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学习就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炼和整理策略,增强学生对策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真实学习;感悟体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二)”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作为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很多教师反映课堂教学不好把握:过于关注“解决问题”,一不小心上成单纯的解题训练课;过于关注“策略”,生搬硬套,流于形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与学的度不好拿捏.
小學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对本课内容而言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炼和整理策略,增强学生对策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感受从条件想起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想起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并能熟悉策略的操作技法去解决问题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条件想起,放手先行
教学片段一
教师出示情境图.
师:图中有一些条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绿花多7朵,蓝花有16朵.
师:你能看出哪些花的数量之间是有关系的?有什么关系?
生1:绿花和黄花的数量之间有关系: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生2:红花和绿花的数量之间也有关系:红花比绿花多7朵.
师:刚刚我们读懂了条件,从条件中我们看出绿花、黄花和红花三种花的数量之间是有关系的,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吗?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画一画,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活动)
师:说说是怎么表示的?学生介绍:
①画实物图、②条形图、③线段图……
在学生介绍线段图的方法时,根据学生的描述在课件上演示线段图的生成过程.
师:你觉得用线段图的方式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怎么样?
生1:简单、方便.
生2:数量之间的关系看得很清楚.
师:你能只看线段图再来说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吗?试一试.
学生积极举手,能完整地描述条件.
师:三种花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画出来以后就更清楚了,根据这些条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呢?(板书:解决问题)
生1:黄花有多少朵?红花有多少朵?
生2:一共有多少朵花?
生3:红花比绿花多多少朵?
……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这些条件都能解决吗?先来算算红花有多少朵?
(生汇报根据哪些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对解题的作用与影响,就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梳理条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开始.例题中已知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十分清晰,学生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时,首先,需要在已知的条件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发现两个有关联的条件在一起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再选择两个有关联的已知量又可以获得新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从条件想起的实质.教学中只出示条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直观方式表示三种花数量之间的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和已有经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然感受出线段图简单清晰的特点,明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将条件进行组合自然地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优势.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教学片段二
小组内交流后.
师:你是怎样求出红花有多少朵的?
生1:我是根据绿花有12朵和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的朵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12×2=24(朵),24 7=31(朵).
生2:我是看线段图,先直接算出红花比绿花多的朵数,再用绿花的朵数加上红花比绿花多的朵数算出红花的朵数:12 7=19(朵),12 19=31(朵).
师:他的方法大家明白吗?(指线段图)他是先看出了红花直接比黄花多了这一段,也就是先求出了红花比绿花多12 7=19(朵),再用绿花的朵数加上这段就是红花的朵数了.这名同学真厉害!看来线段图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顺利地解决问题的?
(课件演示回放)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全班交流.
生1:我们先读题.
师:读题,先把题目的意思读懂.(板书:读题)
生2:接着我们画线段图.
师:画线段图是为了什么?没错,弄清条件中蕴含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画图.)
生3: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看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生4:最后,我们就列算式解决问题了.(板书:列式.)
……
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从这些条件想起,选择有关联的条件求出新的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解决上,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的活动后还要通过回顾了解自己解决问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还要感受到内在策略的运用、从条件想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提炼,从而认识到从条件想起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对比反思,加深体验
课件演示线段图中条件的变化: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比黄花少7朵.
师: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红花比黄花少7多了.
师:你能求出现在红花有多少朵吗?
同桌交流,列式口答.
……
出示对比图:
师:比一比上面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求出红花的朵数.
生2:第三个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
师: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看清条件和问题,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
策略的形成绝对不是平铺直叙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感悟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并丰富.例题之后的改题,让学生体会到条件的变化,两题的解答过程进行对比,反思后再次,明确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所用的策略都是从条件想起,选择的条件不同得到的新条件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价值推向普遍,加深体验.
四、建立模型,提升经验
游戏:条件接龙.
出示三个条件:① 婴儿有305块骨头;② 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③ 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一个两步计算的數学问题吗?
全班交流.
生:根据“婴儿有305块骨头”和“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可以先求出儿童有多少块骨头.再根据求出的“儿童有217块骨头”和第三个条件“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可以求出成人有多少块骨头.
师:你看懂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吗?
生:从条件想起,选择有关联的条件求出新的条件,再看新的条件和其他条件有什么关联,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事先准备学习袋,学生在小组内活动.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经验和认知的习得上.实质上在新授和练习中学生已经在不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了,“条件接龙”旨在用直观的思路流程图再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清晰自己建立的模型,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远.“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只是小学阶段策略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来说,真实的学习过程,除了数学知识和经验本身,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我想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的所在吧.
【关键词】真实学习;感悟体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二)”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作为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很多教师反映课堂教学不好把握:过于关注“解决问题”,一不小心上成单纯的解题训练课;过于关注“策略”,生搬硬套,流于形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与学的度不好拿捏.
小學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对本课内容而言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炼和整理策略,增强学生对策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感受从条件想起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想起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并能熟悉策略的操作技法去解决问题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条件想起,放手先行
教学片段一
教师出示情境图.
师:图中有一些条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绿花多7朵,蓝花有16朵.
师:你能看出哪些花的数量之间是有关系的?有什么关系?
生1:绿花和黄花的数量之间有关系: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生2:红花和绿花的数量之间也有关系:红花比绿花多7朵.
师:刚刚我们读懂了条件,从条件中我们看出绿花、黄花和红花三种花的数量之间是有关系的,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吗?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画一画,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活动)
师:说说是怎么表示的?学生介绍:
①画实物图、②条形图、③线段图……
在学生介绍线段图的方法时,根据学生的描述在课件上演示线段图的生成过程.
师:你觉得用线段图的方式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怎么样?
生1:简单、方便.
生2:数量之间的关系看得很清楚.
师:你能只看线段图再来说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吗?试一试.
学生积极举手,能完整地描述条件.
师:三种花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画出来以后就更清楚了,根据这些条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呢?(板书:解决问题)
生1:黄花有多少朵?红花有多少朵?
生2:一共有多少朵花?
生3:红花比绿花多多少朵?
……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这些条件都能解决吗?先来算算红花有多少朵?
(生汇报根据哪些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对解题的作用与影响,就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梳理条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开始.例题中已知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十分清晰,学生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时,首先,需要在已知的条件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发现两个有关联的条件在一起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再选择两个有关联的已知量又可以获得新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从条件想起的实质.教学中只出示条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直观方式表示三种花数量之间的关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和已有经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然感受出线段图简单清晰的特点,明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将条件进行组合自然地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优势.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教学片段二
小组内交流后.
师:你是怎样求出红花有多少朵的?
生1:我是根据绿花有12朵和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的朵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12×2=24(朵),24 7=31(朵).
生2:我是看线段图,先直接算出红花比绿花多的朵数,再用绿花的朵数加上红花比绿花多的朵数算出红花的朵数:12 7=19(朵),12 19=31(朵).
师:他的方法大家明白吗?(指线段图)他是先看出了红花直接比黄花多了这一段,也就是先求出了红花比绿花多12 7=19(朵),再用绿花的朵数加上这段就是红花的朵数了.这名同学真厉害!看来线段图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顺利地解决问题的?
(课件演示回放)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全班交流.
生1:我们先读题.
师:读题,先把题目的意思读懂.(板书:读题)
生2:接着我们画线段图.
师:画线段图是为了什么?没错,弄清条件中蕴含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画图.)
生3: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看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生4:最后,我们就列算式解决问题了.(板书:列式.)
……
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从这些条件想起,选择有关联的条件求出新的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解决上,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的活动后还要通过回顾了解自己解决问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还要感受到内在策略的运用、从条件想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提炼,从而认识到从条件想起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对比反思,加深体验
课件演示线段图中条件的变化: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比黄花少7朵.
师: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红花比黄花少7多了.
师:你能求出现在红花有多少朵吗?
同桌交流,列式口答.
……
出示对比图:
师:比一比上面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求出红花的朵数.
生2:第三个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
师: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看清条件和问题,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
策略的形成绝对不是平铺直叙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感悟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并丰富.例题之后的改题,让学生体会到条件的变化,两题的解答过程进行对比,反思后再次,明确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所用的策略都是从条件想起,选择的条件不同得到的新条件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价值推向普遍,加深体验.
四、建立模型,提升经验
游戏:条件接龙.
出示三个条件:① 婴儿有305块骨头;② 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③ 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一个两步计算的數学问题吗?
全班交流.
生:根据“婴儿有305块骨头”和“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可以先求出儿童有多少块骨头.再根据求出的“儿童有217块骨头”和第三个条件“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可以求出成人有多少块骨头.
师:你看懂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吗?
生:从条件想起,选择有关联的条件求出新的条件,再看新的条件和其他条件有什么关联,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事先准备学习袋,学生在小组内活动.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经验和认知的习得上.实质上在新授和练习中学生已经在不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了,“条件接龙”旨在用直观的思路流程图再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清晰自己建立的模型,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远.“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只是小学阶段策略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来说,真实的学习过程,除了数学知识和经验本身,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我想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