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录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已无法满足企业提高效率的需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来代替手工记账。那么怎样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至今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现实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普遍要求,是中职学校本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广泛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学既不同于会计学科教学,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侧重于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给学生讲解会计理论方面的内容,至于计算机知识、会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等操作实践性技巧的内容是实践环节的事,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指导严重脱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以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缺乏与具体会计软件操作使用上的衔接;要么以讲授某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为主要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还有的以讲授程序编写或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会计的内容少之又少。这种不同课程之间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差的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正确。而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问题,也会导致教学内容深浅程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能力本位不突出, 仍以学科为体系, 知识为本位, 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系统操作水平培养不够, 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专业理论偏深, 知识陈旧, 跟不上财经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由于专业课程的實践环节跟不上, 职业技能的训练力度不够, 影响了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部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必要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不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需要, 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会计电算化原理涉及较多计算机知识,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原理讲授的内容本来就枯燥而抽象,尤其是会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部分。但不少中职学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采取简单的课堂讲授,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原理,久之也就丧失兴趣,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而电算化实务部分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
4.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软件不断的发展, 已逐步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在很多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自然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瓶颈。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帮助学生打好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的应用技能。中职校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掌握会计软件的实用型人才。学生经过培养后,应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般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能够对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初步具备自学应用各种会计软件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换句话说,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质上是会计工作,只不过借助了计算机这种手段而已。只有具备了计算机和会计两方面知识的人员,才能适合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包括计算机内容,更要包括会计内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在于怎样将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很好地衔接起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之前,首先把会计专业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学深、学透, 把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做到浅显易懂、牢固掌握, 同时也为今后的会计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能仅仅只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的教学。中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因此,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应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为一门会计专业课而不是计算机专业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教学应以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为主要内容,而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既然中职学校已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会计电算化实用人才,即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所需要掌握会计软件实用技能的会计人员,那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就应该着重讲解及流程,关键是原理要讲透,而不能硬性按流程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懂得每一步骤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才能记得牢靠,也才是真正掌握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目的,也才能在掌握一种财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对其他财务软件也会用同样的原理去操作。
3.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应摒弃传统的“知识靠教师传授”的观念,改为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做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在初步演示讲解完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同学分别轮换充当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完成指定的会计业务。业务处理任务完成之后,再分小组归纳总结学习心得与操作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把一整套手工处理的会计业务资料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势,教學中的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部分,应尽量采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对信息社会发展的积极反映,改变了传统的粉笔 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传统方式下难于表达的图形、事物等,借助于多媒体,立体、动感、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既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环节,应建设专用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如果教师本人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答复,就会造成实训课程效率不高。
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精通会计,又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同时教师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了解各行各业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情况,以及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运用到的模块是哪些,以便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把相关教师安排到企业兼职实习,这样可以拓宽财会教师的知识层面,提高教师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给教师举办财务软件知识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实践教学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选用教学软件时能随着企业会计软件的升级而选用高版本的教学软件,从而能使教学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适应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要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任课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人才市场,转变教学观念,根据课程的目标定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牢牢把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为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录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已无法满足企业提高效率的需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来代替手工记账。那么怎样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至今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现实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普遍要求,是中职学校本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广泛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学既不同于会计学科教学,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侧重于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给学生讲解会计理论方面的内容,至于计算机知识、会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等操作实践性技巧的内容是实践环节的事,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指导严重脱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以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缺乏与具体会计软件操作使用上的衔接;要么以讲授某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为主要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还有的以讲授程序编写或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会计的内容少之又少。这种不同课程之间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差的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正确。而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问题,也会导致教学内容深浅程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能力本位不突出, 仍以学科为体系, 知识为本位, 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系统操作水平培养不够, 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专业理论偏深, 知识陈旧, 跟不上财经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由于专业课程的實践环节跟不上, 职业技能的训练力度不够, 影响了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部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必要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不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需要, 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会计电算化原理涉及较多计算机知识,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原理讲授的内容本来就枯燥而抽象,尤其是会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部分。但不少中职学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采取简单的课堂讲授,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原理,久之也就丧失兴趣,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而电算化实务部分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
4.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软件不断的发展, 已逐步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在很多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自然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瓶颈。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帮助学生打好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的应用技能。中职校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掌握会计软件的实用型人才。学生经过培养后,应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般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能够对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初步具备自学应用各种会计软件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换句话说,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质上是会计工作,只不过借助了计算机这种手段而已。只有具备了计算机和会计两方面知识的人员,才能适合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包括计算机内容,更要包括会计内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在于怎样将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很好地衔接起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之前,首先把会计专业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学深、学透, 把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做到浅显易懂、牢固掌握, 同时也为今后的会计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能仅仅只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的教学。中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因此,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应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为一门会计专业课而不是计算机专业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教学应以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为主要内容,而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既然中职学校已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会计电算化实用人才,即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所需要掌握会计软件实用技能的会计人员,那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就应该着重讲解及流程,关键是原理要讲透,而不能硬性按流程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懂得每一步骤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才能记得牢靠,也才是真正掌握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目的,也才能在掌握一种财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对其他财务软件也会用同样的原理去操作。
3.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应摒弃传统的“知识靠教师传授”的观念,改为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做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在初步演示讲解完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同学分别轮换充当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完成指定的会计业务。业务处理任务完成之后,再分小组归纳总结学习心得与操作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把一整套手工处理的会计业务资料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势,教學中的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部分,应尽量采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对信息社会发展的积极反映,改变了传统的粉笔 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传统方式下难于表达的图形、事物等,借助于多媒体,立体、动感、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既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环节,应建设专用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如果教师本人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答复,就会造成实训课程效率不高。
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精通会计,又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同时教师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了解各行各业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情况,以及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运用到的模块是哪些,以便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把相关教师安排到企业兼职实习,这样可以拓宽财会教师的知识层面,提高教师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给教师举办财务软件知识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实践教学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选用教学软件时能随着企业会计软件的升级而选用高版本的教学软件,从而能使教学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适应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要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任课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人才市场,转变教学观念,根据课程的目标定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牢牢把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为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