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水利水电施工质量对工程的使用寿命以及工程发挥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混凝土施工也即按照设计要求的性能、规格和部位,将砂、石、水泥、外加剂和水等按适当比例拌制后浇筑成水工建筑物的工程。本文结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以及混凝土养护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字: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混凝土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挡水性建筑物、溢洪道、水闸以及水电站厂房等。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以及水利工程的大力发展,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投资以及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混凝土质量检验工作,在确保国家施工标准的同时,根据设计文件结合施工经验,不断总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在防患于未然的过程中,从源头上避免投资及时间的浪费。
一、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
混凝土施工广泛应用于各项建设中,必须要做到优质、经济、安全。
(一)混凝土模板控制
在混凝土模板控制中,为了保障模板控制效益,必须在做好平层调整以及基层处理后,及时清理掉浮土或者杂物,再立模板。在模板立成后,通过仔细检查模板板间宽度以及高度,结合拆模要求,在混凝土模板浇筑前,对内部进行塑料薄膜隔离;在做好防止漏浆、漏水工作的同时,让混凝土拆模后更加美观平整,没有蜂窝,从而进一步确保水工混凝土的质量。
当混凝土现场浇筑中,通常直接倒向模板内部,再利用人工对其进行均匀摊铺;对于有离析现象的混合料,通过重新拌匀,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摊铺过程中,松散程度略高于模板顶面设计的10%左右。在这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效益,施工时间必须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对于特殊原因造成停工一个小时以上的施工,必须用麻袋对已经捣实的表层进行覆盖保护,当工作恢复时,再对其进行耙松铺筑。
(二)混凝土入场前的拌制控制
为了保障拌制控制质量,在材料入场前,必须对各种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不达标的施工材料,杜绝进入施工现场。在拌制施工中,根据水利水电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拌制,在减水剂称量后再对其进行封装。在这过程中,混凝土施工配料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必须对其严格控制。石骨料、砂含水率变化以及称量不准确作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当施工配合比发生变换时,对砂石比、水灰比以及浆骨比理论性配合比也有重要作用,从而对建筑材料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强度以及密实程度造成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材料汇集中,一旦缺乏混合料以及外加剂,必须按照石子、水泥、砂的施工顺序进行上料斗施工;当建筑施工中,外加剂为干粉状外加剂时,施工顺序依次变为石子、外加剂、水泥以及砂子,并且让混凝土拌制时间始终高于混凝土搅拌规定的最小时间。当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满足施工标准时,拌合物是验收一致、搅拌均匀的物体,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水、粘聚以及流动特性;当混凝土施工不满足要求时,必须离析具体特征,在找出施工原因的同时,对其进行调整。在这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杂物、尺寸性颗粒以及土块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在混凝土振荡密实的过程中,避免过振、漏振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内模的跑浆以及漏振现象。当建筑物强度达到施工要求时,通过人工凿毛,对其进行露骨去皮。
在拌制控制中,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通常是粗细骨料的3%左右,掺合料的2%左右;当施工遇到含水率有明显变化的雨天时,必须及时调整骨料、水用量,通过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让每月检测量始终在1次以上,混凝土间歇、浇筑、运输时间始终满足初凝时间。
二、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温度控制以及施工养护
(一)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温度控制
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效益,有效避免裂缝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施工中,必须根据施工环境以及施工要求,使用改变骨料级配的干性混凝土,在混合料拌合中,通过添加塑化剂、加气剂等相关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水泥含量;通过混凝土水将其冷却到浇筑温度,对于温度较高的施工环境,通过降低浇筑厚度,充分使用浇筑层对其散热。另外,在混凝土冷却水管埋设中,通过冷水降温,当气温突变时,及时对表层进行保温,从根本上避免温度梯度对混凝土表层造成的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改善水利水电约束条件,必须正确分块分缝,在科学安排施工工序的同时,从根本上避免高差、侧面暴露以及基础起伏过大造成的影响。在改善混凝土表层性能的同时,提高养护效益和抗裂缝能力,在及时预防表面干缩的同时,从源头上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这过程中,贯穿性裂缝作为施工的重点,对整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根据施工条件,有效增强模板周转率,在及时拆模的过程中保障水利水电建筑施工质量。在高温和应力都较低的情况下,钢的各种性能和施工时间、应力特征、温度没有直接关系,混凝土与钢的线胀系数差距很小,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内应力变化很小。
(二)混凝土施工养护
混凝土养护作为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周期最长的阶段,在养护施工中,为了保障建筑施工效益和施工质量,必须根据水泥品种、气候条件明确养护时间。通常养护采用自然养护的方法,或者包裹塑膜、喷涂薄膜的方法,让建筑物表层足够湿润,养护时间从浇筑后12小时到18小时之间,保持21d到28d,进而逐步达到养护目的。在这过程中,为了检验不同养护方法使用效益以及适用区域,针对璧薄、直立面多、水分易蒸发、表面积大的构筑物,必须按照惯例使用自然养护方法对其养护;当建筑工程处于气候干燥、环境炎热的环境时,必须在脱模后再对其养护,养护周期一般为21d到28d,为了保障施工足够湿润,在专人养护的同时,必须根据材料保湿结构以及气候环境对其正确配置。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有盖洒水养护比没有盖的洒水养护强度系数更高,由于混凝土表层持水性、养护质量、水源影响,28d强度的平均值比设计者高出近10%以上;在风小或者无风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塑料薄膜的方法,使用不透水汽的薄膜保障混凝土施工效益。但是从使用效益来看,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保证率始终处于劣势状态。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作为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阶段,对整个施工成本以及建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效益,必须根据混凝土控制要点、温度控制以及水工养护工作;在不断整合施工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水利水电建筑施工经验,引进技术含量更高的养护剂,不断满足技术以及养护质量要求,从根本上消除养护管理难造成的影响,进而不断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福喜.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浅析[J].科技资讯,2009,(22):252.
[2] 周凡.淺谈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263.
[3] 颜世伟.浅谈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4] 秦君旭,张春军.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吉林水利,2003,(4):50-51.
[5] 徐爱民,李丹.试析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关键字: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混凝土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挡水性建筑物、溢洪道、水闸以及水电站厂房等。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以及水利工程的大力发展,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投资以及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混凝土质量检验工作,在确保国家施工标准的同时,根据设计文件结合施工经验,不断总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在防患于未然的过程中,从源头上避免投资及时间的浪费。
一、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
混凝土施工广泛应用于各项建设中,必须要做到优质、经济、安全。
(一)混凝土模板控制
在混凝土模板控制中,为了保障模板控制效益,必须在做好平层调整以及基层处理后,及时清理掉浮土或者杂物,再立模板。在模板立成后,通过仔细检查模板板间宽度以及高度,结合拆模要求,在混凝土模板浇筑前,对内部进行塑料薄膜隔离;在做好防止漏浆、漏水工作的同时,让混凝土拆模后更加美观平整,没有蜂窝,从而进一步确保水工混凝土的质量。
当混凝土现场浇筑中,通常直接倒向模板内部,再利用人工对其进行均匀摊铺;对于有离析现象的混合料,通过重新拌匀,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摊铺过程中,松散程度略高于模板顶面设计的10%左右。在这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效益,施工时间必须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对于特殊原因造成停工一个小时以上的施工,必须用麻袋对已经捣实的表层进行覆盖保护,当工作恢复时,再对其进行耙松铺筑。
(二)混凝土入场前的拌制控制
为了保障拌制控制质量,在材料入场前,必须对各种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不达标的施工材料,杜绝进入施工现场。在拌制施工中,根据水利水电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拌制,在减水剂称量后再对其进行封装。在这过程中,混凝土施工配料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必须对其严格控制。石骨料、砂含水率变化以及称量不准确作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当施工配合比发生变换时,对砂石比、水灰比以及浆骨比理论性配合比也有重要作用,从而对建筑材料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强度以及密实程度造成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材料汇集中,一旦缺乏混合料以及外加剂,必须按照石子、水泥、砂的施工顺序进行上料斗施工;当建筑施工中,外加剂为干粉状外加剂时,施工顺序依次变为石子、外加剂、水泥以及砂子,并且让混凝土拌制时间始终高于混凝土搅拌规定的最小时间。当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满足施工标准时,拌合物是验收一致、搅拌均匀的物体,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水、粘聚以及流动特性;当混凝土施工不满足要求时,必须离析具体特征,在找出施工原因的同时,对其进行调整。在这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杂物、尺寸性颗粒以及土块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在混凝土振荡密实的过程中,避免过振、漏振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内模的跑浆以及漏振现象。当建筑物强度达到施工要求时,通过人工凿毛,对其进行露骨去皮。
在拌制控制中,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通常是粗细骨料的3%左右,掺合料的2%左右;当施工遇到含水率有明显变化的雨天时,必须及时调整骨料、水用量,通过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让每月检测量始终在1次以上,混凝土间歇、浇筑、运输时间始终满足初凝时间。
二、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温度控制以及施工养护
(一)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温度控制
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效益,有效避免裂缝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施工中,必须根据施工环境以及施工要求,使用改变骨料级配的干性混凝土,在混合料拌合中,通过添加塑化剂、加气剂等相关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水泥含量;通过混凝土水将其冷却到浇筑温度,对于温度较高的施工环境,通过降低浇筑厚度,充分使用浇筑层对其散热。另外,在混凝土冷却水管埋设中,通过冷水降温,当气温突变时,及时对表层进行保温,从根本上避免温度梯度对混凝土表层造成的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改善水利水电约束条件,必须正确分块分缝,在科学安排施工工序的同时,从根本上避免高差、侧面暴露以及基础起伏过大造成的影响。在改善混凝土表层性能的同时,提高养护效益和抗裂缝能力,在及时预防表面干缩的同时,从源头上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这过程中,贯穿性裂缝作为施工的重点,对整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根据施工条件,有效增强模板周转率,在及时拆模的过程中保障水利水电建筑施工质量。在高温和应力都较低的情况下,钢的各种性能和施工时间、应力特征、温度没有直接关系,混凝土与钢的线胀系数差距很小,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内应力变化很小。
(二)混凝土施工养护
混凝土养护作为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周期最长的阶段,在养护施工中,为了保障建筑施工效益和施工质量,必须根据水泥品种、气候条件明确养护时间。通常养护采用自然养护的方法,或者包裹塑膜、喷涂薄膜的方法,让建筑物表层足够湿润,养护时间从浇筑后12小时到18小时之间,保持21d到28d,进而逐步达到养护目的。在这过程中,为了检验不同养护方法使用效益以及适用区域,针对璧薄、直立面多、水分易蒸发、表面积大的构筑物,必须按照惯例使用自然养护方法对其养护;当建筑工程处于气候干燥、环境炎热的环境时,必须在脱模后再对其养护,养护周期一般为21d到28d,为了保障施工足够湿润,在专人养护的同时,必须根据材料保湿结构以及气候环境对其正确配置。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有盖洒水养护比没有盖的洒水养护强度系数更高,由于混凝土表层持水性、养护质量、水源影响,28d强度的平均值比设计者高出近10%以上;在风小或者无风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塑料薄膜的方法,使用不透水汽的薄膜保障混凝土施工效益。但是从使用效益来看,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保证率始终处于劣势状态。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作为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阶段,对整个施工成本以及建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效益,必须根据混凝土控制要点、温度控制以及水工养护工作;在不断整合施工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水利水电建筑施工经验,引进技术含量更高的养护剂,不断满足技术以及养护质量要求,从根本上消除养护管理难造成的影响,进而不断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福喜.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浅析[J].科技资讯,2009,(22):252.
[2] 周凡.淺谈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263.
[3] 颜世伟.浅谈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4] 秦君旭,张春军.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吉林水利,2003,(4):50-51.
[5] 徐爱民,李丹.试析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