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为何在清晨打鸣?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u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人们并没有时钟,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声可以算是一种天然的“闹钟”了,但公鸡又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要打鸣呢?是它们自身的打鸣生物钟决定的,还是受到了外界的声音或光的刺激而做出的反应呢?
  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把40只公鸡分成两组,第一组公鸡置于12小时日光灯照射和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基本上和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匹配;第二组则置于24小时都是黑暗的环境中。
  结果显示,第一组公鸡都是在亮灯前2个小时开始打鸣,也就是太阳快升起时;而第二组公鸡虽然开始时还能按规律在天亮前打鸣,但随着它们待在黑暗中时间越来越久,公鸡打鸣的规律就开始变得紊乱了。
  由此说来,公鸡打鸣确实存在着一个生物钟——习惯在清晨打鸣。但如果环境发生彻底变化,比如长期呆在没有光线的黑暗中,这些公鸡的生物钟就开始紊乱了。
其他文献
几百年来,由机器创造的工业奇迹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了人们对机器的传统看法。今天的许多机器已不再是冰冷粗笨、发出隆隆吼声、完全由人类控制的金属怪物了,而是灵活机动,早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的机器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复杂任务(如汽车自动驾驶),自动搜集信息,改进行动策略,甚至可以在某些智力(如下棋、证明定理)或敏捷性(如打乒乓球)的比拼上跟人类的最佳选手对抗,这种案例近年来正在越来越频
期刊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多数人都觉得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一了百了。我们很容易理解,人死之后,不论火化还是土葬,肉体最终都会化为了灰烬,与自然融为一体。不过,人类除了看得见的躯体以外,还有肉眼看不见的意识。意识也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吗?它最终会变成什么呢?  死亡是一个过程  大多数人对这一问题的反应是耸耸肩,说:“我们又不能把死去的人拉回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传统
期刊
金融家族出了个“昆虫公主”  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久负盛名的金融世家,从兴起到鼎盛,它一直都被一团充满传奇色彩的迷雾所笼罩,任世人恣意遐想。据说,这个古老又神秘的家族,曾掌控了全球经济命脉近200年的时间;据说,它是“货币战争”的最早策划者和实施者;据说,它是19世纪欧洲战争背后的金钱推手……  时至今日,虽然他们家族名下的银行始终不曾上市,他们家族的成员也一直保持低调行事,但罗斯柴尔德家族
期刊
喜爱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长江中游的赤壁一役中,蜀吴联军经过缜密布局和筹备,准备对长江北岸的魏兵舰船实施火攻。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时就是不刮东南风,这可急病了东吴大都督周瑜,诸葛亮前来探病,称能用法术借来东风助战。  祭风的七星坛造好,但见诸葛亮一身道袍登坛烧香,随后口中念念有词地挥舞宝剑。夜半风响旗动,周瑜走出军帐察看,当真刮起了东南大风!不少读者都很好奇,难道这东南风真是诸葛亮
期刊
每年春夏之际,草坪上的草都铆足了劲儿向上蹿,很快小草就长得高高的,园艺工人们不得不经常推着割草机对草地上的草进行修剪。这时如果你正好路过,割草时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或许能让你感到愉悦,多舒心的青草香啊……有研究称,悠悠青草香不仅会使人们心情变好,还会让一些昆虫的攻击性减弱。当蜜蜂被这种清新的味道所吸引,它们会变得温和,也不大好动。  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闻到这沁人心脾的青草香。实际上,不仅仅是青草香
期刊
好奇心自何而来  我们人类有非常“严重”的好奇心,并且,我们好奇的对象还往往都是些无关自身痛痒的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时常做一些与自身毫不相关的事情,比方说,读读那些我们八辈子也碰不到的人的“八卦”,在报纸上仔细寻找关于他们的消息,或是学些我们几乎用不上的课程,再或者去那些我们只会光顾一次的地方——而我们去做这些不为别的,只为满足我们对心中问题答案的渴望,只为满足我们那蠢蠢欲动的好奇心。  
期刊
对着山谷喊话,会听到重复的回声,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光竟然也会有类似回声的返光现象,光的返光能持续几百年!最惊人的是,返光传播速度有时是超光速的!  声音是声波,需要物质来传播,速度很慢;光是电磁波,不需要物质传播,速度极快。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波,表现有时却很相似。  有音障,也有“光障”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米/秒,当飞行器的速度接近这个速度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
期刊
无法破译的炼金术宝典  1912年,美国珍本书商威尔弗里德·伏尼契来到罗马郊区的一座古老别墅,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装满古旧图书的箱子,伏尼契打开箱子一一翻阅,结果被其中一部有着陌生文字和怪异插图的古本手稿吸引了。  手稿内的文字书写非常优美,插图则是先用线条勾勒,然后进行手工上色,显得非常精致美观。如果仅仅是这样,或许还无法引起伏尼契太大的兴趣。然而当他仔细翻看时,却发现手稿的插图内容实在是太怪异了
期刊
最多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  物体在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约10m/s^2,这就是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一般来讲,大多数人都可以承受2个g左右的加速度,而超过2个g,一些人就会开始感到头晕。那么,人体最多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呢?  如果要体验3个g以上的加速度带来的感觉,那坐过山车是不错的选择,过山车最大的加速度可以达到5个g。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清醒着体会过山车带来的快感。即使5个g的加速度只持续几秒,
期刊
飞机上提供的餐饮很丰盛,牛排、红酒、鸡肉、柠檬汁等等应有尽有,但还是有乘客抱怨东西难吃,甚至早已习惯的空姐有时也难以忍受。是航空公司提供的东西不新鲜吗?事实上,无论什么食物,只要被端上飞机都会很难吃,这并不是因为航空公司没有尽心尽力,而是因为乘坐飞机的人的味蕾变得麻木了。  飞机上升导致气压的变化和机内的噪声都会使味蕾变得迟钝:飞机上的低压会使人们的三分之一味蕾失效,而令人不愉快的背景噪音也会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