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幼儿感知教育和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语言会对幼儿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当对幼儿教师的语言足够重视并且采取相应手段提高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幼儿;行为影响
3-6岁的幼儿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在幼儿园之前他们尚未接受过集体似的教育,幼儿园阶段是他们正式在一个集体中感知教育和知识的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通常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具有很强的行为塑造性。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有必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关键时期,来对幼儿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习惯是有可能伴随其一生的,所以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幼儿教师的语言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幼儿教师语言的特点
1.1 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情感性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在做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教导幼儿时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无法向幼儿最直接地传递知识,而是要将这些知识做一些带有情感性的转变从而传授给幼儿们,使得他们能够学会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
1.2 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趣味性
基于幼儿阶段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生动、有趣的言语或活动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孩子们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认知倾向,也是孩子们打开世界大门的第一要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对幼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教师语言能够激发幼儿对很多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渴望去探索这些食物。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教师语言是积极的,能够引到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1.3 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任务性
任务性指的是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过分关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的等而忽略了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任务性较为突出时,教学过程就会缺乏情感性,教师仅仅把自己看作为一名教育者,把幼儿看作学习的受众者,而忽略了其中最根本以及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构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联系。
2 幼儿教师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即使幼儿教师完全按照理论来实施教学,那也会产生出各种问题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幼儿行为,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分析。
2.1 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
现在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上课方式小学化,幼儿教师在有些过程中片面地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接受一些小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从而缩短孩子的游戏时间以用来学习小学内容。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上课小学化的行为还经常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幼儿今后的学习负担,其实这样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幼师教师的适用语言,这种语言是偏离幼儿教学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良好行为的培养。
2.2 幼儿教师语言忽略了“做”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有时候会把重心放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上,这对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幼儿行为的角度来说,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的特性引到幼儿自己动手去完成课堂内容并通过一系列行为动作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2.3 幼儿教师语言缺乏创造性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通常按照预先的备课方案来展开教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对孩子行为的探索和培养,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引导性的语言让其他幼儿将这个孩子扶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进行一堂德育的教育,同时也能够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3 解决幼儿教师语言问题的措施
3.1 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
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握好幼儿阶段儿童的特征,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好动,因此教师言语行为的趣味性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给将原本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忽略其阶段性提前让他们学习小学内容,也许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如果没能在幼儿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会造成本末倒置的后果。
3.2 幼儿教师应当依据具体的教学场景加强教学用语的情境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工程中,幼儿既扮演着活动中心人物的职责,又扮演着与教师互动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必须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幼儿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创造性与幼儿的课堂表现有着很大关系,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幼儿教师应学会采取不同的情境语言,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关注幼儿的内心想法。
3.3 幼儿教师应该加强语言的审美性和鼓励性
审美性和鼓励性是指幼儿教师能够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到幼儿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并在教师语言中采取适当的鼓励。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的世界是十分简单的,当一件事情得到家长或老师认可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十分愉悦并且会重复这个行为动作,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征对幼儿进行鼓励,在教育学上来说这是对良好行为的一种正强化。
4 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论述和举例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语言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伴随其一生的,所以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师群体要尽可能减少这种不良影响,加强幼儿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审美性、鼓励性等等。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影响教师言语行为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但是最为关键、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以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务必在语言使用上多话费一番心思。
参考文献
[1]杨玲.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09).
[3]周兢.关于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的思考[J].幼儿教育,1994(06)
作者單位
江苏省滨海县幼儿园 江苏省滨海县 224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幼儿感知教育和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语言会对幼儿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当对幼儿教师的语言足够重视并且采取相应手段提高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幼儿;行为影响
3-6岁的幼儿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在幼儿园之前他们尚未接受过集体似的教育,幼儿园阶段是他们正式在一个集体中感知教育和知识的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通常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具有很强的行为塑造性。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有必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关键时期,来对幼儿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习惯是有可能伴随其一生的,所以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幼儿教师的语言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幼儿教师语言的特点
1.1 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情感性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在做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教导幼儿时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无法向幼儿最直接地传递知识,而是要将这些知识做一些带有情感性的转变从而传授给幼儿们,使得他们能够学会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
1.2 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趣味性
基于幼儿阶段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生动、有趣的言语或活动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孩子们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认知倾向,也是孩子们打开世界大门的第一要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对幼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教师语言能够激发幼儿对很多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渴望去探索这些食物。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教师语言是积极的,能够引到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1.3 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任务性
任务性指的是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过分关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的等而忽略了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任务性较为突出时,教学过程就会缺乏情感性,教师仅仅把自己看作为一名教育者,把幼儿看作学习的受众者,而忽略了其中最根本以及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构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联系。
2 幼儿教师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即使幼儿教师完全按照理论来实施教学,那也会产生出各种问题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幼儿行为,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分析。
2.1 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
现在幼儿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上课方式小学化,幼儿教师在有些过程中片面地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接受一些小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从而缩短孩子的游戏时间以用来学习小学内容。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上课小学化的行为还经常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幼儿今后的学习负担,其实这样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幼师教师的适用语言,这种语言是偏离幼儿教学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良好行为的培养。
2.2 幼儿教师语言忽略了“做”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有时候会把重心放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上,这对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幼儿行为的角度来说,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的特性引到幼儿自己动手去完成课堂内容并通过一系列行为动作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2.3 幼儿教师语言缺乏创造性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通常按照预先的备课方案来展开教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对孩子行为的探索和培养,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引导性的语言让其他幼儿将这个孩子扶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进行一堂德育的教育,同时也能够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3 解决幼儿教师语言问题的措施
3.1 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
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握好幼儿阶段儿童的特征,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好动,因此教师言语行为的趣味性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给将原本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忽略其阶段性提前让他们学习小学内容,也许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如果没能在幼儿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会造成本末倒置的后果。
3.2 幼儿教师应当依据具体的教学场景加强教学用语的情境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工程中,幼儿既扮演着活动中心人物的职责,又扮演着与教师互动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必须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幼儿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创造性与幼儿的课堂表现有着很大关系,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幼儿教师应学会采取不同的情境语言,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关注幼儿的内心想法。
3.3 幼儿教师应该加强语言的审美性和鼓励性
审美性和鼓励性是指幼儿教师能够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到幼儿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并在教师语言中采取适当的鼓励。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的世界是十分简单的,当一件事情得到家长或老师认可的时候,他的内心就会十分愉悦并且会重复这个行为动作,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征对幼儿进行鼓励,在教育学上来说这是对良好行为的一种正强化。
4 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论述和举例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语言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伴随其一生的,所以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师群体要尽可能减少这种不良影响,加强幼儿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审美性、鼓励性等等。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影响教师言语行为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但是最为关键、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以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务必在语言使用上多话费一番心思。
参考文献
[1]杨玲.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09).
[3]周兢.关于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的思考[J].幼儿教育,1994(06)
作者單位
江苏省滨海县幼儿园 江苏省滨海县 224000