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静脉置管术是指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入上腔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技术。我院多为老年患者和癌症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术,而留置导管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现将有关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以来应用深静脉置管患者120例,男性8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0.2岁。其中癌症术后患者53例,其余均为活动不便的老年人。
  1.2 置管材料
  美国ARROW INTERNATIONAL,INC生产的双腔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型号为CS-27702-E。
  1.3 置管部位
  首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次选股静脉。
  2护理
  2.1 置管前心理护理
  术前护士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清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与恐惧,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医护人员顺利完成置管操作过程。
  2.2 置管术中护理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室内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2.3 置管后的护理
  2.3.1预防感染:深静脉置管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而严重的感染可导致败血症。一般是细菌从穿刺点沿导管侵入或无菌操作不严格或从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处进入血液循环而致。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若有红肿应及时更换敷料,增加消毒次数。输液器应在开始输液后24小时内更换,静脉给药、加药口使用前必须用70%酒精消毒,当输液接口不使用时需用肝素帽覆盖所有输入口。监测患者体温,定期进行血培养注意观察全身情况,病室保持清洁、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一次。每周2次更换无菌敷贴和肝素帽,更换敷贴时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棉织透气胶贴,
  2.3.2 导管的护理:导管要固定牢固,用无菌敷贴盖伤口,避免牵拉,防止脱出,昏迷和躁动病人给予适当约束,如有导管脱出,经X线确定不在血管内,应立即给予拔管不可向内送导管。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畅通,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5 U/m1)20ml做冲管、封闭。有堵管倾向者可用尿激酶溶栓。注意用正压封管,封管要严密 常规消毒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好固定,让病人感到舒适,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出院后,若五天内导管未使用应来院重新封管一次。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用力咳嗽等均会造成导管脱出的可能,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认真交接导管的深度,对于不配合或者神志不清的患者给予镇静剂或者适当的约束,一旦发现脱出立即立即给予相应处理。
  3护理体会
  深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上输血、补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的公认的重要诊疗措施,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液速度与量随机可控、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并为临床上进行CVP监测、高价营养的补充、术后化疗、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等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由于穿刺器械材料的改进,穿刺操作技术的简化,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监测、营养支持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深静脉置管保留时间长,临床上一般无堵塞无并发症等症状可长期使用,因此良好的护理防止感染和导管堵塞是保证静脉置管长期使用的关键。建立深静脉通路的护理,减少了静脉穿刺频率,为病人减轻了痛苦,也减少了感染几率,为危重患者紧急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引起患者焦虑、烦躁对护士穿刺技术不满等负性情绪,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可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病情,照顾患者,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因此是抢救危重症、衰竭病人首选的一种治疗手段,对内科危重长期卧床不能活动病人尤为适宜。深静脉置管因其显露清楚,便于护理,不被污染,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它毕竟是有创伤的输液方式,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准确掌握解剖位置,防止置管不当引起气胸、血胸、神经损伤等。置管成功后,要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定期消毒穿刺部位,预防感染。正确掌握封管技术,严防封管不当造成凝血堵管,严防导管打折、导管脱出、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施雁.静脉穿刺留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7,12(4):238.
  [2] 陈蕴屏.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J].新医学导刊,2007,11(6—11):55.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盆底器官脱垂发病率不断增加,50岁以上妇女中有不少于50%患该疾病,严重影响了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开展盆底重建术(即阴道加用补片的盆底重建术),有助于膀胱解剖及功能的恢复。现将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术前准备  1.1心理护理  盆底重建术属于高科技新技术。多数患者可能因脱垂或尿失禁而接受手术治疗,盆底重建术中应用了人工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补片,对于手术是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和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治疗15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进展性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2例患者造影剂过敏改为开放手术;1例合并有糖尿病,穿刺后出血,视野不清,留置肾造瘘管,夹闭后观察无明显出血,1周后碎石取石成功;1例患者术后拔除肾造瘘管后,造瘘口漏尿,2个月后愈合;1例患者因反复穿刺形
期刊
[摘要]肝病合并糖尿病两病并存可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也增加了护理难度。应掌握护理规律,强调预见性护理。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做好入院护理、心理护理、知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和休息与运动指导等几个环节的工作。经过正确的治疗及积极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肝硬化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适宜的心理护理的对策对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到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单位住院的92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人,对所有调查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时间1个月。对所有调查对象在治疗前后按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护理1个月后,实验组在情感
期刊
[摘要] 目的关于急性进展型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的研究,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20例急性进展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临床好转或治愈共17例,死亡3例,术后再出血3例,出现并发症共13例。结论急性进展型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积极预防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以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小儿肾结石的手术配合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小儿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期间进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术前指导、术中配合护理等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均手术顺利,17例患者一期手术取净结石,3例患者二期手术取净结石,2例患者二期手术后仍有少量残留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净结石。结论对小儿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术
期刊
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已成为肾性高血压、内分泌型高血压诊断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肾素低血容量型高血压、低肾素高血容量型高血压、正常肾素正常血容量型高血压分类的依据。所以说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测定在高血压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2008年元月~2011年6月,我科做肾素血管紧张素试验347例,男217例,女130例,一般不良反应11例,症状以头晕、心慌为主,病人坚持做
期刊
[摘要]为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人性化服务。我院开展特色专科护理服务——“温馨小家”式护理服务,并予以实施,可有效规范护士服务行为,促使护士自我管理并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温馨小家护理服务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084-03       随着社会
期刊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服务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088-02       从2010 年5 月我科开展“夯实基础护理,开展优质护理规范培训,转变观念,提高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基础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病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护患关系的距离拉近了,走进病房你会感到点点滴滴的变化:可以看到井然有序的病区环境、清洁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