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果,它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和成就感,提高了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特征和一般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 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蕴涵在复杂而有意义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呈现任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2.任务驱动教学示例
以《园林植物应用技术》课程中《盛花花坛设计与应用》这一课题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盛花花坛的植物选择原则、图案设计、设计图的绘制方法、盛花花坛的施工与养护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花花坛的的植物选择原则和图案设计。难点:盛花花坛的施工与养护。
2.3教学法说明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仿照实例,通过对“任务”即盛花花坛的位置、类型、花坛的植物选择及色彩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教学过程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3.1任务不宜过大、过难,应符合学生特点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特点, 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还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3.2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立起来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再调动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进一步地完成任务。
3.3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 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會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4进行及时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体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作品最终结果外,还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评价中,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习起激励作用。
3.5要开展终身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化和任务的有效完成,都建立在教师明确任务和有效地设计项目这两个重点上。因此,能及时把握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技能更新状况,不断改进任务和项目设计,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4.教学效果与反思
4.1教学效果
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总结作用,教学效果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相关的探究性任务,因此学习的内容较开放,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一个标准,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每个学生只要努力了,自己和自己比较有了进步,教师就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2教学反思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虽然使学习目标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但学生学习还停留在学校试验阶段,不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这样学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的讲评,对实物产品的感性认识仍然有欠缺。如果能把课程的学习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从设计到制作再到产品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体会将会更深。
实践证明, 在《园林植物应用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真正让每位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2]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反思,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11).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特征和一般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 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蕴涵在复杂而有意义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呈现任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2.任务驱动教学示例
以《园林植物应用技术》课程中《盛花花坛设计与应用》这一课题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盛花花坛的植物选择原则、图案设计、设计图的绘制方法、盛花花坛的施工与养护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花花坛的的植物选择原则和图案设计。难点:盛花花坛的施工与养护。
2.3教学法说明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仿照实例,通过对“任务”即盛花花坛的位置、类型、花坛的植物选择及色彩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教学过程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3.1任务不宜过大、过难,应符合学生特点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特点, 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还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3.2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立起来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再调动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进一步地完成任务。
3.3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 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會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4进行及时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体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作品最终结果外,还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评价中,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习起激励作用。
3.5要开展终身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化和任务的有效完成,都建立在教师明确任务和有效地设计项目这两个重点上。因此,能及时把握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技能更新状况,不断改进任务和项目设计,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4.教学效果与反思
4.1教学效果
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总结作用,教学效果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相关的探究性任务,因此学习的内容较开放,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一个标准,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每个学生只要努力了,自己和自己比较有了进步,教师就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2教学反思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虽然使学习目标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但学生学习还停留在学校试验阶段,不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这样学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的讲评,对实物产品的感性认识仍然有欠缺。如果能把课程的学习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从设计到制作再到产品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体会将会更深。
实践证明, 在《园林植物应用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真正让每位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2]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反思,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