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和必修3分别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和文化角度阐述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通过对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古往今来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思想流派、多种多样的文化习俗、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懂得,社会发展的所有成果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恰恰是那些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有着不同肤色、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使用不同语言、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各种各样的人的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所以,在高中阶段,了解各历史时期、各种文化背景下、各地区人的思想与实践,对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进行学习和研究,能帮助我们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个时期都有出色的历史人物。在这些璨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中,有的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成就和作为的封建帝王;有的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有的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有的是领导无产阶级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革命家;还有的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使人类获得一个又一个伟大发现的科学家。虽然这些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他们的成长过程、主要活动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中国或者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走近这些历史人物,走近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生活和主要活动,是为了见微知著,为了更深刻、更具体地了解和把握他们所处时代人们的主要思想与活动,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时,我们走近这些历史人物,走近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生活和主要活动,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功与过,也是为了更好地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对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昌盛的国家,该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听说过,都听说过他的名言名句,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李世民,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位有作为的帝王。
1.玄武门之变
隋朝末年,李世民在追随父亲李渊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劝说李渊起兵推翻隋朝。李世民为李渊称帝、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统一战争胜利后,李世民收罗四方名士,让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威胁,欲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太子李建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先发制人,在玄武门射死了李建成。随后,李世民成为太子。
2.“贞观之治”的出现
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采取了很多措施。(1)选贤任能,选官不拘一格。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和宰相。(2)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3)唐太宗李世民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4)主张文德治国,推崇儒学,尊重孔子。唐太宗李世民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科举制推动了唐朝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正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虚怀纳谏和励精图治,唐朝才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3.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
唐朝初年,由于中原未定,唐高祖李渊对经常骚扰边境的突厥、薛延陀和吐蕃等少数民族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随着唐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唐太宗开始着手发展边境关系,揭开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分别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对于东突厥人,唐太宗李世民允许他们一部分人迁到内地,大部分仍居原处,唐太宗在那里设羁縻府州。西突厥归顺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决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唐蕃和亲后,文成公主带去了中原的技术和文化,和亲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4.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太宗李世民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贞观之治”出现后,唐朝与世界的交往逐渐增多,当时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对于外来宗教,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示存异方之教”。贞观二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历时十几年,带回六百多部经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翻译成汉文,大大推动了古代翻译事业的發展。朝鲜和日本的僧人到长安游学,学成后将所学传到朝鲜和日本。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5.晚年的反省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听到直谏悦而从之;贞观中期,唐太宗李世民听到直谏勉强接受。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提倡节俭戒奢,但还是大修宫殿。晚年的唐太宗撰写《帝范》反省自己的过失,评价自己功大过小。649年,唐太宗逝世。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个时期都有出色的历史人物。在这些璨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中,有的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成就和作为的封建帝王;有的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有的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有的是领导无产阶级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革命家;还有的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使人类获得一个又一个伟大发现的科学家。虽然这些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他们的成长过程、主要活动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中国或者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走近这些历史人物,走近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生活和主要活动,是为了见微知著,为了更深刻、更具体地了解和把握他们所处时代人们的主要思想与活动,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时,我们走近这些历史人物,走近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生活和主要活动,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功与过,也是为了更好地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对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昌盛的国家,该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听说过,都听说过他的名言名句,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李世民,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位有作为的帝王。
1.玄武门之变
隋朝末年,李世民在追随父亲李渊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劝说李渊起兵推翻隋朝。李世民为李渊称帝、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统一战争胜利后,李世民收罗四方名士,让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威胁,欲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太子李建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先发制人,在玄武门射死了李建成。随后,李世民成为太子。
2.“贞观之治”的出现
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采取了很多措施。(1)选贤任能,选官不拘一格。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和宰相。(2)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3)唐太宗李世民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4)主张文德治国,推崇儒学,尊重孔子。唐太宗李世民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科举制推动了唐朝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正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虚怀纳谏和励精图治,唐朝才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3.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
唐朝初年,由于中原未定,唐高祖李渊对经常骚扰边境的突厥、薛延陀和吐蕃等少数民族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随着唐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唐太宗开始着手发展边境关系,揭开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分别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对于东突厥人,唐太宗李世民允许他们一部分人迁到内地,大部分仍居原处,唐太宗在那里设羁縻府州。西突厥归顺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决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唐蕃和亲后,文成公主带去了中原的技术和文化,和亲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4.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太宗李世民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贞观之治”出现后,唐朝与世界的交往逐渐增多,当时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对于外来宗教,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示存异方之教”。贞观二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历时十几年,带回六百多部经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翻译成汉文,大大推动了古代翻译事业的發展。朝鲜和日本的僧人到长安游学,学成后将所学传到朝鲜和日本。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5.晚年的反省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听到直谏悦而从之;贞观中期,唐太宗李世民听到直谏勉强接受。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提倡节俭戒奢,但还是大修宫殿。晚年的唐太宗撰写《帝范》反省自己的过失,评价自己功大过小。649年,唐太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