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考;古诗文阅读;新课标;体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81—01
一、新课标在古诗文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对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其一、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其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其三、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2013—2015年全国卷II古诗文试题的变化
近三年的全国卷II古代诗文阅读试题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文言文阅读部分,几乎每年都有新的题型出现。名篇名句默写方面比以往也有了新的变化。其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变化,2014年第5小题文言断句题替代了2013年第5小题的筛选信息题;2015年用第5小题文化常识题替代了2013、2014年的第4小题的文言实词题,并且把文言断句题放在第4小题位置,把文化常识题放在第5小题位置。由此可见文言实词题和信息筛选题已经不再以客观题的形式单独考察。在名篇名句默写方面,从2014年开始变传统的上下句填空题型为情景理解题型。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2013年无注释,2014、2015均有注释,且2014年是两首诗歌材料,第9小题涉及到对比阅读。因此,我们不难发现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古诗文试题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三、近三年全国卷II古诗文阅读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全国卷II语文试题在命制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2013—2015年全国卷II古诗文阅读在选材方面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浅易”原则。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文言文在材料选择上有四方面的特点:在语言方面,都是常用词和常用句式,即使有生僻字也不影响答题;在体裁方面,都是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在内容方面,脱离相关背景也能读懂;在篇幅方面,选文都在600字左右。由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文言文在选材上符合新课标中的“浅易”原则。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诗歌在材料选择上都是近体诗(唐诗两首,宋诗两首)。2013年和2015年选了律诗,2014年选了两首绝句。律诗和绝句无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广为人们所熟悉,且它们相比其他诗歌要简单、易懂。所以说“浅易”要求在诗歌材料选择上得到体现。至于2013—2015年全国卷II中的名篇名句默写均是教材中规定的必背篇目(其中高中教材中两篇,初中教材中一篇),更是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浅易”原则。
2013—2015年全国卷II古诗文阅读在考点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在客观题方面,2013年的文言实词题、筛选信息题、概括分析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正是对新课标中“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要求的体现。2014年和2015年的文言断句题,则体现了新课标中“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的要求。2015年出现的新题型—文化常识题型,以及2014、2015年诗歌阅读中出现的注释,无疑体现了新课标中“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这一要求。在主观题方面,文言文翻译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以及学生平时课堂上对文言知识积累掌握的考查,因此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能体现新课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要求。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阅读在考点方面比较稳定,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对新课标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以及“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的突出体现。至于名篇名句默写显然是对新课标中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体现。总之,高考中对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文能力的考查,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81—01
一、新课标在古诗文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对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其一、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其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其三、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2013—2015年全国卷II古诗文试题的变化
近三年的全国卷II古代诗文阅读试题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文言文阅读部分,几乎每年都有新的题型出现。名篇名句默写方面比以往也有了新的变化。其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变化,2014年第5小题文言断句题替代了2013年第5小题的筛选信息题;2015年用第5小题文化常识题替代了2013、2014年的第4小题的文言实词题,并且把文言断句题放在第4小题位置,把文化常识题放在第5小题位置。由此可见文言实词题和信息筛选题已经不再以客观题的形式单独考察。在名篇名句默写方面,从2014年开始变传统的上下句填空题型为情景理解题型。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2013年无注释,2014、2015均有注释,且2014年是两首诗歌材料,第9小题涉及到对比阅读。因此,我们不难发现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古诗文试题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三、近三年全国卷II古诗文阅读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全国卷II语文试题在命制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2013—2015年全国卷II古诗文阅读在选材方面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浅易”原则。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文言文在材料选择上有四方面的特点:在语言方面,都是常用词和常用句式,即使有生僻字也不影响答题;在体裁方面,都是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在内容方面,脱离相关背景也能读懂;在篇幅方面,选文都在600字左右。由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文言文在选材上符合新课标中的“浅易”原则。2013—2015年的全国卷II诗歌在材料选择上都是近体诗(唐诗两首,宋诗两首)。2013年和2015年选了律诗,2014年选了两首绝句。律诗和绝句无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广为人们所熟悉,且它们相比其他诗歌要简单、易懂。所以说“浅易”要求在诗歌材料选择上得到体现。至于2013—2015年全国卷II中的名篇名句默写均是教材中规定的必背篇目(其中高中教材中两篇,初中教材中一篇),更是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浅易”原则。
2013—2015年全国卷II古诗文阅读在考点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在客观题方面,2013年的文言实词题、筛选信息题、概括分析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正是对新课标中“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要求的体现。2014年和2015年的文言断句题,则体现了新课标中“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的要求。2015年出现的新题型—文化常识题型,以及2014、2015年诗歌阅读中出现的注释,无疑体现了新课标中“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这一要求。在主观题方面,文言文翻译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以及学生平时课堂上对文言知识积累掌握的考查,因此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能体现新课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要求。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阅读在考点方面比较稳定,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对新课标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以及“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的突出体现。至于名篇名句默写显然是对新课标中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体现。总之,高考中对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文能力的考查,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