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香“漳平水仙”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li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漳平,地处九龙江上游,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不仅是福建著名的林区、果区、矿区,还是享誉八闽的水仙茶乡,生产的水仙茶品种有散茶、冻茶和茶饼,其中水仙茶饼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方块紧压乌龙茶,更是一绝。
  
  到漳平初会“水仙”
  
  久闻漳平水仙茶饼是乌龙茶世界里惟一的方块紧压茶饼,看着电脑图片上古老的木模,独特的纸包,油润的茶饼,橙黄的汤色,似乎一股如桂似兰的幽香就从液晶屏幕上飘了出来。
  前些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漳平的网友,叫“汇友水仙”,他发来了大量关于漳平水仙茶饼的图片资料,并力邀我到他家里做客。久闻漳平水仙茶饼是乌龙茶世界里惟一的方块紧压茶饼,只是一直无缘品尝。看着“汇友水仙”发来的图片,古老的木模,独特的纸包,油润的茶饼,橙黄的汤色,似乎一股如桂似兰的幽香就从液晶屏幕上飘了出来,眼见得化做了一个清纯脱俗的少女,红袖添香,足足令我心驰神往了大半个月,魂牵梦萦。
  茶乡的秋风和煦轻柔,直到走出漳平火车站,我还在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走进了茶乡,“汇友水仙”赶到火车站接我,一路寒暄就到了他的茶室。
  寒喧几句,“汇友水仙”便拿出一个茶罐,里面的水仙茶饼是新型包装,最外面的像目前流行的铁观音的包装,里面是纸包,打开纸包才是茶饼。因为茶叶是按照三叶一芽的标准采制的,茶梗很长,呈紫红色,叶子粗大肥厚,嫩度似乎不够,但闻起来香气扑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舒适感。冲泡后,便荡漾出幽雅的兰花香。再看汤色橙黄,清澈明亮,较目前的铁观音深,但较武夷水仙浅。再品茗茶汤,初入口微苦,但香气入水,绵滑饱满,甘甜的回味随之而来,其醇厚胜过当下流行的铁观音,漳平水仙茶饼果然没让我失望。茶十分耐泡,大约冲了七八水,仍久浸而不苦涩。充分浸泡后,他让我看盖碗中的茶叶,紫蒂叶底,完整匀称,叶肉肥厚,色泽艳丽,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他说,当地人称之为“红边绿肚”。
  “汇友水仙”一边冲泡一边介绍说,和其它乌龙茶品种不同,漳平水仙茶一年中品质最佳是“冬片”,香气优雅绵长,茶汤滋味顺滑甘甜;秋茶次之,以香气显著,故称“秋香”;而春茶则又稍逊一筹;夏暑茶由于品质较差,加上制作环境不理想,茶农一般不愿采制,常常是加以修剪并适当施肥,以待秋茶。
  
  茶王村再识“水仙”
  
  几翻揉捻后,别具一格的特殊工序开始了——用木模具压制茶叶成型,而后包纸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正是独特茶香的脸谱,古老品牌的象征。
  喝过“水仙”,自然想去看看究竟是何方圣地能产出如此甘甜醇厚的好茶。于是,我们朝着水仙茶的产地南洋乡进发。
  一路上层峦迭嶂,云雾缭绕,九龙江上游的九鹏溪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平静如镜。车子行驰了十几公里,便到处可见连绵起伏的水仙茶园,到处可闻到沁入心肺的水仙茶香,如入桃源仙境一般。
  我们来到南洋乡营仑村,该村历年来共有九人在漳平水仙茶王赛上被评为“茶王”,因此被称为“水仙茶王村”。我们到了一户姓张的茶农家里,老张一见面就热情款待,拿出了自家最好的水仙茶饼让我们品尝,我边品边向他请教水仙茶饼的制作过程,老张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娓娓道来:
  首先,水仙的鲜叶是来自绿色无公害的茶树。这茶树都种在山高林密雾多的无污染山坡上,茶农们只用农家肥给茶树下肥。茶季到了,人们总是挑选风和日丽的日子,从茶树上采摘露水刚刚风干的三片标准叶尖。
  第一道工序叫“晾青”。这是让采下的茶叶重新“活”起来,制茶师傅们有个生动的比喻,说是让茶叶内部“走走水”。
  接下来的是“晒青”。茶叶静静地躺着接受阳光。别看茶叶一地沉默无语,其实每分钟每秒钟都在起化学变化,都在酝酿着它的芳香。
  最有技巧的“摇青”开始了。摇摇停停,停停摇摇,缓缓急急,前后四次。这种对茶叶的“蹂躏”过程,是进一步促进茶叶走水和发酵,一直摇到茶叶“红边绿肚”,散发出浓浓的花果香为止。
  为了守住“摇”来的成果,必须借以烈火。这就是“杀青”工序了。“杀青”就像中国烹调一样讲究热锅快炒,锅多热,茶多少,翻几次,都有讲究。茶师傅们知道,这是茶叶色、香、味形成的关键。经过火的洗礼,茶叶逆来顺受,全没了山里的脾气,服服贴贴地任人揉搓。这是“揉捻”,也就是给茶叶“美容造型”。
  以上的工序与铁观音的制作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几翻揉捻后,别具一格的特殊工序就开始了——用木模具压制茶叶成型,而后包纸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正是独特茶香的脸谱,古老品牌的象征。
  用纸包好的茶饼,将进入最后一道工序:烘烤。水仙茶的烘焙一般都用木炭的,正如中国菜讲究火候,烤茶更需要火候。静静地用炭火慢慢煨着,烤着,此时一缕缕浓浓的茶香,就散逸飘飞在古老乡村的上空。
  经过十几道工序生产出的水仙茶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喉润好,有回甘,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除醒脑提神外,还兼有健胃通肠,排毒,去湿等功能,实属茶中极品,不可貌相。
  
  独一无二水仙饼
  
  武夷岩茶的加工方法是深度发酵,闽南铁观音主要采用浅发酵的方法,漳平水仙茶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既有铁观音之花香气,又有岩茶之醇厚滋味与回甘。
  一提到水仙,可能更多人想到的是闽北水仙和武夷岩茶水仙,以及广东的凤凰水仙。此三者为我国水仙茶的主要品种,知名度较高,而漳平水仙则鲜有人提及。
  相比较而言,武夷岩茶的加工方法是深度发酵,足火烘焙,因此汤色较深,其滋味浓厚醇酽,火香浓重但花香则较逊;闽南铁观音主要采用了浅发酵的加工方法,茶叶制好后轻火烘干,其汤色较浅,水较顺滑,花香明显,回甘则不如岩茶。漳平水仙茶恰好介于二者之间,发酵程度及火功较之岩茶不及,较之铁观音则过之,是既有铁观音之花香气,又有岩茶之醇厚滋味与回甘。
  漳平水仙主产于漳平南洋乡北寮村和双洋镇中村的客家地界石牛岽,该山峰海拔1365米,崖峰峭壁,终年云雾缭绕,山顶至今还遗存着几十株郁郁葱葱的水仙母本茶树,其中一棵最大的高达7.35米,被专家妙称为“水仙茶母本活化石”。清光绪二十年,漳平水仙获得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金奖,民国初期,漳平水仙便飘洋过海,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民国初期,漳平茶人邓观金创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类——水仙茶饼,在漳平生产的数十种乌龙茶品种中,堪称一枝独秀。传统的水仙茶饼约两泡份量,6至7厘米见方,今天的漳平茶农为了适应市场,推出了一泡装的饼茶,每泡大约4厘米见方,1厘米厚,重量约7至8克。
  近年来,漳平水仙的制作受到铁观音的影响,高档水仙茶的制法已有了一些改变,从叶底看,“红边”较少,原因是在炒制的时候把它去掉了,使茶汤碧绿可爱,呈现兰花香,品感亦较清纯,且便于存放。而传统水仙茶饼,发酵程度较高,呈现桂花香。茶汤颜色褐黄,入口滋味浓厚微苦。许多水仙茶的老茶人极力反对新法制茶,认为背离了水仙茶的传统。然而事实是,新法制茶的推出,使得高档水仙茶的价格这些年不断走高。
  次日,我信步在街上闲逛,发现时下漳平的茶叶店都是铁观音和水仙二者兼卖。在与一位老茶人的交谈中,他说,虽然店里卖着铁观音,自己却坚持喝漳平水仙,只是说话的时候,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有着几分的无奈。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漳平这座小城,九龙江从它旁边穿流而过,它的身后就是绵延逶迤的山,远山黛,近山青。不经意间,一首轻柔曼妙的乐曲在耳际流淌开来,与九龙江汇成悦耳的交响,如此的婉转、细腻。仔细听来,原来是龙岩民歌《采茶扑蝶》。
其他文献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这次展览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举办全面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大规模展览。整个展览图文并茂、动静呼应,共展出唐宋古琴、高山族木雕、贝叶经等多件珍贵文物,同时精选参展图片2000多幅,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地展示给观众。展览上,代表“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三把紫砂古壶也由
期刊
对于当今大多数人而言,中国古代的饮茶方法已经相当久远甚或陌生了。大家偶尔会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人饮茶的场景:或用紫砂壶,或用陶瓷壶,投茶、冲水,茶汤泡好后倾入小如香橼的茶盅里,然后细细品啜,于是大家以为这就是古代的饮茶方法了。其实这是个误会、那么,中国古代的饮茶方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唐人宫乐图》就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古人饮茶的生动情景。  《唐人宫乐图》,绢本设色,纵23.9厘米,横77.2厘米,
期刊
以茶养生,自古有之,今日亦然。然而今天的学者、媒体、茶人多将茶渲染成包治百病的“大力丸”、“万金油”,却也有误导之嫌。茶固有一定的醒神启智,祛火消食的药用价值,但根据茶种、茶类以及饮用者体质的不同,其作用会有很大的区别。看茶喝茶,看季节喝茶,看人喝茶,才不失为健康的养生之道。    看茶喝茶——绿茶和乌龙茶    《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性寒,尤其是绿茶,所以胃寒
期刊
一个恋旧的人,总想去寻访一些怀旧的地方。  一个爱茶的人,也总喜欢去追寻一些带着茶香的痕迹。  在北京和福州,两个相距甚远的城市,我们却同时在城中闹市找到了两处百年之前曾一度辉煌,而今却只能从些许印迹中寻得一缕茶香的老茶庄。  属于他们的辉煌已然逝去,留给后人的记忆却永远也挥之不去。    “吴肇祥”:北京最留香的茶庄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北京人每每听到这韵味悠扬的民歌,仿佛又闻到
期刊
去水乡古镇同里,似乎注定要与雨为伴。或许惟有在那烟雨濛濛的日子里,才能品出属于水乡古镇的那份韵味。沿着一条湿漉漉的青石小弄而行,雨轻轻曳过马头墙、黑檐、绿柳,无声地飘落在脸上、发稍,凉凉的柔柔的。穿“二堂”(崇本堂,遗老堂),过“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有“江南第一茶楼”之誉的南园茶社就在眼前了。    旧时的南园茶社    “两头茶水,当中湖水”,是同里人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所谓的“两
期刊
我喜欢与朋友一起分享好的环境与美食,然而,茶却是可以独自享用的。  这个冬天我照例在办公室里捧一杯正山小种,却在回想去年春天来临时邂逅的顶级龙井和碧螺春。  早就知道杭州人都拿玻璃杯泡龙井,然后不断地往里面续水,也知道他们不屑用紫砂来泡龙井,认为紫砂透气性太好,让龙井的香气散发了,用玻璃杯还可以看那一叶一芽在杯中沉浮。面对价格不菲的龙井,我还是觉得用玻璃杯对待它实在是太草率了,好茶怎能无道呢?  
期刊
11月中旬刚结束的ELLERSLIE园艺秀是南半球最大型的园艺展。新西兰人在园艺上花的缜密心思在这场全国性的园艺展中尽现无遗。人们自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绵延数里的ELLERSLIE园艺秀成了群贤毕至的年度盛会。  园艺师们的灵感自各处来,2006年是唐宁红茶出品300周年,便成为园艺师们的造园灵感。造此茶主题园的园艺师是一对夫妇:BRUCE与MARG ROBINSON。夫人MARG站在自己的园门口
期刊
关于茶叶和咖啡,有太多的典故和内容。  一提到茶叶,所谓的“业内人士”总喜欢搬出陆羽的故事和经典,用古代诗人的名句去点缀和修饰,可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去看去读呢?中国的茶叶自古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但它始终是个健康的东西,不知为什么历史学家和茶叶学家只会引经据典地在古书里找辞藻,而不去结合现实意义的内容引导大家。最近红火的《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就是对传统说教影视体系的一个“反击”。  前一阵子很多专家
期刊
在千年古刹,大雄宝殿前……  茶会之先,为禅茶礼佛——向千百年来,为芸芸众生带来一种心的安置方法和个人修为精进途径的尊者,由衷致意。  继而品泉……善之上者,莫若水;人之心智,变动不居,随体赋形。因其机变百出,故须凝聚而贯注,清净其意,勿使尘埃沾染。  平湖秋月,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宜雅玩。  时间:2009年4月21~24日  地点:杭州灵隐禅寺  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杭州市政府、杭
期刊
作为绿茶产地的爱茶人,从痴迷上乌龙茶以来,了解乌龙茶历史和收集乌龙茶的点点滴滴,一直是我最关注和投入的事情,如今已有上百件珍贵的实物。而2004年在江西南昌斥重金购得的一件百年闽茶“给商执照”,弥足珍贵,堪称宝贝。  说它是宝贝,一是历史久远,颁于同治叁年(1864)五月初十日;二是尺寸面幅大,纵565毫米×302毫米;三是这是由福建省会税厘总局司道专为茶商颁发,编号为四千七百四十的《给商执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