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条古训流传千年至今仍是真理。在古代,特别是科举盛行的唐朝,书与黄金之间的桥梁仅有一座:那就是读书做官,有官便有权,有权便有钱。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也。在今朝,这一桥梁依然在。眼下官员中的学历等级逐年攀升。
今古之间的差别是书与黄金之间的桥梁由一座变为多座。博士比硕士挣得多,硕士比学士挣得多,学历与薪酬成为正相关已是人间定律。君不见,复旦的MBA平均年薪已达19万。读书越多,学历越高,通过专业转化出来的真金白银就越多。此乃第二座桥梁。
高架在书与黄金之间的第三座桥梁是书商。神州巨变二十年,书商已成为一个阶层,图书出版已成为一个产业,把书直接变成钱。他们要把作为物质形态的纸书,作为精神文化载体的实物,通过市场转化为人民币。
君不见,一个“读书人”公司,几个新入市的业外人士,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本《穷爸爸 富爸爸》,居然发行几百万,盈利几千万,这是当今书商的创富神话。
除此之外,书与黄金之间还有第四座桥梁:写书和策划,而这又是两条并行的路。
写书探宝
在图书出版高度繁荣的今天,精品与垃圾充斥书市,写书已不是神秘之事,而出版也不是艰难之事。从名人、美女到学者,都可以出书,即便你是个普通人,你的特殊经历和独有感悟也可以写书。写书不仅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名,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甚至是滚滚财源。
名人写书就是用书将其名人效应最大化,用书将名转化为钱。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岁月随想》、倪萍的《日子》、朱军的《时刻准备着》、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姜昆的《笑面人生》、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等等,最后这些书的后面赫然印着的印数是36万,这些名人之书的发行量由此可见一斑,版税收入自然是一大笔。尽管有人讥之为满足“都市窥视癖”,但名人写书带来的额外财富实在不可小觑。
一个学者还有什么比写书更好的致富之路?当然写书致富的前提是,要为社会写书,也要为市场写书。江南才子余秋雨只是个研究戏剧文化的学者,一本《文化苦旅》让他从书中得到的是大块黄金,尽管盗版给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余秋雨中从书中得到的钱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如今“余秋雨的书”已成出版界一个品牌,一个赚钱符号。
专业人士将其专业成果写书上市,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且可以带来意外财富。少年心理咨询专家的卢勤主持《知心姐姐》二十年,后出版了《写给年青的妈妈》、《告诉孩子,你真棒》。图书发行了三百万,版税算下来已是巨额财富,这两本书带来的财富远远超过其一生专业工作所得。《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作者孙云晓和张引墨都是专业人士。前者是青年政治学院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业人士,后者曾是《中外少年》杂志的编辑。她们把青少年性心理研究的成果和鲜活案例写成书,热销了几十万。
一本如何背单词的书成就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财富梦想。《爱上背单词》的作者叶硕是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上学时特别爱背英语单词,单词量高达两万多,直追丘吉尔。一年前,工作之余叶硕把自己背单词的体会和窍门写成了《爱上背单词》一书,结果该书在市场走得很好。于是他又写了《变态英语》等好几本,现在他已和书商签了三年约,每年写五本。
在西单图书大厦畅销书榜上连续25个月榜上有名的励志小书《读懂人生》,则是一个名为田伟的人,一天兴致突发写成的。
有时编书是比写书更轻松更有效的致富捷径。许多老师靠编教材和教辅获得了可观收入,也有人靠编会计或考试教材发了财。编书致富的成功典范是《政府采购手册》,编书者就职于公关公司,该书为其带来了几十万收入。
策划创富
在一个策划时代几乎任何一本畅销赚钱的书都离不开精心策划。出版社和书商那里都云集了不少策划高手,他们成了出版界的灵魂人物。多数畅销书都出自专业策划人士之手,例如《隐私》、《香水》、《百年家族》、《新县志》等;但也有一些畅销书出自业外人士之手,来自他们的飞来灵感。业余策划可以自己操作,可以请人实施,也可以将策划直接卖给书商或出版社。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发行过百万,这是业外人士策划的杰作。这套书既不用写也不用编,当策划完成时成功也就随之而至,策划者的收入可想而知。一位大学教授策划了《学习的革命》,该书被科利华投资百万推向市场,结果在中国市场的发行量超过国外总和。
读书做官者、书商和作家可以成为书里淘金者,其他芸芸众生也可以用书创富。你第一次靠读书获得职业和收入,也可以第二次靠业余玩书获取外快。“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捞外快不富”,有时玩好了,一本书带来的财富会超过你的主业收入。这里的玩书当然是指业余写书和策划。
只要你有雅兴,兼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写本书;只要你留心书市,或偶发灵感,也可以搞一回图书策划。也许一不小心,书里黄金会成为你财富的源泉,为何不玩本书试试?
今古之间的差别是书与黄金之间的桥梁由一座变为多座。博士比硕士挣得多,硕士比学士挣得多,学历与薪酬成为正相关已是人间定律。君不见,复旦的MBA平均年薪已达19万。读书越多,学历越高,通过专业转化出来的真金白银就越多。此乃第二座桥梁。
高架在书与黄金之间的第三座桥梁是书商。神州巨变二十年,书商已成为一个阶层,图书出版已成为一个产业,把书直接变成钱。他们要把作为物质形态的纸书,作为精神文化载体的实物,通过市场转化为人民币。
君不见,一个“读书人”公司,几个新入市的业外人士,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本《穷爸爸 富爸爸》,居然发行几百万,盈利几千万,这是当今书商的创富神话。
除此之外,书与黄金之间还有第四座桥梁:写书和策划,而这又是两条并行的路。
写书探宝
在图书出版高度繁荣的今天,精品与垃圾充斥书市,写书已不是神秘之事,而出版也不是艰难之事。从名人、美女到学者,都可以出书,即便你是个普通人,你的特殊经历和独有感悟也可以写书。写书不仅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名,而且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甚至是滚滚财源。
名人写书就是用书将其名人效应最大化,用书将名转化为钱。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岁月随想》、倪萍的《日子》、朱军的《时刻准备着》、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姜昆的《笑面人生》、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等等,最后这些书的后面赫然印着的印数是36万,这些名人之书的发行量由此可见一斑,版税收入自然是一大笔。尽管有人讥之为满足“都市窥视癖”,但名人写书带来的额外财富实在不可小觑。
一个学者还有什么比写书更好的致富之路?当然写书致富的前提是,要为社会写书,也要为市场写书。江南才子余秋雨只是个研究戏剧文化的学者,一本《文化苦旅》让他从书中得到的是大块黄金,尽管盗版给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余秋雨中从书中得到的钱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如今“余秋雨的书”已成出版界一个品牌,一个赚钱符号。
专业人士将其专业成果写书上市,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且可以带来意外财富。少年心理咨询专家的卢勤主持《知心姐姐》二十年,后出版了《写给年青的妈妈》、《告诉孩子,你真棒》。图书发行了三百万,版税算下来已是巨额财富,这两本书带来的财富远远超过其一生专业工作所得。《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作者孙云晓和张引墨都是专业人士。前者是青年政治学院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业人士,后者曾是《中外少年》杂志的编辑。她们把青少年性心理研究的成果和鲜活案例写成书,热销了几十万。
一本如何背单词的书成就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财富梦想。《爱上背单词》的作者叶硕是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上学时特别爱背英语单词,单词量高达两万多,直追丘吉尔。一年前,工作之余叶硕把自己背单词的体会和窍门写成了《爱上背单词》一书,结果该书在市场走得很好。于是他又写了《变态英语》等好几本,现在他已和书商签了三年约,每年写五本。
在西单图书大厦畅销书榜上连续25个月榜上有名的励志小书《读懂人生》,则是一个名为田伟的人,一天兴致突发写成的。
有时编书是比写书更轻松更有效的致富捷径。许多老师靠编教材和教辅获得了可观收入,也有人靠编会计或考试教材发了财。编书致富的成功典范是《政府采购手册》,编书者就职于公关公司,该书为其带来了几十万收入。
策划创富
在一个策划时代几乎任何一本畅销赚钱的书都离不开精心策划。出版社和书商那里都云集了不少策划高手,他们成了出版界的灵魂人物。多数畅销书都出自专业策划人士之手,例如《隐私》、《香水》、《百年家族》、《新县志》等;但也有一些畅销书出自业外人士之手,来自他们的飞来灵感。业余策划可以自己操作,可以请人实施,也可以将策划直接卖给书商或出版社。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发行过百万,这是业外人士策划的杰作。这套书既不用写也不用编,当策划完成时成功也就随之而至,策划者的收入可想而知。一位大学教授策划了《学习的革命》,该书被科利华投资百万推向市场,结果在中国市场的发行量超过国外总和。
读书做官者、书商和作家可以成为书里淘金者,其他芸芸众生也可以用书创富。你第一次靠读书获得职业和收入,也可以第二次靠业余玩书获取外快。“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捞外快不富”,有时玩好了,一本书带来的财富会超过你的主业收入。这里的玩书当然是指业余写书和策划。
只要你有雅兴,兼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写本书;只要你留心书市,或偶发灵感,也可以搞一回图书策划。也许一不小心,书里黄金会成为你财富的源泉,为何不玩本书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