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的第一课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生物;做法
The good starting point is a half the battle——shallow talk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Lesson 1 teaching
Xie Feng-li
【Abstract】This text combine writer for several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how Lesson 1 of best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discuss personal of what time way of doing.
【Key words】Biology;Way of doing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学科课程里多了一门《生物学》,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同时也不排除偏科思想带来的排斥与歧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第一堂课的价值,精心备课,在初次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许多教师往往不太注意第一堂课的效应,认为“路遥知马力”,第一堂课无足轻重,何况绪论的内容在考试中并不重要,所以对第一堂课并不重视。殊不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1. 提升专业素养,制定个性化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碰到一位陌生的教师,最想了解的就是教师的个性。因此,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应制定出个性化的课堂制度,这对于今后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流露个性,学生更易接受,并易顺化。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让不同个性的教师来教,其效果相差很大。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性对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让学生了解你是怎样的人,是第一堂生物课的重要内容,是不可缺少的,它直接影响到今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喜爱程度。因为个性化教学能以教师的个性影响、同化学生的个性,甚至与学生的个性产生共鸣,构建起师生之间理解的桥梁,大大降低师生之间的“熵值”(无序化程度)。洛克说过:“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这里的自然发生作用的“习惯”,并不仅指行为上的习惯,学生认同教师的个性后,会在心目中接受“习惯”的个性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也同样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自然地发生作用,并且是可持续的。
2. 课前精心备课,师生共同准备 绪论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本册教学内容提供线索或对本册教学内容作简略的介绍。本人在上第一课之前布置给学生一项任务:同桌的两位学生,其中一位准备一种生物带进课堂,另一位收集一项生物学成果信息。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寻找生物,从教师提供的资料、自己的知识库及课外书籍、父母的经验中搜集生物学信息!学生接到这项任务后先是惊奇,而后兴趣盎然,全班儿乎沸腾起来,有的争着要完成两项,有的议论着带什么生物过来,有人在介绍抓小动物的经验,竟还有学生在谈“克隆”……这项课前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 课堂活力四射,内容趣味无穷
3.1 学生举例,情景教学,形成生命科学的观念态度。你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哪些生物?“猪、牛、马、羊、花、草、虫、鱼……”学生抢着回答。把学生最熟悉的生物体作为切入口组织教学,立刻点燃了他们强烈的学习火花。再让学生就水中﹑陆地﹑热带、寒带、高山、沙漠等具体环境举例,把形象思维稍作逻辑整理。学生的举例中涉及微生物较少,我提酲到:“我们为什么要在饭前便后洗手?”大家从生活习惯中联想到微生物类群的存在。接着播放了一段多姿多彩的生物录像片,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形成了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的印象,对生物产生了积极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待生物界的观念。
3.2 观察归纳,发现教学.初具生命科学的探索方法。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推论——实验验证——小结归纳。探索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教学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但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就渗透给学生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实在是深远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人在早期确立起的对科学的态度及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在科学素养方面所能达到的境界则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四名学生没有带任何生物,当我问及原因时.三名学生说没有找到。我提醒到:“一只鸡蛋、一个苹果都是生物呀?”大家又愕然了,我让学生们对照生物的基本特征。讨论是否符合生物的基本特征.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却使学生应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3.3 资料交流,合作教学,了解生命科学的应用价值。根据学生的座位,每四人一个组,把全班学生分成15个小组,先进行小组交流,而后每组推选1名资料使用价值明显、声音洪亮、吐字清楚的学生在全班交流。十二、三岁的少年.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一个个不甘示弱,交流气氛高涨。有的组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了“嫁接”,甲的好资料和乙的好声音融合在一起。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现代医学的基因疗法;从试管婴儿到克隆器官;从法医验尸到亲子鉴定;从杨柳扦插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虽然有的资料只有两三句话,但集体的小脑袋里装的知识真丰富,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内涵,寄予“有志不在年高”的期望。
总之,教师在上第一课讲绪论时,不妨处处设疑,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未来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从而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做法
The good starting point is a half the battle——shallow talk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Lesson 1 teaching
Xie Feng-li
【Abstract】This text combine writer for several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how Lesson 1 of best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discuss personal of what time way of doing.
【Key words】Biology;Way of doing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学科课程里多了一门《生物学》,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同时也不排除偏科思想带来的排斥与歧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第一堂课的价值,精心备课,在初次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许多教师往往不太注意第一堂课的效应,认为“路遥知马力”,第一堂课无足轻重,何况绪论的内容在考试中并不重要,所以对第一堂课并不重视。殊不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1. 提升专业素养,制定个性化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碰到一位陌生的教师,最想了解的就是教师的个性。因此,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应制定出个性化的课堂制度,这对于今后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流露个性,学生更易接受,并易顺化。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让不同个性的教师来教,其效果相差很大。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性对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让学生了解你是怎样的人,是第一堂生物课的重要内容,是不可缺少的,它直接影响到今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喜爱程度。因为个性化教学能以教师的个性影响、同化学生的个性,甚至与学生的个性产生共鸣,构建起师生之间理解的桥梁,大大降低师生之间的“熵值”(无序化程度)。洛克说过:“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这里的自然发生作用的“习惯”,并不仅指行为上的习惯,学生认同教师的个性后,会在心目中接受“习惯”的个性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也同样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自然地发生作用,并且是可持续的。
2. 课前精心备课,师生共同准备 绪论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本册教学内容提供线索或对本册教学内容作简略的介绍。本人在上第一课之前布置给学生一项任务:同桌的两位学生,其中一位准备一种生物带进课堂,另一位收集一项生物学成果信息。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寻找生物,从教师提供的资料、自己的知识库及课外书籍、父母的经验中搜集生物学信息!学生接到这项任务后先是惊奇,而后兴趣盎然,全班儿乎沸腾起来,有的争着要完成两项,有的议论着带什么生物过来,有人在介绍抓小动物的经验,竟还有学生在谈“克隆”……这项课前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 课堂活力四射,内容趣味无穷
3.1 学生举例,情景教学,形成生命科学的观念态度。你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哪些生物?“猪、牛、马、羊、花、草、虫、鱼……”学生抢着回答。把学生最熟悉的生物体作为切入口组织教学,立刻点燃了他们强烈的学习火花。再让学生就水中﹑陆地﹑热带、寒带、高山、沙漠等具体环境举例,把形象思维稍作逻辑整理。学生的举例中涉及微生物较少,我提酲到:“我们为什么要在饭前便后洗手?”大家从生活习惯中联想到微生物类群的存在。接着播放了一段多姿多彩的生物录像片,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形成了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的印象,对生物产生了积极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待生物界的观念。
3.2 观察归纳,发现教学.初具生命科学的探索方法。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推论——实验验证——小结归纳。探索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教学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但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就渗透给学生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实在是深远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人在早期确立起的对科学的态度及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在科学素养方面所能达到的境界则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四名学生没有带任何生物,当我问及原因时.三名学生说没有找到。我提醒到:“一只鸡蛋、一个苹果都是生物呀?”大家又愕然了,我让学生们对照生物的基本特征。讨论是否符合生物的基本特征.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却使学生应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3.3 资料交流,合作教学,了解生命科学的应用价值。根据学生的座位,每四人一个组,把全班学生分成15个小组,先进行小组交流,而后每组推选1名资料使用价值明显、声音洪亮、吐字清楚的学生在全班交流。十二、三岁的少年.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一个个不甘示弱,交流气氛高涨。有的组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了“嫁接”,甲的好资料和乙的好声音融合在一起。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现代医学的基因疗法;从试管婴儿到克隆器官;从法医验尸到亲子鉴定;从杨柳扦插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虽然有的资料只有两三句话,但集体的小脑袋里装的知识真丰富,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内涵,寄予“有志不在年高”的期望。
总之,教师在上第一课讲绪论时,不妨处处设疑,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未来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从而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