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根本,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危、经济和正常使用。本文作者基于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从地基基础、桩基施工及混凝土基础施工等方面就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相关探讨,以期在实际中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字] 房屋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46-1
1 前言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是在地下或水下进行,属于隐蔽工程,其在施工上具有难度大、工期长、质量不宜保证等特点,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补救和处理措施十分困难,甚至往往不能奏效。此外,地基基础工程造价在整个房屋造价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多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占建筑总价的25%~30%,高层建筑可占到30%~40%,相应的施工工期约占建筑总工期的20%~50%,因此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现代房屋建筑行业发展形势下有效提高、创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成为每个建筑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全部质量(包括各种荷载)最终都将通过基础传给地基。保证其施工质量,是实现房屋建筑稳定耐久的根本。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地基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无支护土方、有支护土方、地基处理、桩基、地下防水、混凝土基础、砌体基础、劲钢(管)混凝土、钢结构等9个子工程。现就其中地基基础、桩基施工及混凝土基础等关键子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2.1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与措施
对于淤泥这类性质的地基土,上层土层较下层土层而言相对单稀薄,此时应该尽量避免扰乱施工中淤泥的分布。对处理地基问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建筑实体对地基分布不均的适应能力。措施制定后,不能立马采用,而应先对其进行严格检验及多次试验,检查及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实践。地基处理完后,应定期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进行必要的测量,确保建筑地錾变形量及沉降量控制在我国建筑工程守则的规定范围内。
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换填基层法、灰土挤压桩法、碎石桩法、水沙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土挤密桩法、强夯法以及振冲法等等。
选择房屋基础的处理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地质及水文条件、混泥土等原材料的供给情况、建筑物的形式及功能要求等,仔细研,再选择究与之相适的处理方案。本工程考虑到该地地基较差、建筑物荷载较大,因此,在施工之前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沉降。可通过人工处理或桩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满足本工程对地基和沉降的要求。但人工挖孔桩通常更加适合用在地下水位深、持力层上无流动淤泥的地质,因此本工程的的最佳地基处理方案为桩基础法。施工中,结构超长是我们需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会给结构带来不好的影响。当需要增大伸缩缝距离或不设伸缩缝时,需要仔细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谨防结构开裂现象的出现。针对增大伸缩缝的情况,施工中可采用的措施为设施工后浇带,以此来降低混凝土收缩对建筑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实际施工时,不能设置永久伸缩缝,施工中的建筑物又存在较大的高度差时,仅仅依靠设后浇带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应该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施工,并在合适的位置加设膨胀加强带。此外,建设单位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来保障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混泥土中所加入微膨胀剂含量的准确性。总之,施工中建筑单位对于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究竟是应该设置永久伸缩缝,还是应该设置膨胀加强带这一问题,应根据建筑场地地基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决策。
近年来,复合地基被广泛用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中,这是因为该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持续承载力,而且在控制建筑沉降量上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管我们在建筑施工中选用哪种地基处理方法,都要把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作为首要任务,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2桩基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灌注是桩基施工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灌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对混凝土和易性以及坍落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查。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其坍落度应控制在18~22cm;2)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将导管下口、孔底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40cm,要保证混凝土分量充足,能让导管埋入其中的深度在1.0m以上,还要保证封底情况良好才可进行后续的正常灌注;3)灌注的整个过程要连续有序,当导管中的混凝土还未装满时,应慢慢灌注,不可急躁,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空气囊,进而导致混凝土无法灌注又或者将导管压漏;4)导管在提升的过程中,其位置应保持居中,提升高度由埋深确定,要保证提升之后的导管埋深至少为2.0m,也不可超过6m;5)为保证桩顶部分混凝土的质量,应将混凝土灌注到桩顶设计标高以上1.0m的位置。
2.3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在预应力混凝土压浆后,混凝土凝固收缩,会对预应力筋产生握裹力,使得预应力筋能与混凝土同步受力。若是压浆不满,会造成握裹力不够,预应力效应下降。所以,在实际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应该坚持在压浆过程中测量孔道另一端的压力值,以验证所选压力泵是否合适;压浆前要仔细清理孔道,可用真空压浆法;压浆时注意掺入铝粉;加大扁波纹管的短径,规范短径的最小值;不能用竖直编排的曲线束,尤其是数量在三根以上的钢绞线。这是因为在张拉时,竖直编排的曲线束下面的钢绞线会向上移位,造成多根钢绞线相互交缠,从而使得压浆困难,降低预应力效应。此外,针对漏浆的情况,建设方应在与扁波纹管的供应方签订合时,明文规定抗压指标和相关要求,确保扁波纹管具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不会漏浆。
3结束语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果贯穿于房屋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其控制成效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病害的预防与后期控制,关系到房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相关人员要在不断借鉴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现状,勇于探索、创新成功有效的地基基础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我国的房屋建筑事业。
参考文献
[1]曹俊芳. 逆作法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应用[J]. 铁道建筑,2011,(05):99-102.
[2]赵喜梨,丁明友. 房屋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水工建筑物地基允许承载力对比分析[J]. 内蒙古水利,2012,(01):19-20.
[3]叶德友.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砂石垫层的应用[J]. 当代建设,2003,(01):49.
[4]罗暾. 建筑地基施工裂缝的处理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115-116.
[5]王振波. 探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现代房屋建筑[J]. 科技与企业,2013,(01):205.
[关键字] 房屋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46-1
1 前言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是在地下或水下进行,属于隐蔽工程,其在施工上具有难度大、工期长、质量不宜保证等特点,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补救和处理措施十分困难,甚至往往不能奏效。此外,地基基础工程造价在整个房屋造价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多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占建筑总价的25%~30%,高层建筑可占到30%~40%,相应的施工工期约占建筑总工期的20%~50%,因此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现代房屋建筑行业发展形势下有效提高、创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成为每个建筑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全部质量(包括各种荷载)最终都将通过基础传给地基。保证其施工质量,是实现房屋建筑稳定耐久的根本。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地基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无支护土方、有支护土方、地基处理、桩基、地下防水、混凝土基础、砌体基础、劲钢(管)混凝土、钢结构等9个子工程。现就其中地基基础、桩基施工及混凝土基础等关键子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2.1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与措施
对于淤泥这类性质的地基土,上层土层较下层土层而言相对单稀薄,此时应该尽量避免扰乱施工中淤泥的分布。对处理地基问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建筑实体对地基分布不均的适应能力。措施制定后,不能立马采用,而应先对其进行严格检验及多次试验,检查及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实践。地基处理完后,应定期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进行必要的测量,确保建筑地錾变形量及沉降量控制在我国建筑工程守则的规定范围内。
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换填基层法、灰土挤压桩法、碎石桩法、水沙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土挤密桩法、强夯法以及振冲法等等。
选择房屋基础的处理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地质及水文条件、混泥土等原材料的供给情况、建筑物的形式及功能要求等,仔细研,再选择究与之相适的处理方案。本工程考虑到该地地基较差、建筑物荷载较大,因此,在施工之前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沉降。可通过人工处理或桩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满足本工程对地基和沉降的要求。但人工挖孔桩通常更加适合用在地下水位深、持力层上无流动淤泥的地质,因此本工程的的最佳地基处理方案为桩基础法。施工中,结构超长是我们需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会给结构带来不好的影响。当需要增大伸缩缝距离或不设伸缩缝时,需要仔细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谨防结构开裂现象的出现。针对增大伸缩缝的情况,施工中可采用的措施为设施工后浇带,以此来降低混凝土收缩对建筑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实际施工时,不能设置永久伸缩缝,施工中的建筑物又存在较大的高度差时,仅仅依靠设后浇带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应该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施工,并在合适的位置加设膨胀加强带。此外,建设单位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来保障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混泥土中所加入微膨胀剂含量的准确性。总之,施工中建筑单位对于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究竟是应该设置永久伸缩缝,还是应该设置膨胀加强带这一问题,应根据建筑场地地基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决策。
近年来,复合地基被广泛用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中,这是因为该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持续承载力,而且在控制建筑沉降量上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管我们在建筑施工中选用哪种地基处理方法,都要把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作为首要任务,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2桩基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灌注是桩基施工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灌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对混凝土和易性以及坍落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查。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其坍落度应控制在18~22cm;2)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将导管下口、孔底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40cm,要保证混凝土分量充足,能让导管埋入其中的深度在1.0m以上,还要保证封底情况良好才可进行后续的正常灌注;3)灌注的整个过程要连续有序,当导管中的混凝土还未装满时,应慢慢灌注,不可急躁,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空气囊,进而导致混凝土无法灌注又或者将导管压漏;4)导管在提升的过程中,其位置应保持居中,提升高度由埋深确定,要保证提升之后的导管埋深至少为2.0m,也不可超过6m;5)为保证桩顶部分混凝土的质量,应将混凝土灌注到桩顶设计标高以上1.0m的位置。
2.3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在预应力混凝土压浆后,混凝土凝固收缩,会对预应力筋产生握裹力,使得预应力筋能与混凝土同步受力。若是压浆不满,会造成握裹力不够,预应力效应下降。所以,在实际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应该坚持在压浆过程中测量孔道另一端的压力值,以验证所选压力泵是否合适;压浆前要仔细清理孔道,可用真空压浆法;压浆时注意掺入铝粉;加大扁波纹管的短径,规范短径的最小值;不能用竖直编排的曲线束,尤其是数量在三根以上的钢绞线。这是因为在张拉时,竖直编排的曲线束下面的钢绞线会向上移位,造成多根钢绞线相互交缠,从而使得压浆困难,降低预应力效应。此外,针对漏浆的情况,建设方应在与扁波纹管的供应方签订合时,明文规定抗压指标和相关要求,确保扁波纹管具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不会漏浆。
3结束语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果贯穿于房屋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其控制成效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病害的预防与后期控制,关系到房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相关人员要在不断借鉴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现状,勇于探索、创新成功有效的地基基础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我国的房屋建筑事业。
参考文献
[1]曹俊芳. 逆作法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应用[J]. 铁道建筑,2011,(05):99-102.
[2]赵喜梨,丁明友. 房屋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水工建筑物地基允许承载力对比分析[J]. 内蒙古水利,2012,(01):19-20.
[3]叶德友.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砂石垫层的应用[J]. 当代建设,2003,(01):49.
[4]罗暾. 建筑地基施工裂缝的处理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115-116.
[5]王振波. 探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现代房屋建筑[J]. 科技与企业,2013,(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