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信息化技术逐步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高校教学模式必须尽快改革,才能满足国家实施“互联网+”等重大战略需求,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校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已有所下降,现如今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渗入高校中,通过文献阅读梳理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初建。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教学 教学效果
一、理论基础
(一)协作学习理论
倡导以小组或团队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该理念强调按照一定的策略将学习者分配到不同协作小组,个体成员将其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通过对话商讨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论证,将小组成果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认知加工学说,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洪流”。该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三)混合式教学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将面对面讲授式课堂和线上学习相结合,借助适当的多媒体技术,提供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资源和活动,从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强调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学习监督和过程调控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式教学评价既要充分体现教师、学习者、同伴等多种角色在评价中的作用,又要将线下团队协作学习活动和成果评价与线上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的优势相结合,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混合式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水平掌握考核,更加强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面对面讲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判。如果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结合的双向或者多向评价,有助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网络环境中的日志记录,(提交日志记录情况、发回帖次数)将线上学习活动和过程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同时,基于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学习者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讨论和线下个别化指导方式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使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活动。[1]
(三)评价内容全面化
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各种纸质测验和线上作业测试,学生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探究学习成果评价及线上讨论和团队贡献、参与度等。评价内容比较全面,全方位评价结果更加有真实性。
(四)评价过程动态化
静态评价难以反映学生长期学习态度和行为等的变化。网上学习平台则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实时采集各种信息,灵活地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动态数据支持,以便了解学习者行为的变化和特点,提供并实施个性化的实时监控与诊断,以有助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与调整,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保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初建
混合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构建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逻辑结构构建指标体系,使评价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清楚。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使混合式教学各个层次的指标参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效的取得。因此,我们小组通过讨论最终得出建立该评价体系的流程大致如下: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文献研究法)、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构建(调查研究法)、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修正与优选(德尔菲法)、混合式教學效果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层次分析法)、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确定。
(一)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的确立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范式,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的评价对象为学生和教师。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不但将学生“线下学习”成绩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而且还将“线上学习”的参与度、积极度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做到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初建
考虑到混合式教学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以及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实际建设情况,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目标分解、调查研究三种构建方法,初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一级指标由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学习效果三个维度构成。而又将一级指标“线上学习”细分为“学生活跃度、互动交流、作业完成情况、资料收集”4个二级指标;“线下学习”细分为“教学内容、教师授课、学习态度、学习氛围”4个二级指标;“学习效果”细分为“课程考核测验、小组总结汇报、课堂回答情况”3个二级指标。
结语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不是一次性建立起来,而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和优化的过程。初建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指标一般存在指标内容重复的情况,如果不对评价指标进行甄别、筛选、对比、归类和合并,就会出现评价指标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现象,而且也不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因此修正调整评价指标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在进行指标优选调整过程中,需要综合权衡各项指标的区分度、重要性和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刘玉梅.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蒲凌,张志宇.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实践探究[J].现代营销.2019(01)
[3]刘紫玉,王赛楠.混合式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
教改项目: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3116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教学 教学效果
一、理论基础
(一)协作学习理论
倡导以小组或团队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该理念强调按照一定的策略将学习者分配到不同协作小组,个体成员将其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通过对话商讨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论证,将小组成果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认知加工学说,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洪流”。该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三)混合式教学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将面对面讲授式课堂和线上学习相结合,借助适当的多媒体技术,提供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资源和活动,从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强调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学习监督和过程调控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式教学评价既要充分体现教师、学习者、同伴等多种角色在评价中的作用,又要将线下团队协作学习活动和成果评价与线上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的优势相结合,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混合式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水平掌握考核,更加强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面对面讲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判。如果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结合的双向或者多向评价,有助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网络环境中的日志记录,(提交日志记录情况、发回帖次数)将线上学习活动和过程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同时,基于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学习者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讨论和线下个别化指导方式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使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活动。[1]
(三)评价内容全面化
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各种纸质测验和线上作业测试,学生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探究学习成果评价及线上讨论和团队贡献、参与度等。评价内容比较全面,全方位评价结果更加有真实性。
(四)评价过程动态化
静态评价难以反映学生长期学习态度和行为等的变化。网上学习平台则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实时采集各种信息,灵活地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动态数据支持,以便了解学习者行为的变化和特点,提供并实施个性化的实时监控与诊断,以有助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与调整,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保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初建
混合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构建需要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逻辑结构构建指标体系,使评价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清楚。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使混合式教学各个层次的指标参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效的取得。因此,我们小组通过讨论最终得出建立该评价体系的流程大致如下: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文献研究法)、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构建(调查研究法)、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修正与优选(德尔菲法)、混合式教學效果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层次分析法)、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确定。
(一)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的确立
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范式,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的评价对象为学生和教师。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不但将学生“线下学习”成绩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而且还将“线上学习”的参与度、积极度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做到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初建
考虑到混合式教学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以及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实际建设情况,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目标分解、调查研究三种构建方法,初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一级指标由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学习效果三个维度构成。而又将一级指标“线上学习”细分为“学生活跃度、互动交流、作业完成情况、资料收集”4个二级指标;“线下学习”细分为“教学内容、教师授课、学习态度、学习氛围”4个二级指标;“学习效果”细分为“课程考核测验、小组总结汇报、课堂回答情况”3个二级指标。
结语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不是一次性建立起来,而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和优化的过程。初建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指标一般存在指标内容重复的情况,如果不对评价指标进行甄别、筛选、对比、归类和合并,就会出现评价指标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现象,而且也不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因此修正调整评价指标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在进行指标优选调整过程中,需要综合权衡各项指标的区分度、重要性和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刘玉梅.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蒲凌,张志宇.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实践探究[J].现代营销.2019(01)
[3]刘紫玉,王赛楠.混合式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
教改项目: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