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味”是由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老师正式提出的。他说:“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由此可见,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应该是有趣的语文课。令人陶醉的语文课。那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趣味并变成令人陶醉的语文课呢?笔者的办法是真情人文。以情感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语文味”。
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美文章,如果老师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在老师的朗读下。同学们一定会被文本所感染,能较好地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而由衷地喜欢老师。喜欢上语文课。当然现在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有的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朗诵的文章,或者买回一些名人朗读的素材来教学。但笔者总觉得这样做的效果。不及老师自己亲自朗读的效果好。同学们在老师高水平的朗读感染下。会不知不觉地喜欢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语言能力和领悟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散步》这篇优美的散文时,就选择了自己朗读。在文章的开头。笔者选用了中速来朗读。第四段,用轻快、活泼的语调来朗读,让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气勃勃。在文章的结尾处。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时,读得稍慢,让同学们体会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师高水平的朗读课文,是同学们真情人文的第一步。相反,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较差,一篇优美的散文被读得干巴巴的。这是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更不能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
二、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老师在讲解文本时,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充满好奇。对老师的亲身体验肯定充满兴趣,因而老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生也更能理解。从而接受文本情感的熏陶,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笔者在讲《散步》时,笔者就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一家四口散步的一件小事,赞扬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篇文章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要启示学生要珍爱亲情。在“亲情故事”这一环节时。笔者讲述了自己在高三时,一次下雪天,父亲冒着大雪,骑着自行车,摔了几个跟头,为笔者送来保暖鞋的故事。由于是真情的流露,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感染。后来同学们在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时,有些同学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泣不成声。有的同学从妈妈为自己剔除好瓜子的西瓜中。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有的从一个成鸭蛋中明白了奶奶对自己的爱:也有的用自己亲手做的贺卡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同学们挖掘出来了,情感的河流在同学们心中流淌。这节课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充满亲情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我们都要关爱身边的亲人。珍爱生命。所以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达到真情人文。以情动人的效果。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三、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老师,一个内心情感比较丰富的老师,如果其口头表达能力不好。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那是非常遗憾的。因为语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要想真情人文,以情感人,是离不开语言的。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其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很强。我们应该用优美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语句。幽默的语气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因此教师平时就应注重多看文学作品,多积累,多练笔,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无误。使自己的语言变得诙谐、幽默。笔者在教学《散步》时,一开始的导语设计很简单,就是“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二课《散步》”。后来改成了“同学们,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高兴时,家是我们撒欢的场所;遭遇不幸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沐浴着家的温暖,感受着家的温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二课《散步》”。就多了几句话,但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富有诗意,这堂语文课也就有了“语文味”。
四、注重合作,营造和谐氛围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绝不可能是老师“满堂灌”。绝不可能是老师唱独角戏。语文课应该是教师、学生和课文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所以我们要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老师应该在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探究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和学生一起合作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在学习《散步》的过程中,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有个方法完全可以解决他们散步时的矛盾。可以去的时候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大路。”笔者一听,立即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肯定。进而对同学们进行追问:“你们能想出这样的解决方法。那文中的夫妇难道想不到吗?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同学们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为什么只写了去的路途,没有写回来的路途呢?”经过同学们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作者这样的安排完全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学生突发性的思维就要大胆肯定,我们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质疑。我们要记住,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我们要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从《散步》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明白了语文教学中到处蕴涵着情感的因素。我们要抓住这些情感因素。真情人文,以情感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使我们的语文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语文课。
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美文章,如果老师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在老师的朗读下。同学们一定会被文本所感染,能较好地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而由衷地喜欢老师。喜欢上语文课。当然现在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有的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朗诵的文章,或者买回一些名人朗读的素材来教学。但笔者总觉得这样做的效果。不及老师自己亲自朗读的效果好。同学们在老师高水平的朗读感染下。会不知不觉地喜欢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语言能力和领悟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散步》这篇优美的散文时,就选择了自己朗读。在文章的开头。笔者选用了中速来朗读。第四段,用轻快、活泼的语调来朗读,让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气勃勃。在文章的结尾处。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时,读得稍慢,让同学们体会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师高水平的朗读课文,是同学们真情人文的第一步。相反,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较差,一篇优美的散文被读得干巴巴的。这是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更不能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
二、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老师在讲解文本时,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充满好奇。对老师的亲身体验肯定充满兴趣,因而老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生也更能理解。从而接受文本情感的熏陶,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笔者在讲《散步》时,笔者就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一家四口散步的一件小事,赞扬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篇文章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要启示学生要珍爱亲情。在“亲情故事”这一环节时。笔者讲述了自己在高三时,一次下雪天,父亲冒着大雪,骑着自行车,摔了几个跟头,为笔者送来保暖鞋的故事。由于是真情的流露,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感染。后来同学们在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时,有些同学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泣不成声。有的同学从妈妈为自己剔除好瓜子的西瓜中。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有的从一个成鸭蛋中明白了奶奶对自己的爱:也有的用自己亲手做的贺卡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同学们挖掘出来了,情感的河流在同学们心中流淌。这节课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充满亲情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我们都要关爱身边的亲人。珍爱生命。所以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达到真情人文。以情动人的效果。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三、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老师,一个内心情感比较丰富的老师,如果其口头表达能力不好。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那是非常遗憾的。因为语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要想真情人文,以情感人,是离不开语言的。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其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很强。我们应该用优美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语句。幽默的语气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因此教师平时就应注重多看文学作品,多积累,多练笔,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无误。使自己的语言变得诙谐、幽默。笔者在教学《散步》时,一开始的导语设计很简单,就是“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二课《散步》”。后来改成了“同学们,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高兴时,家是我们撒欢的场所;遭遇不幸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沐浴着家的温暖,感受着家的温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二课《散步》”。就多了几句话,但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富有诗意,这堂语文课也就有了“语文味”。
四、注重合作,营造和谐氛围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绝不可能是老师“满堂灌”。绝不可能是老师唱独角戏。语文课应该是教师、学生和课文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所以我们要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老师应该在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探究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和学生一起合作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在学习《散步》的过程中,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有个方法完全可以解决他们散步时的矛盾。可以去的时候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大路。”笔者一听,立即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肯定。进而对同学们进行追问:“你们能想出这样的解决方法。那文中的夫妇难道想不到吗?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同学们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为什么只写了去的路途,没有写回来的路途呢?”经过同学们的合作讨论。最后得出作者这样的安排完全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学生突发性的思维就要大胆肯定,我们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质疑。我们要记住,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我们要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从《散步》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明白了语文教学中到处蕴涵着情感的因素。我们要抓住这些情感因素。真情人文,以情感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使我们的语文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