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暮时分,站在小丹江,凝视大片梯田与大山互融的奇景,高低不平的古寨炊烟四起,一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安谧顿生于心
黔东南是一颗深藏在贵州高原东南部的“原生态”珍宝,被世人遗忘在林木和飞瀑深处,有“九山半水半田”的奇特地貌,就像一首田园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称为“返璞归真自然旅游目的地之首选”。
温暖湿润的气候赋予四处跳跃的野生动物生机和活力。“幽中见秀”的喀斯特景观随处可见,裸岩和密林镶嵌交替的世间奇景分布在施秉和镇远。雷公山、响水崖这些富有自然神韵的地名叫人神往,似白绫般的飞瀑像极了森林里的五线谱,飞扬盘旋在山石茂林间。
33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灿烂缤纷的多民族文化,银铃丁当之处,自是身着手绣风情长裙的苗族少女采茶归来。更有传承千年的侗族大歌,从远古跋山涉水而来,在现代社会变迁的狂风中支离破碎。
因为珍贵的文化多样性景观,1998年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又将黔东南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林海的呼唤
站在雷公山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海飘逸,浩瀚林海的雄伟壮观景色尽收眼底,令人乐不思蜀。
黔东南大多为湿润的亚热带森林,是东亚极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高大茂密的林木,浓绿色圆球形的树冠,林内木质藤条四处盘绕,竹类、蕨类植物生长茂盛,树干、枝条乃至叶面布满苔藓,野生动物出没其间,是仅次于热带雨林的一种多姿多态的森林景色。
许多生态旅游者常常为这里的珍贵树种感到激动,比如水青冈属林木,它是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的建群种。温带地区没有分布,仍处于自然状态,没有任何开发利用;而欧洲北美一带,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建群种,组成单一种类也少,已经成为著名的材用和城镇绿化树种,在苗山雷公山、黄平上塘朱家山、施秉佛顶山、岑巩龙鳖河、锦屏八河、剑河百里、台江南宫、黎平太平山、榕江月亮山、从江岜沙等保护区都可观察到这种情况。
黔东南地区还有难得一见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局部石灰岩分布地区,在遍地露石缺乏土层的生境上,高大的林木根系沿着岩隙一直延伸至土壤,顽强地生长,林冠郁闭,露石被覆盖,层次复杂,物种繁多,可与常绿阔叶林相媲美。有时彼此衔接,但种类全不相同。
令人惊奇的是,山下常有洞穴,光线难以射入,有多种多样的蝙蝠栖息其中,白天休息,晚上外出飞翔觅食。只要有一线光进入,就可看到小片草类生长。地下河还常有盲鱼活动,更加吸引人们关注。这种上下双层结构只在石灰岩区域可以看到。国家级历史城镇“镇远”附近和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可以详尽地观察到这种情况。
国家已经开始对这里珍贵的树种和丰富的物种实行重点保护,树种大都有来龙去脉的故事,供人观光研究。比如台湾杉、鹅掌楸、各种野生动物等。
被称为“凯里市树”的台湾杉,它是稀有的常绿针叶残遗种。春日的第一缕阳光打在树叶上,初生的嫩芽便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枝干上每缕颤抖的绒毛都充满了动人的韵律。过去,有“死在柳州”之说,就是由于柳州是本区杉树优质木材集散地,能提供优质棺材的缘故。
秋季来临,特别珍稀的鹅掌楸四处飘散着落叶,踩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它是珍贵的落叶阔叶残遗种,叶子形似鹅掌,因而得名,许多地方已用作城镇绿化树种,非常美丽。鹅掌楸除在越南北部有少量分布外,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山地,生长于海拔900米~18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植株高大,可达40米,胸径1米以上。与分布在北美的北美鹅掌楸遥遥相对,成为东亚与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它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是建筑、装饰和细,木工的优,良用材。在岑巩小顶山和剑河鹅掌楸保护区,可以看到它的真实面貌。
丰富的物种基因库,深藏宝藏的森林,是黔东南给予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小动物们——跳跃的猕猴、凶恶的野猪、飞翔的鸳鸯、机灵的果子狸、可爱的松鼠在原始森林里安然地繁衍栖息,它们和茂密的森林一起,静静地守护着黔东南这颗原生态的珍珠。
诗意的建筑
有人说,建筑是大地上的诗。那么黔东南的建筑就是一首意蕴悠远的田园诗,和一首各民族大汇聚的交响乐。
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将整个黔东南打造得好似一个多情的田园,如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四官殿以及岑巩禹王庙,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九摆苗族鼓楼和麻江状元第等。古朴优美、充满民族风情的寨子如明珠般散落在山间,每到夜晚来临之时,山寨人家点亮灯火,山间宛如升起了璀璨的星星,寂静地眨着眼睛。
这其中尤以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堂安侗寨,榕江三包侗寨,从江岜沙和小黄洞是典型代表。 西江苗寨,在山坡上看去两山夹平地,层层叠叠像一座气势宏伟的堡垒。夕阳西下时,整个寨子呈现出浓烈的黄红色,映衬着山林显出一种王者的霸气。
层层叠叠的梯田倒映着变幻的天色,跟巍峨的大山融为一体,傍晚可见荷锄归来的农民,身影跟着西下的夕阳缓缓移动。伫立在山间,可见苗寨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脚处,就像大地上四处散落的珍珠。
消逝的天籁
黔东南还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苗族的飞歌,高亢激昂,热情奔放;游方歌委婉动听,抒情优美;古歌质朴无华。还有酒歌、大歌等调式不一,格局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美妙的音乐常常从黔东南的村寨里飘出,记录着劳动的艰辛、生活的甜美,跟星空、鸟鸣、丛林融为一体。
黔东南人大多能歌善舞,包括多姿多态、有“东方迪斯科”之称的木鼓舞,庄重大方的踩鼓舞,淳朴活泼的芦笙舞,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多耶舞。侗族的大歌旋律优美,是曲调多样,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以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国内外。侗族大歌吟唱的主题广泛,主要以歌唱爱情、歌颂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再现现实生活和历史为主。其中有大量缠绵热烈的情歌,比如“枫尖蝉哭叹我青春老,得不到情郎真叫我伤心”,唱尽了待嫁女子的心声。侗族大歌源远流长,种类繁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法国巴黎演出后,轰动世界乐坛。浑然天成的和声、古朴优美的曲调让听过的人都不忍离去。实在可以称为“原生态”黔东南的灵魂。侗族大歌传承到今天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其中记载着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对于世界来说都极为珍贵。 黔东南同样被称为“百节之乡”,各大少数民族每年都会欢度丰富的民族节庆日,浓郁的民族风情、好客的黔东南人,总能让游客充满了惊喜。苗族的芦笙会、侗族的侗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都名不虚传,因此黔东南成为18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也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学者最好的标本地。
少数民族的服饰也别具风情,例如苗族的蜡染、侗族的侗锦和刺绣,当一个满头银饰、身着蜡染长裙的苗家少女沿着夕阳翩翩而过,就像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女子,古典而婉约;又像是山野里绽放的野花,缤纷而热烈。
此外,还有众多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摩崖、石刻、方言、民俗等都独具特色,很有研究和观光价值。
飞瀑的抒情
茂林修竹,飞瀑流逝,古人有诗云“飞湍瀑流争喧兀豕”,飞旋在山间的瀑布宛如山石间的诗韵,有节奏地敲打着黔东南的大山。其中雷公山、响水崖瀑布和台江反排大瀑布最为壮观,流水垂直飞泻,摧碎散落,无数明珠状水滴随风飘散。周边溪流常年流水,清澈透明,到处可闻淙淙水声,偶尔还可听到栖居溪边的雷山髭蟾和大鲵娃娃的声音。
最壮观的梯田和田园交融的景致要属海拔1850米处的雷公山至雷公坪途中,层层布满深谷峻岭,十分雄伟壮丽。小丹江河谷盆地一幅田园风光,山清水秀,充满诗情画意。
黔东南的喀斯特地貌以“幽、秀、齐”著称于世。奇峰巨石、塔状辟峰、石柱峰林等在黔东南的施秉和镇远随处可见。置身其间,犹如世外桃源,可修身养性,幽中见秀,完全体现返璞归真的景象,特别是裸岩和密林的镶嵌和交替,给人以保护恢复绿色覆盖的希望和期待,施秉白云岩山地和镇远附近都可见到这种景色。
此外,黔东南的温泉有着极美的名字,例如剑河温泉、仰阿莎湖。仰阿莎湖在苗语中是“清水姑娘”之意,她就像苗家少女静静地伫立在山间。这些温泉宛如温润的玉石点缀在黔东南的土地上,还没有明显被商业开发的痕迹,唯有飞鸟盘旋,湖水清澈,氤氲中升腾着神秘的色泽。
多情的田园
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交相辉映,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连绵的梯田似乎在跟山脚的村寨遥相呼应,心便沉浸在真正的田园氛围里。日暮时分,炊烟四起,飞鸟还巢,人世烟火的温暖弥漫心头,这情这景,是否让你有想做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之意?
这里有非常难得一见的江稻、鱼、鸭多元共生系统,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彼此相互依赖又自成体系的生态循环系统。
黔东南的农产品极为丰富。施秉有西南药都之称,药用植物广泛栽培,天麻、杜仲、太子参、元胡的种植为当地人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将之构建为集保护、科研、栽培、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于一体的系统,应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雷山、黎平、丹寨还是栽培茶树最好的地方,茶叶品质上乘,雷公山银球茶与清明茶以“一芽两叶、香高味浓、回甜耐冲”为特色,作为观光农业的一大特色受到游客追捧。
黔东南总是水美鱼肥,成为观光农业的主轴。侗族人民还会在丘陵上种植棉花,马蓝田也是一大特色,当地人需要纺纱、织布、洗染,以满足其自制服饰的要求,也有不少反映其民俗风情和服饰文化的故事。
黔东南是一颗深藏在贵州高原东南部的“原生态”珍宝,被世人遗忘在林木和飞瀑深处,有“九山半水半田”的奇特地貌,就像一首田园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称为“返璞归真自然旅游目的地之首选”。
温暖湿润的气候赋予四处跳跃的野生动物生机和活力。“幽中见秀”的喀斯特景观随处可见,裸岩和密林镶嵌交替的世间奇景分布在施秉和镇远。雷公山、响水崖这些富有自然神韵的地名叫人神往,似白绫般的飞瀑像极了森林里的五线谱,飞扬盘旋在山石茂林间。
33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灿烂缤纷的多民族文化,银铃丁当之处,自是身着手绣风情长裙的苗族少女采茶归来。更有传承千年的侗族大歌,从远古跋山涉水而来,在现代社会变迁的狂风中支离破碎。
因为珍贵的文化多样性景观,1998年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又将黔东南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林海的呼唤
站在雷公山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海飘逸,浩瀚林海的雄伟壮观景色尽收眼底,令人乐不思蜀。
黔东南大多为湿润的亚热带森林,是东亚极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高大茂密的林木,浓绿色圆球形的树冠,林内木质藤条四处盘绕,竹类、蕨类植物生长茂盛,树干、枝条乃至叶面布满苔藓,野生动物出没其间,是仅次于热带雨林的一种多姿多态的森林景色。
许多生态旅游者常常为这里的珍贵树种感到激动,比如水青冈属林木,它是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的建群种。温带地区没有分布,仍处于自然状态,没有任何开发利用;而欧洲北美一带,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建群种,组成单一种类也少,已经成为著名的材用和城镇绿化树种,在苗山雷公山、黄平上塘朱家山、施秉佛顶山、岑巩龙鳖河、锦屏八河、剑河百里、台江南宫、黎平太平山、榕江月亮山、从江岜沙等保护区都可观察到这种情况。
黔东南地区还有难得一见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局部石灰岩分布地区,在遍地露石缺乏土层的生境上,高大的林木根系沿着岩隙一直延伸至土壤,顽强地生长,林冠郁闭,露石被覆盖,层次复杂,物种繁多,可与常绿阔叶林相媲美。有时彼此衔接,但种类全不相同。
令人惊奇的是,山下常有洞穴,光线难以射入,有多种多样的蝙蝠栖息其中,白天休息,晚上外出飞翔觅食。只要有一线光进入,就可看到小片草类生长。地下河还常有盲鱼活动,更加吸引人们关注。这种上下双层结构只在石灰岩区域可以看到。国家级历史城镇“镇远”附近和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可以详尽地观察到这种情况。
国家已经开始对这里珍贵的树种和丰富的物种实行重点保护,树种大都有来龙去脉的故事,供人观光研究。比如台湾杉、鹅掌楸、各种野生动物等。
被称为“凯里市树”的台湾杉,它是稀有的常绿针叶残遗种。春日的第一缕阳光打在树叶上,初生的嫩芽便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枝干上每缕颤抖的绒毛都充满了动人的韵律。过去,有“死在柳州”之说,就是由于柳州是本区杉树优质木材集散地,能提供优质棺材的缘故。
秋季来临,特别珍稀的鹅掌楸四处飘散着落叶,踩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它是珍贵的落叶阔叶残遗种,叶子形似鹅掌,因而得名,许多地方已用作城镇绿化树种,非常美丽。鹅掌楸除在越南北部有少量分布外,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山地,生长于海拔900米~18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植株高大,可达40米,胸径1米以上。与分布在北美的北美鹅掌楸遥遥相对,成为东亚与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它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是建筑、装饰和细,木工的优,良用材。在岑巩小顶山和剑河鹅掌楸保护区,可以看到它的真实面貌。
丰富的物种基因库,深藏宝藏的森林,是黔东南给予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小动物们——跳跃的猕猴、凶恶的野猪、飞翔的鸳鸯、机灵的果子狸、可爱的松鼠在原始森林里安然地繁衍栖息,它们和茂密的森林一起,静静地守护着黔东南这颗原生态的珍珠。
诗意的建筑
有人说,建筑是大地上的诗。那么黔东南的建筑就是一首意蕴悠远的田园诗,和一首各民族大汇聚的交响乐。
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将整个黔东南打造得好似一个多情的田园,如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四官殿以及岑巩禹王庙,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九摆苗族鼓楼和麻江状元第等。古朴优美、充满民族风情的寨子如明珠般散落在山间,每到夜晚来临之时,山寨人家点亮灯火,山间宛如升起了璀璨的星星,寂静地眨着眼睛。
这其中尤以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堂安侗寨,榕江三包侗寨,从江岜沙和小黄洞是典型代表。 西江苗寨,在山坡上看去两山夹平地,层层叠叠像一座气势宏伟的堡垒。夕阳西下时,整个寨子呈现出浓烈的黄红色,映衬着山林显出一种王者的霸气。
层层叠叠的梯田倒映着变幻的天色,跟巍峨的大山融为一体,傍晚可见荷锄归来的农民,身影跟着西下的夕阳缓缓移动。伫立在山间,可见苗寨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脚处,就像大地上四处散落的珍珠。
消逝的天籁
黔东南还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苗族的飞歌,高亢激昂,热情奔放;游方歌委婉动听,抒情优美;古歌质朴无华。还有酒歌、大歌等调式不一,格局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美妙的音乐常常从黔东南的村寨里飘出,记录着劳动的艰辛、生活的甜美,跟星空、鸟鸣、丛林融为一体。
黔东南人大多能歌善舞,包括多姿多态、有“东方迪斯科”之称的木鼓舞,庄重大方的踩鼓舞,淳朴活泼的芦笙舞,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多耶舞。侗族的大歌旋律优美,是曲调多样,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以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国内外。侗族大歌吟唱的主题广泛,主要以歌唱爱情、歌颂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再现现实生活和历史为主。其中有大量缠绵热烈的情歌,比如“枫尖蝉哭叹我青春老,得不到情郎真叫我伤心”,唱尽了待嫁女子的心声。侗族大歌源远流长,种类繁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法国巴黎演出后,轰动世界乐坛。浑然天成的和声、古朴优美的曲调让听过的人都不忍离去。实在可以称为“原生态”黔东南的灵魂。侗族大歌传承到今天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其中记载着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对于世界来说都极为珍贵。 黔东南同样被称为“百节之乡”,各大少数民族每年都会欢度丰富的民族节庆日,浓郁的民族风情、好客的黔东南人,总能让游客充满了惊喜。苗族的芦笙会、侗族的侗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都名不虚传,因此黔东南成为18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也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学者最好的标本地。
少数民族的服饰也别具风情,例如苗族的蜡染、侗族的侗锦和刺绣,当一个满头银饰、身着蜡染长裙的苗家少女沿着夕阳翩翩而过,就像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女子,古典而婉约;又像是山野里绽放的野花,缤纷而热烈。
此外,还有众多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摩崖、石刻、方言、民俗等都独具特色,很有研究和观光价值。
飞瀑的抒情
茂林修竹,飞瀑流逝,古人有诗云“飞湍瀑流争喧兀豕”,飞旋在山间的瀑布宛如山石间的诗韵,有节奏地敲打着黔东南的大山。其中雷公山、响水崖瀑布和台江反排大瀑布最为壮观,流水垂直飞泻,摧碎散落,无数明珠状水滴随风飘散。周边溪流常年流水,清澈透明,到处可闻淙淙水声,偶尔还可听到栖居溪边的雷山髭蟾和大鲵娃娃的声音。
最壮观的梯田和田园交融的景致要属海拔1850米处的雷公山至雷公坪途中,层层布满深谷峻岭,十分雄伟壮丽。小丹江河谷盆地一幅田园风光,山清水秀,充满诗情画意。
黔东南的喀斯特地貌以“幽、秀、齐”著称于世。奇峰巨石、塔状辟峰、石柱峰林等在黔东南的施秉和镇远随处可见。置身其间,犹如世外桃源,可修身养性,幽中见秀,完全体现返璞归真的景象,特别是裸岩和密林的镶嵌和交替,给人以保护恢复绿色覆盖的希望和期待,施秉白云岩山地和镇远附近都可见到这种景色。
此外,黔东南的温泉有着极美的名字,例如剑河温泉、仰阿莎湖。仰阿莎湖在苗语中是“清水姑娘”之意,她就像苗家少女静静地伫立在山间。这些温泉宛如温润的玉石点缀在黔东南的土地上,还没有明显被商业开发的痕迹,唯有飞鸟盘旋,湖水清澈,氤氲中升腾着神秘的色泽。
多情的田园
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交相辉映,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连绵的梯田似乎在跟山脚的村寨遥相呼应,心便沉浸在真正的田园氛围里。日暮时分,炊烟四起,飞鸟还巢,人世烟火的温暖弥漫心头,这情这景,是否让你有想做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之意?
这里有非常难得一见的江稻、鱼、鸭多元共生系统,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彼此相互依赖又自成体系的生态循环系统。
黔东南的农产品极为丰富。施秉有西南药都之称,药用植物广泛栽培,天麻、杜仲、太子参、元胡的种植为当地人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将之构建为集保护、科研、栽培、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于一体的系统,应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雷山、黎平、丹寨还是栽培茶树最好的地方,茶叶品质上乘,雷公山银球茶与清明茶以“一芽两叶、香高味浓、回甜耐冲”为特色,作为观光农业的一大特色受到游客追捧。
黔东南总是水美鱼肥,成为观光农业的主轴。侗族人民还会在丘陵上种植棉花,马蓝田也是一大特色,当地人需要纺纱、织布、洗染,以满足其自制服饰的要求,也有不少反映其民俗风情和服饰文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