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传统文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传统文化”及与之相关的字眼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可见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认识到了研学旅游在知识探索、实践体验、德育涵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价值,如何通过研学旅游促进学生热爱、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深思和实践。
   一、课程定位:从课堂教学到项目学习
   针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重点又是什么呢?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出发,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传统文化教育中,宜以具象化的事物切入,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文学典籍、艺术技艺、传统体育活动等上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想观念等形而上的事物。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博物馆。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很好的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广东省博物馆,也称粤博,这个盛载了文物珍宝的“月光宝盒”,内设历史馆、自然馆、木雕馆、陶瓷馆、端砚馆等五大常设展馆,此外常年有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博物馆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无穷无尽,这有利于教学,也对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能教授的知识比较有限。笔者认为,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小课程,是一种有效途径。走进粤博研学课程,在五年级中开展,该年级共有6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针对感兴趣的不同的展馆进行研究,这就在年级的层面上形成了项目学习群;每个班级又分成若干六七人的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针对同一展馆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这又在班级的层面组成了项目学习群。在研学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在最后集中展示研究成果,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内的各个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和共享,这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庞大的知识体系。
   这种方式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到项目学习的转換,使得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加开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连接更广阔学习空间的通道。
   二、学习过程:从单向输入到成果驱动
   该研学课程持续一个月左右,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导研”“走研”和“展研”三个阶段,分别是对学生开展研学前的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和研究方案正式进行研学,在研学结束后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整理、展示和交流。以博物馆为教学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借着这种项目式学习不断往前推进。
   (一)导研
   教师在上导研课前,提前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广东省博物馆”公众号,并从相关渠道进入展览界面,了解各大展馆的介绍,同时下发导学单,引导学生整理所学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该导学单指引学生进入展馆介绍界面,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设计了四大问题:Q1:我感兴趣的展馆(目的:在庞大的博物馆中,让学生快速明确自己想研究的展馆);Q2:我对该展馆感兴趣的藏品(目的:让学生在展馆中确定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利于细化研究);Q3:我所了解过的与观众互动的活动(目的: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的“观众互动设计”);Q4:我最喜欢的互动活动(目的:为学生下一步做互动设计奠定兴趣和知识基础)。学生带着对博物馆基本的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兴趣走进导研课堂,对于项目学习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走研
   导研课后,学生带着研究方案走进粤博,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针对研究任务,采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开展研究。以选择木雕展馆为研究对象的班级为例,学生们不同的研究选题,都可以学到其中承载的传统文化。在针对“潮州木雕制作技艺”的研学中,学生对“制作技艺”有一定的概念,考量维度也有了一定的标准,他们从选材、工具、方法、传承人等角度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技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体认。
  (三)展研
   学生在走研之后,根据走研中收集的数据和一手资料,利用两周的时间形成研究成果,并在接下来的展研课上展示交流。
   三、学习成果:从单维知识到多维能力
  在“博物馆 观众互动设计”这个研学课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所得,形成以“观众互动设计”为呈现形式的研学成果。
   (一)建立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连接
   学生在形成成果的过程中,就需要将相应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吸收、内化,这就让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流于单维知识的层面,而是跟学生的兴趣、思考和创作连接起来,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化,拉近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例如在对端砚文化的研学中,孩子们形成了一套“文创纪念类”的设计作品——端砚书签。在书签中,反映了孩子们对端砚的得名、历史、分类、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展研中,学生把对端砚及“文房四宝”这一中华传统的研究,与自己当下学习书法所用的工具结合起来对比考察,便加深了对书法及其使用器具的了解。
   (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
   由于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本课程转变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这能带来更多的收获:在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层面上,学生可以进行内化;在知识之外,项目式学习的传统文化研学课程,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每个小组在开展研究时,潜移默化之中实现的是跨学科的学习。比如研究“木雕的功能用途”这一小组:在搜集和处理资料,进行线上交流和展研课的展示时,涉及到信息技术学科;在阅读归纳资料时,涉及到语文学科;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时,涉及到数学;在研究器型设计时,涉及到美术。
   从能力提升方面来考量: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设计时,启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学生在制作作品成果时,训练了动手能力;学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展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学生在对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介绍时,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整个研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合作能力,训练了沟通礼仪、培养了探索精神,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以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点,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了三大转换:课程的层面,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到项目学习的转换;学习过程的层面,实现了从单向输入到成果驱动的转换;学习成果的层面,实现了从单维知识向多维能力的转换。这样也解决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因知识体系庞大而无从下手的问题,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也更进一步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让传统文化真正被活化,被内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一、微视频研究现状   微视频是指10分钟以内压制成适合互联网在线播放的视频。由于微视频短小精悍,易于在互联网传播,因此,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各种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如教育方面的可汗学院、微课等等。   微课是基于微视频的教学应用,也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微课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微课还停留在探索阶段,每个学科或多或少组织教师微课大赛,成果不少,但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自然也无法在更大的
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预习是能够学好新课程的基础,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提前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根據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改变自身被动的学生状态。但是目前,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方法还是比较薄弱的,同时自身的自觉性比较低,对语文的课前预习效果不够明显,而且一些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对预习习惯的养成比
在教育向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艺术生几乎在每个普通高中都普遍存在着,艺术生这个群体,无论从学习基础还是学习时间,从学习兴趣还是学习主动性,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班的特点。笔者根据十多年艺术生数学教学经验,分析了艺术生数学学习特点,对比研究了一些数学教学方法,对艺术生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一、充分备课  1.了解艺术生的学习需求  在备课时首先要了解艺术班学生基础,在上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是否
一、走心才是教育的开始   国庆放假前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我跟往常一样过来布置假期作业,安排班级事务以及组织放学。当我安排到大扫除的时候,按要求要清洗电风扇,而这一项就包含了所有男生,二个人一组刚好,但当名字点到张同学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句“我不做,扣十分都不做的”,语气非常坚决,我马上懵了,心想我之前有批评过这个同学吗?有针对过他吗?他是不是特别不喜欢我,对我有什么误会吗?我当场并没有理他,下来之
民歌是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传承祖國优秀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对这一理念进行的教学实践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民歌教学,应如何体现和落实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一、感受民歌风格,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有感而发,口头即兴传唱的歌曲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新型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须先明确“语用能力”和“阅读素养”概念的涵义。  语用能力,是学习者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揣摩、感悟语言文字,并且能在语文实践中恰当、规范、个性地进行表达的言语技能和素养。而阅读素养,是一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的能力素养,是基于与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的不同阅读阶段, 掌握阅读知识和策略, 形成阅读能力, 发展阅读情感与兴
初中生升上高中时学习立体几何时普遍感觉难度比较大,而构造正方体、充分利用正方体的性质解决立体几何的题目,是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方法。所以本文从利用正方体解决立体几何各种题型方面来分析正方体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作用,强调它是立体几何教学的最佳突破口。  一、立体几何教学现状  初中的数学课文基本上以平面几何内容为主,只有初三有一点三视图的内容,而又不是考试重点,所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和能力,这成为很多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笔者在带领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时,认识并研读了大量的绘本,并引导孩子们善读绘本,活用绘本,利用绘本进写话教学训练。  一、善读绘本,开辟写话训练途径  写话作为绘本阅读的延伸,已经成为习作教学必要的补充。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
1.前言   人际交往中,人际冲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与他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会使青少年产生抑郁、 忧伤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个体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00后”初中生应对人际冲突和人际矛盾的基本策略也是检测其社会化发展水平和适应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学生采取何种问题解决策略的因素很多,包括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比如家庭、情境、文化传统及个性特点等都会影响到策略的应用。近年来,国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陶行知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下面以我设计的一节《周长的计算练习课》为例,说说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