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在话,我能走上校长岗位,主要是靠作文。最初我帮学校写总结,帮领导写报告,后来自己写博客、论文,再后来便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当一些报刊陆续登载了我的一些文章后,我便有了一点名气,得了一些小荣誉,于是便当上了副校长。
当校长要想不至于泯然众人,自然不能仅仅依靠职权来行政,还要用人格来影响,用行为来表达,更要用作文来培植学校的学术氛围——这是我所追求的一种管理风格。于是,我一边写着我的同步作文(我习惯于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一边写着我的管理作文,有滋有味地当着副校长。
一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年轻班主任爱生怨气,而年老的班主任又大多会产生倦怠。于是,我利用博客的形式,和班主任进行交流:
累,烦,苦,是班主任叫得最多的口头禅。其实累是感觉,烦是感慨,苦是感受。可见,一切都决定于心态。累而快乐,烦而安心,苦而幸福,这样的班主任才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学校姓学,教师姓教,班主任姓班。班主任只有把51%的心思放在班级管理上,才能掌控好班级。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便注定默默无闻;既然当上了班主任,便要当好育花人。
学校实施“教学练”三位一体课题实验,但实验伊始,穿新鞋走老路者比比皆是,我便写了篇关于“教学练”的文章和教师们一起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教学练”,重要的是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书做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逐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学练”应遵循促进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阅读的原则进行设计。
“教学练”,顾名思义,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导、学生的学和练,四位一体地整合在一起,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学,即在教师设计好的“教学练”这个文本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学。运用“教学练”进行学习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还是学习兴趣的养成过程。
教师们都怕写,总认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便把自己有关为什么写不出来和如何写出来的感悟形成文章,教师们看了后,一个个都轻松地笑了。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太忙了。备课忙,上课忙,批阅忙,开会忙,饭局忙,娱乐忙;忙得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生活,忘记了职业,忘记了你曾经是一个喜欢写点东西的人。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太闲了。闲得把业余时间都用去看电视,玩游戏,浏览娱乐网页。闲得慵懒地晒着太阳,闲得身子骨有点松散,闲得丧失了斗志和追求。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不喜欢琢磨了。备课照抄旧本,上课照本宣科;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还叫不出许多学生的名字,更不知学生们的个性特点;教书的生活只是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为啥要这样重复,自己想都没有去想。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太喜欢琢磨了。琢磨着领导有什么喜好,琢磨着如何让更多同事投你的票,琢磨着昨晚为啥输了钱,琢磨着自己何去何从……如此这般,该琢磨的而不琢磨,不该琢磨的反倒要琢磨个透。
博客,通过网络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也抛开了身份和职位的顾忌,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我在博客里开设了“站讲台”“做教学”“品点滴”等栏目,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管理发现和相关思考及时地写了进去。
看了《漫谈班主任》博文后,班主任万老师告诉我,他原来每晚都要回家,但现在决定一周至少要在校住三个晚上,因为班主任的头上有“三座大山”。杨老师笑着说:“我班每学期总有几个学生辍学,我现在想明白了,是我投入的精力不够,没有用到51%的心思,所以难以管理好班级。”
写好作文,做好博客,为我做、教、学和引领教师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二
在日常巡视和一些公开课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这个主体的重视,于是,我便写了一篇文章,与他们一起就学生观的问题进行商榷,并提出我的观点:
眼中没有学生,课堂纪律涣散,教学效率低下;心中没有学生,师生形同陌路,彼此咫尺天涯;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不考虑学生,教者唾沫横飞,学生昏昏欲睡。总而言之,不以学生为本,不按规律办事,教学效果就很难收到成效。
只有眼睛盯着学生,心中装着学生,教学中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实际与兴趣,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摇动一棵树,进而摇动整片森林。
2008年11月上旬,我和本镇一些教师到南京东庐中学考察,路上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回来后立即形成文字,做成演示文稿,让教师们直观而全面地分享了我们此行的收获。
约取。即取其精华。我认为东庐的经验,不在于教学好,而在于一种学生观。具体地说:一是“全体观”——学生都是生命的人。二是“发展观”——学生都是发展的人。三是“差异观”——学生都是独特的人。
有了这样的学生观,就能从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出发,从学生学习的源头动力出发,从学生学习知识的习惯出发,去教育学生、设计学案、实施教学。学东庐,首先应学习他们的现代学生观。
学校召开教师大会,我不大习惯仅仅局限于一种工作安排,更不喜欢空口说教。更多的时候,我会利用难得的机会,进行一些校本培训,而我做校本培训的材料,主要是自己有关教育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会议不空洞、不缥缈,能让与会者有更多思考,更多收获。
三
2007年秋季,我刚到现任职的学校。学校几乎没有订阅过教育专业报刊,信息十分闭塞,我便多方交涉多次争取,终于在2008年教师们每人得到了一份公费报刊。新年第一期报刊送来之际,我便和教师们交流,期望教师们阅读它、用好它。
读书看报,最难的是进入状态。在我看来,现在的专业报刊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单调和枯涩,因为每一位作者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种源于实践的思考,每一种做法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所以,在我眼中教育报刊杂志更真实、更鲜活,读后让人更踏实、更充实。万事开头难,我相信,当教师们进入读书状态后,生活便有了一种目前还未想过的幸福感……
教师们把学校订阅的报刊称之为最有意思的福利。如果报刊迟到了,他们便会在我面前念叨着“我的××杂志还没有到”。两个学期下来,学校6人次在报刊发表论文、随笔,3人在论文评比中获得省级一、二等奖。这也许就是教师们进入“读书状态”的前奏吧。
2008年秋季开学,学校生源减少,教师们士气低落。面对此情景,在教师节晚上的教师大会上,我读了这篇作文:
——皈依桃花源,是一种无为,但不是不为,而是用一种隐忍去作为。桃花源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去耕耘,努力去建设,去耕耘那平旷的土地,去建设那俨然的屋舍,建设我们的心灵家园。
皈依桃花源,我们应牢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许是“绿肥红瘦”(差生多,优生少),但那么多的绿照样是活生生的生灵,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栽培,如果我们放弃了其中的任何一片绿叶,那我们心存的就不是小恶,而是大恶,放弃的就不是小善,而是大善……
我声情并茂地读着文章,教师们也屏着呼吸聆听、思索,随后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教师们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激动、最热烈的掌声。在此后的日子里,面对着“绿肥红瘦”的现状,教师们只顾埋头耕耘,不管收获多少。出人意料的是,学校学风空前高涨,课堂纪律好,学生流失少,家长的满意度也高。
把思考变成文字,让大脑深入思考。把思想变成文学,让思想也有文学。用文学的形式来传达思想,交流情感,听众专心而虚心,场面安静而和谐,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我就这样用作文的方式,做着教师,当着副校长。忙而充实着,累而快乐着。(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濯港二中)
□实习编辑 刘学贵
当校长要想不至于泯然众人,自然不能仅仅依靠职权来行政,还要用人格来影响,用行为来表达,更要用作文来培植学校的学术氛围——这是我所追求的一种管理风格。于是,我一边写着我的同步作文(我习惯于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一边写着我的管理作文,有滋有味地当着副校长。
一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年轻班主任爱生怨气,而年老的班主任又大多会产生倦怠。于是,我利用博客的形式,和班主任进行交流:
累,烦,苦,是班主任叫得最多的口头禅。其实累是感觉,烦是感慨,苦是感受。可见,一切都决定于心态。累而快乐,烦而安心,苦而幸福,这样的班主任才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学校姓学,教师姓教,班主任姓班。班主任只有把51%的心思放在班级管理上,才能掌控好班级。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便注定默默无闻;既然当上了班主任,便要当好育花人。
学校实施“教学练”三位一体课题实验,但实验伊始,穿新鞋走老路者比比皆是,我便写了篇关于“教学练”的文章和教师们一起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教学练”,重要的是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书做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逐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学练”应遵循促进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阅读的原则进行设计。
“教学练”,顾名思义,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导、学生的学和练,四位一体地整合在一起,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学,即在教师设计好的“教学练”这个文本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学。运用“教学练”进行学习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还是学习兴趣的养成过程。
教师们都怕写,总认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便把自己有关为什么写不出来和如何写出来的感悟形成文章,教师们看了后,一个个都轻松地笑了。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太忙了。备课忙,上课忙,批阅忙,开会忙,饭局忙,娱乐忙;忙得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生活,忘记了职业,忘记了你曾经是一个喜欢写点东西的人。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太闲了。闲得把业余时间都用去看电视,玩游戏,浏览娱乐网页。闲得慵懒地晒着太阳,闲得身子骨有点松散,闲得丧失了斗志和追求。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不喜欢琢磨了。备课照抄旧本,上课照本宣科;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还叫不出许多学生的名字,更不知学生们的个性特点;教书的生活只是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为啥要这样重复,自己想都没有去想。
如果你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你太喜欢琢磨了。琢磨着领导有什么喜好,琢磨着如何让更多同事投你的票,琢磨着昨晚为啥输了钱,琢磨着自己何去何从……如此这般,该琢磨的而不琢磨,不该琢磨的反倒要琢磨个透。
博客,通过网络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也抛开了身份和职位的顾忌,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我在博客里开设了“站讲台”“做教学”“品点滴”等栏目,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管理发现和相关思考及时地写了进去。
看了《漫谈班主任》博文后,班主任万老师告诉我,他原来每晚都要回家,但现在决定一周至少要在校住三个晚上,因为班主任的头上有“三座大山”。杨老师笑着说:“我班每学期总有几个学生辍学,我现在想明白了,是我投入的精力不够,没有用到51%的心思,所以难以管理好班级。”
写好作文,做好博客,为我做、教、学和引领教师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二
在日常巡视和一些公开课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这个主体的重视,于是,我便写了一篇文章,与他们一起就学生观的问题进行商榷,并提出我的观点:
眼中没有学生,课堂纪律涣散,教学效率低下;心中没有学生,师生形同陌路,彼此咫尺天涯;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不考虑学生,教者唾沫横飞,学生昏昏欲睡。总而言之,不以学生为本,不按规律办事,教学效果就很难收到成效。
只有眼睛盯着学生,心中装着学生,教学中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实际与兴趣,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摇动一棵树,进而摇动整片森林。
2008年11月上旬,我和本镇一些教师到南京东庐中学考察,路上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回来后立即形成文字,做成演示文稿,让教师们直观而全面地分享了我们此行的收获。
约取。即取其精华。我认为东庐的经验,不在于教学好,而在于一种学生观。具体地说:一是“全体观”——学生都是生命的人。二是“发展观”——学生都是发展的人。三是“差异观”——学生都是独特的人。
有了这样的学生观,就能从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出发,从学生学习的源头动力出发,从学生学习知识的习惯出发,去教育学生、设计学案、实施教学。学东庐,首先应学习他们的现代学生观。
学校召开教师大会,我不大习惯仅仅局限于一种工作安排,更不喜欢空口说教。更多的时候,我会利用难得的机会,进行一些校本培训,而我做校本培训的材料,主要是自己有关教育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会议不空洞、不缥缈,能让与会者有更多思考,更多收获。
三
2007年秋季,我刚到现任职的学校。学校几乎没有订阅过教育专业报刊,信息十分闭塞,我便多方交涉多次争取,终于在2008年教师们每人得到了一份公费报刊。新年第一期报刊送来之际,我便和教师们交流,期望教师们阅读它、用好它。
读书看报,最难的是进入状态。在我看来,现在的专业报刊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单调和枯涩,因为每一位作者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种源于实践的思考,每一种做法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所以,在我眼中教育报刊杂志更真实、更鲜活,读后让人更踏实、更充实。万事开头难,我相信,当教师们进入读书状态后,生活便有了一种目前还未想过的幸福感……
教师们把学校订阅的报刊称之为最有意思的福利。如果报刊迟到了,他们便会在我面前念叨着“我的××杂志还没有到”。两个学期下来,学校6人次在报刊发表论文、随笔,3人在论文评比中获得省级一、二等奖。这也许就是教师们进入“读书状态”的前奏吧。
2008年秋季开学,学校生源减少,教师们士气低落。面对此情景,在教师节晚上的教师大会上,我读了这篇作文:
——皈依桃花源,是一种无为,但不是不为,而是用一种隐忍去作为。桃花源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去耕耘,努力去建设,去耕耘那平旷的土地,去建设那俨然的屋舍,建设我们的心灵家园。
皈依桃花源,我们应牢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许是“绿肥红瘦”(差生多,优生少),但那么多的绿照样是活生生的生灵,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栽培,如果我们放弃了其中的任何一片绿叶,那我们心存的就不是小恶,而是大恶,放弃的就不是小善,而是大善……
我声情并茂地读着文章,教师们也屏着呼吸聆听、思索,随后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教师们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激动、最热烈的掌声。在此后的日子里,面对着“绿肥红瘦”的现状,教师们只顾埋头耕耘,不管收获多少。出人意料的是,学校学风空前高涨,课堂纪律好,学生流失少,家长的满意度也高。
把思考变成文字,让大脑深入思考。把思想变成文学,让思想也有文学。用文学的形式来传达思想,交流情感,听众专心而虚心,场面安静而和谐,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我就这样用作文的方式,做着教师,当着副校长。忙而充实着,累而快乐着。(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濯港二中)
□实习编辑 刘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