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世、黄花、美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ir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已是春暖花开时分,庭院中蹴罢秋千的她的袅袅背影,风姿绰约,亭亭直立。厢庑旁倚门回首,笑靥如花,灿若星辉,眼波流转,斜飞宝鸭衬香腮。——这不是别人,正是以愁凄处居于世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梁衡先生在这样一篇极具艺术气息的历史散文中一改之于易安居士其人乏善可陈的论述,穿过历史层层烟障咀嚼她的愁情,从她那不为人熟谙的青春韶光起,为我们展现她一生波澜的画卷……
  那时还是豆蔻少女的李清照,身在深帏,心却在经史子集的浩瀚之海。家中借书满架为她遍览群书提供了沃土,腹有诗书气自华,年轻的她是一朵绚烂的夏花,在那个文人骚客风起云涌的时代初露锋芒。“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一位绣戸女子对安史之乱赋有如此阔大壮词,让人不得不为眼界宽广的她惊叹赞服。不得不说,书香门第,开明父母,优渥生活……种种因素造就了这样一位“赢在起跑线上”的卓群少女,内心豪情足以比肩浪漫豪放派的词坛泰斗。
  甘霖沛足,春光旖旎,温室看似阻绝了外界的瞬息万变。身披霞光万丈的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追求自由恋爱也是无可非议的了。她心许赵明诚,两家珠联璧合,新婚燕尔,喜乐融融,此刻她与愁相隔甚迩:唯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愁”,唯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離愁”。这却并非“愁世”,只算得是儿女情长的甜蜜怅惘。
  若李清照的一生按着按部就班的步伐行进,那么历史上会永远失去一位乱世中的美神。时事变幻与诗词情怀宗归是休戚相关的,是偶然亦是必然,天降煞星,女真进犯,全军将士已是秣马厉兵,整阵以待,但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却临阵脱逃,欲与家人渡江逃亡,但李清照绝非寻常女子,怎会“唯夫命是从”?沉默良许后等待着赵明诚的不是她生硬冰冷的回绝,她咏下千古名篇《夏日绝句》,与背后磅礴澎湃的乌江水席卷了丈夫的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丈夫惭愧无地,后被征召异地客死他乡。自此以后,种种漂泊浮沉,忧愁风雨,终是一点点将夏花碾压,一朵绚烂的玫瑰凋萎了,而一朵黄花却在风雨摧残下顽强挺立起来了。家愁,国愁,世愁……曩昔的幸福化为泡影,她孤身坠入了愁情的渊底。
  愁世漫漫,黄花憔悴,动乱时局让易安无以易安。国家的沦陷败亡,生活的分崩离析将她拖入无情苦海,驾一叶孤舟,不是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是“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命运翻天覆地的剧变,让她羁旅他乡,陪伴着她的只余下卷卷《金石录》……难承住,难载动,剪不断,理还乱,纷纷扰扰,黄花在愁的灌溉下不断诉说着内心的苦闷。
  晚年垂暮,庭前门可罗雀,独偎黄花,“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然暮年晚景她却没有得到老人应得的安闲幸福,依旧被愁所紧缚。“才藻非女子事也。”一句轻飘飘的无忌童言将其倾尽一生的词赋造就悉数打散,萧索秋风中,留下一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背影。李清照一生呕心之作颇受时人赏识,流芳后世不朽,这正是“词藻绝非独为男子事”的力证。易安居士为宋代词曲文化作出的贡献是不仅是个人愁思的升华,才情的洋溢,更是那时女子对家国独有的细腻感触的自然淌露。正如梁衡所评:“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借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世飘摇,纵不是易安本意,她也难以不被后人与愁千丝万缕地连绕起来了。即便如此,她也绝不是无病作呻吟语,她的愁是时代之鉴,是历史之信,后来的我们透过她的文字看到的是映着国家的雄阔格局。李清照,是彷徨宛转人间的光耀美神,是静凝抒写兴替的傲洁黄花,顾盼一笑,便是永恒。
其他文献
摘 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文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英译本为依据,分析第28回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使读者在鉴赏过程中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詞:《红楼梦》;文化差异;翻译对比  作者简介:王妍(1991-),女,汉族,山东省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翻译是不同民族相互通讯交流,相互了解的工具。人类社会以世界所有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发展。这些成就,以一个语言翻译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进行交换。那么,翻译在人类社会前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维吾尔翻译文学;文学翻译;文学译丛;翻译  作者简介:如库艳木·麦提尼亚孜(1974.3-),女,维吾尔族,新疆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维吾尔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中国彩灯文化历史悠久,在现如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下,彩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公众一直关心的问题,处于川南地区的自贡市利用自贡灯会发展起了独具特色的彩灯产业,在传统民俗的彩灯上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特有的彩灯文化产业。本文通过对自贡彩灯的特点分析,展望彩灯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俗;自贡;彩灯;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王娜(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四川理工学院16级研究生,研
摘 要:石黑一雄的第五部作品《上海孤儿》,一经出版就广受赞誉。作为一名流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大多展示了移民群体所遭受到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冲突。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试图详细解读班克斯从身份的缺失,到为追寻身份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最后重建新的杂糅身份。探讨作家石黑一雄对当代人类困境的反思,揭示他对失根人群的关怀精神。  关键词:石黑一雄;《上海孤儿》;身份追寻;生存困境  作者简介:余水秀(1991
基金项目:2017年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当代维吾尔族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研究,项目编号:TDSKQN1704,申请人:文且木·买合木提。  摘 要:哈丽旦·依斯拉音是当代人维吾尔文学长河中一位传奇的女作家。哈丽旦·依斯拉音在《鸿雁湖》、《轨道》、《买合图穆素拉》等爱情、社会道德、妇女意识、婚姻、家庭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里通过祖赫拉、阿斯娅和买合图穆素拉等妇女形象给我们展现了妇女们的复杂精神
摘 要:路遥的小说创作根植于故乡热土,展示了陕北特定的地域文化风貌。在小说《人生》中,他扎根于黄土高原,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创作心理重点讲述了陕北的地域文化内涵,使小说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小说的审美性和可读性,为研究陕北地区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路遥;《人生》;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卜令欣(1996-),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黄执中说过一句话:“我们还很年轻,但我们的判断太老。”还记得他的意思大概是指:我们非常温顺的就接受了周遭的一切规则,这种温顺有时就意味着一种懒惰,换言之就是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缺乏,是对既有思想方式的服从。带着这句话审视自己读过的书,做过的理解与判断,恍然发现自己曾经的狭隘。于是此篇文章,不
作者简介:杨慧敏,女,1995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就读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一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1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1]对于古代大多数士人来说,士而后大夫是他们最初也是最高的梦想。在他们老年功成名就之后便会返乡做一位家乡的绅,所谓“乡绅”。这时他
摘 要: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冬天》中,选取了三个生活场景,用细腻的文字叙写朴素而生动的生活细节。本文试以其细节描写为突破口,探寻其散文的情真意切之美。  关键词:朱自清;细微;真情  作者简介:吴红莲,文学硕士,现为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01  散文是作者通过写景状物
摘 要:苏童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女性,本文将围绕《米》《妻妾成群》《红粉》这三部作品展开阐释,她们过分依赖男性,生活糜烂,丧失自身的母性,这些与男权社会、女性自身都有关系。剖析苏童笔下的女性,对进一步解读苏童作品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童;女性;男权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