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能培训评选吗?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前不久,参加叶圣陶研究会南京分会成立大会。民进省委主委、省叶研会会长朱晓进在讲话中提到对培养“人民教育家”的看法,但他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展开。会议结束时,我向他询问相关情况。他说,省里为了在中小学中培养一批人民教育家,邀请了包括他在内的一批大学教授搞了个培训专家组。他说,不少培训对象并不关心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只是要求专家辅导他们写论文。对比,朱教授颇有感慨地说:“这怎么行呢?评人民教育家只是靠论文吗?我觉得这个做法有问题,所以我后来就退出了,不去了。”我为朱教授的退出叫好!好就好在尊重教育规律,好就好在不助推浮躁。
  谁也没有给“人民教育家”下过定义。在我的印象中,能被称为教育家,都不是评选出来的,都是经受了长期实践检验而被社会公认的,有的甚至死后才被人们确认。比如陶行知,死后被赞颂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是如此。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能被称为教育家的,也不过几十人。放眼全球,近二百年来,欧美各国,每个国家也就只有几位教育家。而我们竟能在几年内批量生产教育家,堪称“世界之最”。
  現如今,评各种称号,大有蔚然成风之势。拿江苏来说,评了特级教师,又评江苏省名师。特级教师还不算名师吗?似乎特级教师太多了,也不值钱了,于是又评“人民教育家”。据说,这是为了调动广大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性真能靠头衔就能调动吗?各地被选送来参加培训的校长、教师,有的确有实实在在的业绩,而有的仅有虚名。前年,我在浙江举办的浙派教学观摩研讨会的邀请名单中,居然看到一位江苏教师的头衔是“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真让我感到吃惊 。这位仁兄也太不要脸了,“培养对象”也能当头衔吗?
  真正的教育家决不是由几个人评出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所以被称为“家”,是因为他唱的戏多,又唱得好。教育家应该有自己独特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有系统而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且其理念和教法经多年实践检验是正确有效的。他们必须做到:(1)真心热爱教育,为了学生的一生成长甘做无私奉献。(2)扎根基层,带头上好每堂课,实实在在作深入研究。(3)师德高尚,处处垂范,堪为广大教师的榜样。这可能是20年以上甚至是一辈子的事。而眼下,有些人只想用几年时间就成为“人民教育家”,太急切,太肤浅,太功利。我看,能被称作学科教育专家就很不错了。
  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人民教育家”算是“盛名”了吧,但能否“名”“实”相符,应由实践说了算,应由众人说了算。不然,即使评上了,因为帽子太重,会头晕的。
  热爱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这样踏实、勤奋、负责的老师冠之以“优秀教师”是实至名归的,他们永远受人敬重,而不在乎有无“人民教育家”的光环。
其他文献
我们必须放弃“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追求终究是和探索一个新大陆一样,或如佛朗士(Anatole France)所说“灵魂的冒险”一样。如果一个虚怀若谷的,好问的,好奇的,冒险的心智始终保持着探索的精神,那么,知识的追求就会成为欢乐的事情,而不会变成痛苦的工作。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有量度的,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填塞见闻的方法,而實现这种积极的,生长的,个人的欢
期刊
小B子/图    地缚灵是人过吐后,因为余愿未了或有所怨恨,导致灵魂被困缚在断气之地,无法离开。比如牵挂家人者,会一直在家中流连不去;自杀者的地缚灵会不断体验死亡;横死者的地缚灵则会在原地茫然徘徊。因为地缚灵本身因为怨气太深,会以为自己没有过世,所以会一直做着生前习惯的动作和作息。  魔羯座就像地缚灵,因为个性保守,不喜变化,他们的作息空间,通常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工作时问,他们习惯走一样的路、搭
期刊
洗浴室里的手    升上大二时,没抽到宿舍,不得已之下,只好找了两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到外面找房子,找到后来,好不容易三个人都满意了,就住了进来。其实这房子离学校并不近,四周也不是很热闹,但是房子是新的,租金也蛮合理,所以就相中这里。在住进来的头一个多月,啥事都没发生,直到期中考前一天……  当天晚上我为了准备第一天考的两科,直到凌晨两点多还在跟课本讲义奋战。我伸了一下懒腰,看看时钟,便起身准备到
期刊
情人节的拥抱是永恒的    情人节主题:让我拥抱你  恋人端舞之秋  过节过程  “啪!”这是她打的第六个巴掌。  “请让我拥抱你。”我又重复了一遍。每次我都要重复三遍,每次她都只打我一个巴掌,然后说两句神经病就挽着她的密友走掉。  这连续性的事件立刻成为了x大的热门话题,甚至有人把它画成连环画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一道外送的甜点,笑点颇丰。  于是我很难再碰到她了,只要她远远地看见
期刊
杜甫有诗云“丹青不如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赞扬朋友“潜心艺术,不事追名逐利”的高尚,抒发自己“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浩叹和无奈。我们的儒家思想就是这样千百年来告诉读书之人,不要追名逐利,要视富贵“如浮云”。庄子在《逍遥游》中也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告诫人们只有超越了“自我”,没有了“功”“名”,才可庶几成为“至人”“神人”“圣人”。  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于是乎,千百年来,
期刊
提起教师,人们都希望他们学识渊博、道德高尚、乐于奉獻。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种职业,然后才能是一种事业。作为职业,理应追名逐利,作为事业,就需要无私奉献。社会倡导教师要淡泊名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名利”的教师队伍更能造就好的教育,让教师追求“名利”并真实地给予教师“名利”,就是对教育工作的真正承认和表扬。如何正确地看待“名利”?本期专题:教师与“名利”,听一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期刊
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一是生命,二是灵魂。人与人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灵魂与灵魂的关系。  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灵魂与灵魂的关系以发生的频率计,除了老师与学生恐怕是其他行业不能相比的。  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谛听,一颗灵魂与另一颗灵魂的相融。  谛听生命之声、灵魂之音,如没有一颗宁静的心灵,若不站在宇宙的高度,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若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若没有一定的教
期刊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教育的觉醒》等。  很少有人夸平原,为什么,凭什么?  人杰地灵,就是指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平原,一马平川,一览无余,一眼望穿。似乎没有什
期刊
名利一词,让多少英雄身败,令多少美人苟且,古往今来,不胜枚举。所以,自古不仅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警句明训,还有“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的劝世良言。  商人逐利,人们认为这是天性,皆可理解;教师逐利,则被判为道德沦丧,不可理喻。似乎选择教师,就应该选择清贫、选择寂寞,选择苟且一生。作为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其言行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有着直接影响,对其提出更高的行为规范要求,无
期刊
自教师职业诞生以来,曾获得了多个神圣的赞誉。人们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主要是为了彰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地位的重要性;人们把教师比喻成春蚕、蜡烛,主要是为了歌颂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工作无私的奉献。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与教师职业道德捆绑在一起,有的甚至误认为是教师入职的必备条件。教师需要名利吗?教师该如何获得名利?  教师的名利需要辩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