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霓虹灯:装饰品还是危险品?

来源 :探索与发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a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火辉煌,歌舞升平,始终是人们对于理想世界的代名词。人们害怕黑暗,便说它象征着昏暗和苦难。
  直到现在科学家才发现,原来“灯火辉煌”竟然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过强的人工光不仅会改变禽类动物的基本生物节律,甚至会导致人体激素的严重失调。
  科学家警告说:“这个世纪,我们正处于失去整个夜空的危险之中。”
  我们恐怕都忘了,本色夜空也可以是道亮丽的风景。128年前,当人类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的时候,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行渐远。
  准确地说,那是1880年3月31日,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的瓦巴士镇。那时蒸汽机已经出现,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瓦巴士镇的人们总想把眼前的夜空照得通明,使人感觉不到黑暗的存在。这一天,他们在镇法院的穹顶安装了一只3000标准烛光的碳弧光灯。他们发动脱谷机的蒸汽引擎用来发电,在晚上8点整,合闸点灯。霎时间,光芒四射,亮如白昼。惊喜、惊慌、惊恐让人们拥抱在一起,有人手舞足蹈,大声惊叫;有人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有人双膝跪倒,不停地祷告,祈求上帝保佑……
  从此,人类在享受灯火辉煌的同时,距离大自然最原始的夜色越来越远。
  冥冥之中,我们内心不断发出这样的拷问,除了满足人类摆脱黑暗的心愿之外,这眩目的明亮,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自然界的杀手
  意大利天文学家皮尔安东尼·辛撒诺多年来依靠高清晰度的人造卫星图片,监控着全球的人工光的分布和增长速度。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10%的比率增长。受此影响的首先是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地球上有近2/3的人再也看不到繁星遍布的银河。在晴朗的夜晚,在远离光污染的天空,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2500颗星星。而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最多能看到200颗左右,曼哈顿的居民要是能看到15颗星星就是很走运了。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接触人工光可以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甚至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
  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对其造成致命的伤害。据多伦多“人工光危害研究中心”的创办人迈克·苏伦估计,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费城的一位内科医生、鳞翅目昆虫学家肯尼特·佛朗格也曾表示由于灯光的误导,蚕蛾经常错过交配的机会,有时还会飞进趋光动物的嘴中。明亮的灯光还会干扰它们的迁徙路线,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不仅如此,“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不少动物保护者称,耀眼的光源是杀害鸟类和昆虫的罪魁祸首。
  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使这些微小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后果是,蜉蝣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
  有人可能认为,这简直微不足道,绝不能因为要给微生物改善环境,人类就得重回黑暗。然而针对这一问题,大量的研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日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了两项研究结果,该研究揭示了夜间光接触和乳腺癌几率之间的联系,而且联系之密切令人吃惊。西雅图市佛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采访了1606名妇女,他们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波士顿布里汉姆所的研究人员和妇科医院的专家查阅了78562位护士的健康史,发现她们患乳腺癌的比率较低,但是发病率与她们夜间工作也有密切的关系。上夜班1~29年的护士的情况表明,乳腺癌发病率年平均增长8%。上夜班30年或更长时间的护士,乳腺癌发病率年平均增长36%。
  其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有证据表明,这种激素在一些哺乳动物身上对雌二醇激素起抑制作用,而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褪黑激素防病功能的得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的神经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说:“灯光是一种毒品。滥用灯光,就是在危害健康。”另一位研究人员建议父母不要让孩子亮着灯睡觉,因为夜晚灯光和儿童患白血病存在着潜在的联系,尽管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证实。20世纪后半叶,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增长了50%,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我们日益依赖人造光的结果。
  人工光即使有同样的亮度,也并不产生同样的光学和生物效应。荧光灯、金属卤化灯、高压水银灯通常用于场馆照明,射出许多不易察觉的紫外线,对照明不起任何作用,但却会对天文台的观测工作构成干扰。传统的白炽灯却放射许多红外线,使灯泡易热,照明效果也差。以上这些种类的灯,还有越来越普及的用作街灯的高压钠灯,光谱都很宽。这就使灯光看上去很像自然光,蚕蛾、鸟类以及其他动物能看见这些光,并受到吸引。相比之下,目前在一些街头使用的光照好的低压钠灯只放射窄范围的黄色光。由于生物不会把低钠灯的灯光当作是自然光,因而对生态的人为干扰最低。
  
  不值当的“夜景光团”
  国际夜空协会副主任伊丽莎白·阿尔瓦勒兹就是环保用灯的积极倡导者。她常拿着一些装有明亮街灯的照片,向周围人做宣传。照片上灯光投下阴影,而阴影处则可能是坏人伺机作案之地,中国人称这种现象为“灯下黑”
  其实仅凭亮度并不能达到高能见度,太多的灯光反而让人什么都看不见!同时,夜间照明也可以使城市中心区域气温上升,形成气云和“温室效应”。这种人工白昼使很多人的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这种昼夜不分的生活环境,也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损害。因此,阿尔瓦勒兹和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让灯光照向需要照射的地方,同时应降低大多数照明灯的功率,并坚决取消不必要的照明灯。
  选自《生命世界》
其他文献
从巫术到药物    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充满对疾病起因的想象。所有民族的祖先都曾经认为是魔鬼钻入了病人身躯,直到今天,北非的卡拜尔人还在给病人施行技艺高超的钻颅术,为的是“把脑子里的魔鬼放出去”。而法国珀奇的农民则以为病人之所以发生持续性呕吐痉挛,是因为胃在肚内“脱了钩”,他们的医生必须在他们面前做出“把胃挂回原位”的动作才能挣到5法郎的出诊费。17世纪加拿大的欧洲医生用黄蜂窝和苍蝇煎汤治疗妇女不
期刊
时代不同了,有些事情仍然会复古,在过站交钱的时候,您能看到时光倒流。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现代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公路里程1300公里,要走九段高速,交费624元,平均每公里交五毛。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明朝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水路里程1700公里,要过12个钞关,交费348文,平均每公里交两文。  明朝米价最低时,70文能买一石,当时一石米90斤,平均每斤米卖8文,用米价一换算,明朝
期刊
大部分幻觉图形都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它们是视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洞察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创造视觉错觉。早在视觉科学作为一个正式学科出现之前,画家们就已经设计出了欺骗大脑、欺骗人类眼睛的精湛艺术作品。在发现视觉的基本原理方面,视觉艺术常常利用系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多半依赖直觉)领先于视觉科学。从这个角度讲,美术、错觉和视觉科学实际上常常环环相扣。下面的图片是完全静止的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总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假先知,有的成为宫廷座上宾,有的向民众发布种种令人不安的末日预言。但绝少像末代沙皇时期的拉斯普廷巫师,左右了整个王朝,并一手推动了它的灭亡。一代巫师拉斯普廷的一生无疑是个谜,就连他的死亡也比一般人更折腾。整个刺杀行动前后一共施加了六次致命打击,最后才获得成功,许多人相信,拉斯普廷具有超自然力量,这话一点不假。尸检结果显示,他体内拥有异乎寻常的“打不死”超能力:他先被下
期刊
在历史上,王莽一直是个“篡党夺权”式的反面人物。王莽废黜了刘婴,当上了新朝的皇帝。不过这个新朝,存在没有多少年,基本不被后世承认。近代以来,史学家虽也注意到了王莽的一些积极方面,或者肯定他的改革意图,称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驱”,但他的“阴谋”、“虚伪”似乎已成定论。其实,惟一的原因,仅仅就是王莽当皇帝失败了。  以往研究王莽,惟一的史料来自《汉书》,而《汉书》作于东汉,完全延续了西汉的政治价值体
期刊
纵观17世纪至21世纪数百年时间,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渗透在各个领域,比如:天文学、数学、医学、物理学等。目前,美国《探索》杂志列举了数百年来以图像形式记录的十大科学图片:    1、详细的微观跳蚤  17世纪60年代,英国人罗伯特·霍克建造了一种混合式显微镜,用于观测他亲手绘制的58张素描,其中包括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的跳蚤。神学者怀疑它是否是跳蚤真实的身体结构,毕竟从未有人如此清晰细致地描绘过跳
期刊
2007年7月18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济南,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造成数十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事后,人们不禁再次联想起那个神秘的五龙潭异兆,那次预兆会是这场灾难的提前警示吗?当然,这种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但是五龙潭神秘现象的传说却一直流传着!    事件回放    2004年10月29日凌晨3时左右,位于济南市西门路附近著名的五龙潭公园内的,有上千年之久的名泉五龙潭突然塌陷,并且塌陷处裂开了一个
期刊
“玉米花开,张眼不开”,令人难以忍受的过敏,让人一提起花粉来,那叫一个咬牙切齿。可是当说起那些作为美食、良药,甚至“地层侦探”的花粉,人们又往往赞不绝口。这一群让人爱恨交加的小家伙,早已和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Pollen在拉丁文中意为“强大的、元气充沛的”,1760年,林奈灵机一动用这个词命名花粉,完美地体现了小家伙们生机勃勃的本质。在微粒的大千世界中,怎能少了花粉的舞台?它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
期刊
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对健康有什么影响?最新答案是——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时,很容易得肾结石。这个和牛奶没关系,是因为存在于肾结石中心部位的纳米细菌能自我复制和矿化,在失重条件下,纳米细菌自我复制的速度比在地球上快5倍。因此,如何避免宇航员患肾结石是个大问题。    美国宇航局公开征尿  在太空中,宇航员喝不到充足的水,加上失去了地球重力的刺激,尿越来越少,尿里的钙盐却越来越浓,使他们的肾脏遭受风险。  宇
期刊
在人类发展史上,阿基米德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是那个难再出现的辉煌时代造就的难以企及的伟大科学家;在百姓口口相传中,阿基米德更像个无所不能的天才,是那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国度滋养的被智慧女神眷顾的宠儿。    关于阿基米德的传说  关于阿基米德的传说,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那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不过,人们知道,阿基米德从来都不是口出狂言的妄想家。在人们的记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出身贵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