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介与民主政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媒介作为社会公器,运用自身优势在加强舆论监督、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实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加深也为新闻媒介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传播方式的网络媒介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网络媒介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与传统媒介有着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媒介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受众参与形式等方面与网络媒介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传统媒介对民主政治的作用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被束缚在较小的范围内无法满足需求,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媒介由于自身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等有利于传播信息的因素,所以在鼓励公众参与政治生活、宣传民主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网络媒介对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网络媒介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自身存在的不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严重影响到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因此对网络媒介进行适度调整以促进民主政治的更大进步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传统媒介;网络媒介;政治民主化;互联网
  传统媒介主要是指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信息载体在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走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它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传播手段的大众传播方式。短短50年,网络媒介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信息传播的认识。
  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在很多方面还是具有相似处的。它们相同点主要表现在: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先进的互联网,在传播过程中都只是信息的载体,都是依靠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来完成传播活动的。此外它们在现阶段传播信息时都要向受众收取一定的费用。虽然取得的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盈利以支持媒介的日常运作。当然两种媒介不同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媒介不受时空限制,兼备报纸、电视的文字和图像特性,而且含盖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介。在一般情况下从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的费用要比报纸电视低。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改变了受众以往只能接受信息而基本无发言权的窘态。网络媒介没有传统媒介森严的等级制度,它是民主开放的,没有人可以完全独占和控制它,其互动性冲破了媒介与受众间长久以来的鸿沟,为受众反映意见提供了方便的平台。除以上几点外,网络媒介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传统媒介毕竟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在信息选择、传播内容方面显得成熟,因此二者对政治民主化的作用各有千秋。
  (一)传统媒介对政治民主化的作用
  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介在不同时期对世界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其中尤其以报纸和电视的贡献突出。
  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以前,资产阶级遭到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无情压制。在政治上他们处于无权地位,为争取自由、平等、民主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而报纸作为当时秉承正义原则,大胆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宣扬资产阶级先进思想的主阵地逐渐成为社会民主运动的重要一环。新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在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中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是正义民主战斗最有力的武器,是政治民主取得的重要成果。时至今日,报纸这位传统媒介的元老经历数百年的发展,日趋完善,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不可撼动。传播学者迪弗勒说“大众传播行为是一种手段,是表明团体规范、运用社会控制、分配各个角色、达成共同努力,显现心愿期望使整个社会过程不断发展而不辍”。【2】(P96)报纸媒介以其利于接受的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作用,将民主政治思想以文字形式向公众推广。通过大量新闻评论吸引公众主动参与,最终在中间逐渐形成统一的规范,使民主意识深入人心。
  电视媒介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作用在产生之初亦被人关注。影响力巨大的电视媒体在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时通过个别指导一般,是其基本原则。运用舆论监督权力批评揭露一个典型,警醒教育一大片,这正是电视媒介过人之处。
  借助自身的媒介特性和报道优势,电视报道在促进政治民主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电视媒介运用其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抑止腐败,促进民主和法制方面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由于电视的强势舆论作用,这些反腐报道为有效截止腐败起到了警示作用。反腐败本身就是对政府执政者以权谋私的控诉,权力过度的集中,政治生活中缺乏民主气氛就是形成腐败的温床。只有加速政治民主化进程,以法制代替人治方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无疑电视媒介在这方面为民主政治的发展作除了突出贡献。其次电视媒介对于民主思想的宣传起到了推动作用。电视对文化的影响以多角度、全方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泛而普遍知名,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文化工具”。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电视媒体总是站在时代前沿为发扬民主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摇旗呐喊。电视以声、文、图三位一体的形式向受众宣传进步思想,接受民主政治,最终使政治民主化逐渐转变为一种文化,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二)网络媒介对政治民主化的独特作用
  网络是以电脑为载体的一种新兴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交流载体和社会联系形式,并将形成一种以其为主导的信息交流方式及生活方式。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变革是全方位的,而网络媒介只是其繁生品之一。网络媒介既包括电子邮件、及时通讯等网络技术工具,也包含BBS、QQ聊天群等网络社区。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方式在网络上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信息。此外网络媒介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化等优势吸引大批公众眼球。据统计2005年仅中国上网浏览信息的人就已过亿。网络媒介以一种前所未有获取信息的形式深刻影响着受众群体,对社会各层面发展的作用日益凸现,其中网络媒介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
  1网络媒介是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
  民主在理念上认为一切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应该享有充分的权力,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当然也包括在内。网络没有出现以前,传统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以强行灌输为主。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其新闻信息都是预先设定完毕的,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却没有发言权。但网络媒介的普及改变了这种现状。互联网的出现使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PC机并且能够连接上INTERNET,就可以轻松发表个人意见。在网络中受众可以作到畅所欲言,无论言论多么惊世骇俗,都可以被接受。同时受众在网络媒介上发表评论时往往采用虚拟身份,这就为“言论自由”添加了一层保障。正因为网络媒介在保障公众发表言论方面有如此多的优势,所以它的出现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政治参与是公民运用自身的政治权利实现自己利益的主要环节,属于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必然会有利于民主化。网络媒介作为政治参与的手段无疑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有效性。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性、廉价性,网络讨论区的开放性、对内隐匿性,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政治风险都相对较低,公民上网参政的代价相对过去而言较小,因而参与政治的人数必然会大幅度的增加。例如:2004年春节发生在黑龙江的“宝马撞车案”原本只是一起小型的交通事故,但由于公众对“宝马富婆撞运大葱贫妇”的现象感到极度不平,舆论一片哗然,群情激愤,最后使得这起交通事故变成全国皆知的重大事件。据新浪网数据显示,“宝马撞人案”在当时网上点击率位居第一,跟帖超过4000页、近20万条。【3】(P187)公众通过参与政治讨论社会问题的现象,在近几年屡见不鲜,“孙志刚事件”“刘涌案件”等事件的最终解决是与大量公众运用网络参与事件讨论所发挥的舆论作用分不开的。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媒介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其次,网络媒介不仅扩大了参与政治的公民数量,而且为受众参与政治开辟了新的途径。以往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主要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接触等。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加之现有政治制度中的某些限制,使公众各种政治权利在实现过程中困难重重。而网络媒介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找到一条捷径。眼下我国网络社区在表达公民政治意愿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新浪网事论坛、人民网强国论坛等BBS为公民提供了更为便利和丰富的政治接触渠道。
  再次,公民参与政治模式的更新也有赖于互联网技术发挥更大作用。政治参与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动员、消极参与三种。在传统媒介中,报纸往往以支付稿费来鼓励读者对社会事件发表评论,而电视媒介则采用现场记者随即采访甚至强迫他人接受采访的方式获取公众对被报道对象的意见。而互联网上的公众参与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是基于方式便利、信息面广等参与条件的相对成熟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网络社区中每个参与者都是信息传播者。主人翁的感觉提高了他们对政治的兴趣和政治效应意识。网络社区的政治功能及信息的丰富、传播的便利必然会提高公众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参与能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这样的宣传和鼓励才能使公众真正参与到政治中来,才能推动政治民主化不断向前发展。
  2网络媒介促进民主精神的发展
  民主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本身便是一种精神理念,是宽容的心态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宽容的心态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是民主的社会基础,是身份和习惯上的平等,是一个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状态和风气。自由、平等正是这种宽容和遵守规则的最好体现,也是民主的本质。历史上资产阶级摧毁封建专制思想时曾提出“自由、平等、民主”的口号,可以说若无自由和平等便决无民主。而在信息传播领域,网络媒介则天然具有自由平等的性质,它为民主精神的扩展普及奠定了鉴定基础。
  世界上绝对的自由时不存在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公众自由权利实现的多少往往是与其受限制的大小成比例。权利受限制越大,享受权利的空间就越小,反之亦然。以往传统媒介在为公众提供享受言论自由的空间时,所受到的限制太多,诸如:政府监管、媒介空间的大小,发表意见的方式等因素都以不同方面限制了公众的发表意见的自由。而网络媒介则与传统有太大的不同。网络社区论坛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言论自由的新天地。在这里没有什么“守门人”定理,人们可以畅所欲言,随意发布任何形式的信息,虽然看上去有些冗乱,但自由在这些论坛里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围绕某一个热点话题,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可以吵得热火朝天而互不想让,BBS上跟帖达数以千余的情况也并不罕见。在近几年国家对网络发展加大了监管力度,在某些情况下发布某些信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网络上的自由还是要大的多。虚拟身份,隐匿的图像都为网络媒介提供给公众充分的自由带上了一道安全锁。无论如何,自由的精神在网络媒介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它使得现实生活中受到种种限制的公众们,在网络还能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让“自由”这一逐渐模糊的概念在人们心中更加清晰一些。我们应该相信,只有自由的思想在公众心中根深蒂固,政治民主化运动就永远不会停止。
  现今,全世界各国的宪法中无一例外的写着这样一句话“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区分民主政治和专制统治的根本。在专制主义社会君主是高于一切的神的化身。其国内公众的地位由上到下逐级排列,当中蕴涵着深刻的等级制度,根本不存在平等。特权阶级永远高于广大民众。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宪法规定人人平等,都是否真正做到了平等呢?我们不能肯定。在现今无论任何国家特权阶级依然存在,其控制较多的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在舆论宣传上当然奉行附和自身利益的方式。平等权在传统媒介中的实现遇到了某些障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真正实现舆论传播平等化的是网络媒介。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因为网络技术的便利性,网络社区的开放性,上网发布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件平等的事,只要会用电脑鼠标即可,其基本不存在使用技术上困难。因此无论老幼妇孺,也不管文化程度高低,在网络社区都可以畅所欲言,找到同自己持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其他人。网络媒介首先为公众提供了平等参与其中的权力。其次在网络媒介中信息的交流传播也是平等的。在网络社区里相互交流的人们没有权力、财富、地位、学识,容貌的差异,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平等地交流思想、观点。奈斯比特在谈到这种平等时指出“在网络组织里,信息本身就使得一切事物都趋于平衡。在网络组织中成员彼此平等相待,因为最重要是信息,它使得一切变得平衡。” 【4】(P202)虽然网络媒介中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在其中也存在着金钱的作用,但在相对意义上来讲,网络确实促进了平等的扩展,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生活,从观念到行动,逐步影响着广大受众,为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正如有学者指出“自由、民主、开放的网络导致网络居民的自由、民主、开放”。 【5】(P176)网络媒介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平等培养了人们的民主精神。虽然民主政治要走的路很长,但“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马克思曾经这样定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也反作用物质。人们的民主意识指导反映到人们的实践行动上。我们相信,网络媒介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现实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媒介为民主制度的建立开辟新渠道
  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因此网络媒介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至关重要。首先网络媒介的出现在政府于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新桥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网络媒介是以民意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摆脱了传媒被少数精英分子所控制的局面。政府通过网络媒介就可以直接了解基层民众生产、生活情况。这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我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在人民网开博,听取民声。此举不仅拉进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感情,而且从另一方面鼓动民众参与政治,了结政治,为我国政府民主化改革吸收了宝贵意见。其次网络媒介的出现为抑制独裁专制寻到了一剂良方。电子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使信息不再容易被控制,也就是说不再被控制和压抑。【4】(P97)独裁专制的能力受到空前的限制。另一方面,公众利用网络媒介可以更有效的选举、罢免公职人员,表达意见形成舆论,来制约监督政府的政治管理活动,从而保证政府官员的廉洁与效能,从而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可以看到,网络媒介的出现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为受众参与政治提供了可靠平台,将民主的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为政府民主化改革吸取了宝贵经验,其对全球政治民主发展的影响有目共睹。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一样对民主政治会产生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瞻.新闻学原理[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2:504页
  [2]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6页
  [3]吴飞.传媒影响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87页 115页 119页
  [4]奈斯比特.大趋势[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02页 97页
  [5]刘树秀,聂巧.信息霍乱[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176页
  [6]邵培仁.媒介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7页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的正气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尊严和自强的凝聚和升华,我们必须运用各种形式,加以发扬光大。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是十分重要而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样的也是文言文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古诗文;思想教育;重要;批判继承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工具,语文教学既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完成语文学科
期刊
我大学毕业已经八年了,在平凡岗位上没有书写特别辉煌的历史篇章,也没有毛泽东同志那壮丽的《论持久战》。每天与学生打交道,在平淡与琐碎中寻找阳光灿烂的日子。不曾想也有很多让我们铭记的难忘瞬间。  一个人不能没有教养。洛克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变成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这句话,令人警醒!  我接高一(1)班班主任工作快一年了,除了贯彻
期刊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的严格要求,论证了“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一中心论点、围绕这一中心论点,本文从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第一点,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第二点,加强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这一分论点又从指导的目的性和层次性两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点,重视阅读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分论点也从两方面展开了论述——首先,重视
期刊
学生作文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学生见闻少,阅读面狭窄,学生作文往往是三言两语,无内容可写,及其简单。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们各抒己见。我认为可从学生每天的日记入手。日记有很多好处,能够积累各种资料,丰富百科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学习练笔,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习惯等。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使其写出好的日记来。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
期刊
【摘要】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会计控制的范围相应地扩大了,使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作用。本文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控制的影响,尝试了一套适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飞跃,它不但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了会计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
期刊
【摘要】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技术(增加块大小,提高相联度,伪相联,硬件预取以及预取指令)都需要改变或者增加硬件,但下面介绍的方法无需对硬件做任何改动就可以降低失效率。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软件的优化来降低失效率。这也许是硬件设计者最喜欢的解决方案。处理器和主存之间越来越大的性能差距促使编译器的设计者们去仔细研究存储层次行为,以期能通过编译时的优化来改进性能。这项研究分为减少指令失效和减少数据失效
期刊
时间记不住,学生不感兴趣。老师教学费劲,虽是下了一番功夫,但不见什么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多年,累积了一些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帮学生寻找学历史的窍门,提高学习历史兴趣。过去的课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①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远离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并且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在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曾经品尝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管理班级,有些微妙的经验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对于班主任来说,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如果班主任举止端正,学识渊博,爱好广泛,志趣高雅,学生的敬师之情便会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分数和百分数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抓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教学。教学中重视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句,通过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再根据分数乘法意义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突出分数乘法与除法问题分析方法的一致性。再者强调百分数问题的教学要联系分数问题的教学,最终达到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的统一。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