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美术活动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需注重创设良好的环境,突出环境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从设计到布置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又体现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允许他们选取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真正生活在艺术的天地里。如:小班开学初,我们布置的墙饰主题是“五彩的树”,老师先画了一棵大树和若干小树,留下了许多的空间。幼儿可选一种喜欢的颜色,用小手做树叶,找一个空处把心中美好的小树叶画出来,每一片小树叶就是一个鲜活的自己,那代表的就是他。孩子们看着那棵五彩的大树,看着自己的大作,都沉浸在快乐之中,活动兴趣很高。在幼儿初步体验到成功之后,我还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去采集各种各样的小花,然后自己去精心粘贴,拼剪制成小饰品,去打扮周围环境,使环境与幼儿产生零距离的亲近感。同时我们也要为幼儿创设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给幼儿提供更多感受美、表现美、展示美的机会,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给孩子们一个茁壮成长的支点。
二、以“说、做、玩”的方式,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地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可以请他们来说。让幼儿说,是成人了解幼儿绘画意图及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边说边画是小班孩子绘画的特点之一,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比如:让幼儿画“可爱的小鸡”之前,先组织幼儿说一说:小鸡是怎么样的?喜欢小鸡吗?为什么?这时孩子们就会手舞足蹈地模仿着小鸡的动作,说得栩栩如生。有的说:“小鸡的头是小皮球,身体是大皮球;有的说:“小鸡的嘴巴尖尖的,会吃虫子的。”还有的则问:“小鸡是怎么生出来的?”“小鸡身上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越说越兴奋,活动气氛异常活跃。幼儿说完之后,我就让幼儿开始作画,我细心留察了幼儿的绘画作品,发现幼儿的画中除了有形态各异的小鸡外,还有吃虫的小鸡、草地上做游戏的小鸡朋友、晒太阳的鸡宝宝,还有一个孩子画了鸡宝宝和它的妈妈,内容真是丰富极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见,只要做好画前的“说”,就不怕幼儿不会画。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漂亮的雪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指导幼儿美术活动。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我们来开火车吧”,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美术活动中,陈思恩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思恩,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陈思恩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大苹果”中,于琬玥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她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她:“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她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愿意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以“鼓励”的方式来评价作品,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只拿“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鼓励的来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美术作品中成功的东西而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掌握美术活动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练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心幼儿画得像不像,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育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动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幼儿的美术活动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需注重创设良好的环境,突出环境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从设计到布置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又体现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允许他们选取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真正生活在艺术的天地里。如:小班开学初,我们布置的墙饰主题是“五彩的树”,老师先画了一棵大树和若干小树,留下了许多的空间。幼儿可选一种喜欢的颜色,用小手做树叶,找一个空处把心中美好的小树叶画出来,每一片小树叶就是一个鲜活的自己,那代表的就是他。孩子们看着那棵五彩的大树,看着自己的大作,都沉浸在快乐之中,活动兴趣很高。在幼儿初步体验到成功之后,我还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去采集各种各样的小花,然后自己去精心粘贴,拼剪制成小饰品,去打扮周围环境,使环境与幼儿产生零距离的亲近感。同时我们也要为幼儿创设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给幼儿提供更多感受美、表现美、展示美的机会,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给孩子们一个茁壮成长的支点。
二、以“说、做、玩”的方式,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地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可以请他们来说。让幼儿说,是成人了解幼儿绘画意图及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边说边画是小班孩子绘画的特点之一,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比如:让幼儿画“可爱的小鸡”之前,先组织幼儿说一说:小鸡是怎么样的?喜欢小鸡吗?为什么?这时孩子们就会手舞足蹈地模仿着小鸡的动作,说得栩栩如生。有的说:“小鸡的头是小皮球,身体是大皮球;有的说:“小鸡的嘴巴尖尖的,会吃虫子的。”还有的则问:“小鸡是怎么生出来的?”“小鸡身上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越说越兴奋,活动气氛异常活跃。幼儿说完之后,我就让幼儿开始作画,我细心留察了幼儿的绘画作品,发现幼儿的画中除了有形态各异的小鸡外,还有吃虫的小鸡、草地上做游戏的小鸡朋友、晒太阳的鸡宝宝,还有一个孩子画了鸡宝宝和它的妈妈,内容真是丰富极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见,只要做好画前的“说”,就不怕幼儿不会画。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漂亮的雪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指导幼儿美术活动。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我们来开火车吧”,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美术活动中,陈思恩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思恩,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陈思恩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大苹果”中,于琬玥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她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她:“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她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愿意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以“鼓励”的方式来评价作品,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只拿“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鼓励的来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美术作品中成功的东西而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掌握美术活动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练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心幼儿画得像不像,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育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动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