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一生中会去很多很多的地方,遇见很多很多的人,但在我们心里,总有那么一个地方、那么一群人是无法取代的。于我而言,西藏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趟旅程中所遇到的那群人,在我心底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如果说2016年第一次进藏是因为肩负着政治使命,带着些许背井离乡的淡淡忧愁;那么,2018年2月第二次进藏则在自豪中带着一份期盼与贪恋。
有些时刻之所以被记住,是因为它值得。2019年4月15日,是我进藏三周年纪念日。走在三高的校园里,我细细回顾这三年来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慢慢品味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看着眼前来势喜人的三高,突然找到了自己坚守的理由——我要亲眼见证三高越来越好!
三年前初上高原,雪域高原并不友好地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仿佛在告诉我,这里只欢迎足够坚定和肯吃苦的勇士;每次回内地后再上高原,尽管依旧会有些许不适,但却感受到了来自雪域高原温暖而又热情的怀抱,仿佛在欢迎着我回家。三年前,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我们集思广益筹建学校,为三高制定宏伟蓝图,一切從头开始,斗志昂扬;三年后,看着一切井然有序的三高,就像看到自己用心孕育的孩子茁壮成长,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三年,我是一个见证者,见证着三高越走越远;我也是个参与者,感受着专属我和雪域高原的友谊愈来愈浓。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组团式教育援藏管理人员,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努力把“为每一个学生的全人生发展奠基”的宗旨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注意研究工作方法,保持和领导的经常性沟通,具体工作安排与同事多商量,促进团结,形成合力。在同事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友爱的氛围,使自己主动融入,主动作为。
学校刚刚组建,面临的困难居多,作为副校长的我,利用培训学习与主动交流、阅读有关书籍等方式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教育现状;主动进课堂听课,与学生生座谈,与一线老师交流,听取兄弟学校管理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与藏族教师进行了交流,全面的摸实情,接地气,学经验。我先后在“援藏网”“山南网”“长沙教育网”等网站累计发表稿件20余篇。湖南教育电视台的教视新闻有我个人的专题报道,我的春节祝福语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月;我还应邀参加了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由此我被评为“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在山南市教育局年度考核中我被评为“优秀”。
与即将毕业的西藏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在一起
有人说,有事做、有人爱、被人需要就是最幸福的事。对此,我深信不疑。来到三高援藏,我首先是一名老师,而且是一名英语老师;其次才是一名管理人员。对于把内地优秀教学经验传承下来这一使命,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在师徒结对时,我率先做好榜样,和藏族徒弟曲尼旺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很欣慰的是,三年之内我看到曲尼旺姆老师飞速成长,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学校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格桑杯教学大赛中崭露头角,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教学大赛,获得三等奖的佳绩。由于表现突出,她先后两次被学校派到长沙进行为期一个月和为期一年的培训,深受学校重视。
来到西藏,我当然不会忘记我是藏汉交融的推动者。在藏汉友谊结对中,我果断地选择了索朗玉珍作为我的师父。不仅仅是因为她也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共同探索,也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而我们藏汉友谊的结对,也象征着老西藏精神的相互影响与学习。
有人说,如果你想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那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看看;如果你想实现你人生的价值,那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家是玉麦,国是中国。震撼于桑杰曲巴和卓嘎姐妹两代人组成的“三人村”用实际行动放牧守边34年,守护国土,永作扎根边陲的格桑花;也感慨于那一位位愿意舍弃安逸生活,前往贫苦地区驻村以及甘愿奉献的同志的不易。怀揣着这样一种敬畏,我踏上了玉麦乡所属的隆子县去看望和慰问我校的驻村老师。当气喘吁吁到达,参观完周围的环境之后,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惊叹于大自然之美妙,感慨于我国地域之广大,也欣慰于祖国之强大。藏汉交融,共同致富,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让我们一路走来变成了三高人。虽然一年半的时间,我们送走了第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迎来了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和“万人援藏援疆计划”的援藏教师,但我们彼此都深知,离开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逢,也是为了一段更好的开始。所有援藏教师的到来都只有一个目的:让三高越来越好,让山南市的教育越来越好,让整个西藏自治区的教育越来越好!对于这一点,我们所有援藏教师都深信不疑!
如果说2016年第一次进藏是因为肩负着政治使命,带着些许背井离乡的淡淡忧愁;那么,2018年2月第二次进藏则在自豪中带着一份期盼与贪恋。
有些时刻之所以被记住,是因为它值得。2019年4月15日,是我进藏三周年纪念日。走在三高的校园里,我细细回顾这三年来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慢慢品味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看着眼前来势喜人的三高,突然找到了自己坚守的理由——我要亲眼见证三高越来越好!
三年前初上高原,雪域高原并不友好地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仿佛在告诉我,这里只欢迎足够坚定和肯吃苦的勇士;每次回内地后再上高原,尽管依旧会有些许不适,但却感受到了来自雪域高原温暖而又热情的怀抱,仿佛在欢迎着我回家。三年前,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我们集思广益筹建学校,为三高制定宏伟蓝图,一切從头开始,斗志昂扬;三年后,看着一切井然有序的三高,就像看到自己用心孕育的孩子茁壮成长,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三年,我是一个见证者,见证着三高越走越远;我也是个参与者,感受着专属我和雪域高原的友谊愈来愈浓。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组团式教育援藏管理人员,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努力把“为每一个学生的全人生发展奠基”的宗旨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注意研究工作方法,保持和领导的经常性沟通,具体工作安排与同事多商量,促进团结,形成合力。在同事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友爱的氛围,使自己主动融入,主动作为。
学校刚刚组建,面临的困难居多,作为副校长的我,利用培训学习与主动交流、阅读有关书籍等方式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教育现状;主动进课堂听课,与学生生座谈,与一线老师交流,听取兄弟学校管理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与藏族教师进行了交流,全面的摸实情,接地气,学经验。我先后在“援藏网”“山南网”“长沙教育网”等网站累计发表稿件20余篇。湖南教育电视台的教视新闻有我个人的专题报道,我的春节祝福语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月;我还应邀参加了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由此我被评为“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在山南市教育局年度考核中我被评为“优秀”。
与即将毕业的西藏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在一起
有人说,有事做、有人爱、被人需要就是最幸福的事。对此,我深信不疑。来到三高援藏,我首先是一名老师,而且是一名英语老师;其次才是一名管理人员。对于把内地优秀教学经验传承下来这一使命,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在师徒结对时,我率先做好榜样,和藏族徒弟曲尼旺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很欣慰的是,三年之内我看到曲尼旺姆老师飞速成长,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学校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格桑杯教学大赛中崭露头角,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教学大赛,获得三等奖的佳绩。由于表现突出,她先后两次被学校派到长沙进行为期一个月和为期一年的培训,深受学校重视。
来到西藏,我当然不会忘记我是藏汉交融的推动者。在藏汉友谊结对中,我果断地选择了索朗玉珍作为我的师父。不仅仅是因为她也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共同探索,也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而我们藏汉友谊的结对,也象征着老西藏精神的相互影响与学习。
有人说,如果你想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那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看看;如果你想实现你人生的价值,那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家是玉麦,国是中国。震撼于桑杰曲巴和卓嘎姐妹两代人组成的“三人村”用实际行动放牧守边34年,守护国土,永作扎根边陲的格桑花;也感慨于那一位位愿意舍弃安逸生活,前往贫苦地区驻村以及甘愿奉献的同志的不易。怀揣着这样一种敬畏,我踏上了玉麦乡所属的隆子县去看望和慰问我校的驻村老师。当气喘吁吁到达,参观完周围的环境之后,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惊叹于大自然之美妙,感慨于我国地域之广大,也欣慰于祖国之强大。藏汉交融,共同致富,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让我们一路走来变成了三高人。虽然一年半的时间,我们送走了第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迎来了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和“万人援藏援疆计划”的援藏教师,但我们彼此都深知,离开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逢,也是为了一段更好的开始。所有援藏教师的到来都只有一个目的:让三高越来越好,让山南市的教育越来越好,让整个西藏自治区的教育越来越好!对于这一点,我们所有援藏教师都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