武夷水仙浅。再品茗茶汤,初入口微苦,但香气入水,绵滑饱满,甘甜的回味随之而来,其醇厚胜过当下流行的铁观音,漳平水仙茶饼果然没让我失望。茶十分耐泡,大约冲了七八水,仍久浸而不苦涩。充分浸泡后,他让我看盖碗中的茶叶,紫蒂叶底,完整匀称,叶肉肥厚,色泽艳丽,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他说,当地人称之为“红边绿肚”。
“汇友水仙”一边冲泡一边介绍说,和其它乌龙茶品种不同,漳平水仙茶一年中品质最佳是“冬片”,香气优雅绵长,茶汤滋味顺滑甘甜;秋茶次之,以香气显著,故称“秋香”;而春茶则又稍逊一筹;夏暑茶由于品质较差,加上制作环境不理想,茶农一般不愿采制,常常是加以修剪并适当施肥,以待秋茶。
茶王村再识“水仙”
几翻揉捻后,别具一格的特殊工序开始了——用木模具压制茶叶成型,而后包纸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正是独特茶香的脸谱,古老品牌的象征。
喝过“水仙”,自然想去看看究竟是何方圣地能产出如此甘甜醇厚的好茶。于是,我们朝着水仙茶的产地南洋乡进发。
一路上层峦迭嶂,云雾缭绕,九龙江上游的九鹏溪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平静如镜。车子行驰了十几公里,便到处可见连绵起伏的水仙茶园,到处可闻到沁入心肺的水仙茶香,如入桃源仙境一般。
我们来到南洋乡营仑村,该村历年来共有九人在漳平水仙茶王赛上被评为“茶王”,因此被称为“水仙茶王村”。我们到了一户姓张的茶农家里,老张一见面就热情款待,拿出了自家最好的水仙茶饼让我们品尝,我边品边向他请教水仙茶饼的制作过程,老张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娓娓道来:
首先,水仙的鲜叶是来自绿色无公害的茶树。这茶树都种在山高林密雾多的无污染山坡上,茶农们只用农家肥给茶树下肥。茶季到了,人们总是挑选风和日丽的日子,从茶树上采摘露水刚刚风干的三片标准叶尖。
第一道工序叫“晾青”。这是让采下的茶叶重新“活”起来,制茶师傅们有个生动的比喻,说是让茶叶内部“走走水”。
接下来的是“晒青”。茶叶静静地躺着接受阳光。别看茶叶一地沉默无语,其实每分钟每秒钟都在起化学变化,都在酝酿着它的芳香。
最有技巧的“摇青”开始了。摇摇停停,停停摇摇,缓缓急急,前后四次。这种对茶叶的“蹂躏”过程,是进一步促进茶叶走水和发酵,一直摇到茶叶“红边绿肚”,散发出浓浓的花果香为止。
为了守住“摇”来的成果,必须借以烈火。这就是“杀青”工序了。“杀青”就像中国烹调一样讲究热锅快炒,锅多热,茶多少,翻几次,都有讲究。茶师傅们知道,这是茶叶色、香、味形成的关键。经过火的洗礼,茶叶逆来顺受,全没了山里的脾气,服服贴贴地任人揉搓。这是“揉捻”,也就是给茶叶“美容造型”。
以上的工序与铁观音的制作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几翻揉捻后,别具一格的特殊工序就开始了——用木模具压制茶叶成型,而后包纸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正是独特茶香的脸谱,古老品牌的象征。
用纸包好的茶饼,将进入最后一道工序:烘烤。水仙茶的烘焙一般都用木炭的,正如中国菜讲究火候,烤茶更需要火候。静静地用炭火慢慢煨着,烤着,此时一缕缕浓浓的茶香,就散逸飘飞在古老乡村的上空。
经过十几道工序生产出的水仙茶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喉润好,有回甘,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除醒脑提神外,还兼有健胃通肠,排毒,去湿等功能,实属茶中极品,不可貌相。
独一无二水仙饼
武夷岩茶的加工方法是深度发酵,闽南铁观音主要采用浅发酵的方法,漳平水仙茶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既有铁观音之花香气,又有岩茶之醇厚滋味与回甘。
一提到水仙,可能更多人想到的是闽北水仙和武夷岩茶水仙,以及广东的凤凰水仙。此三者为我国水仙茶的主要品种,知名度较高,而漳平水仙则鲜有人提及。
相比较而言,武夷岩茶的加工方法是深度发酵,足火烘焙,因此汤色较深,其滋味浓厚醇酽,火香浓重但花香则较逊;闽南铁观音主要采用了浅发酵的加工方法,茶叶制好后轻火烘干,其汤色较浅,水较顺滑,花香明显,回甘则不如岩茶。漳平水仙茶恰好介于二者之间,发酵程度及火功较之岩茶不及,较之铁观音则过之,是既有铁观音之花香气,又有岩茶之醇厚滋味与回甘。
漳平水仙主产于漳平南洋乡北寮村和双洋镇中村的客家地界石牛岽,该山峰海拔1365米,崖峰峭壁,终年云雾缭绕,山顶至今还遗存着几十株郁郁葱葱的水仙母本茶树,其中一棵最大的高达7.35米,被专家妙称为“水仙茶母本活化石”。清光绪二十年,漳平水仙获得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金奖,民国初期,漳平水仙便飘洋过海,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民国初期,漳平茶人邓观金创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类——水仙茶饼,在漳平生产的数十种乌龙茶品种中,堪称一枝独秀。传统的水仙茶饼约两泡份量,6至7厘米见方,今天的漳平茶农为了适应市场,推出了一泡装的饼茶,每泡大约4厘米见方,1厘米厚,重量约7至8克。
近年来,漳平水仙的制作受到铁观音的影响,高档水仙茶的制法已有了一些改变,从叶底看,“红边”较少,原因是在炒制的时候把它去掉了,使茶汤碧绿可爱,呈现兰花香,品感亦较清纯,且便于存放。而传统水仙茶饼,发酵程度较高,呈现桂花香。茶汤颜色褐黄,入口滋味浓厚微苦。许多水仙茶的老茶人极力反对新法制茶,认为背离了水仙茶的传统。然而事实是,新法制茶的推出,使得高档水仙茶的价格这些年不断走高。
次日,我信步在街上闲逛,发现时下漳平的茶叶店都是铁观音和水仙二者兼卖。在与一位老茶人的交谈中,他说,虽然店里卖着铁观音,自己却坚持喝漳平水仙,只是说话的时候,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有着几分的无奈。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漳平这座小城,九龙江从它旁边穿流而过,它的身后就是绵延逶迤的山,远山黛,近山青。不经意间,一首轻柔曼妙的乐曲在耳际流淌开来,与九龙江汇成悦耳的交响,如此的婉转、细腻。仔细听来,原来是龙岩民歌《采茶扑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