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字体设计和书法有一样的文字媒介——汉字。即使二者的展现方式不一样,前进方向不一样,欣赏角度不一样,但这两种拥有一样设计主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字体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受书法审美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书法;字体设计
一、书法对字体设计的影响
由于电脑的推广,字体设计通过电脑进行设计已经普及,多场电脑形式的字体设计比赛在各地举行也证明了这一状况。就目前的形势,电脑字体设计对书法的借鉴逐渐增加,在倡导民族化的背景下,书法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不冷反热。在中国各年代,书法产生的不同字体皆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内涵,它们神韵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皆能被现代的字体设计吸收。各种书法字体里,呈现为长方形的行书和楷书,是当代艺术字的原型,它们各具特色,形式各异,被大量运用在现代的字体设计当中;浑厚天成的隶书,易被分辨,极其适合现代字体设计里的传统形式的表现;草书书体颇具线条美,行云流水,极富神韵,尽管它的视觉辨别性稍弱,但是依旧能够在现代的字体设计里以图像化文字形式使用。由书法的艺术表达形式看来,书法作品基本是由同种书体组成,且书体的选择和运用亦是主观性的抉择。然而,各异的书体混合使用,亦是传统书法常有的表现形式。
把不同的书体一起使用在一部作品,运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去展现书法作品的神韵,这类将书体混合使用的方式在明代时极其普遍,明朝的宋克就经常使用这一创作方式,将行书与楷书或是行草与章草一同运用,倍受赞赏且仿效者不可胜数。就此看来,书法与现代字体艺术设计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大的影响了字体设计。大多展现在雕版印刷体、瓦当文、鸟篆文、青铜铭文等多种古代文的设计中,展现在多种现代字体设计与传统艺术字的设计中。书法的前进推进了字体设计的发展。假若汉字文化是一颗枝叶繁茂的绿树,字体设计和书法则是该树上的叶子、花蕾、果脯。它们一同将汉字视作主干,通过不间断的视觉开发,互相碰撞与渗透,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两类艺术表现形式。
二、字体设计对书法的影响
书法作品中展现的字体设计,和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关系极为紧密。接下来就以字体设计如何影响书法来谈谈笔者的认识。汉字的传统书形字体是种抽象设计与视觉化形,由象形入手,把握事物的重要特点,抽象与具象的巧妙结合。书法展现的字体设计是将书法的表现技巧与汉字的书形特征相结合而再次创新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书形字体吸收并发扬了草书的特征,持续地注入了新的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字体。文字学者将一个汉字的创造视为一种建造,既包含力学又包含美学。汉字的书形组成,基本是由“六书”的造字原理而成,我们就以汉字的书写形态分析为主。在书写方块形状的文字时,要得到完美的成果,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汉字的结构均衡。在书法理论里,独体字的结构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其笔画较少,需要把笔画写粗些。合体字的书写,注重笔画间距离的适当和匀称。包括地载和天覆、推让和横担。地载即是上方小下方大的关联,比如:旦;天覆即是上方大下方小的关联,比如:宁。推让,即是左右互相伸缩的关联;横担即是中间大两头小的关联。字体设计中任一展现空间的构造,皆是经过对字体形状大小的合理设定,实现既连贯而又有跳跃的设计。在这广大的空间里,既能将字体化为一点,又能将这点连贯成线,线的接连重复又可形成面。字体即是借助这些要素进行编写的。书法理论中有这样一说法,“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每个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行与行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就整体看来,造型的夸张变形,文字的长短与大小变换,皆造就了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
三、结语
在长远悠久的历史里,先人把中国的伟大文明和社会道德注入文字的书写中;在书法的世界中,中国的文人将内在的精神文化融于书法之中,无论是弘大的宇宙哲理,还是个人的处世之道,皆化作灵动的笔墨意境,书法不但是技,是艺,更是一种道,尺幅天地,构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在现代字体设计方面,日本对我国书法的探讨与使用相对于我们较早,不过日本的设计者大多只是就书法的艺术形式来探寻可以利用的设计要素,我们可发现其许多的作品,以汉字或日语假名为形,借助于我国书法的艺术形式,并融入当代字体的构造观念。由此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书法文化的独特吸引力,感受到汉字在世界范围内对字体设计的重大影响。字体设计注重书法的艺术,能更出色的展现字体设计的独特吸引力,创作出既富有现代感又独具民族风格的作品,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观念与需求。书法能够利用字体设计这一平台,令它所富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以当代的精神风貌更完整的融进当今人们的文化生活里,让它于当代的社会文化交流和传播里的使用范围变广变宽。民族的即为世界的,书法与字体设计在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中将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延佑.书法之美的本源与创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76~88.
[2]万应均.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张又栋.书法字海.[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5.
[4] (瑞士)约翰尼斯#伊顿.设计与形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3.
[5]书法杂志编辑部.书法评论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
[6]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廖炜琳(1975.04-),男,江西新余人,本科,新余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为书法、国画以及油画。)
关键词:书法;字体设计
一、书法对字体设计的影响
由于电脑的推广,字体设计通过电脑进行设计已经普及,多场电脑形式的字体设计比赛在各地举行也证明了这一状况。就目前的形势,电脑字体设计对书法的借鉴逐渐增加,在倡导民族化的背景下,书法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不冷反热。在中国各年代,书法产生的不同字体皆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内涵,它们神韵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皆能被现代的字体设计吸收。各种书法字体里,呈现为长方形的行书和楷书,是当代艺术字的原型,它们各具特色,形式各异,被大量运用在现代的字体设计当中;浑厚天成的隶书,易被分辨,极其适合现代字体设计里的传统形式的表现;草书书体颇具线条美,行云流水,极富神韵,尽管它的视觉辨别性稍弱,但是依旧能够在现代的字体设计里以图像化文字形式使用。由书法的艺术表达形式看来,书法作品基本是由同种书体组成,且书体的选择和运用亦是主观性的抉择。然而,各异的书体混合使用,亦是传统书法常有的表现形式。
把不同的书体一起使用在一部作品,运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去展现书法作品的神韵,这类将书体混合使用的方式在明代时极其普遍,明朝的宋克就经常使用这一创作方式,将行书与楷书或是行草与章草一同运用,倍受赞赏且仿效者不可胜数。就此看来,书法与现代字体艺术设计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大的影响了字体设计。大多展现在雕版印刷体、瓦当文、鸟篆文、青铜铭文等多种古代文的设计中,展现在多种现代字体设计与传统艺术字的设计中。书法的前进推进了字体设计的发展。假若汉字文化是一颗枝叶繁茂的绿树,字体设计和书法则是该树上的叶子、花蕾、果脯。它们一同将汉字视作主干,通过不间断的视觉开发,互相碰撞与渗透,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两类艺术表现形式。
二、字体设计对书法的影响
书法作品中展现的字体设计,和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关系极为紧密。接下来就以字体设计如何影响书法来谈谈笔者的认识。汉字的传统书形字体是种抽象设计与视觉化形,由象形入手,把握事物的重要特点,抽象与具象的巧妙结合。书法展现的字体设计是将书法的表现技巧与汉字的书形特征相结合而再次创新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书形字体吸收并发扬了草书的特征,持续地注入了新的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字体。文字学者将一个汉字的创造视为一种建造,既包含力学又包含美学。汉字的书形组成,基本是由“六书”的造字原理而成,我们就以汉字的书写形态分析为主。在书写方块形状的文字时,要得到完美的成果,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汉字的结构均衡。在书法理论里,独体字的结构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其笔画较少,需要把笔画写粗些。合体字的书写,注重笔画间距离的适当和匀称。包括地载和天覆、推让和横担。地载即是上方小下方大的关联,比如:旦;天覆即是上方大下方小的关联,比如:宁。推让,即是左右互相伸缩的关联;横担即是中间大两头小的关联。字体设计中任一展现空间的构造,皆是经过对字体形状大小的合理设定,实现既连贯而又有跳跃的设计。在这广大的空间里,既能将字体化为一点,又能将这点连贯成线,线的接连重复又可形成面。字体即是借助这些要素进行编写的。书法理论中有这样一说法,“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每个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行与行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就整体看来,造型的夸张变形,文字的长短与大小变换,皆造就了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
三、结语
在长远悠久的历史里,先人把中国的伟大文明和社会道德注入文字的书写中;在书法的世界中,中国的文人将内在的精神文化融于书法之中,无论是弘大的宇宙哲理,还是个人的处世之道,皆化作灵动的笔墨意境,书法不但是技,是艺,更是一种道,尺幅天地,构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在现代字体设计方面,日本对我国书法的探讨与使用相对于我们较早,不过日本的设计者大多只是就书法的艺术形式来探寻可以利用的设计要素,我们可发现其许多的作品,以汉字或日语假名为形,借助于我国书法的艺术形式,并融入当代字体的构造观念。由此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书法文化的独特吸引力,感受到汉字在世界范围内对字体设计的重大影响。字体设计注重书法的艺术,能更出色的展现字体设计的独特吸引力,创作出既富有现代感又独具民族风格的作品,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观念与需求。书法能够利用字体设计这一平台,令它所富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以当代的精神风貌更完整的融进当今人们的文化生活里,让它于当代的社会文化交流和传播里的使用范围变广变宽。民族的即为世界的,书法与字体设计在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中将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延佑.书法之美的本源与创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76~88.
[2]万应均.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张又栋.书法字海.[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5.
[4] (瑞士)约翰尼斯#伊顿.设计与形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3.
[5]书法杂志编辑部.书法评论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
[6]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廖炜琳(1975.04-),男,江西新余人,本科,新余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为书法、国画以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