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命运前途,更是一个提高院校和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军校教员在创新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方法,为尽快形成高质量的军校教师队伍提供思路,尽快提高院校和部队战斗力。
关键词:军校教员;创新素质;主观;客观
军校教员,负责军队高校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是院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命运前途的话题,更是一个提高院校和部队战斗力的核心问题。因此,培养军校教员的创新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素质的定义
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其基本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创新个性等。具有创新素质的军校教员应能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并有独特见解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及科研中,为培育新人以及部队建设和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状况
目前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状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不太乐观,主要表现在:
(1)教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目前,不少军校教员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把教员视为一种工作,而不是事业、理想和奉献,他们对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没有尝试的冲动,缺少内在动力和热情去创新教育和科研工作。
(2)学院的创新氛围不浓厚。由于军队院校相比于地方高校来说,管理上更严格要求,好多教员怕惹麻烦妥协地认为“教学不出问题就行”、“有没有创新素质不影响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标准要求低。再加上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的不完善以及发展定位滞后等因素导致学院整体创新氛围的不足。
(3)教员职称评定的不合理性限制了其创新素质的培养。人为的制造一些条条框框,使教员整日为‘达标’或“评职称”而有目的地根据制定的规则来开展自己的工作,而无力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有的教员将精力放在各级科研项目的获取以及项目的评奖上,但不注重或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创新。这些都对具有创新素质教员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客观障碍。
(4)军校教员的信息渠道相对较为封闭。目前,军校教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军校,由于受教育观念、管理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的信息渠道相对较为封闭。一方面,图书馆藏书数量有限,而且大部分藏书为长期积攒下来的“古董”;电子数据库的存储量也远远跟不上一流大学的数量,即使有些电子数据库,其数据库引进的质量也跟不上一流的大学,也得不到及时更新,更新速度缓慢,这样,对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跟踪,远远不能满足教员的需要,还易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目前军队教员利用国际互联网寻找资料的意识也有所欠缺。知识、信息得不到最快的更新,没有最新的信息、最新的知识,势必妨碍创新素质的提高。势必会影响创新素质的培养。相当一部分教员生活在院校、家庭两点圈子里,缺乏交流、视野狭窄,严重妨碍甚至窒息他们的创新。缺乏交流、视野狭窄,严重妨碍甚至窒息他们的创新。国内外的知名院校都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如国外学术、科普、演讲各种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体活动以及橱窗、板报、校刊、学报、校园广播等。学员只有通过这些活动、组织,才能每天都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同时,这些活动、组织的成员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更是别出心裁,想方设法地推出新观点、新面孔、新信息。通过这些活动学员们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而且也锻炼了创新能力。
三、提高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方法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人的天生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天生具有创新的“类本能”冲动。军校应该引导、支持和激发教员的创新“类本能”的释放,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为院校发展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主要从两大方面提高教员的创新素质,一是主观方面,即作为主体价值的教员自身;二是客观方面,即教员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学院、社会,这里主要研究学院环境。
1、主观方面
(1)不断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的学习,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基点,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创新,才可以创新;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的大大加快,军队教员要想创新科研项目,必须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结合一定的知识做保障,才不至于跟踪别人的脚跟研究,才能发挥独特的见解。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更新自己所学知识,就会处于落后的地位,跟不上新技术的要求。因此,创新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积累、储备知识的过程,而创新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保障,为创新而创新必将一无所获。当然,创新也不是只能在知识结构完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它往往是围绕创新目标,不断尝试并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吸收新信息,不断拓展知识结构而完成的。因此,要把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变学习能力为创新能力,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所以,教员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的专业前沿,在学习中求创新,是创新的关键。
总之,要培养军校教员的创新素质,高等院校必须努力探索新的务实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做出贡献。
(2)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素质的军校教员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特别注意的是,军校教员更要注重军事素质的培养。
(3)军校教员工作过程中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奋工作和集中注意力。这一点说起来比较容易,但要做到需要很深的定力和毅力。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创新的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常人,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他们却能创新。这与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勤奋工作和集中注意力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4)增强实践能力,深入到部队中去实践发现问题。军校教员大都是从校门进校门,其劣势在于部队实践知识较少,对部队的装备、管理体制知之甚少。这样,发现不了问题,就激发不出的创新的源头。“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深刻表达了没有实践(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对此,我人为可以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让教员定期到到科研、生产或管理第一线,学习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创新教育能力部队中去真正的带职、交流,融入到部队生活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2、客观方面
(1)营造创新的学院文化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从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要求新、求异,勇于创新和敢于创新。让学院洋溢着浓郁的崇尚创新的氛围。只有在这样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院文化环境中,教员的学习、探索、研究才能有新视角、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有新所突破、有所创新。
国内外的知名院校都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如国外学术、科普、演讲各种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体活动以及橱窗、板报、校刊、学报、校园广播等。学员只有通过这些活动、组织,才能每天都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同时,这些活动、组织的成员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更是别出心裁,想方设法地推出新观点、新面孔、新信息。通过这些活动学员们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而且也锻炼了创新能力。
只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能。有的认为创新是少数人的专长,是特殊能力的表现,害怕失败,自卑,创新意识薄弱。
(8)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教员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院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员教学和科研中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学院通过各种奖项等措施激励教员开展创新活动,并为教员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以及业务协助。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保障政策,消除教师对创新后果的忧虑;多方位、多层次地综合采用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民主激励和关怀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鼓励教员开拓进取,探索创新。
(9)公平的竞争平台。应不断从总体上改变用人的环境。按照“用事业吸引人,用政策激励人,用感情团结人,用机制约束人”的思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教学和工作中摒弃论资排辈的做法,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10)便利的交流渠道和充足的展示平台。一个宽松、自由的创新制度环境是提高军校教学的创新素质的必要条件,而不要人为的制造一些条条框框,使教师整日忙于‘达标’而无力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对科研工作不宜作量化要求,尽量减少对院系等教学一线部门的各种形式化的评价,少设条条框框,应该让每个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给他们提供一个能自由发挥潜能和创造力的环境。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增加一些弹性,对于某些教师的非常规做法,只要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即使与现行的管理制度相矛盾,学校都应该给予尊重、支持,否则,容易打击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严重的将导致人才的流失。改革管理上的集权制,体现教员的主导地位。
(4)允许个性张扬是创新人才的素质之一。没有个性就没有未来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承认个性的差异性,主动寻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措施。高校要尊重教师主体的差异性和创新的“类本能”冲动,创设创新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教师的潜能变成现实。
提高军校教员的创新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成熟完善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质量建军的重要方面,是能否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更是一个使命,是广大军校教育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军校教员;创新素质;主观;客观
军校教员,负责军队高校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是院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命运前途的话题,更是一个提高院校和部队战斗力的核心问题。因此,培养军校教员的创新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素质的定义
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其基本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创新个性等。具有创新素质的军校教员应能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并有独特见解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及科研中,为培育新人以及部队建设和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状况
目前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状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不太乐观,主要表现在:
(1)教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目前,不少军校教员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把教员视为一种工作,而不是事业、理想和奉献,他们对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没有尝试的冲动,缺少内在动力和热情去创新教育和科研工作。
(2)学院的创新氛围不浓厚。由于军队院校相比于地方高校来说,管理上更严格要求,好多教员怕惹麻烦妥协地认为“教学不出问题就行”、“有没有创新素质不影响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标准要求低。再加上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的不完善以及发展定位滞后等因素导致学院整体创新氛围的不足。
(3)教员职称评定的不合理性限制了其创新素质的培养。人为的制造一些条条框框,使教员整日为‘达标’或“评职称”而有目的地根据制定的规则来开展自己的工作,而无力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有的教员将精力放在各级科研项目的获取以及项目的评奖上,但不注重或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创新。这些都对具有创新素质教员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客观障碍。
(4)军校教员的信息渠道相对较为封闭。目前,军校教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军校,由于受教育观念、管理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的信息渠道相对较为封闭。一方面,图书馆藏书数量有限,而且大部分藏书为长期积攒下来的“古董”;电子数据库的存储量也远远跟不上一流大学的数量,即使有些电子数据库,其数据库引进的质量也跟不上一流的大学,也得不到及时更新,更新速度缓慢,这样,对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跟踪,远远不能满足教员的需要,还易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目前军队教员利用国际互联网寻找资料的意识也有所欠缺。知识、信息得不到最快的更新,没有最新的信息、最新的知识,势必妨碍创新素质的提高。势必会影响创新素质的培养。相当一部分教员生活在院校、家庭两点圈子里,缺乏交流、视野狭窄,严重妨碍甚至窒息他们的创新。缺乏交流、视野狭窄,严重妨碍甚至窒息他们的创新。国内外的知名院校都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如国外学术、科普、演讲各种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体活动以及橱窗、板报、校刊、学报、校园广播等。学员只有通过这些活动、组织,才能每天都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同时,这些活动、组织的成员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更是别出心裁,想方设法地推出新观点、新面孔、新信息。通过这些活动学员们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而且也锻炼了创新能力。
三、提高军校教员创新素质的方法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人的天生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天生具有创新的“类本能”冲动。军校应该引导、支持和激发教员的创新“类本能”的释放,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为院校发展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主要从两大方面提高教员的创新素质,一是主观方面,即作为主体价值的教员自身;二是客观方面,即教员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学院、社会,这里主要研究学院环境。
1、主观方面
(1)不断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的学习,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基点,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创新,才可以创新;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的大大加快,军队教员要想创新科研项目,必须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结合一定的知识做保障,才不至于跟踪别人的脚跟研究,才能发挥独特的见解。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更新自己所学知识,就会处于落后的地位,跟不上新技术的要求。因此,创新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积累、储备知识的过程,而创新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保障,为创新而创新必将一无所获。当然,创新也不是只能在知识结构完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它往往是围绕创新目标,不断尝试并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吸收新信息,不断拓展知识结构而完成的。因此,要把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变学习能力为创新能力,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所以,教员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的专业前沿,在学习中求创新,是创新的关键。
总之,要培养军校教员的创新素质,高等院校必须努力探索新的务实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做出贡献。
(2)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素质的军校教员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特别注意的是,军校教员更要注重军事素质的培养。
(3)军校教员工作过程中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奋工作和集中注意力。这一点说起来比较容易,但要做到需要很深的定力和毅力。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创新的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常人,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他们却能创新。这与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勤奋工作和集中注意力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4)增强实践能力,深入到部队中去实践发现问题。军校教员大都是从校门进校门,其劣势在于部队实践知识较少,对部队的装备、管理体制知之甚少。这样,发现不了问题,就激发不出的创新的源头。“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深刻表达了没有实践(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对此,我人为可以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让教员定期到到科研、生产或管理第一线,学习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创新教育能力部队中去真正的带职、交流,融入到部队生活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2、客观方面
(1)营造创新的学院文化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从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要求新、求异,勇于创新和敢于创新。让学院洋溢着浓郁的崇尚创新的氛围。只有在这样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院文化环境中,教员的学习、探索、研究才能有新视角、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有新所突破、有所创新。
国内外的知名院校都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如国外学术、科普、演讲各种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体活动以及橱窗、板报、校刊、学报、校园广播等。学员只有通过这些活动、组织,才能每天都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同时,这些活动、组织的成员为了吸引大家的关注,更是别出心裁,想方设法地推出新观点、新面孔、新信息。通过这些活动学员们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而且也锻炼了创新能力。
只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能。有的认为创新是少数人的专长,是特殊能力的表现,害怕失败,自卑,创新意识薄弱。
(8)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教员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院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员教学和科研中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学院通过各种奖项等措施激励教员开展创新活动,并为教员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以及业务协助。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保障政策,消除教师对创新后果的忧虑;多方位、多层次地综合采用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民主激励和关怀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鼓励教员开拓进取,探索创新。
(9)公平的竞争平台。应不断从总体上改变用人的环境。按照“用事业吸引人,用政策激励人,用感情团结人,用机制约束人”的思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教学和工作中摒弃论资排辈的做法,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10)便利的交流渠道和充足的展示平台。一个宽松、自由的创新制度环境是提高军校教学的创新素质的必要条件,而不要人为的制造一些条条框框,使教师整日忙于‘达标’而无力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对科研工作不宜作量化要求,尽量减少对院系等教学一线部门的各种形式化的评价,少设条条框框,应该让每个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给他们提供一个能自由发挥潜能和创造力的环境。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增加一些弹性,对于某些教师的非常规做法,只要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即使与现行的管理制度相矛盾,学校都应该给予尊重、支持,否则,容易打击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严重的将导致人才的流失。改革管理上的集权制,体现教员的主导地位。
(4)允许个性张扬是创新人才的素质之一。没有个性就没有未来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承认个性的差异性,主动寻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措施。高校要尊重教师主体的差异性和创新的“类本能”冲动,创设创新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教师的潜能变成现实。
提高军校教员的创新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成熟完善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质量建军的重要方面,是能否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更是一个使命,是广大军校教育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