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他说,我用一生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备课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备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不断创新,要“常备常新”。
一.备课教材要常备常新
教材每年的变化不大,内容安排顺序也基本不变。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科学合理使用教材。既要按教材的编排顺序来安排授课进度,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如诗词教学,相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被安排在了不同的年级来教学。时间跨度大,学生容易遗忘,也不利于学生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变化。人教版初中教材课内和课外共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七首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整合教材,以“走进杜甫”为专题,让学生读、背,网上搜集相应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完成对所有作品的解读,对作家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避免了零碎的教学,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他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教材只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大语文”的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大量的课外阅读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教材教厚。比如教学《散步》,教师就可以适时给学生补充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中的片段,经典美文,精彩片段,时文选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注意搜集整理备课材料,比如,慷慨激昂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解说词,如歌如诗的十一届全运会解说词,精辟深刻的国庆60周年社论等,都是阅读课的好材料。教师要以生活这本“大书”为基础,充实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富有时代气息。
二.备课内容要常备常新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自己从教多年,教材内容已经比较熟悉,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不需要在备课内容上下功夫。这种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教学永远是无止境的,永远是全新的课题。教材的内容虽然没变,但是要不断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力求有新的体会与认识。
当今社会,人们思想上的多元化,人生观价值观的立体化,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材内容,力求达到作家与学生的沟通与共鸣,不唯书,不唯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五位登山队员的冒险精神值得学习吗?他们的南极之旅有意义吗?《伤仲永》中的仲永该对自己的成长负什么样的负责?《五柳先生传》,你愿意过五柳先生的生活吗?杜甫草堂,蒲松龄茅宅,他们生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茅屋栖身,为什么高官富贾都随风而去,他们的陋室却成了后来人们瞻仰的风景,成了人们追寻的殿堂?
三.教学方法要常备常新
原来的语文教学人们常说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形象地说出了语文教师上课的样子。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记。现在随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推出,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突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给学生,还精彩给学生,教师成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而不是表演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观摩名家课例,结合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一旦固定不变,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学生写到本子上,上交后,教师批改,下发,讲评。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修改。现在的作文教学,我开始尝试着在网上开设博客,把自己的文章和学生的好文章都发到博客上,让学生参与评审批改,好的文章直接投稿发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发表文章的欲望。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更新,尤其是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现代化手段,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尤其是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吸取百家精华,融众家之长,备好每一堂课。当然,语文课要常备常新,教师还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做一名知识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许红梅,刘晓莹,教师,现居山东邹平。
一.备课教材要常备常新
教材每年的变化不大,内容安排顺序也基本不变。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科学合理使用教材。既要按教材的编排顺序来安排授课进度,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如诗词教学,相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被安排在了不同的年级来教学。时间跨度大,学生容易遗忘,也不利于学生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变化。人教版初中教材课内和课外共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七首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整合教材,以“走进杜甫”为专题,让学生读、背,网上搜集相应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完成对所有作品的解读,对作家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避免了零碎的教学,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他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教材只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大语文”的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大量的课外阅读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教材教厚。比如教学《散步》,教师就可以适时给学生补充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中的片段,经典美文,精彩片段,时文选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注意搜集整理备课材料,比如,慷慨激昂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解说词,如歌如诗的十一届全运会解说词,精辟深刻的国庆60周年社论等,都是阅读课的好材料。教师要以生活这本“大书”为基础,充实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富有时代气息。
二.备课内容要常备常新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自己从教多年,教材内容已经比较熟悉,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不需要在备课内容上下功夫。这种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教学永远是无止境的,永远是全新的课题。教材的内容虽然没变,但是要不断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力求有新的体会与认识。
当今社会,人们思想上的多元化,人生观价值观的立体化,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材内容,力求达到作家与学生的沟通与共鸣,不唯书,不唯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五位登山队员的冒险精神值得学习吗?他们的南极之旅有意义吗?《伤仲永》中的仲永该对自己的成长负什么样的负责?《五柳先生传》,你愿意过五柳先生的生活吗?杜甫草堂,蒲松龄茅宅,他们生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茅屋栖身,为什么高官富贾都随风而去,他们的陋室却成了后来人们瞻仰的风景,成了人们追寻的殿堂?
三.教学方法要常备常新
原来的语文教学人们常说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形象地说出了语文教师上课的样子。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记。现在随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推出,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突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给学生,还精彩给学生,教师成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而不是表演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观摩名家课例,结合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一旦固定不变,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学生写到本子上,上交后,教师批改,下发,讲评。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修改。现在的作文教学,我开始尝试着在网上开设博客,把自己的文章和学生的好文章都发到博客上,让学生参与评审批改,好的文章直接投稿发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发表文章的欲望。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更新,尤其是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现代化手段,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尤其是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吸取百家精华,融众家之长,备好每一堂课。当然,语文课要常备常新,教师还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做一名知识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许红梅,刘晓莹,教师,现居山东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