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木种的差异,即便同一款式做工的家具,其价格落差之大难以想象。譬如,同是一把晚清时期的椅子,铁力木者几百上千元,而黄花梨或紫檀者可达几十万上百万。
很多年以前,一位不慎交了我这样厚古薄今、喜好古物的朋友的朋友,一时没把持住,也跟着我一起登上了收藏古董、品鉴艺术品“贼船”。想起当初他被我拉下水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他第一次到我家来玩,我展示了几件收藏的瓷器,依稀记得有唐绿釉净水瓶(均持)、宋定窑莲瓣纹小缸、明德化窑白釉杯、清雍正双狮耳窑变釉洗口瓶、乾隆六方观音尊、光绪粉彩“琴棋书画”卧足碗(“储秀宫”款)等。这几件器物并不是特意为他“授课”而设置,平常便放置在多宝格上,只是信手拈来,胡乱地讲解一通。我将瓷器的历史以最快餐的方式给他梳理了一遍,从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到明、清官窑,从古人的“秘玩”到今人的“检漏”,神吹胡侃了一个晚上。从他恍惚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开始中毒了。接下来几天,我们又从瓷器聊到家具,尤其是“红木家具”的收藏,这下却是真真实实地触到了他的心痛处。
我的收藏是以瓷器为主,但是为了居家的方便,也顺带玩一点古家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我收藏的“红木家具”可称得上是价值不菲:客厅里整套的民国时期的酸枝木“太师椅”以及晚清铁力木雕花五件套、茶室里一套晚清广作酸枝木圆桌(一桌四凳)、书房里一对苏作黄花梨南官帽椅以及另一对黄花梨四出官帽椅、卧室一架黄花梨“喜上眉梢”架子床以及晚清酸枝木梳妆台等等,都是“重量级”的藏品。看到这些东西,我那位已经中了毒的朋友眼睛放出了绿光,不啻是对这些古物的艳羡,甚至对我的“合法收入”也产生了怀疑。我敢肯定他一定在盘算:“这家伙怎么这么有钱呀!收藏到这份上得有多厚实的家底呀!”的确,按照一般的逻辑推断,电视寻宝节目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宝贝”动咎几十万上百万(持宝人的“故事”也都是以“万元”计买进来的),这些名正言顺的东西岂不是天价!但是,当我告诉他这些东西并非他想象的那么“价值连城”时,他显然不相信我的说辞,以为我是得便宜卖乖,拿他来开心。为了说明我的诚意,我指着厅堂里一对民国铁力木雕花太师椅(带茶几)对他说:“信不信我五千块钱就敢把它卖了?”他一愣,下意识地说:“那你五千块钱卖给我吧!”我说:“你还是别买吧——即便卖你五千块钱,我还可以净赚两千多块呢。”话说到这个地步,我发现他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所谓“红木”,其实是各种“有色”硬木的统称。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居家所用的木质家具一般是所谓“柴木”(亦称“白木”),以柏木、榆木(北方)、榉木(南方)、樟木(多用于雕刻花板)、杉木(用于门窗边框)为多见,因这些木种色白质软,价值不高,就连灶堂生火做饭也用这类木头,故名之“柴木”。较“柴木”稍好者,有核桃木、银杏木、楠木、水曲柳等,宜制作稍精细的家具,但终不能与所谓“红木”相比。广义的“红木”有十余种之多,而被业界认可者,所谓“一黄二黑三红”。一黄者,海南黄花梨也(非现今市场上的“越南黄花梨”或“非洲黄花梨”);二黑者,东南亚紫檀也(非大量进口的非洲紫檀);三红者,东南亚出产之酸枝木也。除此之外,符合既白且硬之标准的“红木”,尚有:花梨木,或曰“草花梨”,纹理较“黄花梨”为浅;老鸡翅木(不同于民国之后的“新鸡翅木”),纹理似鸡翅,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铁力木,与鸡翅木相近,但更硬更粗,常用于大型家具;菠萝格,又称“香红木”或“新红木”,与花梨木类似,以前不属红木类,因硬木资源短缺,近年才跻身“红木”之列。由此不难知之,真正“红木”者,黄花梨、紫檀、酸枝是也,余者各属,大概只能算作“泛红木”。由于木种的差异,即便同一款式做工的家具,其价格落差之大难以想象。譬如,同是一把晚清时期的椅子,铁力木者几百上千元,而黄花梨或紫檀者可达几十万上百万。因此,前文所说的那对晚清铁力木雕花太师椅(带茶几)只卖几千元,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有人说,如果不为收藏,我买仿古家具装点居室岂不更好?但是,如果将古董家具与仿古家具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仿古家具的尺寸不合旧制。中国明清家具之美,主要体现在“型制”上。旧时民间技艺都是口传心授,器物的尺寸比例默记于胸,并不记录在纸上。如此代代相传,遂形成约定俗成的“型制”,所谓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断。此“型制”与后世的照本宣科或异想天开,必然有着质的区别;再次,古董家具的用材货真价实,少用边材、白拼接等,木材需经年累月的自然干燥而杜绝弯曲变形,而这几点在仿古家具上是会大打折扣的——这且也罢了,最为不解的是,仿制家具居然比真古懂卖得还要贵!在高端的家具卖场里,一套标称“红木”(其实可能就是最低端的“菠萝格”)五件套(三人椅加茶几、两单人椅加茶几),开价动咎十万八万,而真正清晚期一套“酸枝木”五件套,如果我去买,尚不至于破费如许。而这两样东西无论是木质、做工或品味,岂能同日而语。几个月前,我花两千多元买了两套清晚期的铁力木雕花“公座椅”,料大工靓,带茶几共六件。这个价格如果在家具店,哪怕是“柴木”做的“实木”椅子也是买不到的。由此看来,抱着买仿古家具一定会省钱的想法,是不一定正确的。
再回到开头的故事。我那位朋友听了我说的这番道理,明白了真古董家具其实也不一定非腰缠万贯才堪拥有,连呼后悔。他告诉我,最近刚刚装修了新居,光是客厅那五件头“布艺沙发”便花了一万三千多。现在“品味”提高了,想换成那套古董太师椅,可惜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了。
后来,我在他另一位朋友的屋子里发现了那一套“布艺沙发”。主人说这是一位朋友送的,不要钱,只要帮忙从他家里抬走便成。
很多年以前,一位不慎交了我这样厚古薄今、喜好古物的朋友的朋友,一时没把持住,也跟着我一起登上了收藏古董、品鉴艺术品“贼船”。想起当初他被我拉下水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他第一次到我家来玩,我展示了几件收藏的瓷器,依稀记得有唐绿釉净水瓶(均持)、宋定窑莲瓣纹小缸、明德化窑白釉杯、清雍正双狮耳窑变釉洗口瓶、乾隆六方观音尊、光绪粉彩“琴棋书画”卧足碗(“储秀宫”款)等。这几件器物并不是特意为他“授课”而设置,平常便放置在多宝格上,只是信手拈来,胡乱地讲解一通。我将瓷器的历史以最快餐的方式给他梳理了一遍,从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到明、清官窑,从古人的“秘玩”到今人的“检漏”,神吹胡侃了一个晚上。从他恍惚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开始中毒了。接下来几天,我们又从瓷器聊到家具,尤其是“红木家具”的收藏,这下却是真真实实地触到了他的心痛处。
我的收藏是以瓷器为主,但是为了居家的方便,也顺带玩一点古家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我收藏的“红木家具”可称得上是价值不菲:客厅里整套的民国时期的酸枝木“太师椅”以及晚清铁力木雕花五件套、茶室里一套晚清广作酸枝木圆桌(一桌四凳)、书房里一对苏作黄花梨南官帽椅以及另一对黄花梨四出官帽椅、卧室一架黄花梨“喜上眉梢”架子床以及晚清酸枝木梳妆台等等,都是“重量级”的藏品。看到这些东西,我那位已经中了毒的朋友眼睛放出了绿光,不啻是对这些古物的艳羡,甚至对我的“合法收入”也产生了怀疑。我敢肯定他一定在盘算:“这家伙怎么这么有钱呀!收藏到这份上得有多厚实的家底呀!”的确,按照一般的逻辑推断,电视寻宝节目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宝贝”动咎几十万上百万(持宝人的“故事”也都是以“万元”计买进来的),这些名正言顺的东西岂不是天价!但是,当我告诉他这些东西并非他想象的那么“价值连城”时,他显然不相信我的说辞,以为我是得便宜卖乖,拿他来开心。为了说明我的诚意,我指着厅堂里一对民国铁力木雕花太师椅(带茶几)对他说:“信不信我五千块钱就敢把它卖了?”他一愣,下意识地说:“那你五千块钱卖给我吧!”我说:“你还是别买吧——即便卖你五千块钱,我还可以净赚两千多块呢。”话说到这个地步,我发现他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所谓“红木”,其实是各种“有色”硬木的统称。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居家所用的木质家具一般是所谓“柴木”(亦称“白木”),以柏木、榆木(北方)、榉木(南方)、樟木(多用于雕刻花板)、杉木(用于门窗边框)为多见,因这些木种色白质软,价值不高,就连灶堂生火做饭也用这类木头,故名之“柴木”。较“柴木”稍好者,有核桃木、银杏木、楠木、水曲柳等,宜制作稍精细的家具,但终不能与所谓“红木”相比。广义的“红木”有十余种之多,而被业界认可者,所谓“一黄二黑三红”。一黄者,海南黄花梨也(非现今市场上的“越南黄花梨”或“非洲黄花梨”);二黑者,东南亚紫檀也(非大量进口的非洲紫檀);三红者,东南亚出产之酸枝木也。除此之外,符合既白且硬之标准的“红木”,尚有:花梨木,或曰“草花梨”,纹理较“黄花梨”为浅;老鸡翅木(不同于民国之后的“新鸡翅木”),纹理似鸡翅,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铁力木,与鸡翅木相近,但更硬更粗,常用于大型家具;菠萝格,又称“香红木”或“新红木”,与花梨木类似,以前不属红木类,因硬木资源短缺,近年才跻身“红木”之列。由此不难知之,真正“红木”者,黄花梨、紫檀、酸枝是也,余者各属,大概只能算作“泛红木”。由于木种的差异,即便同一款式做工的家具,其价格落差之大难以想象。譬如,同是一把晚清时期的椅子,铁力木者几百上千元,而黄花梨或紫檀者可达几十万上百万。因此,前文所说的那对晚清铁力木雕花太师椅(带茶几)只卖几千元,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有人说,如果不为收藏,我买仿古家具装点居室岂不更好?但是,如果将古董家具与仿古家具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仿古家具的尺寸不合旧制。中国明清家具之美,主要体现在“型制”上。旧时民间技艺都是口传心授,器物的尺寸比例默记于胸,并不记录在纸上。如此代代相传,遂形成约定俗成的“型制”,所谓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断。此“型制”与后世的照本宣科或异想天开,必然有着质的区别;再次,古董家具的用材货真价实,少用边材、白拼接等,木材需经年累月的自然干燥而杜绝弯曲变形,而这几点在仿古家具上是会大打折扣的——这且也罢了,最为不解的是,仿制家具居然比真古懂卖得还要贵!在高端的家具卖场里,一套标称“红木”(其实可能就是最低端的“菠萝格”)五件套(三人椅加茶几、两单人椅加茶几),开价动咎十万八万,而真正清晚期一套“酸枝木”五件套,如果我去买,尚不至于破费如许。而这两样东西无论是木质、做工或品味,岂能同日而语。几个月前,我花两千多元买了两套清晚期的铁力木雕花“公座椅”,料大工靓,带茶几共六件。这个价格如果在家具店,哪怕是“柴木”做的“实木”椅子也是买不到的。由此看来,抱着买仿古家具一定会省钱的想法,是不一定正确的。
再回到开头的故事。我那位朋友听了我说的这番道理,明白了真古董家具其实也不一定非腰缠万贯才堪拥有,连呼后悔。他告诉我,最近刚刚装修了新居,光是客厅那五件头“布艺沙发”便花了一万三千多。现在“品味”提高了,想换成那套古董太师椅,可惜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了。
后来,我在他另一位朋友的屋子里发现了那一套“布艺沙发”。主人说这是一位朋友送的,不要钱,只要帮忙从他家里抬走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