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去实践。我们说实践出真知。数学课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把实践活动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让数学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 实践 躬行 锦上添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1、提高认识
1.1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2培养能力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精心设计
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2.1增强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如“棋盘上的学问”、“代数的由来”、“七巧板的来历”、“瞎转圈的道理”等,都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注重普及
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内容既要有科普知识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动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了《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后,笔者安排了一节电脑操作的活动课,让每个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七巧板的拼图”及“图案设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创造园地”,让同学们及教师进行投票评价。由于注重普及,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渗透创新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
数学活动课,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通过这些充满了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3、问题探究
3.1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订目标时在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认知发展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或验证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发展方面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3.2要注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现在的劳技课往往有配套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无须学生自己设计,只须按图示操作即可。它培养的只是操作工,而数学活动课的制作要注意让学生动脑筋自行设计图纸,然后完成制作,它培养的的是设计师。
3.3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活动课要进行总结。数学活动课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教师要参与指导整堂课的活动过程,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
总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是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内容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绝对划一的,而是会存在明显的弹性。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 实践 躬行 锦上添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1、提高认识
1.1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2培养能力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精心设计
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2.1增强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如“棋盘上的学问”、“代数的由来”、“七巧板的来历”、“瞎转圈的道理”等,都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注重普及
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内容既要有科普知识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动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了《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后,笔者安排了一节电脑操作的活动课,让每个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七巧板的拼图”及“图案设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创造园地”,让同学们及教师进行投票评价。由于注重普及,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渗透创新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
数学活动课,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通过这些充满了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3、问题探究
3.1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订目标时在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认知发展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或验证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发展方面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3.2要注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不能将其简单变成制作课或游戏课。现在的劳技课往往有配套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无须学生自己设计,只须按图示操作即可。它培养的只是操作工,而数学活动课的制作要注意让学生动脑筋自行设计图纸,然后完成制作,它培养的的是设计师。
3.3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指导数学活动过程,活动课要进行总结。数学活动课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教师要参与指导整堂课的活动过程,注意观察学生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时,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讲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好的方法及时推广,对不恰当的进行修正。
总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是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内容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绝对划一的,而是会存在明显的弹性。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