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记不住,学生不感兴趣。老师教学费劲,虽是下了一番功夫,但不见什么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多年,累积了一些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帮学生寻找学历史的窍门,提高学习历史兴趣。过去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满堂讲到满堂问,改来改去,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也就缺少学习兴趣。这显然不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
1情景导入,定标自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寻找新旧知识的关键联系点,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导入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授课中我们运用导学案辅助教学,历史导学案分五部分:课题、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仔细阅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的读书经验之谈。学生在书上就相关要点做好标记,在疑难之处打上问号,同时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才能为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的,可安排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学习进程,对于学生中遇到的障碍,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点拨。
关键点:
⑴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避免繁琐冗长。
⑵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
⑶这部分提倡自学,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不能代替独立思考。
⑷学案要让学生清晰的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
⑸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
2组内合作,初步释疑
在导学案的完成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个人解决不了的,再加上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放到小组讨论的层次上。合作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由组长负责主持,要求每人都要积极参与,采用轮流发言和畅所欲言两种方式。小组先进行相互找错纠错,再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方法,完善问题答案。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其中,以了解学习成效,点拨迷惑之处,掌控讨论进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记录员作记录。
关键点:
⑴遵循“1、2、4、8……N”交流原则。
⑵要保证充分的讨论时间。
⑶做好小组成员分工,加强小组长培训,确保组内交流有序高效。
⑷讨论完成后,由组长举手,便于掌握讨论进度。
⑸每个环节结束后,都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
3全班交流、展示提升
各小组的记录员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起来,由教师指定各小组相同序号的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和疑难问题,再让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有预见性,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要适时点拨,组织即时互动。
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想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增光添彩。如在“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中,有的小组提出了“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各种思想相互交汇,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总结,最后认为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七点:一是日本没有经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根基不牢固;二是倒幕派演变为维新派,并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他们支持的天皇也并非封建制度的代表;三是在工业、农业、军事、政治和文化上,都实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得力措施;四是当时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五是日本主动实行了改革开放,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六是日本的岛国危机意识,和从大化改新就体现出的向先进文明学习的民族传统;七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拥护。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就是集体的智慧。在这里,课堂真正成为了学堂,问题也在交流中自然生成。
面对超出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搭桥引路,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促使学生思考、探索、争辩,直至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个自悟自得的过程。当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也往往会超出教师的认知范围,教师也可能一时无法解答,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提问者,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另外,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跑题现象,要适时调控,避免出现泡沫现象。
关键点:
⑴精选汇报内容。一组汇报,他人补充,控制全班汇报时间。
⑵对回报的问题要挖掘透彻,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因为这是重点或难点。
⑶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的生成问题,把它变成进一步思考学习的问题。
⑷不要重复学生的汇报内容。
⑸限制强势学生发言过多。
4精讲拔高、点拨拓展
这一环节,基本上和上一环节是相互融合的,时间上具有交错性。
首先,教师的精讲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于那些次重点与非重点,尽量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思考,只有这样分清主次地精讲,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进行横纵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 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清历史线索,每个单元,每课,每个知识点都要形成知识框架,并让学生形成笔记和掌握。
第四,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历史课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如:①顺口溜:《马关条约》的内容概括为设工厂、赔两亿、割三岛、开四口;②谐音法:《马关条约》的四处通商口岸可以用“杀出苏杭”来记;③数字法,1689年《权利法案》+100=1789年《人权宣言》,你说巧合吧;还有如点面交叉、纵横联系、归类求异、对比记忆、绘制图表、空间记忆、关键词记忆、衍射记忆等等。
第五,教师的精讲要多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立体教学手段,语言要抑扬顿挫突出趣味性,还要运用一定的小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六,教师的精讲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比较、归纳、概括、抽象、综合、分解、总结等。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
关键点:
⑴教师的精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学生的展示结合进行的。
⑵教师的精讲要把握时机,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
⑶教师的精讲,语言要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5当堂落实,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当堂掌握,组长进行督促和检查,做到堂堂清。教师在检测题的设计上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题目难易要适度,要有梯度,保证好学生能拔高和待优生掌握基础知识,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当堂达标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将答案写在检测本上,完成后上交,由教师批阅,并算出小组平均分,排出各组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测本上交后,再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合,解决疑难点。
关键点:
⑴检测必须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讨论整合时,引导学生二次提高。
总之,实施这一教学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灵活运用。在时间分配上,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灵活安排,每一步用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可。
我们采用的历史课堂教学法,已经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变得会学习、爱学习,历史课也一举成为与体育、音乐并列的,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帮学生寻找学历史的窍门,提高学习历史兴趣。过去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满堂讲到满堂问,改来改去,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也就缺少学习兴趣。这显然不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
1情景导入,定标自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寻找新旧知识的关键联系点,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导入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授课中我们运用导学案辅助教学,历史导学案分五部分:课题、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仔细阅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的读书经验之谈。学生在书上就相关要点做好标记,在疑难之处打上问号,同时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才能为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的,可安排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学习进程,对于学生中遇到的障碍,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点拨。
关键点:
⑴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避免繁琐冗长。
⑵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
⑶这部分提倡自学,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不能代替独立思考。
⑷学案要让学生清晰的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
⑸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
2组内合作,初步释疑
在导学案的完成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个人解决不了的,再加上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放到小组讨论的层次上。合作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由组长负责主持,要求每人都要积极参与,采用轮流发言和畅所欲言两种方式。小组先进行相互找错纠错,再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方法,完善问题答案。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其中,以了解学习成效,点拨迷惑之处,掌控讨论进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记录员作记录。
关键点:
⑴遵循“1、2、4、8……N”交流原则。
⑵要保证充分的讨论时间。
⑶做好小组成员分工,加强小组长培训,确保组内交流有序高效。
⑷讨论完成后,由组长举手,便于掌握讨论进度。
⑸每个环节结束后,都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
3全班交流、展示提升
各小组的记录员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起来,由教师指定各小组相同序号的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和疑难问题,再让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有预见性,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要适时点拨,组织即时互动。
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想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增光添彩。如在“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中,有的小组提出了“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各种思想相互交汇,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总结,最后认为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七点:一是日本没有经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根基不牢固;二是倒幕派演变为维新派,并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他们支持的天皇也并非封建制度的代表;三是在工业、农业、军事、政治和文化上,都实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得力措施;四是当时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五是日本主动实行了改革开放,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六是日本的岛国危机意识,和从大化改新就体现出的向先进文明学习的民族传统;七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拥护。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就是集体的智慧。在这里,课堂真正成为了学堂,问题也在交流中自然生成。
面对超出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搭桥引路,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促使学生思考、探索、争辩,直至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个自悟自得的过程。当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也往往会超出教师的认知范围,教师也可能一时无法解答,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提问者,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另外,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跑题现象,要适时调控,避免出现泡沫现象。
关键点:
⑴精选汇报内容。一组汇报,他人补充,控制全班汇报时间。
⑵对回报的问题要挖掘透彻,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因为这是重点或难点。
⑶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的生成问题,把它变成进一步思考学习的问题。
⑷不要重复学生的汇报内容。
⑸限制强势学生发言过多。
4精讲拔高、点拨拓展
这一环节,基本上和上一环节是相互融合的,时间上具有交错性。
首先,教师的精讲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于那些次重点与非重点,尽量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思考,只有这样分清主次地精讲,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进行横纵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 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清历史线索,每个单元,每课,每个知识点都要形成知识框架,并让学生形成笔记和掌握。
第四,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历史课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如:①顺口溜:《马关条约》的内容概括为设工厂、赔两亿、割三岛、开四口;②谐音法:《马关条约》的四处通商口岸可以用“杀出苏杭”来记;③数字法,1689年《权利法案》+100=1789年《人权宣言》,你说巧合吧;还有如点面交叉、纵横联系、归类求异、对比记忆、绘制图表、空间记忆、关键词记忆、衍射记忆等等。
第五,教师的精讲要多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立体教学手段,语言要抑扬顿挫突出趣味性,还要运用一定的小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六,教师的精讲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比较、归纳、概括、抽象、综合、分解、总结等。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
关键点:
⑴教师的精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学生的展示结合进行的。
⑵教师的精讲要把握时机,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
⑶教师的精讲,语言要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5当堂落实,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当堂掌握,组长进行督促和检查,做到堂堂清。教师在检测题的设计上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题目难易要适度,要有梯度,保证好学生能拔高和待优生掌握基础知识,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当堂达标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将答案写在检测本上,完成后上交,由教师批阅,并算出小组平均分,排出各组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测本上交后,再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合,解决疑难点。
关键点:
⑴检测必须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讨论整合时,引导学生二次提高。
总之,实施这一教学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灵活运用。在时间分配上,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灵活安排,每一步用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可。
我们采用的历史课堂教学法,已经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变得会学习、爱学习,历史课也一举成为与体育、音乐并列的,学生最喜爱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