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尤其是批改作文时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不在意,令人触目惊心。一篇挺长的作文,常常除了逗号和句号再没有别的符号,甚至有的逗号一逗到底,只在全文结束时才画了个句号。还有更严重的,全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与其说老师在批改作文,鉴定评语,不如说是学生在考验老师,考验老师是否读得懂他们的心。许多次批改作文时,我都用红笔在我所认为的应该是某种语气或意思的地方点上小红记号,完成“任务”再回头读学生的整篇作文。孩子对标点的不当回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我觉得应该为标点符号打场“翻身仗”,为它们能够扬眉吐气地站到“台前”下点工夫,语文教师对此应该责无旁贷。于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努力训练学生,解读文本不再只是抓关键词句,而是从抓标点符号开始。
一、让学生明白标点的重要性
要打这场“翻身仗”,首先得为标点符号正身,让学生明白它的重要性,学生才能在今后的使用中有意识地去强化并准确地使用。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标点符号明确提出了以下八种: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顿号、分号和引号,七种点号一种标号,所以,学习和掌握标点符号是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课标的要求如果不落实到学生的使用中,无非是一句空谈,为了让学生明白小标点大作用,我通过举例子,比如“三二班球队打败了三一班球队获得了冠军”。要求学生为句子加上标点,通过练习,孩子们发现同样的一句话,使用同样的逗号和句号,但由于它们所在的位置不同,结果完全不同,一种是三二班球队夺冠,另一种夺冠方则成了一班。是啊,看来标点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不能像以往一样随意乱用甚至不用标点符号了。
二、让学生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仅知道标点重要还不行,还应该学会用。郭沫若曾说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错了。”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中标点符号的作用,这样学生才有明确的方向,学习该怎样运用标点符号,只有老师重视了,学生才会跟着重视起来。为此,我尝试从以下几点开始抓。
1.根据学生平时在使用中的错误,比如一逗到底、占位不当、书写错误、放在句首等毛病,进行指导性的纠正。告诉学生点号必须放在语句的右下角而且要占一个字的位置,但如果要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却没有空位了,只好“委屈”它与字挤占一格;点号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放在一行的开头;标号中的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个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个不能放在另一行的开头;要准确书写标点符号并根据自己行文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
2.平时在写作中严格要求,精心指导。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还应该在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及时纠正学生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并不断强化准确的用法,才能杜绝错误。叶老曾说过:“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比如在平时的作文中,学生一看见“说”字,马上冒号、引号如影随形,常常没有人物直接的说话内容也乱用。为此,我列举了引号使用的三种类型:
A.××说:“……”
B.“……”××说,“……”
C.“……”××说。
这三种类型让学生明白了当有人物的语言出现时应该怎样用好引号,我跟学生还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这三种用法,效果蛮好。(当然,引号的用法不止这些)
其他的标点符号也可采用师生问答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符号的用法。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在标点符号使用中的诸多毛病会得到诊治,自然这一方面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使学生学会鉴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对标点的重要性和用法有了较深的认识之后,学生对课本中的标点也会相应地提高认识的兴趣,知道标点符号是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工具符号,它们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解读文本时,他们会善于去质疑、挖掘。记得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牧童和狼》时,有个学生问“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这句话为什么不用问号。我不急于为他解答,而是跟他一样向全班学生求助。孩子们很认真地读起书来,并且很精彩地为我们呈现了答案。
“这里不是真正的问有没有狼,而是村民们已经发现根本没有狼了,所以不用问号。”“用感叹号,让人觉得牧童说谎骗人很可恶。”“老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能够起强化语气的作用。”……到这儿,学生对这个感叹号的作用已经了然于心。
这类的探究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哪怕就一个小小标点,也能让我們发现孩子们智慧思维的火花,它理应得到教师的重视。
当然,对标点符号的探究不应仅限于课堂,还应该让学生运用到实践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要求学生拿出自己以往的作文,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重新审查自己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并改正。
标点符号“翻身仗”势在必行,对标点符号,我们不应该“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让学生明白标点的重要性
要打这场“翻身仗”,首先得为标点符号正身,让学生明白它的重要性,学生才能在今后的使用中有意识地去强化并准确地使用。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标点符号明确提出了以下八种: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顿号、分号和引号,七种点号一种标号,所以,学习和掌握标点符号是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课标的要求如果不落实到学生的使用中,无非是一句空谈,为了让学生明白小标点大作用,我通过举例子,比如“三二班球队打败了三一班球队获得了冠军”。要求学生为句子加上标点,通过练习,孩子们发现同样的一句话,使用同样的逗号和句号,但由于它们所在的位置不同,结果完全不同,一种是三二班球队夺冠,另一种夺冠方则成了一班。是啊,看来标点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不能像以往一样随意乱用甚至不用标点符号了。
二、让学生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仅知道标点重要还不行,还应该学会用。郭沫若曾说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错了。”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中标点符号的作用,这样学生才有明确的方向,学习该怎样运用标点符号,只有老师重视了,学生才会跟着重视起来。为此,我尝试从以下几点开始抓。
1.根据学生平时在使用中的错误,比如一逗到底、占位不当、书写错误、放在句首等毛病,进行指导性的纠正。告诉学生点号必须放在语句的右下角而且要占一个字的位置,但如果要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却没有空位了,只好“委屈”它与字挤占一格;点号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放在一行的开头;标号中的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个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个不能放在另一行的开头;要准确书写标点符号并根据自己行文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
2.平时在写作中严格要求,精心指导。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还应该在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及时纠正学生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并不断强化准确的用法,才能杜绝错误。叶老曾说过:“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比如在平时的作文中,学生一看见“说”字,马上冒号、引号如影随形,常常没有人物直接的说话内容也乱用。为此,我列举了引号使用的三种类型:
A.××说:“……”
B.“……”××说,“……”
C.“……”××说。
这三种类型让学生明白了当有人物的语言出现时应该怎样用好引号,我跟学生还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这三种用法,效果蛮好。(当然,引号的用法不止这些)
其他的标点符号也可采用师生问答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符号的用法。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在标点符号使用中的诸多毛病会得到诊治,自然这一方面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使学生学会鉴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对标点的重要性和用法有了较深的认识之后,学生对课本中的标点也会相应地提高认识的兴趣,知道标点符号是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工具符号,它们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解读文本时,他们会善于去质疑、挖掘。记得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牧童和狼》时,有个学生问“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这句话为什么不用问号。我不急于为他解答,而是跟他一样向全班学生求助。孩子们很认真地读起书来,并且很精彩地为我们呈现了答案。
“这里不是真正的问有没有狼,而是村民们已经发现根本没有狼了,所以不用问号。”“用感叹号,让人觉得牧童说谎骗人很可恶。”“老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能够起强化语气的作用。”……到这儿,学生对这个感叹号的作用已经了然于心。
这类的探究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哪怕就一个小小标点,也能让我們发现孩子们智慧思维的火花,它理应得到教师的重视。
当然,对标点符号的探究不应仅限于课堂,还应该让学生运用到实践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要求学生拿出自己以往的作文,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重新审查自己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并改正。
标点符号“翻身仗”势在必行,对标点符号,我们不应该“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