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真正的内涵,不在庙宇殿堂,而是一粥一饭间包含的深厚情意。那一碗味道浓郁的汤头里倒映着真正美好的风景和最朴实的中国人。食物对细节的执着,是讲究,更是乡愁
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能红遍中国?因为食物绝不仅仅是盘中餐,她是时间的陈酿、是土地的呼唤,是情怀的表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食物里包含着乡愁,温暖着我们的胃,也抚慰着心,这部纪录片勾起了国人对味蕾的集体记忆,它带领观众从美食这个切口走遍了大江南北。
主创团队在博客上说:“这其实是一群70后在燃烧梦想。”而这个梦想就是寻找干净的中国人,因为“掌握话语权的人,是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是一些非自然的人。而做豆腐的,挖藕的,采松茸的那些人根本不知道微博是什么,真实的世界并不喧嚣,而是默默地存在着。”
所以,让我们跟着这部纪录片一起上路寻觅我们的家园吧!
辣白菜背后呼啸的呼兰河
《时间的味道》里的景象让人难忘:“秋日的清晨,古老的呼兰河水流过原野。它发源于小兴安岭,蜿蜒曲折地注入松花江。每年7月头女人们种下白菜,为了做成泡菜,所以选用的都是心紧叶嫩的品种。朝鲜族泡菜品目繁多,凉食的清爽,烹炒的鲜香,简单的泡菜总是能做出丰富的味道。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脆辣、鲜甜的辣白菜,就是故乡的味道。”
呼兰河不会忘记“萧红”这个名字,她因为这条河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她,是呼兰河最叛逆的女儿,跌宕起伏的命运成为呼兰河的传奇。她和呼兰河一起承受着这片大地的苦难,并为呼兰河立传。萧红和同时代的冰心、张爱玲等比起来,更加能代表真实的民间,如同随着四季变幻的呼兰河般丰富,也传承着呼兰河独立坚韧的品格。《呼兰河传》被茅盾评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深秋的阳光灿烂而耀眼,这个因为萧红而成名的无名小城里,却再也找不到萧红的痕迹。《呼兰河传》里曾经叙述道:“几间草屋,几分萧瑟,几分疏朗。风吹动房顶挺立的枯草。房前的小院散生着些许叫不出名的杂木,没有虫鸣,没有鸟叫。”秋日的萧红故居景象竟出奇地暗合了书中的氛围。
呼兰河为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汇合后称呼兰河。呼兰河沿岸黑土广泛分布,是黑龙江省内开发较早、最富饶的农业地带,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
她作为母亲河滋润着整片松嫩平原,汇聚了几乎我国北方淡水鱼的所有品种,就连武昌鱼呼兰河里都有,不过以七星鱼最有特色,吃起来既有鱼肉的新鲜感,又有猪肉的香味。
每当夕阳西下,呼兰河上泛着金色的光,钓者便划着小木船,在河上开始撒钩。呼兰河的波涛、辣白菜的香味,在召唤着她的儿女归来。
“烤松茸”深藏着世外桃源
在《自然的馈赠》中,香格里拉的“烤松茸”给观众们留下深深的印象。在纪录片中提到:“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地加工,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可以让片子里的卓玛一家挣到5000元。”
松茸被称为精灵般的食物,长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采集松茸的过程非常辛苦,需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香格里拉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吞吐”,雪山变幻莫测,时而云雾飘渺,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时而云蒸霞蔚,宝鼎托云欲飞。 哈巴雪山深处,有最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茫茫林海深藏着无数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高大的乔木守护着宁静的雪山,争相怒放的高山花卉就像最美的诗篇,还有无数食用菌,松茸就是“雪山的精灵”。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香格里拉首次为人所知是因为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意为世外桃源,中甸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跟书中描述极为相似,因此读者认定中甸就是书中的香格里拉。这片美丽的桃源世界草原千里,牛羊成群,牧歌起处,风情醉人,湖泊清例纯净,深邃神秘。此地的藏民都是虔诚而纯净的人,他们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懂得敬畏自然,了解雪山和其中的神秘世界,是香格里拉最好的朋友。
侗歌飞扬的贵州黎平
《主食的故事》里介绍了贵州黎平的米粉,被称为“农家御食”,脱胎于水稻,吸取稻米的精华,香滑可口,柔腻若肤。人们在其中认识了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的贵州黎平。
黎平位于以“返璞归真、原生态”著称的黔东南,以侗族人口为主,被称为“侗歌之乡”。黎平的深山莽林间充盈着自然的旋律,茫茫林海深处居住着崇敬森林的侗族人,他们把杉树看为“侗族之源”,花开花落、春去秋来,都是侗族大歌的灵感源泉。侗歌就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记录着侗族人的千年悲欢。侗族大歌传承到今天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其中记载着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对于世界来说都极为珍贵。
侗歌从远古的岁月里跋山涉水而来,响彻在连绵起伏的村寨、梯田间,古朴优美的曲调述说着侗族人的神秘传说,歌声浑厚,刚劲有力,节奏自由,缓急有序,高低协调,和声完美,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气势磅礴,就像是一个民族代代传承的魂魄,虽然微弱但仍然生生不息的呐喊。侗族大歌曾经远赴法国表演,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被当地报纸评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关于贵州黎平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是楚辞里的情诗《越人歌》,相传是打浆的越女唱给楚国贵族子皙听的,可能是侗族先民的歌。屈原遇到的“山鬼”,也很可能是侗族人。
麻辣江湖里的山城味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辣味爱得深沉”。在川菜中,无论是作主料、辅料还是作调味料,辣椒都是宠儿,它给川菜烙上了鲜明的印记。在第五集《厨房的秘密》里出现的麻辣江湖深藏着着川人的乡愁,肆虐的辣味才下舌尖,汹涌的乡愁就上了心头。特别的辣味在重庆的梯梯坎坎里酝酿了千年,每一种调料都不可复制。正如片中所说:“中国烹饪,没有任何事物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样如此凶猛地侵略我们的味觉。”
大盆里喧嚣沸腾的水煮鱼,鲜红的颜色热烈扑向味蕾,浓烈而火热的乡愁便盈满眼眶。随着这些鱼从古老的长江里被捞起,坐落在嘉陵江边的山城便走进了人们心底。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交通枢纽,这个城市从被中华的古诗词浸润了千年的江水里升起,夜景是山城的一绝,满城摇曳的灯火从山顶一路流淌到江水里,人间的万千繁华皆在眼底。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烟雨时”。千年古镇瓷器口是特别能代表重庆的一大风景,入夜之时,满河的红灯笼渐次燃起,就如煮着毛血旺的锅里正在沸腾的辣椒,召唤着川人回家。偶尔小巷里传出电视机的歌声,此情此景竟像是一张隽永的老唱片。如果再温一壶茶,巴人行走江面的号声就会如约而至,巍峨青山如刀斧般的刻痕,记录着巴人的坚毅,硬生生地在陡崖峭壁间建造出一个灯火灿烂的城市。
重庆以“美女特产地”著称,山城女子更是一道绝壁上的婉约景致,她们如同男人般彪悍地生活,爽朗地大笑,性情大都直率而泼辣,就如同麻辣的美味,俗称辣妹子。川菜的辣,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这辣味,同山城人的火辣、直率、诚挚、坚韧、信念、美好一起酿成整个城市的味道。
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能红遍中国?因为食物绝不仅仅是盘中餐,她是时间的陈酿、是土地的呼唤,是情怀的表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食物里包含着乡愁,温暖着我们的胃,也抚慰着心,这部纪录片勾起了国人对味蕾的集体记忆,它带领观众从美食这个切口走遍了大江南北。
主创团队在博客上说:“这其实是一群70后在燃烧梦想。”而这个梦想就是寻找干净的中国人,因为“掌握话语权的人,是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是一些非自然的人。而做豆腐的,挖藕的,采松茸的那些人根本不知道微博是什么,真实的世界并不喧嚣,而是默默地存在着。”
所以,让我们跟着这部纪录片一起上路寻觅我们的家园吧!
辣白菜背后呼啸的呼兰河
《时间的味道》里的景象让人难忘:“秋日的清晨,古老的呼兰河水流过原野。它发源于小兴安岭,蜿蜒曲折地注入松花江。每年7月头女人们种下白菜,为了做成泡菜,所以选用的都是心紧叶嫩的品种。朝鲜族泡菜品目繁多,凉食的清爽,烹炒的鲜香,简单的泡菜总是能做出丰富的味道。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脆辣、鲜甜的辣白菜,就是故乡的味道。”
呼兰河不会忘记“萧红”这个名字,她因为这条河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她,是呼兰河最叛逆的女儿,跌宕起伏的命运成为呼兰河的传奇。她和呼兰河一起承受着这片大地的苦难,并为呼兰河立传。萧红和同时代的冰心、张爱玲等比起来,更加能代表真实的民间,如同随着四季变幻的呼兰河般丰富,也传承着呼兰河独立坚韧的品格。《呼兰河传》被茅盾评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深秋的阳光灿烂而耀眼,这个因为萧红而成名的无名小城里,却再也找不到萧红的痕迹。《呼兰河传》里曾经叙述道:“几间草屋,几分萧瑟,几分疏朗。风吹动房顶挺立的枯草。房前的小院散生着些许叫不出名的杂木,没有虫鸣,没有鸟叫。”秋日的萧红故居景象竟出奇地暗合了书中的氛围。
呼兰河为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汇合后称呼兰河。呼兰河沿岸黑土广泛分布,是黑龙江省内开发较早、最富饶的农业地带,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
她作为母亲河滋润着整片松嫩平原,汇聚了几乎我国北方淡水鱼的所有品种,就连武昌鱼呼兰河里都有,不过以七星鱼最有特色,吃起来既有鱼肉的新鲜感,又有猪肉的香味。
每当夕阳西下,呼兰河上泛着金色的光,钓者便划着小木船,在河上开始撒钩。呼兰河的波涛、辣白菜的香味,在召唤着她的儿女归来。
“烤松茸”深藏着世外桃源
在《自然的馈赠》中,香格里拉的“烤松茸”给观众们留下深深的印象。在纪录片中提到:“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地加工,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可以让片子里的卓玛一家挣到5000元。”
松茸被称为精灵般的食物,长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采集松茸的过程非常辛苦,需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香格里拉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吞吐”,雪山变幻莫测,时而云雾飘渺,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时而云蒸霞蔚,宝鼎托云欲飞。 哈巴雪山深处,有最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茫茫林海深藏着无数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高大的乔木守护着宁静的雪山,争相怒放的高山花卉就像最美的诗篇,还有无数食用菌,松茸就是“雪山的精灵”。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香格里拉首次为人所知是因为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意为世外桃源,中甸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跟书中描述极为相似,因此读者认定中甸就是书中的香格里拉。这片美丽的桃源世界草原千里,牛羊成群,牧歌起处,风情醉人,湖泊清例纯净,深邃神秘。此地的藏民都是虔诚而纯净的人,他们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懂得敬畏自然,了解雪山和其中的神秘世界,是香格里拉最好的朋友。
侗歌飞扬的贵州黎平
《主食的故事》里介绍了贵州黎平的米粉,被称为“农家御食”,脱胎于水稻,吸取稻米的精华,香滑可口,柔腻若肤。人们在其中认识了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的贵州黎平。
黎平位于以“返璞归真、原生态”著称的黔东南,以侗族人口为主,被称为“侗歌之乡”。黎平的深山莽林间充盈着自然的旋律,茫茫林海深处居住着崇敬森林的侗族人,他们把杉树看为“侗族之源”,花开花落、春去秋来,都是侗族大歌的灵感源泉。侗歌就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记录着侗族人的千年悲欢。侗族大歌传承到今天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其中记载着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对于世界来说都极为珍贵。
侗歌从远古的岁月里跋山涉水而来,响彻在连绵起伏的村寨、梯田间,古朴优美的曲调述说着侗族人的神秘传说,歌声浑厚,刚劲有力,节奏自由,缓急有序,高低协调,和声完美,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气势磅礴,就像是一个民族代代传承的魂魄,虽然微弱但仍然生生不息的呐喊。侗族大歌曾经远赴法国表演,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被当地报纸评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关于贵州黎平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是楚辞里的情诗《越人歌》,相传是打浆的越女唱给楚国贵族子皙听的,可能是侗族先民的歌。屈原遇到的“山鬼”,也很可能是侗族人。
麻辣江湖里的山城味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辣味爱得深沉”。在川菜中,无论是作主料、辅料还是作调味料,辣椒都是宠儿,它给川菜烙上了鲜明的印记。在第五集《厨房的秘密》里出现的麻辣江湖深藏着着川人的乡愁,肆虐的辣味才下舌尖,汹涌的乡愁就上了心头。特别的辣味在重庆的梯梯坎坎里酝酿了千年,每一种调料都不可复制。正如片中所说:“中国烹饪,没有任何事物能像麻辣的川菜一样如此凶猛地侵略我们的味觉。”
大盆里喧嚣沸腾的水煮鱼,鲜红的颜色热烈扑向味蕾,浓烈而火热的乡愁便盈满眼眶。随着这些鱼从古老的长江里被捞起,坐落在嘉陵江边的山城便走进了人们心底。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交通枢纽,这个城市从被中华的古诗词浸润了千年的江水里升起,夜景是山城的一绝,满城摇曳的灯火从山顶一路流淌到江水里,人间的万千繁华皆在眼底。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烟雨时”。千年古镇瓷器口是特别能代表重庆的一大风景,入夜之时,满河的红灯笼渐次燃起,就如煮着毛血旺的锅里正在沸腾的辣椒,召唤着川人回家。偶尔小巷里传出电视机的歌声,此情此景竟像是一张隽永的老唱片。如果再温一壶茶,巴人行走江面的号声就会如约而至,巍峨青山如刀斧般的刻痕,记录着巴人的坚毅,硬生生地在陡崖峭壁间建造出一个灯火灿烂的城市。
重庆以“美女特产地”著称,山城女子更是一道绝壁上的婉约景致,她们如同男人般彪悍地生活,爽朗地大笑,性情大都直率而泼辣,就如同麻辣的美味,俗称辣妹子。川菜的辣,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这辣味,同山城人的火辣、直率、诚挚、坚韧、信念、美好一起酿成整个城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