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教改,谱写激情人生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c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介:
  吴鼎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他率领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在CET-4考试中,曾创造连续五年超全国重点院校平均通过率20多个百分点的佳绩。吴鼎民教授提倡在外语教学中突出中外文化对比,兼顾通识教育,并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主编出版了英语《阅读大观》系列教材,被评为全国大学英语推荐使用教材。他主编的另一套教材《学习方法与阅读》,系统地注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再次受到众多高校欢迎。
  
  一、 作为院长请您谈谈您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体会。
  
  正如很多外国语学院那样,南航在英语教学方面包括英语专业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两大部分,这两块教学有相互融合的趋势。英语专业强调多维复合型人才培养,即学生不但要学好英语还要具有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多项技能。从全国举办的英语演讲大赛和辩论赛的赛场情况来看,很难分辨谁是专业选手,谁是非专业选手,倒是非专业选手常常折桂夺冠。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也反映出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上的优势正在消失。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面,大学英语教学也走在了英语专业的前面。这一发展趋势应该引起英语专业的高度重视和反思。好在英语专业应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这里谈谈我个人对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几点看法:
  1 英语专业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都要加大改革力度。现在英语专业如雨后春笋,各校纷纷设置,学生数剧增。有人担心,如此下去,英语专业水平不可避免要下降。其实这种现象在其他专业也存在。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各专业数和学生数的增加势在必然。中国的英语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品种和规格要多样化,要针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要满足不同领域对英语人才的不同需要。因此,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办英语专业应有区别,培养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要有错开层次,分清类别。如果把人才比作商品,销路最好的不是价格最贵的、技术含量最高的,而是最具特色的、最能满足特定层次消费者需要的。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上既要强调共性,又要突出个性。在评价专业水平时,既要采用专业指标,又要考虑用人单位满意度指标。这样就可以发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同类别和层次的英语专业具有互补性。
  2 目前的英语专业有两种模式 :一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即:英语+文学=英语专业;另一种是复合式英语专业,即:英语+专业(如国际贸易等)=英语专业。前一种模式多存在于老牌的综合性大学 ;起步较晚的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多采用后一种模式。近几年新开专业的学校大多采用后一种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的英语专业面临的共同任务都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和综合素质。英语专业是语言类专业,属于大文科范畴,所以比较可行的做法,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人文社科类的内容 ;二是加强中国语言文化类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的英语专业可考虑增加某个特定的其他学科知识,即英语+人文社科类常识+中国语言/文化+(英美文学或国贸等)= 英语专业。这样,英语专业就由4大板块构成。前三个板块是共性内容,最后一个板块是个性化内容,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选择和着力点。
  3 英语专业建设的另一个方面是加大学生的英语摄入量。目前的英语专业,由于考虑到复合型人才培养,考虑到人才市场因素,很多非英语类课程纳入了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用英语开设,不是英语老师教授,这就挤占了英语教学的课时,削减了学生接触英语时间,导致了学生英语能力的下降。因此,在提出英语专业由4大板块构成的设想的同时,就不得不谈谈后三个板块究竟由谁来教?用汉语还是英语来教?显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采用英语或英汉双语对照来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英语摄入量,使他们的英语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4 新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要有相应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支撑。这就是教材和师资问题。教材是需要具有相应知识的教师来编写的。编写人员可以联合相应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但最终还是要自力更生,因为用英语开设专业的课程最好是英语老师去教。要想用英语教中国文化和人文社科类课程,英语教师的知识面就亟待扩充。
  5 英语专业课程板块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课时和课程的调整问题。我认为,应该把现有的“二外”课时让给中文(特别是古文典籍)和中国文化课程(可用英汉对照)。“二外”可作为选修课处理。(顺便说一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 “二外”,外语教师考研、评职称也要考“二外”。“二外”耗费了多少人的青春时光,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当前在高校中,中文系、外语系界限分明,英语和汉语成了“两张皮”。英语专业的学生汉语水平普遍不高,中国文化底蕴不深,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英语能力(特别是翻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包括教师)提高母语能力远比学习“二外”更有意义。
  
  二、我们知道您是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专家,请您谈谈贵校是如何结合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改革的:具体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据了解,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调研专家组前段时间曾到贵学院调研,并一致认为:贵学院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投资少、效果好,资源整合利用率高,认为贵学院采用的融助学、辅教、测试于一体的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意义。请着重介绍一下贵学院推行的教学模式。)
  
  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自1991年以来进行了三轮改革。第一轮改革(1991-1997) 旨在“建立一个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CET-4考试的通过率 ;第二轮改革(1998-2002)进行了 “分级、分类素质教育模式”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扩招带来的师资短缺和学生水平差距拉大的问题,体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有机结合,第三轮改革(2003-目前)是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的“基于多媒体/网络现代技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改革”。三轮改革可以概括为“目标管理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即每轮改革都有既定的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对人员、观念、资源、利益等基本要素进行目标驱动、目标监控、目标验收的管理。运用组织管理学的原理,把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影响教学的因素分为两大部分 :一、教学因素(包括教学大纲制定的时代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材选用的适当性、教学方法、手段的先进性);二、非教学因素(包括班级组合与师资力量搭配的合理性、教与学双方积极性、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大学英语与学生所在院系配合的密切性与教学主管部门关系的协调性)。
  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是按照教育部教改精神,根据本校“校情”,结合前两轮改革经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多方位探索新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运行机制,建立一个“指令性”教学与“指导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限于篇幅,这里列出改革的主要内容:
  自主研发网络教学平台(见图1)
  完善课程体系,建立五个课程模块(见图2)
  建立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见图3)
  构建多通道英语学习环境(见图4)
  


  实施新的评估办法加强教学过程监控
  常设教改管理与保障机制 (见图5)
  我想补充介绍一下我们在第二轮的改革“——分级、分类、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一些特点,因为现在的改革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其中一些做法可供别的学校参考。
  1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既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又考虑到了大众化教育的要求。
  2符合社会对人才外语能力的多元化要求,注重学生外语的能力倾向,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尽快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选修分方向的课程,按照个性化发展。
  3 更新了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大学外语不仅仅以教会外语为目的,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增强了课文内容的多科知识性,加强了中外文化对比,使学生不仅学外语,还通过外语课学到了其他学科知识,做到文理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4根据课型的性质和要求, 实行大、中、小班三种排课方法, 缓解了高校扩招带来的外语教师人手不足的困难。
  大、中、小班结合这个方法其实已沿用了十多年。很多人认为英语教学不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人多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小班授课,但现实情况是老师很少,学生很多。我们的做法通常是小班安排上精读课(现在叫“综合英语”),人数大概控制在40人以内。听力和泛读课采用中班的形式,通常是3-4个班一起,因为像听力这种课型,一个老师带40名学生跟带100名学生,教学效果差别不大。大班则大多采用讲座的形式。小班和中班基本上都只安排一个老师,而大班则安排4-5个老师。这样做既可以节省人力,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优秀教师资源能实现共享,同时,对学生也比较公平。
  我们目前所取得的成果都有赖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很多时候有很多想法都是从一线老师所提的意见里面来的。比方说听课,我们搞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以及开展老师间相互听课。一开始,老师们也是不大愿意,觉得自己万一讲不好很没面子,这时候有老师提议说,让大家在听课的时候不准谈缺点,只准找优点。我觉得这提议很好就采纳了。这种做法的最大的好处是消除了老师们的思想顾虑,而且把每一位老师的优点找出来,汇总到一起就成了大家的优点。尽管现在经常提倡要换位思考,但我个人觉得这种提法不一定合理。作为领导,我可以换到老师的位置上来思考,因为我当过老师,但要求老师也换到领导的位置来思考就不大合理,因为老师没当过领导,他/她不一定能从领导的角度来看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我对老师始终都抱着宽容的心态。
  5处理好CET-4/6统考和在外语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级分类教学, 低起点的学生在两年内大部分顺利通过国家CET-4统考,高起点的学生可以提前通过CET- 4/6, 并多学数门高级课程。
  
  三、你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改革道路上的困难,肯定是存在的。我觉得做任何一个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念问题。然后要做好教师工作。我们成立了一个类似于“改革先锋队”的小组,由小部分积极性高的老师牵头,让他们先做出些成绩来,再带动其他教师。还要做学生工作,这个过程中也有遇到不少阻力。譬如,我们要求学生晨读。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让各学院和相关学生部门的领导牵头,辅导员负责帮我们组织学生。但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意见比较大,一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二是觉得影响他们早锻炼。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但书还是要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晨读的好处,我利用校报让学生分成赞成派和反对派在上面开展讨论:晨读有什么好处,这种方式究竟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渐渐地,还是赞成的占了大多数。再加上在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发现确实有帮助,于是晨读便慢慢地转变成了自觉的行为。
  此外,还有经费上的问题,据我了解这也可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行网络教学后,老师所下的很多功夫不是表现在课堂上,而是在课前准备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上。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在对老师课时的认定以及酬金发放的方式、标准上作相应调整。我们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立项的资金,年终拨款和鼓励老师参加学校举办的课件比赛等几种途径来保证老师的积极性。
  
  四、请谈谈您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据我们了解,您一直都特别提倡在外语教学中突出中外文化对比,兼顾通识教育。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强调这两点吗?您是如何在办学、教学上贯彻您的这一理念呢?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应拓宽课程功能,不仅学语言,还要学文化,同时还可以以英语为载体兼顾通识教育。具体的做法就是构建“三套车”式的教学模式。“三套车”,简而言之,就是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外语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多学科知识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因此,这三种功能都和素质教育相关。
  英语是跨文化交际的工具,交际的内容要体现出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交际的双方要“互通有无”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运用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知识了解不够,也不会用英语进行表达。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英语教学对外国文化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自身文化的重视。比如,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词汇表中有“刀”有“叉”,却没有“筷子”和“孔子”,也缺少“普通话”、“汉字”这些表达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英文单词。大学英语教材也存在上述缺陷,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普遍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尽可能做到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营养平衡”,从而提高用英语进行中外文化双向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把培养学生热爱母语文化的意识作为课程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外语教学历来强调其教育功能。教学和教育之间有互通性,但并不等同。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习者掌握这门语言。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如果学生学好了英语,反而看不起自己的母语文化。那只能说我们教学成功了,但教育却失败了。中国改革开放,加入WTO,不仅在经济上要获得双赢,文化上也要取得双赢。如果只强调英语语言和欧美文化的教学,忽视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教学,有可能使学生“数典忘祖”,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爱国意识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一项任务十分必要。
  几年前,我主编了一套教材《阅读大观》(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语言是载体,好比是一辆车。如果用它运载垃圾,路人会掩鼻而走;如果用它运载普通的货物,那也引不起路人的兴趣;然而,如果用它运载鲜花,路人会引颈观望。让我们以英语为载体,运载古今中外文化科学知识的鲜花,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他们在吮吸知识芳香的时刻,也汲取着英语的营养……”这段话本意是强调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元素。把外语教学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过渡到外语训练和文化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路子上来。本教材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宗教、音乐、美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环境保护,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题材,如:体育、校园生活、爱情与性教育等。题材文理兼蓄,既探及历史渊源,又反映最新发展,使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了解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这套教材的另一个特征是考虑中外文化对比,使外语教学内容不仅体现出对西方文化的诠释,也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传播。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增强了对中外文化的双向了解,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使外语交流有了物质基础,真正能把英语作为交际的工具。这套教材也试图通过题材的扩充带动学生词汇量的增加。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的提高,拉动了阅读量的增加,最终也扩大了词汇量。
  “三套车”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以话题为中心”,采用“任务教学法”。学生学了某一个话题或学科基础知识之后,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的实际,通过个体或小组活动用英语完成某项任务或设计。在此过程过,学生增强了动手、动口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联系实际、参与其中的学习方法体现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五、听说您的兴趣广泛,尤其在歌唱方面特别出色,是有名的“男高音”,对人生充满了激情。您认同这样的评价吗?请简要谈谈您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年轻教师的建议。
  
  哦,我是“男中音”,不是“男高音”。唱歌是我的业余爱好,顺便炫耀一句,我今年五月在南京地区高校日本歌谣大赛中用日语演唱“北国之春”获得特等奖。其实,外语教师中艺术人才大有人在,加强艺术修养对外语教学很有帮助。英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一些基本原则完全
其他文献
摘要:外语学习者话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课堂话语互动是习得话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国外话语研究领域的理论及外语教学的成果和国内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进行课堂话语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课堂话语互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最后,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尝试提出协商式的课堂话语互动模式。  关键词:课堂话语 ;话语能力 ;互动 ;协商式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如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充分、角色分工不均、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以及教师评价不全面等现象,对此,笔者就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提高自身素质与合作学习能力以达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低效现象 ;解决策略  
期刊
摘要: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英语语词,指出英语语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文化理据。心理联想是构建英语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依据,显性或隐性的呈现方式是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特点,人们对语词文化理据的解读是以其对语言文化系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  关键词:语词;文化理据;心理联想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7-4  
期刊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空缺现象。本文旨在从翻译的本质出发,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词义空缺现象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翻译本质 ;英汉互译 ;词义空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8-3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roc
期刊
1. 剑桥校长谈理想学生:要像金庸一样疯  到剑桥留学,无疑是很多有意出国深造的学子的梦想。那么,是否一定要是中国一流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到剑桥继续深造呢?面对这个问题,剑桥大学理查德校长给出了一个委婉的答案:“剑桥只招收最聪明的学生。既然他很聪明,那么他的学术背景就一定要过硬。”  不过,理查德强调,要成为剑桥的学子,不但要聪明,而且一定要十分有趣。“相信我,剑桥的中国留学生是整个大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本文从如何导入、开展和延伸课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0-0026-3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different effective ways in English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国内访问学者,笔者观摩导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旁听导师的英语教育专题课程和公开讲座,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并撰写论文,与导师谈经论道感悟人生等,在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进步。这说明了国内访问学者的培养模式是高校青年教师有效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国内访问学者;青年教师;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可表示职业身份,也可表示行为动作。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句子中的理解及翻译。  关键词:名词;动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0-0049-3  Abstract: In differ
期刊
不管是在哪里,五月的天空都是阳光明媚,大自然到处万象更新,生机勃勃。对大自然来说五月是生机蓬勃的开始:花开得艳美,树长得翠绿,空气也清新。对美国大学校园来讲却是紧张学期的结束和毕业典礼的举行之日。一般从五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始,各个大学就相继举办盛大的毕业典礼(commencement)。典礼的主要部分都是在星期六举行,大约会持续近一天的时间。有的学校的毕业典礼一年只有一次,一次可能就有几千名毕业生参
期刊
摘要:我国文学翻译历史悠久,翻译文学在我国民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新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国文学输入了新思想、新观念 ;展现了文学新天地,引进了新文风和创作手法 ;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 ;促进了汉语变革。  关键词:翻译文学 ;中国文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6-0044-3    Abstra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