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河北经贸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在综合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视角出发,研究了与学生培养、办学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等有关方面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促进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房地产;课程体系;开发与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253
  近年来,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机制,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依据企业用人标准,构建既符合企业需求又具备基础理论完整性的课程体系,培养行业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我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1.1 开设的学科背景
  全国共有59所高等院校开设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开设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学科背景,一是基于土地资源与城市规划,如:江西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二是基于建筑和土木工程技术,如:重庆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三是基于经济和管理,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1.2 专业培养方向
  通过比较各高校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发现财经类院校大多以各自学校的经济学、管理学为依托,以经营管理作为专业培养方向,少數院校以工程技术和管理作为专业培养方向,各高校都依托自己的学科优势,提出鲜明的专业培养方向。(如表1所示)。
  2 河北经贸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旅游休闲地产方向)的办学特色
  借鉴兄弟院校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方向的设定,发挥河北经贸大学经、管、法学科优势,着重培养适应旅游休闲地产产业链下游旅游休闲地产经营管理人才。因此,从专业特色和培养特色两个方面确定了我们的专业办学特色。
  2.1 专业特色
  培养旅游休闲地产方向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旅游休闲地产后期的市场营销和商业运作需要。
  (1)我国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的快速发展,新兴旅游休闲地产业进入重要发展时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旅游量达到44.4亿人次,到2020年我国旅游人数将达到60亿人次,将带来市场规模巨大的旅游休闲地产新业态发展和人才需求。
  (2)房地产业转型促进旅游休闲地产新业态发展与人才需求。新时代房地产业进入调整转型期,过去依赖土地溢价的开发模式已经消失,进入了全新的产品创新、品牌营销、高周转溢价运作模式。由此,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转型进入旅游、文化、健康等领域,发展旅游休闲地产、健康养老地产等新兴地产新业态。例如:恒大地产集团、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都在加快布局旅游产业。旅游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文化创业等领域成为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与新兴增长点。
  因此,随着我国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旅游休闲地产等新业态人才需求增大,培养旅游休闲地产方向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色定位是顺势而为。
  2.2 培养特色
  与高端知名地产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以旅游和休闲地产人才需求为导向,开设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核心课程,植入地产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和实务课程,强化旅游、休闲、养老、养生等地产企业或相关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及商业运营能力的培养。
  2.3 校企合作意向
  已与多家知名房地产企业沟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开展产教融合深层次人才培养合作。
  3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旅游休闲地产方向)专业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视角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会面临很多问题。
  3.1 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设置与基础理论完整性的冲突
  大学教育要求专业理论讲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教育部对本科学生设置了教学目标,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也出台了相关的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为符合教育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上设置了全校通修课、学科通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开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素质学分等课程。而人才市场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是按照岗位设置进行招聘,企业希望学校课程设置是符合不同岗位要求的知识结构体系。学校与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求的不同,使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设置与学校教授基础理论完整性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
  3.2 实践型教师匮乏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基本是国内各高校的毕业生为主,新引进六名博士充实教师队伍,但缺乏对国外高端人才的引进。由于本专业的学科实践性和交叉性较强,不仅需要教师需要掌握经济、管理、旅游、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加需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教师团队的构成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缺乏实践经验,就会出现教学内容理念与实践不相符。实践型教师严重匮乏。
  3.3 支撑实践课程的软件硬件的制约
  由于本专业是新上专业,一切处于起步期。虽然学校大力支持新专业建设,但是支撑实践课程的软件硬件配备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从计划、采购、建设完成需要时间,教师想提前练习使用软件是无从谈起的,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了支撑实践课程的软件硬件的制约。
  4 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
  针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河北经贸大学构建了自己独有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   4.1 课程体系构建
  为突出我们的办学特色,尤其是贯彻“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我们构建了“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课程体系,力求解决企业需求的课程设置与基础理论完整性的冲突问题。
  4.1.1 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
  构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设置了经管法基础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素质类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如表2所示。体系构建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掌握我国旅游、房地产行业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旅游管理与房地产开发与运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旅游房地产开发与运营的能力和营销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4.1.2 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旅游地产人才培养的需要,房地产专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我院针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了规范的文件。根据学院规章制度要求,最后给予学生相应学分。
  4.1.3 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中的素質类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能力课程体系中的第二课堂活动,都是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使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提升的同时,也使自身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获得健全的人格。
  4.2 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保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需要培养实践型教师、解决实践课程的软硬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作为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保障。
  4.2.1 培训实践型教师,聘请社会导师授课
  解决实践型教师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可通过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考察,带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来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聘请房地产业界精英参与房地产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担任学校的社会导师;同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使师生通过参与企业岗位实习锻炼和提升专业技能。
  4.2.2 解决实践课程的软硬件建设
  作为支撑新专业实践课程的软件、硬件需要进行配套建设,因此已经开始申报建设校内房地产专业实验室。房地产实验室的软件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沙盘模拟训练;房地产实验室的硬件内容包括房地产营销道具及相应的房间、投影设备、计算机、桌椅板凳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并探索校企合作教育。
  4.3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建设都要考虑专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师应该把握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关系,以及其对专业的贡献,避免各课程之间重复教学、无效教学的现象。因此,每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首先要修订该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大纲前各课程教学团队一起面对面梳理各课程结构、重点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目标是保障专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次是课程教学团队严格按照修订的教学大纲教学,避免因教师个人的专业特长,忽略课程中的必讲内容或增加不必要内容,保证大纲实实在在地落地。
  5 结 论
  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视角研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建立稳定的、专兼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研究结果对于促进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意芬,曾行.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7(15):346.
  [2]李文忠,焦爱英.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价值工程,2017(31):246-248.
  [3]李小绵,张琰,张线媚.创建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J].价值工程,2017(31):167-169.
  [4]宋春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2):130-131.
  [5]闫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2.
其他文献
[摘要]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突出旅游学科集群优势,以旅游文化休闲地产为鲜明的行业特色定位,与房地产协会、房地产研究中心、房地产优质标杆企业深度融合创新,搭建产学研用联盟平台,创建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育人、选人、荐人、用人的配套机制,“三链”协同打造成为独特的 “旅游+地产+X”跨界整合培养体系,直接打通人才培养与市场用人的精准通道,实现学生精准就业。  [关键
期刊
[摘 要]北京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改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文章对改建后的通州区居民进行民情调查,了解其对通州区改建后的感想及建议。  [关键词]通州区;居民;调查;问卷;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027  1 引 言  我们想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减轻北京城市负担的作用大小以及通州区居民的感想。贴切社会实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的
期刊
[摘要]文章借助分级诊疗政策在浙江省的实践,分析了浙江省分级诊疗政策推行现状,并探讨了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的措施。主要从患者认知、管理部门顶层设计以及医疗机构差异化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认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需要实施以下措施:提升患者认知水平,改变患者非理性的就医理念;改革基金支付方式以引导普通病症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人事薪酬制度以促进大医院人才下沉到基层;大医院要“剥离”普通病癥部门,实现由
期刊
[摘 要]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企业的品牌营销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努力传达品牌文化和理念,加强内容输出,培养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长期关系,朝着内容营销的方向发展。经典国货品牌百雀羚通过一系列的内容营销,成功打入年轻人的群体,成为品牌年轻化的范例。  [关键词]内容营销;百雀羚;策略;品牌  [DOI]10.13939/j.cnki.zgsc
期刊
[摘 要]我国产业化结构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调整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大众化与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对就业信息更讲究时效性。另外,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管理也日趋成熟,就业工作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将直接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院系二级就业管理建立网络信息化服务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信息化服务;探索与研究  [DOI]1
期刊
[摘要]文章以翁基布朗族村寨为例,提出了对村落格局构成要素、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技艺、传统茶文化、传统民俗的保护以及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等六项措施,为云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积极献策。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翁基村寨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9043  1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  11云南省传统村落概况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25个少数
期刊
[摘 要]在微商群体爆发式增长的今天,行业欣欣向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弊端。大学生是微商群体中特殊的组成部分,为了探究我国大学生微商发展问题和提出解决建议,文章通过问卷调查、预调研和大规模调研上海市大学生微商的发展现状,总结出问题,并结合个人深度访谈等方法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微商发展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微商模式;大学生微商创业;大学生微商  [DOI]10.13939/j.cnki.zgsc.20
期刊
[摘 要]雄安新区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对于解决当下大城市“过载”等焦点问题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土地管理政策的施行、土地生态问题的产生、相关产业的转移、当地百姓切实的需要,是我们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密切关注的。对此我们“‘千年大计’赴雄安新区土地政策调研团”前往雄安新区进行相关的土地政策调研。我们共使用两种调研方法:调查问卷、居民采访。后期整理分
期刊
[摘 要]据统计,截至 2016年底,中国大学在校生有3700多万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必将使校园市场成为电商企业必争之地。2015年校园O2O在烟台各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运营不温不火,2017年上半年近1/2加盟及自主创业校园O2O退出校园市场。鉴于此,文章简单介绍烟台高校校园O2O发展状况,结合烟台几所高校校园O2O运营状况着重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营销策略,以期对其他地区高校校园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文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展开了分析,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精神;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251  创新创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