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本文在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设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设计的原则,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建筑构造》;教学设计;实践
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为基础,为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定价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结合建筑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高职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构造要求,同时能够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術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简单的构造设计。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对现行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对高职《建筑构造》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评价教学结果和对方案进行教学修改的过程。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应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教师应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向学习者传递学习目标,同时也为学习评价做好准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目标,从而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变得更具操作性,更为有效。
2.明确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分层次教学
已有的知识及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是从事更高层次水平认知学习的基础。高职学生生源一般有统招和对口两类,学生差异较大,因此明确学习者现有能力对高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口学生对本课程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上课前要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这一课程的期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也发现,对口生虽然对本课程已经学习过,但相对来说课时较小,内容少且深度浅,特别是实践环节会更薄弱一些,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知道某一个构件,但对它的做法不甚了解,或者一无所知。而对统招生来说,本课程是全新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条件不允许的,可以在开课前做好引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主体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侧重点。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而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4.善于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直接的需求和对未来职业的需求构成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使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时一方面要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学完我能干什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另一反面可以引入工程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原来这些细部构造处理不好会有那么严重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对口生来说,教师更应该从各个层面让学生明白,自己中专所学知识不够专业,需要更深一层的学习和努力,克服学生的轻敌思想;而对于统招生则重点在于面对烦琐的知识点和枯燥的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
学习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注意力的唤醒水平。由此可见,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应安排不同的项目,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场景,以增加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真实性。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让队员间相互学习形成向上的合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疲劳的发生,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课程设计时突出“能力目标”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能力。但能力只能靠训练形成,因此能力目标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改革的核心。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选择方案时,要对房屋的实际使用要求和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然后进行简单的设计,并准确的绘制出相对比较复杂的建筑施工图,还要能够进行简单的图纸会审。具体到基础、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面、门窗等各不同构造组成,又有各自的能力目标。比如基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不同基础的构造要点,而且能进行简单的基础选型。对不同的内容设置详细的分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而且在学完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是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动力。
2.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要让学生有很多机会在不同情况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愿学。 具体在教学的时候避免满堂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教学安排上引入任务训练
既然能力只能通过训练得来。那么用什么训练?用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因此好的职业课程必定有任务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施工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知道对应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通过实训任务的引入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单一的局面,丰富建筑构造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和针对性,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在地下室防水构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纸设置地下室防水构造。学生接到任务后,首先通过查阅建筑规范、上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明确防水构造的类型及相应做法,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本组建筑物应设置哪种防水构造,是卷材防水,还是防水混凝土防水?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评价反馈。通过这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进一步完善防水构造做法的知识,了解到有关防水构造的新做法、新工艺有哪些,同时锻炼了学生绘制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以及小组协作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先上理论课,然后再上实践课,理实分离,学生的做建立在课堂知识之上,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经常会出现理论上掌握了,而面对工程实体却是一片茫然,或者是实践上知道一些,但缺乏理论知识指导。而《建筑构造》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做到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来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这就应该将课堂转移到实际的训练场所,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如采用多媒体授课、录像教学及项目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操作时应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立若干个教学情境,每次课对应一项典型工作项目,按照项目的实施组织学习过程,通过“项目任务分析、项目任务实施、能力训练”等环节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把教学放在建筑施工现场或建筑工程模型室进行,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融入“完成任务”和“实施项目”的过程当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建筑构造》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只有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及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在明确学习者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才能确保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中,随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教学观念的不断深入,《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1]张爱云. 建筑构造[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建筑构造》;教学设计;实践
一、现状分析
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为基础,为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定价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结合建筑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高职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构造要求,同时能够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術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简单的构造设计。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对现行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对高职《建筑构造》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评价教学结果和对方案进行教学修改的过程。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应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教师应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向学习者传递学习目标,同时也为学习评价做好准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目标,从而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变得更具操作性,更为有效。
2.明确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分层次教学
已有的知识及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是从事更高层次水平认知学习的基础。高职学生生源一般有统招和对口两类,学生差异较大,因此明确学习者现有能力对高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口学生对本课程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上课前要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这一课程的期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也发现,对口生虽然对本课程已经学习过,但相对来说课时较小,内容少且深度浅,特别是实践环节会更薄弱一些,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知道某一个构件,但对它的做法不甚了解,或者一无所知。而对统招生来说,本课程是全新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条件不允许的,可以在开课前做好引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主体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侧重点。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而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4.善于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直接的需求和对未来职业的需求构成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使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时一方面要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学完我能干什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另一反面可以引入工程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原来这些细部构造处理不好会有那么严重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对口生来说,教师更应该从各个层面让学生明白,自己中专所学知识不够专业,需要更深一层的学习和努力,克服学生的轻敌思想;而对于统招生则重点在于面对烦琐的知识点和枯燥的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
学习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注意力的唤醒水平。由此可见,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应安排不同的项目,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场景,以增加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真实性。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让队员间相互学习形成向上的合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疲劳的发生,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重点与实施
1.课程设计时突出“能力目标”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能力。但能力只能靠训练形成,因此能力目标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改革的核心。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选择方案时,要对房屋的实际使用要求和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然后进行简单的设计,并准确的绘制出相对比较复杂的建筑施工图,还要能够进行简单的图纸会审。具体到基础、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面、门窗等各不同构造组成,又有各自的能力目标。比如基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不同基础的构造要点,而且能进行简单的基础选型。对不同的内容设置详细的分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习有的放矢,而且在学完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是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动力。
2.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要让学生有很多机会在不同情况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愿学。 具体在教学的时候避免满堂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教学安排上引入任务训练
既然能力只能通过训练得来。那么用什么训练?用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因此好的职业课程必定有任务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施工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知道对应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通过实训任务的引入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单一的局面,丰富建筑构造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和针对性,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在地下室防水构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纸设置地下室防水构造。学生接到任务后,首先通过查阅建筑规范、上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明确防水构造的类型及相应做法,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本组建筑物应设置哪种防水构造,是卷材防水,还是防水混凝土防水?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评价反馈。通过这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进一步完善防水构造做法的知识,了解到有关防水构造的新做法、新工艺有哪些,同时锻炼了学生绘制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以及小组协作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先上理论课,然后再上实践课,理实分离,学生的做建立在课堂知识之上,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经常会出现理论上掌握了,而面对工程实体却是一片茫然,或者是实践上知道一些,但缺乏理论知识指导。而《建筑构造》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做到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来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这就应该将课堂转移到实际的训练场所,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如采用多媒体授课、录像教学及项目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操作时应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立若干个教学情境,每次课对应一项典型工作项目,按照项目的实施组织学习过程,通过“项目任务分析、项目任务实施、能力训练”等环节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把教学放在建筑施工现场或建筑工程模型室进行,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融入“完成任务”和“实施项目”的过程当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四、结束语
《建筑构造》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只有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及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在明确学习者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才能确保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中,随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教学观念的不断深入,《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云. 建筑构造[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