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迪士尼公司是全球动画产业的龙头老大。从1937年至今,所创作的56部动画作品,大多数成为经典之作,究其原因在于创意元素的巧妙运用。迪士尼动画创意设计的四大原则:娱乐性、教化性、情感性、积极性。其创意特点:题材多样性、全球化;本土化加工;亦师亦友的主角伙伴;推陈出新地巧妙应用音乐;反常规的创意理念等。
[关键词] 迪士尼动画 创意设计原则 创意特点 动画灵魂
迪士尼公司是动画史上一个传奇的公司,它开创了动画的先河,从1937年迪士尼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到现在,该公司共创作了56部动画,其中包括迪士尼经典手绘动画、迪士尼真人动画和迪士尼计算机动画和迪士尼模型动画等。在历届奥斯卡评选中,迪士尼动画影片共获133项提名,50个奖项。迪士尼的动画大都成为经典之作,究其原因还在于迪士尼动画的独特创意。
一、迪士尼动画创意设计的原则
1.娱乐性
娱乐性是动画创意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早在上个世纪初,动画的出现就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总是寻求快乐,避免不快乐”。儿童需要欢笑和快乐,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长。成人在繁重的社会压力下,也需要娱乐放松自我,从而选择一部轻松,幽默的动画电影,在欢笑之余,放松自我、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据研究表明,放松自我和娱乐消遣是观众观看动画的主要目的,在梦幻世界中追求欢乐成为受众接受动画艺术的心理基础[1]。娱乐性是创作者在创作动画艺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原动力。
作为“欢乐巨人”的迪士尼本人及其公司,在遭遇种种坎坷时,始终不忘创造可爱的形像、动人的故事、美好的人性、完美的结局,愉悦观众、抚慰精神,逐渐成就了举世神往的娱乐王国[2]。在早期米老鼠系列动画短片中,娱乐性是迪士尼的主要目的,而在后期的影片中,迪士尼创作者都会采用盛大的场面和欢快的音乐来传递出这种快乐向上的气氛。
2.教化性
动画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可以通过综合视听语言,阐述具有深刻意义的道理,带给人们在娱乐之后的思考,有一定的教育和感化作用。具有哲理性的动画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观众的心灵,其中所渗透的人文内涵对意识形态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迪士尼动画是寓教于乐的典范之作,它所宣扬的勇敢、坚强与努力的精神曾影响几代人的价值观。1941年出品的《小飞象》传递给观众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不要因为外在的缺陷就感到自卑,放弃自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化弱势为优势,赢得他人的认可,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1961年作品《101忠狗》围绕“皮衣材料”的矛盾展开,引发观众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尊重动物,保护动物,热爱生命。2001年出品的《怪物电力公司》教育孩子不要害怕黑暗和孤独,告诫家长要在欢乐轻松气氛下教导孩子,不能使用暴力和恐吓,要让世界上充满爱和欢笑。一部动画片承载了创作者的多重思想和教育意义。迪士尼动画作品的主题立意具有思想高度和思想价值,这是动画创作的思想基础。
3.情感性
情感性既可以满足观众欣赏作品的心理需求,也是动画创意的主要源泉。动画创作者常常通过内心情感的表达,让观众体会、感受和共情。
迪士尼动画中常以多个角色的情感为主线,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如获第76届奥斯卡奖的《海底总动员》,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由于妻子丧命于鲨鱼之口,故事中的爸爸马林是一只羸弱胆小的小丑鱼,一直努力保护顽皮的儿子尼莫。但是在尼莫被人类捕捉之后,爸爸开始艰苦的寻子历程,途中遭遇过大白鲨和水母群的攻击,经历了海鸥、下水道甚至人类的威胁,最终马林凭着父爱爆发出强烈的勇气和毅力,感染了儿子,父子得以团聚。创意者将一个庞大的海洋与一条细小的小丑鱼作为对比,将爸爸软弱胆小的个性和寻子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形成鲜明的情感冲突,凸显出了父爱的厚重和温暖。这对父子在相互的思念和寻找中,凭借深厚的爱和超人的勇气,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怯懦。本片在这条以亲情为主线的故事中,还穿插着马林和蓝藻鱼多莉的奇妙爱情,以及尼莫在鱼缸中和各种海洋生物的友情。可见,好的动画作品中,情感创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
4.积极性
迪士尼动画片整体采用了健康的、符合道德规范的主题,这种积极乐观,努力上进的基调,给观众一种快乐向上的力量,充满信心地面对困难和明天。
1966年华特·迪士尼因病去世,媒体这样评价他:“迪士尼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天才,他为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欢笑。但若我们仅仅从这一方面去判断他所作出的贡献,仍是不够的。迪士尼在医治、安慰人类心灵方面所作的贡献,也许比世界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都要大。”[3]
1933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迪士尼出品的《三只小猪》给全美带去不一样的鼓舞。片中的大灰狼无疑成为经济大萧条的缩影,三只小猪化险为夷,全力对抗的乐观顽强的态度极大地抚慰了恐慌的人心。又如1989年出品的《小美人鱼》,迪士尼公司把安徒生童话故事中凄美的悲剧结尾改为美满的大团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结局旨在鼓励那些勇于追求和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们。再如根据《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动画片《钟楼怪人》,迪士尼创作者将原有的悲惨结局改成坏人得到应用的惩罚,有情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喜剧结尾,将原来沉重的基调转变为阳光般的旋律。
善与恶的冲突往往是迪士尼动画的基本线索,诸如白雪公主和皇后,灰姑娘和后母,小狮子辛巴和叔叔刀疤。故事在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惩恶扬善,正义战胜了邪恶,是对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宣扬。迪士尼动画还具有维护社会道德标准,重燃人性之美的作用。
二、迪士尼动画创意分析
1.题材多样性、全球化
迪士尼公司坚持在全世界寻找经典故事作为动画或短片的基础题材,再加以改编形成自己的作品。例如,《小美人鱼》改编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大力士》来源于著名的希腊神话;《钟楼怪人》改编于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狮子王》灵感源于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等。这些经典故事早已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可以降低制作风险。其次,这样的题材使观众充满亲切感,更利于观众接受和喜爱。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其文化中融入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特征。迪士尼一直致力于从各种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中寻找新的、有趣的角色,使得其影片不流于雷同。纵观迪士尼动画,其主人公既有北欧的小美人鱼、非洲的狮子王,也有中国的花木兰、印度的森林王子,还有中东的阿拉丁、美洲的风中奇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迪士尼的创意取材趋于全球化,这既能使得动画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又能满足全世界各种人群的需求,从而推动了迪士尼全球化的进程。
2.本土化加工
迪士尼公司在借用经典故事时,并不是简单的挪用,而是努力地将其改编成美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产品。影片一方面保留故事的异域风格,另一方面又注入鲜明的美国文化元素。如动画片《花木兰》取材于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木兰替父从军”,在创作技法中借鉴了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虚实结合、工笔画和水墨画相结合的特点,在人物和场景的绘制上透着浓浓的中国味。但是仔细品来,创作者在主人公木兰的身上倾入了浓重的美国精神。木兰不再是那个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东方女性,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个性的现代女性。她从军不是在“忠孝”的驱动下自我牺牲,而是克服困难,自我实现的故事。[4]花木兰的成功,证明了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下,女子一样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甚至改变国家的命运。可见迪士尼的创意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和挪用,无论是文化重构,还是文化侵略,迪士尼无疑都成功地将自己的风格和本土文化深深的印记在其作品中。
3.亦师亦友的主角伙伴
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必然会有性格特征鲜明的主人公。然而在迪士尼动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这些主角, 那些出现在主角身边,扮演亦师亦友的伙伴们同样让人不能忘怀。 迪士尼动画创意者常在主角旁边精心安置各类与其嘻哈打闹的伙伴,成为逗趣的对象。这些配角大多形象怪异夸张,性格活泼好动,不断闯祸、出丑,博君一笑,但总在危机时给主角正确的指导,助主角化险为夷。例如在《花木兰》中, 创意者为了强化夸张滑稽的风格,特意给花木兰配上木须龙形象,为龙不尊,犹如小丑,惹人捧腹。它既缓解了木兰遭难时的紧张气氛,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如《美女与野兽》中,座钟管家和烛台仆人之间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其神情和举动令人拍案叫绝。茶壶妈妈和小茶壶生动的形象,让观众不得不感叹设计者的无穷创意。创意者还专给小茶壶设计一个小缺口,突显孩子的顽皮和可爱,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配角的出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动画的观赏性,他们夸张好动的性格特点衬托出主角的沉着稳重,他们平民化特征衬托出主角的英雄特点,他们滑稽的言行举止和不适时候的闯祸,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5]各配角的精心塑造也是迪士尼动画成功的秘诀所在。
4.音乐的推陈出新
音乐是迪士尼动画在表达内心情感方面的独特优势。历数迪士尼奥斯卡获奖情况,仅在电影音乐方面的提名就达69项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元素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制胜法宝。迪士尼几乎每一部动画都有大篇幅的音乐场面的运用。这些音乐场景不仅使动画更加生动,也更能抒发人物情感、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迪士尼动画音乐强烈明快的节奏配合华丽壮观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在动画《幻想曲》中,迪士尼巧妙地将古典音乐和动画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部可以‘听’动画并且‘看’古典音乐的作品。”这是用动画诠释音乐的一次重要尝试,该片也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最佳电影歌曲奖。在1989年出品的《小美人鱼》中,创意人将百老汇歌舞融入到此片中,将歌曲音乐和剧情完美的融合;其后的《美女与野兽》中,创作者又将热闹的摇滚乐和夸张的百老汇音乐相结合,形成一种新颖的迪士尼音乐场景模式。由席琳·狄翁演唱的主题曲Beauty and the Beast也开创了迪士尼请当红歌星为主题曲演唱的先河。在《狮子王》中,辛巴和娜娜在溪水边相互嬉戏、共浴爱河的一场戏中,角色没有对白,只是配上温馨浪漫的音乐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却深深的感动了观众。辛巴和伙伴在丛林中那首幽默诙谐的Hakuna Matata也让人津津乐道。可以说,音乐成就了迪士尼动画,迪士尼动画也捧红了多首流行歌曲。
5.反常规的创意理念
创意就是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发展故事情节。迪士尼动画中将这种反常规创意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影片《料理鼠王》将主角定为一只梦想当顶级厨师的老鼠,这一定位颠覆了大家对于常规的理解,以全新的视角向观众展示这个长毛的小东西。重新评估了鼠类所具备的惊人天分和品质,让观众在幽默搞笑之余有了思考的余地,那就是:任何人都有拥有梦想的权利,并应该为之努力奋斗。
影片《怪物电力公司》的故事构思来源于美国儿童的“房间独处恐惧症”,但影片并没有以父母的角度教育孩子走出恐惧,而是以幽默诙谐又具诡秘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另外一个有趣的怪物世界。迪士尼也没把受众群局限在儿童世界里,其内容对成人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也是该动画成功的原因。[5]
而在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之际,迪士尼应景推出的励志影片《战鸽快飞》,不同于各类纪录片和史实片,而是从一群信鸽的角度去描写这场战争。这一立意正体现出迪士尼的反常规的创意理念。那只虽然娇小但勇敢的信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的故事也深深感染了观众。
三、结语
创意是动画灵魂,没有创意,动画作品就失去了观众。迪士尼每部作品都包涵创意者丰富有趣的想象和独特新颖的视角。一个捧腹大笑的桥段,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个寓意丰富的故事,一个令人温暖的瞬间,都成为迪士尼留给观众的美好享受和独特记忆。随着国际同行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动画作品挑战着迪士尼动画王国的地位。但无疑出彩的创意永远是优秀动画的必备因素和迪士尼公司的创作出路。
参考文献
[1]彭玲.动画创作与创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6.
[2]汪少明,刘砚硕.动画片的娱乐性[J] .电影文学,2008(24):32.
[3]孙立军,马华.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83.
[4]张静.迪士尼动画《花木兰》创意手法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6):26.
[5]李旭,孟辉.世界经典动漫设计[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85.
作者简介
阮方,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迪士尼动画 创意设计原则 创意特点 动画灵魂
迪士尼公司是动画史上一个传奇的公司,它开创了动画的先河,从1937年迪士尼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到现在,该公司共创作了56部动画,其中包括迪士尼经典手绘动画、迪士尼真人动画和迪士尼计算机动画和迪士尼模型动画等。在历届奥斯卡评选中,迪士尼动画影片共获133项提名,50个奖项。迪士尼的动画大都成为经典之作,究其原因还在于迪士尼动画的独特创意。
一、迪士尼动画创意设计的原则
1.娱乐性
娱乐性是动画创意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早在上个世纪初,动画的出现就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总是寻求快乐,避免不快乐”。儿童需要欢笑和快乐,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长。成人在繁重的社会压力下,也需要娱乐放松自我,从而选择一部轻松,幽默的动画电影,在欢笑之余,放松自我、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据研究表明,放松自我和娱乐消遣是观众观看动画的主要目的,在梦幻世界中追求欢乐成为受众接受动画艺术的心理基础[1]。娱乐性是创作者在创作动画艺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原动力。
作为“欢乐巨人”的迪士尼本人及其公司,在遭遇种种坎坷时,始终不忘创造可爱的形像、动人的故事、美好的人性、完美的结局,愉悦观众、抚慰精神,逐渐成就了举世神往的娱乐王国[2]。在早期米老鼠系列动画短片中,娱乐性是迪士尼的主要目的,而在后期的影片中,迪士尼创作者都会采用盛大的场面和欢快的音乐来传递出这种快乐向上的气氛。
2.教化性
动画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可以通过综合视听语言,阐述具有深刻意义的道理,带给人们在娱乐之后的思考,有一定的教育和感化作用。具有哲理性的动画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观众的心灵,其中所渗透的人文内涵对意识形态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迪士尼动画是寓教于乐的典范之作,它所宣扬的勇敢、坚强与努力的精神曾影响几代人的价值观。1941年出品的《小飞象》传递给观众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不要因为外在的缺陷就感到自卑,放弃自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化弱势为优势,赢得他人的认可,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1961年作品《101忠狗》围绕“皮衣材料”的矛盾展开,引发观众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尊重动物,保护动物,热爱生命。2001年出品的《怪物电力公司》教育孩子不要害怕黑暗和孤独,告诫家长要在欢乐轻松气氛下教导孩子,不能使用暴力和恐吓,要让世界上充满爱和欢笑。一部动画片承载了创作者的多重思想和教育意义。迪士尼动画作品的主题立意具有思想高度和思想价值,这是动画创作的思想基础。
3.情感性
情感性既可以满足观众欣赏作品的心理需求,也是动画创意的主要源泉。动画创作者常常通过内心情感的表达,让观众体会、感受和共情。
迪士尼动画中常以多个角色的情感为主线,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如获第76届奥斯卡奖的《海底总动员》,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由于妻子丧命于鲨鱼之口,故事中的爸爸马林是一只羸弱胆小的小丑鱼,一直努力保护顽皮的儿子尼莫。但是在尼莫被人类捕捉之后,爸爸开始艰苦的寻子历程,途中遭遇过大白鲨和水母群的攻击,经历了海鸥、下水道甚至人类的威胁,最终马林凭着父爱爆发出强烈的勇气和毅力,感染了儿子,父子得以团聚。创意者将一个庞大的海洋与一条细小的小丑鱼作为对比,将爸爸软弱胆小的个性和寻子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形成鲜明的情感冲突,凸显出了父爱的厚重和温暖。这对父子在相互的思念和寻找中,凭借深厚的爱和超人的勇气,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怯懦。本片在这条以亲情为主线的故事中,还穿插着马林和蓝藻鱼多莉的奇妙爱情,以及尼莫在鱼缸中和各种海洋生物的友情。可见,好的动画作品中,情感创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
4.积极性
迪士尼动画片整体采用了健康的、符合道德规范的主题,这种积极乐观,努力上进的基调,给观众一种快乐向上的力量,充满信心地面对困难和明天。
1966年华特·迪士尼因病去世,媒体这样评价他:“迪士尼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天才,他为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欢笑。但若我们仅仅从这一方面去判断他所作出的贡献,仍是不够的。迪士尼在医治、安慰人类心灵方面所作的贡献,也许比世界上任何一位心理医生都要大。”[3]
1933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迪士尼出品的《三只小猪》给全美带去不一样的鼓舞。片中的大灰狼无疑成为经济大萧条的缩影,三只小猪化险为夷,全力对抗的乐观顽强的态度极大地抚慰了恐慌的人心。又如1989年出品的《小美人鱼》,迪士尼公司把安徒生童话故事中凄美的悲剧结尾改为美满的大团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结局旨在鼓励那些勇于追求和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们。再如根据《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动画片《钟楼怪人》,迪士尼创作者将原有的悲惨结局改成坏人得到应用的惩罚,有情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喜剧结尾,将原来沉重的基调转变为阳光般的旋律。
善与恶的冲突往往是迪士尼动画的基本线索,诸如白雪公主和皇后,灰姑娘和后母,小狮子辛巴和叔叔刀疤。故事在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惩恶扬善,正义战胜了邪恶,是对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宣扬。迪士尼动画还具有维护社会道德标准,重燃人性之美的作用。
二、迪士尼动画创意分析
1.题材多样性、全球化
迪士尼公司坚持在全世界寻找经典故事作为动画或短片的基础题材,再加以改编形成自己的作品。例如,《小美人鱼》改编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大力士》来源于著名的希腊神话;《钟楼怪人》改编于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狮子王》灵感源于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等。这些经典故事早已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可以降低制作风险。其次,这样的题材使观众充满亲切感,更利于观众接受和喜爱。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其文化中融入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特征。迪士尼一直致力于从各种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中寻找新的、有趣的角色,使得其影片不流于雷同。纵观迪士尼动画,其主人公既有北欧的小美人鱼、非洲的狮子王,也有中国的花木兰、印度的森林王子,还有中东的阿拉丁、美洲的风中奇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迪士尼的创意取材趋于全球化,这既能使得动画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又能满足全世界各种人群的需求,从而推动了迪士尼全球化的进程。
2.本土化加工
迪士尼公司在借用经典故事时,并不是简单的挪用,而是努力地将其改编成美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产品。影片一方面保留故事的异域风格,另一方面又注入鲜明的美国文化元素。如动画片《花木兰》取材于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木兰替父从军”,在创作技法中借鉴了中国水墨动画中的虚实结合、工笔画和水墨画相结合的特点,在人物和场景的绘制上透着浓浓的中国味。但是仔细品来,创作者在主人公木兰的身上倾入了浓重的美国精神。木兰不再是那个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东方女性,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个性的现代女性。她从军不是在“忠孝”的驱动下自我牺牲,而是克服困难,自我实现的故事。[4]花木兰的成功,证明了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下,女子一样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甚至改变国家的命运。可见迪士尼的创意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和挪用,无论是文化重构,还是文化侵略,迪士尼无疑都成功地将自己的风格和本土文化深深的印记在其作品中。
3.亦师亦友的主角伙伴
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必然会有性格特征鲜明的主人公。然而在迪士尼动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这些主角, 那些出现在主角身边,扮演亦师亦友的伙伴们同样让人不能忘怀。 迪士尼动画创意者常在主角旁边精心安置各类与其嘻哈打闹的伙伴,成为逗趣的对象。这些配角大多形象怪异夸张,性格活泼好动,不断闯祸、出丑,博君一笑,但总在危机时给主角正确的指导,助主角化险为夷。例如在《花木兰》中, 创意者为了强化夸张滑稽的风格,特意给花木兰配上木须龙形象,为龙不尊,犹如小丑,惹人捧腹。它既缓解了木兰遭难时的紧张气氛,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如《美女与野兽》中,座钟管家和烛台仆人之间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其神情和举动令人拍案叫绝。茶壶妈妈和小茶壶生动的形象,让观众不得不感叹设计者的无穷创意。创意者还专给小茶壶设计一个小缺口,突显孩子的顽皮和可爱,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配角的出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动画的观赏性,他们夸张好动的性格特点衬托出主角的沉着稳重,他们平民化特征衬托出主角的英雄特点,他们滑稽的言行举止和不适时候的闯祸,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5]各配角的精心塑造也是迪士尼动画成功的秘诀所在。
4.音乐的推陈出新
音乐是迪士尼动画在表达内心情感方面的独特优势。历数迪士尼奥斯卡获奖情况,仅在电影音乐方面的提名就达69项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元素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制胜法宝。迪士尼几乎每一部动画都有大篇幅的音乐场面的运用。这些音乐场景不仅使动画更加生动,也更能抒发人物情感、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迪士尼动画音乐强烈明快的节奏配合华丽壮观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在动画《幻想曲》中,迪士尼巧妙地将古典音乐和动画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部可以‘听’动画并且‘看’古典音乐的作品。”这是用动画诠释音乐的一次重要尝试,该片也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最佳电影歌曲奖。在1989年出品的《小美人鱼》中,创意人将百老汇歌舞融入到此片中,将歌曲音乐和剧情完美的融合;其后的《美女与野兽》中,创作者又将热闹的摇滚乐和夸张的百老汇音乐相结合,形成一种新颖的迪士尼音乐场景模式。由席琳·狄翁演唱的主题曲Beauty and the Beast也开创了迪士尼请当红歌星为主题曲演唱的先河。在《狮子王》中,辛巴和娜娜在溪水边相互嬉戏、共浴爱河的一场戏中,角色没有对白,只是配上温馨浪漫的音乐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却深深的感动了观众。辛巴和伙伴在丛林中那首幽默诙谐的Hakuna Matata也让人津津乐道。可以说,音乐成就了迪士尼动画,迪士尼动画也捧红了多首流行歌曲。
5.反常规的创意理念
创意就是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发展故事情节。迪士尼动画中将这种反常规创意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影片《料理鼠王》将主角定为一只梦想当顶级厨师的老鼠,这一定位颠覆了大家对于常规的理解,以全新的视角向观众展示这个长毛的小东西。重新评估了鼠类所具备的惊人天分和品质,让观众在幽默搞笑之余有了思考的余地,那就是:任何人都有拥有梦想的权利,并应该为之努力奋斗。
影片《怪物电力公司》的故事构思来源于美国儿童的“房间独处恐惧症”,但影片并没有以父母的角度教育孩子走出恐惧,而是以幽默诙谐又具诡秘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另外一个有趣的怪物世界。迪士尼也没把受众群局限在儿童世界里,其内容对成人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也是该动画成功的原因。[5]
而在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之际,迪士尼应景推出的励志影片《战鸽快飞》,不同于各类纪录片和史实片,而是从一群信鸽的角度去描写这场战争。这一立意正体现出迪士尼的反常规的创意理念。那只虽然娇小但勇敢的信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的故事也深深感染了观众。
三、结语
创意是动画灵魂,没有创意,动画作品就失去了观众。迪士尼每部作品都包涵创意者丰富有趣的想象和独特新颖的视角。一个捧腹大笑的桥段,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个寓意丰富的故事,一个令人温暖的瞬间,都成为迪士尼留给观众的美好享受和独特记忆。随着国际同行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动画作品挑战着迪士尼动画王国的地位。但无疑出彩的创意永远是优秀动画的必备因素和迪士尼公司的创作出路。
参考文献
[1]彭玲.动画创作与创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6.
[2]汪少明,刘砚硕.动画片的娱乐性[J] .电影文学,2008(24):32.
[3]孙立军,马华.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83.
[4]张静.迪士尼动画《花木兰》创意手法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6):26.
[5]李旭,孟辉.世界经典动漫设计[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85.
作者简介
阮方,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