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语用等效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翻译不仅在词汇、结构、句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其语言语用的特殊性,还在文化传播、科教等方面有着社交语用的独特功能。本文从语用等效理论出发,结合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以国家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为例,探析国家博物馆文物介绍的英语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为基准总结文物名称翻译的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文物介绍翻译的质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语用等效;文物名称翻译;归化和异化;国家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114-02
  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X202010022366)。
  一、理论综述
  翻译是实现两种不同语言社会交流的必备工具,通过翻译可以将源语言中的文化意象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社会中,传递过程的成功与否涉及到“语用等效”的概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何自然认为,语用等效作为语用翻译的核心,是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性,通过具体的翻译策略,译出原文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图[1]。他将语用等效翻译分为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并被后人归纳为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分别侧重于语言和交际两个层面。杨永芳认为,语言语用等效翻译的出现使翻译不再仅仅被看作语言符号的转换,它更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2]。因此,准确理解原文语言在其背景下的语用功能和读者的认知环境对译者至关重要。
  二、语言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为了在文物名稱翻译中达到语用对等的效果,译者需要从语言来源的角度识别语境中隐含的语用用意并选择恰当的策略来传达原文的意图。
  文物名称中含有许多特有的文化负载词,要体现出这些专有名词的含义,应当采用异化策略中音译加解释的方式,比如,“‘廿一年相邦冉’青铜戈”翻译为了“Bronze Ge (dagger-axe)”,如果采用音译的策略将“戈”译为“Ge”,则只保留了发音上的相似,而不涉及意义的替换。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使得译本对外国游客来说难以捉摸,因为对不熟悉汉字或汉语拼音的外国游客来说音译的拼音没有任何意义,而音译加注释的方式则可以体现出其中暗含的语意——“戈”是古代军中必备的兵器,在战斗中使用。同样将“‘吴王光’青铜鉴”翻译为“‘Wu Wang Guang’Bronze Jian(water container)”、“鸟形青铜匜”翻译为“Bird-shaped Bronze Yi(food container)” 其中的“water container”“food container”也是作为音译的补充向外国游客展示其文物名称的内涵,使其能充分理解原文含义,感受文物特色。
  正因为文物名称往往包含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应不拘泥原文的语言形式,考虑到中西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性,在准确理解文物名称内容的基础上,调整文物名称的结构、重组信息,或是运用译语中读者接受程度高的语言表达来呈现原文内涵,有效传达语用用意[3]。例如,“青瓷辟邪烛台”翻译为了“Celadon Candle Holder in the Shape of Bixie(mythical beast)”,采用增译的方法,表明了这一烛台是以神兽“邪”为形,而不是烛台的用途是“辟邪”。“《姑苏繁华图》”翻译为了“Splendours of Suzhou”,中文名称中“姑苏”放在了形容词“繁华”之前,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因此在翻译时重组了文物名称中的信息,使用介词短语“of”作连接并将“繁华”转译为名词“splendour”,使得译文的结构更为严谨、表达更为顺畅。汉代青铜印的展示台上摆放的是成套的数枚印章,但是“青铜印们”这样的表达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而在英语语法中有相应的名词复数表达,因此译为“Bronze Seals”。
  三、 社会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为了实现社会语用等效翻译,译者在源语的语言形式上可做出变化,考虑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化表达,在不歪曲源语基本内容造成错译的前提下向目的语靠拢,达到有效传达原文内容的目标[4]。这与翻译策略中的归化翻译不谋而合。“归化翻译策略遵循目标语文化当前的价值观,对原文采取保守的,公然同化的方法,使之符合本国准则,出版潮流及政治路线”[5]。采取归化的翻译方式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将源语文本置于目的语读者理解范围之内,方便读者理解,同样也有利于为目的语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国家博物馆的文物翻译上,译者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归化翻译的策略使得译文更加偏向目的语读者。
  首先,意译的方法由国家博物馆采用以翻译文物名称。由下表可知,三种不同的容器“罐”“盂”“壶”虽然在汉语文化中形状各异、作用不同,但是在译为目的语的时,其形状的差异性被省去,文物的内核得以保留——该类文物作为容器的基本性质得以保留并译出,且统一译为“jar”。原有的文物形状被同化的目的是使得译文最终能够服务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
  除此以外,还有针对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归化翻译,如自秦代以来实行的“郡县制”中“郡”一字的翻译。译者未将其保留音译,而是将其译为“prefecture”,把这一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词汇置于目的语读者理解范围之下,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归化翻译的策略也体现在译者主动对文物名称进行增译和略译的过程中。以“列鞢”一词为例,译者在翻译的中把握其作为中国古代女真贵族腰间饰物这一基本性质,结合文物材质等特征将其译为“Gilded Silver Waist Ornament”。增译文物作用及材质有利于增强读者观感,加深其理解。
  与此同时,略译的原则也同样由译者广为使用,在处理重要性较低翻译较为困难的文本时,译者有意采取略译的方法。例如在翻译“‘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陀罗尼经咒”一文物时,翻译核心应当是该文物的本质“陀罗尼经咒”这一宗教文本,前述“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对于源语读者尚且晦涩,对于目的语读者更加难懂,因此译者有意将其省略,整体译为“Dharani Mantra”,保留梵语发音和“咒”的特征,略译其所属地内容,给读者留下更加直观的印象,便于其理解。   四、文物翻译语用失效
  语用失效是指不合时宜的翻译或不合习惯的表达等,导致交流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语用失效分为两类,即语用语言语用方面的失效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效[6]。
  文物翻译中的语言语用失效是指对原语只是片面地字面理解,并没有传递其真正的语用意义。譬如在國家博物馆宋代文化艺术展区的《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归退卜居梦溪园时所完成的作品,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而国博的译文是“Brush Talks from Dream Brook”,该译文只是将原著作名称的四个字分别译作相应的英文单词,而非传递其真正所指,难免使目的语国家读者感到费解,没有达到语言语用等效的最终效果。
  翻译中的社会语用失效指因不了解或忽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7],这种“语用失效”会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观,如果译者缺乏这种跨文化知识就会在文物翻译中遇到很大的障碍[7]。譬如国家博物馆将文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译作“Straight-Necked Vase with Cloud and Dragon Design in Gold Tracery”,将中国古代尊贵象征的“龙”翻译成“dragon”,是社会语用失效的具体体现。这是由于“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与罪恶的代表,与中国文化大相径庭,如此翻译并不能传递文物承载的中华特色文化内涵,会给目标语读者传递错误信息与观念,不符合社交语用等效的要求。
  五、结论
  文物名称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种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手段。文物名称翻译要充分考虑到源语和目的语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的文化语境因素,采取具体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比如归化和异化,才能真正实现语用等效和社交语言等效,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杨永芳.语用前提恢复与语用等效翻译[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2):107-108.
  [3]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 (01):24-27.
  [4]董丽娜.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语用等效研究——以徐州圣旨博物馆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 (04):110-113.
  [5]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3,(05).
  [6]蒋磊.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J].中国翻译,2002,23(3):71-73.
  [7]吴耀武.英汉习语对比及其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6):59-6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些年不婚女性的数量与日俱增,关于女性命运及社会定位的讨论也广泛起来。日剧《坡道上的家》便是关于女性生活状态及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绝佳讨论。本文从此剧的叙事策略出发,分析了镜头语言形成的特殊叙事模式对主人公心理表征的凸显意义,以及特殊叙事对于促进观众的理性思考,展示现代女性尤其是年轻母亲生存困境的意义。  【关键词】叙事模式;心理表征;形象重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受宋代都城的地理位置影响,“登楼”行为在词作中频繁出现,并达到了鼎盛。贺铸词中有大量的“登楼”行为描写,并且用“楼”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进行渲染,主要集中表达离别、相思、羁旅孤独这三种情感,刻画了一个“愁”君形象,这三种情感的大量描写主要是事业因素和家庭因素。  【关键词】 贺铸;“登楼”词;“愁”;君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文创品牌的塑造在本质上是一系列通过产品创造价值的活动,实现对文化资源的重新叙述。通过重构的新叙事,与消费者达成的深度互动和价值共识,创造出一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心理空间,为品牌赋能。本文结合《文创品牌的秘密》一书中的案例,分解出文创品牌生成价值点的维度,对其背后的文化生成和文化输出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创品牌;价值创造;文化输出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水彩画写生给予艺术家以灵感,水彩画的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研习艺术大家及作品与艺术文化理论相结合的外部内容,同时也要扎实的水彩艺术创作技巧技法。二者并重对创造优秀水彩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水彩画;写生;民族题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95-02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凯里学
期刊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一環,清朝时,随着社会全面发展,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清朝养老机制,在律法要求下走向规范化、健全化,也为此后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完成构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模式;清朝律法;养老机制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108-02  一、清代养老律法制度与政策
期刊
【摘要】历史类纪录片的“虚实互补”创作方式逐步突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更成为丰富历史类纪录片的表现手法。自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一季于2020年12月7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开播以来饱受好评,本文从分析纪录片《中国》的开阔历史内容与极美形式出发,浅析纪录片《中国》的形式创新与内容价值以及历史类纪录影像的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虚拟性;再现性  【中
期刊
【摘要】旅游景点集中展示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景点介绍词的恰当翻译对提升景区形象、构建国际化语言环境、促进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景点介绍词的英译重难点在于中文介绍词里文化概念的处理。通过实地搜集语料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框架语义视角阐释了旅游景点介绍词文化概念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景点介绍词;文化概念;英译;框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处,公民道德建设愈发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集出台并部署了一大批重大决策和关键部署,有效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和积极向上的建设态势。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是,人民开始对以“有德”为内容的美好生活既充满了新想象,也提出了高要求。《论语》 ——作为儒学经典,其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论语》
期刊
【摘要】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即: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期刊
【摘要】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地铁站名的选取能体现一座城在人文、地理、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特征。为了解地铁站名命名的原则和规律,本文选取了深圳已建成的11条铁路线,对沿线249个地铁站的名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分析了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并探讨了公交车站名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深圳地铁名音节少、命名方式多样,具有指位性强、简洁明了、易识易记的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