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高等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如何加强这些公益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学校师生和社会服务,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的体育场馆经营及开放现状,讨论在全民健身大潮中,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通过怎样的运营模式,实现社会与高校的互惠。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场馆 运营与管理 探索
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是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具有很明确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完成大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群众体育等,管理及经营不能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模式而进行所谓的自我管理、自主经营。
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及主要特征
高校现行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有: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学校资产(或后勤、工会)部门集体管理;个人管理。运营模式有:学校完全开放服务;个人或集体承包经营;部门服务与经营。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经营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场地的布置、器材的调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都离不开专业知识。而高校体育场馆的最大功能和任务应该是为学校的体育教学、群众体育、运动队训练服务,其次才是经营和对社会体育服务。尽管体育部门管理和经营高校体育场馆有着相对的优势,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所实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对于管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明显缺乏知识、人才和经验;其次,体育部门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因为有教学和其他工作,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做基础,势必影响体育的社会效益的实现。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中,目前大多数是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但其正逐步被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体育经营部门都想方设法,在尽可能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经营者还必须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唯有服务对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多产业结构的运营模式
(一)整合资源多项服务经营
在体育项目的经营上,随着社会信息越来越丰富,世界体育信息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体育项目的追求也随之变化多端。一些新型的西方体育项目或是一些传统的民族项目越来越收到年轻人的青睐,如跆拳道、防身技术、轮滑运动及多样的球类项目等。为此在项目开发中充分调动已有师资资源,进行有偿的开发,或是主动积极吸收一些新型项目进行开发运用,吸引消费者。而在经营模式上,学校体育场馆部门可以整合已有的场地、器械、师资等资源,进行一些俱乐部项目的开发经营,也可以进行部分场地出租的经营方式,外租给各种机构单位进行体育赛事的承办等,获取经营利益。此外,除了进行一些运动方式或是场地的经营之外,还可以开发一些连带性的产品,如体育服饰、运动器械、运动饮食等,扩大经营范围,丰富经营内容。
(二)在体育场馆的构建中进行长远目标的策划场地设施建设要有卓见性
在场馆的建设当中,我国很多高校或许都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合理,至少存在着在场地经营改革中场地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在学校场馆的建设上,很大程度上是高层领导的意见,尽管他们在管理决策上具有较高的能力,但是或许他们缺少体育运动的专业性知识,或许存在一定程度上经营考虑的欠缺,致使新建设的场地缺乏长远的经营能力。体育运动有着它特有的特征,每一个项目场地有着它特有的要求,同时要满足市场经营的话,更需要高标准的专业要求。同时,为此,在场馆建设的规划中,要进行长远的投资规划,具有强劲的服务理念,使场馆设施能充分得到长久运用。
(三)以自主发展为主以与外界合作发展为辅的合作发展战略
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刚刚改革起步时期,利用自身的场地设施和人力资源进行自主经营发展和与外界机构进行合作发展相结合的运营战略将会是目前较为稳健的一种运行模式。现在部分高校已实行了对外开放的经营模式,在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经营,开发运营项目,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而目前与外界发展上合作较为简单,仅限于企业广告赞助。如今在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场馆实行与外界的合作,与专业的体育运营结构合作,实现承包责任制获取最大利益。可见,在与外界发展合作上,我国高校可以尝试性的与专业体育经营商家进行一些合作逐渐探寻,实行委托管理制,寻求一套最有利发展的经营方式。或是与社区进行联营,建立高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机制,积极探索高校资源开放的多样形式和途径,创造出高校资源开放、整合的特色,提高高校体育资源使用率。
参考文献:
[1] 汪秋俊.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探索[J].市场透视.2008.503(44):10-11.
[2] 刘继志.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探索[J].市场透视.2009.5l2(l):18-19.
[3] 谢成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26-28.
摘 要 高等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如何加强这些公益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学校师生和社会服务,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的体育场馆经营及开放现状,讨论在全民健身大潮中,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通过怎样的运营模式,实现社会与高校的互惠。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场馆 运营与管理 探索
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是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具有很明确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完成大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群众体育等,管理及经营不能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模式而进行所谓的自我管理、自主经营。
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及主要特征
高校现行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有: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学校资产(或后勤、工会)部门集体管理;个人管理。运营模式有:学校完全开放服务;个人或集体承包经营;部门服务与经营。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经营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场地的布置、器材的调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都离不开专业知识。而高校体育场馆的最大功能和任务应该是为学校的体育教学、群众体育、运动队训练服务,其次才是经营和对社会体育服务。尽管体育部门管理和经营高校体育场馆有着相对的优势,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所实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对于管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明显缺乏知识、人才和经验;其次,体育部门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因为有教学和其他工作,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做基础,势必影响体育的社会效益的实现。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中,目前大多数是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但其正逐步被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体育经营部门都想方设法,在尽可能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经营者还必须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唯有服务对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多产业结构的运营模式
(一)整合资源多项服务经营
在体育项目的经营上,随着社会信息越来越丰富,世界体育信息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体育项目的追求也随之变化多端。一些新型的西方体育项目或是一些传统的民族项目越来越收到年轻人的青睐,如跆拳道、防身技术、轮滑运动及多样的球类项目等。为此在项目开发中充分调动已有师资资源,进行有偿的开发,或是主动积极吸收一些新型项目进行开发运用,吸引消费者。而在经营模式上,学校体育场馆部门可以整合已有的场地、器械、师资等资源,进行一些俱乐部项目的开发经营,也可以进行部分场地出租的经营方式,外租给各种机构单位进行体育赛事的承办等,获取经营利益。此外,除了进行一些运动方式或是场地的经营之外,还可以开发一些连带性的产品,如体育服饰、运动器械、运动饮食等,扩大经营范围,丰富经营内容。
(二)在体育场馆的构建中进行长远目标的策划场地设施建设要有卓见性
在场馆的建设当中,我国很多高校或许都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合理,至少存在着在场地经营改革中场地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在学校场馆的建设上,很大程度上是高层领导的意见,尽管他们在管理决策上具有较高的能力,但是或许他们缺少体育运动的专业性知识,或许存在一定程度上经营考虑的欠缺,致使新建设的场地缺乏长远的经营能力。体育运动有着它特有的特征,每一个项目场地有着它特有的要求,同时要满足市场经营的话,更需要高标准的专业要求。同时,为此,在场馆建设的规划中,要进行长远的投资规划,具有强劲的服务理念,使场馆设施能充分得到长久运用。
(三)以自主发展为主以与外界合作发展为辅的合作发展战略
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刚刚改革起步时期,利用自身的场地设施和人力资源进行自主经营发展和与外界机构进行合作发展相结合的运营战略将会是目前较为稳健的一种运行模式。现在部分高校已实行了对外开放的经营模式,在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经营,开发运营项目,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而目前与外界发展上合作较为简单,仅限于企业广告赞助。如今在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场馆实行与外界的合作,与专业的体育运营结构合作,实现承包责任制获取最大利益。可见,在与外界发展合作上,我国高校可以尝试性的与专业体育经营商家进行一些合作逐渐探寻,实行委托管理制,寻求一套最有利发展的经营方式。或是与社区进行联营,建立高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机制,积极探索高校资源开放的多样形式和途径,创造出高校资源开放、整合的特色,提高高校体育资源使用率。
参考文献:
[1] 汪秋俊.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探索[J].市场透视.2008.503(44):10-11.
[2] 刘继志.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探索[J].市场透视.2009.5l2(l):18-19.
[3] 谢成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