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确定大学时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目标、分阶段目标,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教育工程。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全程化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原来存有“应急性、短期性”缺点的就业指导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具有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提上日程。
笔者经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界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各阶段的实施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及实施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理念,学会、掌握职业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2.教育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原则、方法和职业发展相关理论;本专业发展概况、行业需求标准;职业生涯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培养方法;影响职业生涯成功因素的自我认识与评估;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技巧、网上求职、面试技巧;现行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性教育目标及实施方案
在现有的研究资料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由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黄昌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个阶段。笔者认为,按学期划分学生特点和任务,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1.第一学期
学生特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选择、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
教育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发展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实施方案:①通过两周的军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②召开“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主题班会,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③聘请本专业专家进行“本专业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及学习方法;④由专业指导教师开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⑤聘请心理咨询专家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⑥寒假前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和技巧培训,组织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初步了解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2.第二学期
学生特点: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学习和假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学期有能力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实施计划,培养相关能力。
实施方案:①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②在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360度评估、SWOT分析法,完成自我认知;③通过职业测评系统完成职业认知,初步制订出个人生涯规划;④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建班级职业生涯服务团队,协助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计划有效执行;⑤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如:通过相关专家讲座,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健康管理、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工作学习平衡管理观念;⑥从本学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人文知识培养,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内涵。
3.第三学期
学生特点: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他们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他们己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效的帮助,借助外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加快大學生成长的速度。
教育目标:进一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完善、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并有效执行;开始职业道德训练;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提升自身能力。
实施方案:①通过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力资源需求,正确进行环境评估;②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兴趣,初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班级团队对职业需要的素质和道德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制定出个人的提升和改进计划,并相互监督、逐步落实。
4.第四学期
学生特点:通过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已基本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并拟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计划,但由于自制力等原因,计划的执行力度容易出现打折扣的现象。另外,受社会现象的影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同时,他们对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项素质的训练逐渐提上日程。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有效执行计划,适时调整计划,克服职业倦怠;进行专项素质训练。
实施方案:①发挥团队优势,引导学生正确有效执行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克服“计划奴隶”现象;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③通过心理咨询教师团体辅导,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④通过本行业专家讲座,帮助同学树立求真务实的科研观;⑤聘请本行业人力资源专家进行专项技能辅导,引导学生明确综合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专业需求。
5.第五学期
学生特点: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考研、创业就业、深造……个性化辅导提上了日程。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能力检验,进一步提升专项素质;掌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方法并学会正确解读信息内容。
实施方案:①根据职业发展目标组建新团队;②通过专业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观,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③通过多种活动检查个人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初步具备,并制订出提升方案;④聘请专家进行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⑤通过专家讲座和模拟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就业现状和就业政策。
6.第六学期
学生特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并逐步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迫切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个体化指导。
教育目标: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修正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
实施方案:①发挥新改建团队力量,通过专题活动,共享资源,共同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及职业能力;②为有考研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专题辅导,对考研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③通过名人名企讲坛激发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热情;④通过职业认证考试剖析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质证书,为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7.第七学期
学生特点:由于本学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考研工作也同时进行,学生的心理较为浮躁,如何应对职场招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以达到人职匹配;充实学生就业理论和就业技巧知识;作好考研学生的指导和心理调适工作。
实施方案:①与实习单位共同合作,制定科学详实的实习计划,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达到人职匹配;②通过专家指导、讲座、校园网络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法规、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多方面的辅导,快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③通过多种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就业援助;④通过对考研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人咨询,缓解其焦虑心态。
8.第八学期
学生特点:学生通过实习及参加招聘会,逐步有了就业意向,面临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角色面临转换;由于就业影响,教学受到冲击,学业受到影响。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实施方案:①会同职业培训基地做好学生岗前技能培训;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老师专项辅导与咨询,帮助学生初步进行岗位职业生涯规划;③选取若干优秀毕业生担当学校形象大使,同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稳定关系,为后续毕业生做好铺垫;④作为职业道德训练的最后一项内容,强化毕业生意识,引导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文明离校工作。
三、小结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团体辅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共同提高的原则,发挥校园合力作用,共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全程化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原来存有“应急性、短期性”缺点的就业指导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具有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提上日程。
笔者经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界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各阶段的实施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及实施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理念,学会、掌握职业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2.教育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原则、方法和职业发展相关理论;本专业发展概况、行业需求标准;职业生涯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培养方法;影响职业生涯成功因素的自我认识与评估;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技巧、网上求职、面试技巧;现行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性教育目标及实施方案
在现有的研究资料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由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黄昌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涯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个阶段。笔者认为,按学期划分学生特点和任务,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1.第一学期
学生特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选择、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
教育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发展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实施方案:①通过两周的军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②召开“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主题班会,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③聘请本专业专家进行“本专业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及学习方法;④由专业指导教师开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⑤聘请心理咨询专家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⑥寒假前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和技巧培训,组织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初步了解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2.第二学期
学生特点: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学习和假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学期有能力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实施计划,培养相关能力。
实施方案:①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②在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360度评估、SWOT分析法,完成自我认知;③通过职业测评系统完成职业认知,初步制订出个人生涯规划;④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建班级职业生涯服务团队,协助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计划有效执行;⑤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如:通过相关专家讲座,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健康管理、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工作学习平衡管理观念;⑥从本学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人文知识培养,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内涵。
3.第三学期
学生特点: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他们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他们己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效的帮助,借助外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加快大學生成长的速度。
教育目标:进一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完善、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并有效执行;开始职业道德训练;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提升自身能力。
实施方案:①通过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力资源需求,正确进行环境评估;②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兴趣,初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班级团队对职业需要的素质和道德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制定出个人的提升和改进计划,并相互监督、逐步落实。
4.第四学期
学生特点:通过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已基本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并拟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计划,但由于自制力等原因,计划的执行力度容易出现打折扣的现象。另外,受社会现象的影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同时,他们对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项素质的训练逐渐提上日程。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有效执行计划,适时调整计划,克服职业倦怠;进行专项素质训练。
实施方案:①发挥团队优势,引导学生正确有效执行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克服“计划奴隶”现象;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③通过心理咨询教师团体辅导,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④通过本行业专家讲座,帮助同学树立求真务实的科研观;⑤聘请本行业人力资源专家进行专项技能辅导,引导学生明确综合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专业需求。
5.第五学期
学生特点: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考研、创业就业、深造……个性化辅导提上了日程。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能力检验,进一步提升专项素质;掌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方法并学会正确解读信息内容。
实施方案:①根据职业发展目标组建新团队;②通过专业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观,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③通过多种活动检查个人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初步具备,并制订出提升方案;④聘请专家进行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⑤通过专家讲座和模拟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就业现状和就业政策。
6.第六学期
学生特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并逐步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迫切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个体化指导。
教育目标: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修正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
实施方案:①发挥新改建团队力量,通过专题活动,共享资源,共同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及职业能力;②为有考研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专题辅导,对考研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③通过名人名企讲坛激发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热情;④通过职业认证考试剖析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质证书,为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7.第七学期
学生特点:由于本学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考研工作也同时进行,学生的心理较为浮躁,如何应对职场招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以达到人职匹配;充实学生就业理论和就业技巧知识;作好考研学生的指导和心理调适工作。
实施方案:①与实习单位共同合作,制定科学详实的实习计划,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达到人职匹配;②通过专家指导、讲座、校园网络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法规、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多方面的辅导,快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③通过多种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就业援助;④通过对考研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人咨询,缓解其焦虑心态。
8.第八学期
学生特点:学生通过实习及参加招聘会,逐步有了就业意向,面临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角色面临转换;由于就业影响,教学受到冲击,学业受到影响。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实施方案:①会同职业培训基地做好学生岗前技能培训;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老师专项辅导与咨询,帮助学生初步进行岗位职业生涯规划;③选取若干优秀毕业生担当学校形象大使,同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稳定关系,为后续毕业生做好铺垫;④作为职业道德训练的最后一项内容,强化毕业生意识,引导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文明离校工作。
三、小结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团体辅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共同提高的原则,发挥校园合力作用,共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