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下,新颖教法的使用是目前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挑战,面临着我们应不断学习创新教法,大胆尝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设;教法;学习目标;指导;自学能力;参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在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的指导实施下,使我深深感觉到,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仅仅凭借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学欲望,更谈不上学生技能的提高,也不能满足新课改时代的需要。为此,我根据中学生物学科趣味性强、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摈弃以往的“教师细讲慢说,学生呆听死记”的方法,摸索了一套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和基本操作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深化学习目标
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的有效思维,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每节课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及知识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教具演示”、“实物标本观察”、“实验操作”、“分组讨论”、“知识答疑竞赛”等有趣的方法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设置有效疑问,制造一定的悬念,千方百计地刺激学生心灵中蕴藏着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迅速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的学习,先引导学习从自然界的遗传现象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作为遗传物质可能具备哪些条件?(2)根据讨论结果入手分析在生物的传宗接代的过程中,哪些结构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是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又有一定的稳定性?(3)最后从染色体的组成看DNA究竟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通过学生的有效讨论的同时,他们必须翻阅课本,这样带着问题来学习,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课本知识,并将讨论所得信息转化成为系统的、完善的、和谐的、统一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造了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向往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目的明确,教学效果良好。
二、指导学习,启发思考,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要经历对知识的认识形成过程,这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微生物的培养——果酒、果醋的制作“的有关问题,我是指导学生在有效问题的氛围中阅读课本,理解课本新知识,然后回过头来解决问题;问题一、葡萄酒是一种由纯果汁制成的酒精饮料。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什么?问题二、发酵所制葡萄酒为什么呈现红色?问题三、利用葡萄酒可以进一步制成葡萄醋。能将酒精转化为醋酸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该微生物先将酒精转化为什么?再进一步转化为什么?问题四、酒精发酵所需的微生物可以从葡萄酒中分离获得,方法是:第一步:配制琼脂固体培养基。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什么灭菌?第三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接种(至少答出两种)?第四步:在什么温度范围下培养?并进行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在教师有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课本,挖掘课本中的要领知识,解答所示问题,学生自力探究,把自学得到的感知用生物语言概括出来,逐步形成理性认识,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种既紧张又有趣的掌握知识活动中,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思维方法,很有效的提高的教学质量。
三、分组讨论,深入质疑,拓展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呼唤学生的“参与”、“合作”、 “分享”、“互助”等,“分组讨论”教学法就是学生参与、合作、分享、互助的学习过程,这种教法得法于教师有效指导,获益于学生有效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资源”,分组讨论力求每个学生有事干,问题都有人所答,这种合作学习应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参与进步”的理念,学生只要能“采他山之石为己用”,能力就有所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地质疑,力争学习,相互超越。在分组讨论学习中,问题要新颖,讨论要有创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不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还要学会凭借问题而发挥,拓展知识的应用,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在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的指导要求下,我们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充电”,应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尝试,力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虽然没有定法,但有法可循,良好的、可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路,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天津教育出版社.
[2] 中学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创设;教法;学习目标;指导;自学能力;参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在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的指导实施下,使我深深感觉到,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仅仅凭借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学欲望,更谈不上学生技能的提高,也不能满足新课改时代的需要。为此,我根据中学生物学科趣味性强、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摈弃以往的“教师细讲慢说,学生呆听死记”的方法,摸索了一套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和基本操作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深化学习目标
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的有效思维,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每节课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及知识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教具演示”、“实物标本观察”、“实验操作”、“分组讨论”、“知识答疑竞赛”等有趣的方法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设置有效疑问,制造一定的悬念,千方百计地刺激学生心灵中蕴藏着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迅速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的学习,先引导学习从自然界的遗传现象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作为遗传物质可能具备哪些条件?(2)根据讨论结果入手分析在生物的传宗接代的过程中,哪些结构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是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又有一定的稳定性?(3)最后从染色体的组成看DNA究竟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通过学生的有效讨论的同时,他们必须翻阅课本,这样带着问题来学习,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课本知识,并将讨论所得信息转化成为系统的、完善的、和谐的、统一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造了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向往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目的明确,教学效果良好。
二、指导学习,启发思考,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要经历对知识的认识形成过程,这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微生物的培养——果酒、果醋的制作“的有关问题,我是指导学生在有效问题的氛围中阅读课本,理解课本新知识,然后回过头来解决问题;问题一、葡萄酒是一种由纯果汁制成的酒精饮料。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什么?问题二、发酵所制葡萄酒为什么呈现红色?问题三、利用葡萄酒可以进一步制成葡萄醋。能将酒精转化为醋酸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该微生物先将酒精转化为什么?再进一步转化为什么?问题四、酒精发酵所需的微生物可以从葡萄酒中分离获得,方法是:第一步:配制琼脂固体培养基。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什么灭菌?第三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接种(至少答出两种)?第四步:在什么温度范围下培养?并进行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在教师有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课本,挖掘课本中的要领知识,解答所示问题,学生自力探究,把自学得到的感知用生物语言概括出来,逐步形成理性认识,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种既紧张又有趣的掌握知识活动中,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思维方法,很有效的提高的教学质量。
三、分组讨论,深入质疑,拓展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呼唤学生的“参与”、“合作”、 “分享”、“互助”等,“分组讨论”教学法就是学生参与、合作、分享、互助的学习过程,这种教法得法于教师有效指导,获益于学生有效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资源”,分组讨论力求每个学生有事干,问题都有人所答,这种合作学习应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参与进步”的理念,学生只要能“采他山之石为己用”,能力就有所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地质疑,力争学习,相互超越。在分组讨论学习中,问题要新颖,讨论要有创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不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还要学会凭借问题而发挥,拓展知识的应用,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在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的指导要求下,我们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充电”,应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尝试,力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虽然没有定法,但有法可循,良好的、可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路,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天津教育出版社.
[2] 中学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