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德国、叙利亚和意大利三国组成的专家考古队对卡特拉遗址进行的挖掘,堪称21世纪最为重大的考古事件。在叙利亚境内发现的卡特拉城,也许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时代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卡特拉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北方约200千米处,占地面积约100公顷。
2011年,因叙利亚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始于1999年的卡特拉古城的考古工作被迫中止。卡特拉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前景,它距离发生暴力冲突的叙利亚霍姆斯市仅18千米。
卡特拉的崛起
学界通常将巴比伦、亚述利亚、埃及和赫梯人建立的宏大国家统称为“古代东方”。但是,这种国家的界定使得青铜器时代已经出现的一系列古代文明被排除在外。要知道,叙利亚境内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就存在着由胡里特人(古代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民族)、迦南人(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地区住民)建立的城市和国家。长期以来,这些文明和区域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仅作为100多年前就设立的埃及学、亚述学和其他学科的附属内容被提及。因此,在很长时间里,古代叙利亚的情况鲜为人知,被视为一个“过渡的庭院”,一批批亚述利亚、迦南和巴比伦的军队相继路过的“庭院”。但是,近10年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篇章。在我们面前,他们在在很长时间里,古代叙利亚都被视为一个“过渡的庭院”。但是,近10年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前亚历史篇章。在我们面前,他们在青铜器时代就创造的惊人的文明依次展现。青铜器时代创造的惊人文明逐渐再现。卡特拉城就是这种文明的一个卓越体现。至今,它依然隐藏着不少历史谜团。
叙利亚境内的古代城市有着杰出的统治者、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商业贸易。这些城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有时还在当时的国际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奥龙特斯河(即阿西河)畔未出现过强大的、足以使整个亚洲产生恐惧的帝国。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叙利亚小国在强国的相互争斗中迂回发展。正如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这些小国更多地让人联想到中世纪欧洲的公国。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市民富裕,达到了意大利在2500年之后才达到的水平。
大约公元前1700年,叙利亚政治版图已经是一块五颜六色的“破烂布”,就像中世纪蒙古人入侵之前不久的罗斯地图和在拿破仑战争中陷没的神圣罗马帝国地图,许多势力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无主之地上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小国。而且,这些小国都不是在一个强国分裂为几个局部地区之后形成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盟的传统,时常争斗。一些小国的统治者为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求得生存,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国家附庸于大国,并且迫害邻邦。因此,在叙利亚大地上,军队横行无阻,城市和城堡被摧毁,市民被屠杀或奴役,是常见的情况。
卡特拉位于奥龙特斯河以东的一块肥沃的谷地,是当时叙利亚一个最为强大的国家的首都。有证据证明,公元前31世纪中期,第一批市民就居住在这里,一直延续至公元前720年。其鼎盛期长达1500年~1800年。
1800多年之后,古代东方开始逐渐衰败。埃及在混乱中分裂成了几个部分。苏美尔人创建的国家彻底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美索不达米亚被游牧民族占据,而埃及人建立的国家很快落入亚洲人手里。古代东方面临着重组各方势力的情况。而在这一历史时期,表现突出的便是卡特拉。
卡特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富饶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该城位于叙利亚草原边缘,从地中海吹来的风给它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它的人工灌溉系统不愁没有蓄水。土地丰产粮食,还栽种地中海各国才有的农作物:黄米、大麦、橄榄以及无花果和扁桃。
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31世纪中叶,卡特拉的近郊便覆盖着密集的从事农业劳动的小型居民点。这些居民还兼做伐木工作。这里的森林几乎被砍伐一空。据推测,他们砍伐树木是为了给住宅供暖,而从阔叶林中清理出的地方则用来耕种和放牧。 值得注意的是,卡特拉还位于两条最为重要的商道的交叉处:一条由东往西延伸,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沿岸连在一起,另一条由北到南,与阿拉伯国家相连。城门前曾是块大湖泊。今天,这里的湖水已经干涸,当时,它的面积达到70公顷。学者从湖里挖掘出了大量当时居民放养的鸭和鹅的残骸,还有许多淡水软体动物的遗骸。这些软体动物可能是卡特拉居民的重要食物。
外地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块沙漠中的富庶绿洲。他们用驴从阿拉伯国家运来一捆捆香料,从阿富汗运来一块块天青石。这些商品一部分流入这里的宫廷或市民家庭,一部分转运到其他地区。考古学家甚至在这里找到了琥珀手工制品———狮子首,而加工用的琥珀是从波罗的海畔运来的。
丰富的商品给卡特拉带来了不少益处,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当时,卡特拉的统治者控制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大部分土地。在从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首都发现的楔形文字档案中,卡特拉作为它的盟国和贸易伙伴经常被提到。就连巴比伦法典的创作者———汉谟拉比国王也与卡特拉国王通过信。
雄伟的空中楼阁
卡特拉的城郭呈现出青铜器时代的明显特点。城市中央为皇宫,皇宫周围建有其他行政大楼。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皇宫遭赫梯人破坏。
青铜器时代,叙利亚境内各大强国———马里、阿捏沃和卡特拉———的统治者仿佛在相互竞赛,看谁的宫殿建设得更壮丽雄伟。卡特拉的皇宫大约建造于公元前1750年,其外表酷似当时著名的马里宫殿。在一封卡特拉国王乌加尼特所写的信(公元前18世纪)中,他曾提出要去马里观摩那里独特的宫殿建筑。
我们现在尚不知道卡特拉的统治者提出这个要求后是否真的去访问了马里,但是他的一位女儿嫁给马里国王成了皇后,她一定会写信告诉她的父亲有关她所居住的宫殿的情况。
两国宫殿的建筑风格极其相似,就连大厅的布局、门的数量都一模一样,但是卡特拉的面积为马里的3倍。卡特拉的皇宫显得空前雄伟壮观。
卡特拉的统治者个个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的宫殿修建在高原的石崖上,宫殿上的瞭望台更是耸入天空。这座高20米的宫殿简直像是悬空挂在城市上。与其说它是一座城堡,不如说它是搭建在城市之上的空中楼阁。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一座9层高楼,在它宽大的楼顶竖着一座宫殿,如果让我们站在宫殿上面俯视,感觉会是怎样?难道不胆战心惊吗?宫殿四周围着坚固的、高大的墙体。在这高5米的厚实围墙内建着数不清的房间,还有规模宏大的大厅与之交替出现。其雄伟壮观的程度均超过了邻邦———坐落在叙利亚境内的其他小国的帝王宫殿。 皇帝接待客人的大厅规模更是让人咋舌,其面积将近1500平方米。这是青铜器时代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有顶盖的建筑物。为了建造它,他们将黎巴嫩森林的千年雪松砍下,用犍牛车运到卡特拉城。与客厅相连的王位大厅里,高高坐着穿宽大紫色袍的国王。
在一些房间的两侧,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壁画,像是克里特画家的作品。从这些壁画上,还可以看到海洋动物海豚、虾以及棕榈树,要知道,卡特拉离克里特岛有1000千米远。
考古学家估计,卡特拉城里曾居住着大约12 000人。目前我们仅仅发掘了宫殿和办公楼,而这里的居民住房尚待挖掘。
意大利考古学家达尼艾尔·莫拉基认为,卡特拉像一座功能齐全的“封闭城市”。这绝不是凭空猜测。城市里居住的仅仅是上流精英:祭司、政府官员、艺术家、医生。可能这里还设有医科学校。在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一个有几个钻孔的人的颅骨。据推测,它可能是医科学生的钻孔教学用具。
叙利亚的大象
2008年,在对卡特拉的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7块大块头骨头,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它们分别出现在宫殿的两个不同房间,但是完全有可能属于同一个动物。经过对遗骸的研究,最终确认它们属于同一头大象。
正如学者推测的,大象曾在叙利亚存在1000多年。显然,今天很难想象在这片荒芜的环境中居然会有大象出现。近年来,学者不止一次从叙利亚、伊朗以及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方挖掘出大象骸骨。动物学家认为,这些大象应该是亚细亚(印度)象的亚种———Elephas maximus asurus。
这项意外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叙利亚大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在其他学术领域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发现象骨的房间激起了学者的诸多猜想。发现象骨的房间一间是宫殿地下室内的坑状斗室,面积只有9平方米,但是高却有5米。这里甚至连应该有的门也没有,只能从上面钻进去。象骨头被认真地摆放在这个坑里的地面上。第二间房间被设在更高的地方。但是很奇怪,在这两间房子里都找不到其他东西。显然,象骨(也许还有大象的尸体?)是被藏在一个个独立的房间里的。
为什么大象的遗骸会落入皇宫?难道象肉是节日的一道食物?或者,是战利品?都有可能。要知道,在古代东方各国,猎象是皇帝的特权。在一份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世纪中叶)的志铭中,郑重其事地记载了一件事:一次赴叙利亚行军途中,国王猎杀了120头象。令人感兴趣的是,猎象是在离卡特拉城只有80千米的地方进行的。历代亚述皇帝也喜欢猎象,如活跃于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77年的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活跃于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的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根据文字资料判断,皇帝最感兴趣的猎象地点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龙特斯谷地,以及幼发拉底河的谷地和它处在东西各国支流的河谷。根据后来的有关叙利亚大象的报道,其猎杀时间为公元前13世纪。
在卡特拉遗址发现的大象遗骸属于青铜器时期的晚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350年)。显然,当时的首领坐在皇帝的猎车上,为显示自己的威严和英雄气概,杀死了这头大象并将它运回宫殿。他们的狩猎地离奥龙特斯河谷不远。当时,这里有成群结队的大象在散步。
阴阳界间的宴席
2002年,考古学家在宫殿下面发现了一座皇帝的陵墓,它被凿在一块厚岩石里。倒塌的墙壁挡住了入口,所以陵园未被洗劫。在长达33个世纪里,谁也没来过此地。它的时期大约与图坦卡蒙陵墓的修建时期相同,只是没有像它那么丰富的陪葬品。两尊高85厘米的玄武岩雕塑立在主葬室的入口两旁,塑像周围有脱落下来的镀金碎片。这两尊塑像被确定为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7世纪雕刻的,可能是卡特拉两位著名的统治者的像。
三间住宅毗邻主陵园(总面积为64平方米)。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近20具人的遗骸,这些人都是皇室成员。此外,在墓地里还发现了2000多件物品,其中有1000多件黄金装饰品、大约250个陶瓷盅和盘、埃及的石头容器和青铜容器、宝石装饰品、圆形印章、箭头和抄本,还有一个波罗的海的琥珀狮子头。
主陵园里的一个棺材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它被放置在一个石板凳上,里面安放着一具15岁女性的遗骸。尸体被两层烧结在一起的、曾用贵重的紫色染料涂抹过的几十米长的织物包裹着。入葬前她穿着华丽的外衣,后被放置在200℃~250℃的高温下烘烤,可能是为了避免尸体的气味散发。
卡特拉居民相信,他们的先人还活在棺木里,只是变成了鬼魂,居住在阴府,但是他们能影响这个世界。因此,每月都要做丰盛的食物请这些幽灵吃,想让他们善待自己。古叙利亚人想象中的阴间是个阴沉黑暗的地方,神对死者很不好,给他们吃脏东西、喝盐水,所以关照自己先人的饮食是子孙应尽的职责。只有这样,遇到困难时,后代人才可以请他们帮助解决。
从挖掘出来的物品判断,这里不仅为死者提供贡品,还要与他们一道进餐。卡特拉有一种习俗,要定期与其他皇室成员和功勋卓著的高官到陵园举行宗教仪式,与埋葬在这里的人一起进餐。参加这种生死之间的酒宴的成员被安置在同样的石板凳上就座,这些石板凳曾经是暂时安放死者的地方。今天,看着这些破碎的器皿和动物骸骨,不难想象,当时的仪式有多么隆重。
2009年夏天,在一个宫殿西北侧下面发现了一个坟墓,里面约有30具骸骨,还有金手镯、戒指、贵重的女性冠状头饰、古埃及花瓶、生锈的铜短剑、用象牙雕刻成的具有埃及风格的小面具。看来,这里葬着皇帝的女儿和高等级的官员。可能原先的坟墓过于拥挤,他们被逐步迁移合葬到了这里。
卡特拉的沦陷
叙利亚青铜器时代的文献非常罕见,目前有关古叙利亚城市和国家的历史几乎都来自赫梯或埃及档案。这次,在卡特拉城中,发现了74个楔形文字表格,用当地居民流行的各种语言的混合体书写,字母用胡里特语,其他词汇用阿卡德语。卡特拉宫殿出土的表格大体上属于公元前1400年———正是我们了解甚少的一段古叙利亚历史时期。叙利亚各城市的统治者根据这些表格,掌握整个国家管理系统,了解当时最有影响的统治者所拟定的计划。
长期以来,精明的卡特拉皇帝实行完全独立自主的政治制度,他们随机应变,游走于埃及、巴比伦和赫梯人之间。但是,辉煌的卡特拉最终还是走向衰败。公元前14世纪中叶,近东地区成了埃及和赫梯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竞争的场所。这场斗争的结果使处在“大锤和铁砧”之间的一系列小国成为牺牲品,卡特拉也不例外。
最后一位卡特拉国王伊坦达仅能依赖有城墙护卫的城堡保卫国家。其坚固的防卫系统,在当时的叙利亚境内首屈一指。就是今天,在已经被摧毁的卡特拉周围,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约20米高的土堤。
伊坦达国王对面临的战争并不是没有思想准备。一份情报告诉他赫梯人即将进攻。“保卫城市!”这是他在一封信中发出的殊死号召。还有一份楔形文字表格记录着他的命令,命令限期锻造1860柄青铜利剑———也许在当时,卡特拉都找不到这么多年轻力壮的男人。而赫梯人的军队人数大约是他的2倍。后来,卡特拉的统治者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企图争取埃及的帮忙,但是埃及法老对他们的联盟请求置若罔闻。
公元前1340年,卡特拉沦陷,伊坦达被处决。在之后30多个世纪中,他那不大的王朝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成了被人遗忘的王朝。后来,在卡特拉原址只剩下微不足道的几个居民点,一直保存到拜占庭时代。
2011年,因叙利亚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始于1999年的卡特拉古城的考古工作被迫中止。卡特拉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前景,它距离发生暴力冲突的叙利亚霍姆斯市仅18千米。
卡特拉的崛起
学界通常将巴比伦、亚述利亚、埃及和赫梯人建立的宏大国家统称为“古代东方”。但是,这种国家的界定使得青铜器时代已经出现的一系列古代文明被排除在外。要知道,叙利亚境内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就存在着由胡里特人(古代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民族)、迦南人(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地区住民)建立的城市和国家。长期以来,这些文明和区域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仅作为100多年前就设立的埃及学、亚述学和其他学科的附属内容被提及。因此,在很长时间里,古代叙利亚的情况鲜为人知,被视为一个“过渡的庭院”,一批批亚述利亚、迦南和巴比伦的军队相继路过的“庭院”。但是,近10年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篇章。在我们面前,他们在在很长时间里,古代叙利亚都被视为一个“过渡的庭院”。但是,近10年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前亚历史篇章。在我们面前,他们在青铜器时代就创造的惊人的文明依次展现。青铜器时代创造的惊人文明逐渐再现。卡特拉城就是这种文明的一个卓越体现。至今,它依然隐藏着不少历史谜团。
叙利亚境内的古代城市有着杰出的统治者、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商业贸易。这些城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有时还在当时的国际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奥龙特斯河(即阿西河)畔未出现过强大的、足以使整个亚洲产生恐惧的帝国。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叙利亚小国在强国的相互争斗中迂回发展。正如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这些小国更多地让人联想到中世纪欧洲的公国。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市民富裕,达到了意大利在2500年之后才达到的水平。
大约公元前1700年,叙利亚政治版图已经是一块五颜六色的“破烂布”,就像中世纪蒙古人入侵之前不久的罗斯地图和在拿破仑战争中陷没的神圣罗马帝国地图,许多势力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无主之地上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小国。而且,这些小国都不是在一个强国分裂为几个局部地区之后形成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盟的传统,时常争斗。一些小国的统治者为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求得生存,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国家附庸于大国,并且迫害邻邦。因此,在叙利亚大地上,军队横行无阻,城市和城堡被摧毁,市民被屠杀或奴役,是常见的情况。
卡特拉位于奥龙特斯河以东的一块肥沃的谷地,是当时叙利亚一个最为强大的国家的首都。有证据证明,公元前31世纪中期,第一批市民就居住在这里,一直延续至公元前720年。其鼎盛期长达1500年~1800年。
1800多年之后,古代东方开始逐渐衰败。埃及在混乱中分裂成了几个部分。苏美尔人创建的国家彻底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美索不达米亚被游牧民族占据,而埃及人建立的国家很快落入亚洲人手里。古代东方面临着重组各方势力的情况。而在这一历史时期,表现突出的便是卡特拉。
卡特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富饶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该城位于叙利亚草原边缘,从地中海吹来的风给它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它的人工灌溉系统不愁没有蓄水。土地丰产粮食,还栽种地中海各国才有的农作物:黄米、大麦、橄榄以及无花果和扁桃。
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31世纪中叶,卡特拉的近郊便覆盖着密集的从事农业劳动的小型居民点。这些居民还兼做伐木工作。这里的森林几乎被砍伐一空。据推测,他们砍伐树木是为了给住宅供暖,而从阔叶林中清理出的地方则用来耕种和放牧。 值得注意的是,卡特拉还位于两条最为重要的商道的交叉处:一条由东往西延伸,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沿岸连在一起,另一条由北到南,与阿拉伯国家相连。城门前曾是块大湖泊。今天,这里的湖水已经干涸,当时,它的面积达到70公顷。学者从湖里挖掘出了大量当时居民放养的鸭和鹅的残骸,还有许多淡水软体动物的遗骸。这些软体动物可能是卡特拉居民的重要食物。
外地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块沙漠中的富庶绿洲。他们用驴从阿拉伯国家运来一捆捆香料,从阿富汗运来一块块天青石。这些商品一部分流入这里的宫廷或市民家庭,一部分转运到其他地区。考古学家甚至在这里找到了琥珀手工制品———狮子首,而加工用的琥珀是从波罗的海畔运来的。
丰富的商品给卡特拉带来了不少益处,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当时,卡特拉的统治者控制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大部分土地。在从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首都发现的楔形文字档案中,卡特拉作为它的盟国和贸易伙伴经常被提到。就连巴比伦法典的创作者———汉谟拉比国王也与卡特拉国王通过信。
雄伟的空中楼阁
卡特拉的城郭呈现出青铜器时代的明显特点。城市中央为皇宫,皇宫周围建有其他行政大楼。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皇宫遭赫梯人破坏。
青铜器时代,叙利亚境内各大强国———马里、阿捏沃和卡特拉———的统治者仿佛在相互竞赛,看谁的宫殿建设得更壮丽雄伟。卡特拉的皇宫大约建造于公元前1750年,其外表酷似当时著名的马里宫殿。在一封卡特拉国王乌加尼特所写的信(公元前18世纪)中,他曾提出要去马里观摩那里独特的宫殿建筑。
我们现在尚不知道卡特拉的统治者提出这个要求后是否真的去访问了马里,但是他的一位女儿嫁给马里国王成了皇后,她一定会写信告诉她的父亲有关她所居住的宫殿的情况。
两国宫殿的建筑风格极其相似,就连大厅的布局、门的数量都一模一样,但是卡特拉的面积为马里的3倍。卡特拉的皇宫显得空前雄伟壮观。
卡特拉的统治者个个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的宫殿修建在高原的石崖上,宫殿上的瞭望台更是耸入天空。这座高20米的宫殿简直像是悬空挂在城市上。与其说它是一座城堡,不如说它是搭建在城市之上的空中楼阁。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一座9层高楼,在它宽大的楼顶竖着一座宫殿,如果让我们站在宫殿上面俯视,感觉会是怎样?难道不胆战心惊吗?宫殿四周围着坚固的、高大的墙体。在这高5米的厚实围墙内建着数不清的房间,还有规模宏大的大厅与之交替出现。其雄伟壮观的程度均超过了邻邦———坐落在叙利亚境内的其他小国的帝王宫殿。 皇帝接待客人的大厅规模更是让人咋舌,其面积将近1500平方米。这是青铜器时代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有顶盖的建筑物。为了建造它,他们将黎巴嫩森林的千年雪松砍下,用犍牛车运到卡特拉城。与客厅相连的王位大厅里,高高坐着穿宽大紫色袍的国王。
在一些房间的两侧,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壁画,像是克里特画家的作品。从这些壁画上,还可以看到海洋动物海豚、虾以及棕榈树,要知道,卡特拉离克里特岛有1000千米远。
考古学家估计,卡特拉城里曾居住着大约12 000人。目前我们仅仅发掘了宫殿和办公楼,而这里的居民住房尚待挖掘。
意大利考古学家达尼艾尔·莫拉基认为,卡特拉像一座功能齐全的“封闭城市”。这绝不是凭空猜测。城市里居住的仅仅是上流精英:祭司、政府官员、艺术家、医生。可能这里还设有医科学校。在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一个有几个钻孔的人的颅骨。据推测,它可能是医科学生的钻孔教学用具。
叙利亚的大象
2008年,在对卡特拉的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7块大块头骨头,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它们分别出现在宫殿的两个不同房间,但是完全有可能属于同一个动物。经过对遗骸的研究,最终确认它们属于同一头大象。
正如学者推测的,大象曾在叙利亚存在1000多年。显然,今天很难想象在这片荒芜的环境中居然会有大象出现。近年来,学者不止一次从叙利亚、伊朗以及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方挖掘出大象骸骨。动物学家认为,这些大象应该是亚细亚(印度)象的亚种———Elephas maximus asurus。
这项意外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叙利亚大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在其他学术领域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发现象骨的房间激起了学者的诸多猜想。发现象骨的房间一间是宫殿地下室内的坑状斗室,面积只有9平方米,但是高却有5米。这里甚至连应该有的门也没有,只能从上面钻进去。象骨头被认真地摆放在这个坑里的地面上。第二间房间被设在更高的地方。但是很奇怪,在这两间房子里都找不到其他东西。显然,象骨(也许还有大象的尸体?)是被藏在一个个独立的房间里的。
为什么大象的遗骸会落入皇宫?难道象肉是节日的一道食物?或者,是战利品?都有可能。要知道,在古代东方各国,猎象是皇帝的特权。在一份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世纪中叶)的志铭中,郑重其事地记载了一件事:一次赴叙利亚行军途中,国王猎杀了120头象。令人感兴趣的是,猎象是在离卡特拉城只有80千米的地方进行的。历代亚述皇帝也喜欢猎象,如活跃于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1077年的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活跃于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的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根据文字资料判断,皇帝最感兴趣的猎象地点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龙特斯谷地,以及幼发拉底河的谷地和它处在东西各国支流的河谷。根据后来的有关叙利亚大象的报道,其猎杀时间为公元前13世纪。
在卡特拉遗址发现的大象遗骸属于青铜器时期的晚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350年)。显然,当时的首领坐在皇帝的猎车上,为显示自己的威严和英雄气概,杀死了这头大象并将它运回宫殿。他们的狩猎地离奥龙特斯河谷不远。当时,这里有成群结队的大象在散步。
阴阳界间的宴席
2002年,考古学家在宫殿下面发现了一座皇帝的陵墓,它被凿在一块厚岩石里。倒塌的墙壁挡住了入口,所以陵园未被洗劫。在长达33个世纪里,谁也没来过此地。它的时期大约与图坦卡蒙陵墓的修建时期相同,只是没有像它那么丰富的陪葬品。两尊高85厘米的玄武岩雕塑立在主葬室的入口两旁,塑像周围有脱落下来的镀金碎片。这两尊塑像被确定为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7世纪雕刻的,可能是卡特拉两位著名的统治者的像。
三间住宅毗邻主陵园(总面积为64平方米)。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近20具人的遗骸,这些人都是皇室成员。此外,在墓地里还发现了2000多件物品,其中有1000多件黄金装饰品、大约250个陶瓷盅和盘、埃及的石头容器和青铜容器、宝石装饰品、圆形印章、箭头和抄本,还有一个波罗的海的琥珀狮子头。
主陵园里的一个棺材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它被放置在一个石板凳上,里面安放着一具15岁女性的遗骸。尸体被两层烧结在一起的、曾用贵重的紫色染料涂抹过的几十米长的织物包裹着。入葬前她穿着华丽的外衣,后被放置在200℃~250℃的高温下烘烤,可能是为了避免尸体的气味散发。
卡特拉居民相信,他们的先人还活在棺木里,只是变成了鬼魂,居住在阴府,但是他们能影响这个世界。因此,每月都要做丰盛的食物请这些幽灵吃,想让他们善待自己。古叙利亚人想象中的阴间是个阴沉黑暗的地方,神对死者很不好,给他们吃脏东西、喝盐水,所以关照自己先人的饮食是子孙应尽的职责。只有这样,遇到困难时,后代人才可以请他们帮助解决。
从挖掘出来的物品判断,这里不仅为死者提供贡品,还要与他们一道进餐。卡特拉有一种习俗,要定期与其他皇室成员和功勋卓著的高官到陵园举行宗教仪式,与埋葬在这里的人一起进餐。参加这种生死之间的酒宴的成员被安置在同样的石板凳上就座,这些石板凳曾经是暂时安放死者的地方。今天,看着这些破碎的器皿和动物骸骨,不难想象,当时的仪式有多么隆重。
2009年夏天,在一个宫殿西北侧下面发现了一个坟墓,里面约有30具骸骨,还有金手镯、戒指、贵重的女性冠状头饰、古埃及花瓶、生锈的铜短剑、用象牙雕刻成的具有埃及风格的小面具。看来,这里葬着皇帝的女儿和高等级的官员。可能原先的坟墓过于拥挤,他们被逐步迁移合葬到了这里。
卡特拉的沦陷
叙利亚青铜器时代的文献非常罕见,目前有关古叙利亚城市和国家的历史几乎都来自赫梯或埃及档案。这次,在卡特拉城中,发现了74个楔形文字表格,用当地居民流行的各种语言的混合体书写,字母用胡里特语,其他词汇用阿卡德语。卡特拉宫殿出土的表格大体上属于公元前1400年———正是我们了解甚少的一段古叙利亚历史时期。叙利亚各城市的统治者根据这些表格,掌握整个国家管理系统,了解当时最有影响的统治者所拟定的计划。
长期以来,精明的卡特拉皇帝实行完全独立自主的政治制度,他们随机应变,游走于埃及、巴比伦和赫梯人之间。但是,辉煌的卡特拉最终还是走向衰败。公元前14世纪中叶,近东地区成了埃及和赫梯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竞争的场所。这场斗争的结果使处在“大锤和铁砧”之间的一系列小国成为牺牲品,卡特拉也不例外。
最后一位卡特拉国王伊坦达仅能依赖有城墙护卫的城堡保卫国家。其坚固的防卫系统,在当时的叙利亚境内首屈一指。就是今天,在已经被摧毁的卡特拉周围,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约20米高的土堤。
伊坦达国王对面临的战争并不是没有思想准备。一份情报告诉他赫梯人即将进攻。“保卫城市!”这是他在一封信中发出的殊死号召。还有一份楔形文字表格记录着他的命令,命令限期锻造1860柄青铜利剑———也许在当时,卡特拉都找不到这么多年轻力壮的男人。而赫梯人的军队人数大约是他的2倍。后来,卡特拉的统治者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企图争取埃及的帮忙,但是埃及法老对他们的联盟请求置若罔闻。
公元前1340年,卡特拉沦陷,伊坦达被处决。在之后30多个世纪中,他那不大的王朝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成了被人遗忘的王朝。后来,在卡特拉原址只剩下微不足道的几个居民点,一直保存到拜占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